古代文化人常把金榜起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并称为人生三喜,男人入洞房随即也有了小登科的意思。以此而论,入洞房是不是如同进考场呢?新郎官与新娘子的关系,亦好比考生与主考官的关系,考不出好成绩,不能让新娘子满意,对不起,不能登科,洞房也就进不去,进去了也得被一顿乱棒赶出来。
先来介绍一下宋共公这个倒霉蛋儿。宋共公是谁?春秋中后期宋国的国君,姓子(稀罕的姓),名瑕。这人不是很有名,但他的曾祖父宋襄公却是大大的有名。泓水之战时,宋军与楚军对峙,有臣子建议讲和,宋襄公不干,说:楚军虽强,却缺少仁义,我们都是君子,是仁义之师,怕他个球。
结果呢,满嘴“仁义”敌不过楚军刀枪,襄公败得很惨。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此君比孔夫子还早生了100年,儒家的仁、义、礼、信啥的,到底谁是发端者?
前589年,宋襄公的孙子宋文公去世,宋共公华丽接班。此时宋国的军政大权已被大夫华元掌控,宋共公成了有名无实的傀儡。三年后,宋共公聘鲁宣公之女伯姬为妻。大婚之日,奇怪的事儿发生了。
年轻美貌的伯姬死活不肯让宋共公进洞房,进一次,撵一次。宋共公无奈,只好请鲁国的送婚使季文子帮忙说情。老季苦口婆心做伯姬的思想工作:闺女呀,将就点吧,两国邦交的事儿率性不得,快快让那小子进洞房吧!好说歹说,嘴皮子差点磨破了,伯姬这才同意,与宋共公做了夫妻。
这事儿奇怪在哪儿?宋共公是傀儡不假,但他名义上还是一国之君,据说长得也不赖,高富帅一个;再说春秋时期女性的地位不是一般的低,新娘子凭什么不让人家进洞房呀?洞房花烛夜,喜气洋洋夜,小两口和和美美多好。说起来也不怎么怪人家新娘子,据赵炎分析,问题出在宋共公“考试”不及格。
好摆谱,玩僭越,礼仪上交了白卷。
按照当时的婚仪规范,只有周天子娶老婆,才有资格不亲自上门迎娶,随便派个使者去接就可以。
宋共公黄毛小子一个,说破了天去,也才是个公爵。伯姬出嫁那天,共公不知道哪根筋出了毛病,突然宣布:我要做个真真正正的大丈夫,决不能为娶老婆而折腰,君子当守国门,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出国?于是,派了一个臣子去迎亲。
这叫什么?叫超标准摆谱,俗称装逼,严肃一点,就是僭越,考场还没进呢,就把自己当进士了,简直是一混小子。殊不知,伯姬是个非常有教养的女子,尤其重视礼教规范,听说新郎官没上门,她就坚决不上花轿。鲁宣公似很大度,心想女婿到底年轻,年轻人耍耍性子,不可当真,便唬下脸来,呵斥女儿,上花轿,必须滴!在父亲的严命下,伯姬很不情愿的来到宋国。
重虚名,小妾多,感情上交了白卷。
这事儿寻根溯源,还得怪宋共公一方。为毛?老宋家的名声太好!自打宋襄公拥齐图霸失败后,铜板、地盘没挣到几个,但“礼仪之邦”的美名却四处传播开来,再加上宋共公的老子宋文公行贿的手腕很高明,诸侯们见钱眼开,乐得为宋国国君传名,你别管是不是虚名,反正不少诸侯都喜欢跟宋国结交。
轮到共公大婚时,凑热闹的来了。本来春秋时期国君娶老婆就讲究“媵陪”。什么叫媵?比如伯姬出嫁,她妹妹、侄女、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都得陪嫁去做宋共公的小老婆,这人数已经够多了。因为宋国名声好,其他跟鲁国国君同姓(都姓姬)的国家也跟着送女媵陪,如卫、晋两国。
得,宋共公人未出面,一顶花轿就抬回来三个国家一大帮子的女人,这对新娘子来说,未来堪忧。
《公羊传·庄公十八年》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那么,这算不算一项制度呢?未必。赵炎翻阅了一些礼制史料,同姓国媵陪的很多,但也出现过两例异姓之媵,如鲁襄公二十三年,“晋将嫁女于吴,齐侯使折归父媵之。”两相一比较,就可以发现并非制度,而是外交需要。
如果宋共公不是图虚名,卫、晋两国又何必赶这个热闹,去捧一个黄毛小子的场子?正确的做法是,宋共公应该婉言谢绝卫、晋两国的媵陪,以获取伯姬的欢心,毕竟鲁国在当时是个大国,宋共公需要这个强援。
软柿子,没能力,个人魅力上交了白卷。
宋共公是属于烂泥扶不上墙的那种人,和他的曾祖父宋襄公一样,“好虚名而无实”,银样镴枪头一个,这个名声也远播海内外。如《史记》里有这么一句:“君子讥华元不臣矣”。
讥讽的是掌控政权的华元,笑话的却是一国之君宋共公,做臣子的不像臣子,做国君的自然就没有国君的威仪。伯姬远在鲁国,也早已有所耳闻。嫁给这么窝囊的丈夫,小姑娘心中自是不怎么乐意,小小刁难一下,也是有可能的。
综合上述三个因素,宋共公进考场吃了鸭蛋,新娘子主考来了情绪总爆发,于是,历史上最早的“河东狮吼”出现了,历史上最憋屈的新郎官也诞生了。
时光荏苒,如今的婚嫁也时常出现洞房如考场的情形,且不说怎么花心思追女孩子了,单说新郎官若不亲自去迎亲,洞房花烛夜,若不把新娘子哄好了?你试试,看新娘子的热被窝让不让你钻。洞房如同考场,宋共公的体会不是一般的深刻。
伯姬的故事,《列女传》里有记载,据说为春秋所赞颂,“伯姬心专,守礼一意,宫夜失火,保傅不备,逮火而死,厥心靡悔,春秋贤之,详录其事”。伯姬很长寿,历宋共公、宋平公、宋元公、宋景公四代,共59年,寿数当在七十岁开外,这在当时,足堪人瑞。死后随夫谥,改称共姬,或称宋共姬。
宋共姬原名为伯姬,是春秋时期鲁宣公的女儿,鲁成公的妹妹。后来嫁给宋共公瑕,冠之以夫姓,所以叫宋共姬。宋共姬之所以能被大家知晓,是因为她的贞烈事迹。
春秋宋国景公时期,宋国公的宫中发生了一场大火,宫中的宫人都向外逃,太监侍女想带宋共姬出去避火。可是,宋共姬却不愿意走,她说保傅不来,她夜里是不能走的。宋共姬坚持不走,这些宫女太监也不敢自己走出去,便随宋共姬一起死在火中了。
在春秋时期,贵族的妇人的衣食住行都是由保姆伺候的,礼仪妇德都是由保傅来教导的。当时有礼法规定,女子不可以在深夜没有保傅和保姆的陪伴出门。宋共姬恪守了礼法,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左传》中的记载大概是这样的,古时女子车门,必须有保傅和保姆陪在身边,但这些都是针对未出嫁的女子的。至于出嫁的女子,便可以不受这个规矩约束了。依这样说,当时已经年逾四十的宋共姬却是有些偏执,过分执着于这些规矩,造成悲剧。
《公羊传》和《榖梁传》中的态度则截然相反,书中认为宋共姬可以坚守礼训,在乱世中是尤为可贵的,对宋共姬高度赞扬。书中还暗喻一个女子可以以身殉道,但是很多作为丈夫的男子却做事毫无底线,不知自省。
事情不能单纯以黑白来论,宋共姬的做法在当今来看是愚蠢的,在古代却被人们称颂。没有对错,只是每个人的坚守不同。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玉树临风的美少男,其中一些甚至带动了当时对美的看法。那么这些美男子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今天,老魏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故事。
一、卫玠
卫玠被称为晋朝第一美男子,父亲是尚书郎卫恒,是晋朝著名书法家。而卫玠更是因为长相出众,因此很受人欢迎。
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盛产美男子,而卫玠则以他的病态美著称于世,据说,每次他坐车出行,洛阳居民都会聚拢围观,那场面万人空巷,只是为了看一样卫玠的美,因为每次出行都会使大街上交通堵塞,因此,卫玠后来无奈搬到了南京。
不过,卫玠的名气太大了,自从卫玠来到南京,卫府的门口总是能看到成群的百姓来看卫玠的美貌,而本就体弱多病的卫玠加上没日没夜的"粉丝"骚扰,使得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年仅27岁便去世了。
二、宋文公
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原本他并不是王位继承人。而宋文公天生丽质,长得十分清秀,因此他的继祖母,中年守寡的王姬便看上了英俊的宋文公,想要他陪自己。
因为伦理关系的限制,所以,公子鲍不敢接受来自祖母的追求,于是,王姬为了讨好他,就直接杀了文公的哥哥,并辅佐鲍为王。据史书记载宋文公是一位圣贤明君。在宋文公去世后,其子宋共公继位,而这位帅气王公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三、嵇康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军人物,三国魏末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同时精通玄学和音乐。而他的相貌更是十分英俊,史书上对于嵇康的外貌也是赞赏有加。
有一次,他前往森林里采药,当地的村民见到他以为是天仙下凡,直接跪拜在地。在曹魏当权时,嵇康只是一个大夫,司马昭看他神采奕奕,便想把嵇康挖过来,但是嵇康十分不给他面子,至此两人便生出隔阂。在公元262年,司马昭便下令将嵇康处死。在押赴刑场时,来了很多的百姓围观,替他送行,嵇康便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曲罢,便从容就义,时年仅三十九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0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