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可靠消息,4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教授廖万清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已经确认了18例超级真菌临床感染病例。
这种所谓的“超级真菌”到底是个什么鬼!听得本小编不由菊花一紧。
据说,这种被称为超级真菌的耳念珠菌来源目前还不明确,有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新进化出来的、能够快速适应人体宿主环境能力的新物种,一旦这种真菌寄生到人体宿主身上,就会引起宿主血液感染,致死率高达60%。听起来好可怕!
更可怕的还在后头,对于这种新的人类威胁,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已经将耳念珠菌列入“紧急威胁”名单。原来,这个可怕的病毒已经在美国肆掠,据美疾控中心最新通报,全美感染该真菌的病例上升到了587例,让人不寒而栗的是,近50%的感染者在90天内不治身亡。
美国媒体报道,在纽约市西奈山医院,医生们在给一名老年男子做腹腔手术时,发现其感染了一种“不知名”的真菌,该医院迅速将其隔离起来进行重症监护。然而这名男子在90天后医治无效死亡。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叫不上名字的真菌并没有因为宿主的死亡而消灭,它顽强的活了下来。因为是新生生物,当地医院并没有做到严格的处理,在此之后,这家医院病房的很多地方被该真菌入侵,医院方面对墙壁、病床、门窗、床铺等所有地方进行了特殊消毒,甚至拆除了天花板和地板。但是这些措施都未能将这种真菌杀死。
目前,这种被命名为耳念珠菌的多重耐药性超级真菌正在纽约、新泽西和伊利诺伊等12个州蔓延开来,美国可谓如临大敌。
这种真菌到底有多厉害?据专家介绍,这种超级真菌能长时间存活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皮肤及医院设施表面,如果医院的感染控制措施不力的话,很容易引起院内爆发性感染。去年在英国爆发的超级真菌感染,“导火索”仅仅是一只共用的体温计。
2018年,国内发现了首例耳念珠临床感染病例,该真菌被从一位76岁的患者身上分离出来。专家介绍,从现有的文献看,被这种真菌感染的人大多会出现原因不明的高烧,各种药物对其无效,感染者同时伴随器官衰竭、呼吸衰竭等表现。
对此,中国医科大学成立专门团队对患者进行鉴别。专家表示,耳念珠的来源目前上不明确,就连其是环境真菌还是人体共生菌,到目前也没得出明确结论。关键是,这种新进化的,能够快速适应人体宿主环境能力的新物种,能引起血液感染,致死率高达60%。
不过让人们稍微觉得放心的是,专家表示,从目前的检测结果看,中国出现耳念珠菌爆发性流行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张昊(大阪大学)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细菌的抗药性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题,部分小学生都知道致病细菌中的一些“刺儿头”可能由于发生突变而产生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也正是基于这种“全民都知道一点名词,但是没有几个人确实完全了解真相”的现状,民众一提到抗生素马上就想到“滥用”和“耐药性”,使用抗生素的时候也小心翼翼,已然成为惊弓之鸟。
然而,细菌抗药性的话题到目前还没被掰扯清楚,耐药真菌又隆重登场。2019年4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以“致命真菌,治疗无解”为引子报道了一种名为“耳念珠菌”的真菌。这种真菌在短短10年时间内在世界各地相继现身,并且仍然在不断开疆拓土。感染者约有半数在90天内死亡,最终死亡率达到60%,且目前仍无特效药物,甚至全世界最顶级的医疗机构都无能为力。
《纽约时报》关于致命真菌的报道截图
那么,这种可怕的神秘真菌是何时开始现身的?促成它们在世界各地同时出现的诱因又是什么?这次的锅又是抗生素来背?如此高的死亡率会不会造成如中世纪黑死病一般的严重灾难?谜团背后,除却感叹渺小生物亦有的顽强求生本能,人类与环境和其它生物间复杂而微妙的相互作用着实叫人细思极恐。
真菌?细菌?病毒?别傻傻分不清楚
在耐药真菌的故事开始之前,我们有必要重新复习一下初中生物课上学习过的这三种微生物。
首先,从结构上来说,病毒最简单,细菌次之,真菌比细菌还要更复杂。如果把病毒比作人力平板车的话,那细菌起码是电三轮,真菌可能就得是小汽车了。
其次,三者都可能导致人类患上疾病,并且治疗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大部分抗生素都只针对细菌感染,病毒性疾病需要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而真菌感染也有相对应的抗真菌药物。
例如,由于病毒结构简单,不存在细胞壁也不自行合成蛋白质,那么以攻击细胞壁或者阻碍蛋白质合成为抗菌手段的抗生素就无法对病毒发生作用。
此外,不是所有抗生素都能够针对各种细菌,如绿脓杆菌,它的细胞壁上开孔较小,很多抗生素无法侵入其内部因而对其杀灭效果有限。
形形色色的抗生素
最后,虽然三者中都有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但也有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盟友。多种真菌在酿造和发酵工业中不可或缺,很多细菌对人类消化和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病毒中也有噬菌体可以协助人类杀灭细菌或者帮助人类进行蛋白质合成等等。
肆虐全球的超级真菌:耳念珠菌
接下来,让我们揭开耐药真菌“耳念珠菌”的真容。
耳念珠菌可引起侵袭性念珠菌病,如念珠菌菌血症、心包炎、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由于其多重耐药性、致死性高、感染诊断困难,它也被称为“超级真菌”。目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已将耳念珠菌列入“紧急威胁”名单。
2005年,日本组织科研力量对境内的真菌群落进行了一次集中的普查。当时,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从一名70岁的日本妇女耳道中采集到了某个样品。在之后持续多年的分析鉴定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这件样品无法归类于现存的任何一种真菌。于是,日本科学家于2009年首次报道了这种被命名为“耳念珠菌”的新真菌。谁料在那之后,亚洲和欧洲多国都爆发了耳念珠菌感染引发的重症案例。
培养皿中的耳念珠菌
美国的第一例病例出现在2013年。当时纽约一处医院救治了一名自诉呼吸不全症状的女性。这位出生于阿联酋的61岁妇女在入院一周后检出耳念珠菌阳性,并最终在不久后去世。不过,鉴于当时耳念珠菌还没有目前这么大的影响力,该医院并未将情况上报,直到2016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才接到了来自院方的病例报告。
真正让耳念珠菌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的是2016年的英国皇家布朗普顿医院集中爆发的感染事件。当时,该院一时间出现了72名感染病例,ICU也因此关闭了长达两周之久。由于院方初期对情况严重程度的估计不足,没有在第一时间对社会公开院内情况。
然而,据事后披露的情况显示,早在媒体大规模介入报道之前的数个月,该院已经在内部发出过相关警报,并尝试对疫情出现的区域进行除菌操作。作业人员用专用的气雾剂向收治过受该真菌感染患者的区域附近喷洒过氧化氢溶液,理论上这种喷剂的蒸汽会浸透到房间的每个角落。
这些房间维持过氧化氢气雾的饱和状态达一周之久,之后研究人员在房间中央放置一个表面皿,并观察其底部培养基内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令人感到恐怖的是,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个耳念珠菌群落在培养皿中现身。然而,这一事件最终被病院隐瞒了下来
Kateryna Kon/Science Photo Library/Getty Images) 一种对主要抗菌药物耐药的致命真菌感染正在全球蔓延,科学家们还不确定它来自何处。
这种真菌被称为auris假丝酵母,通常在皮肤和粘膜上无害地生存去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据《 *** 》报道,一种抗药性的真菌在全球各地出现,包括英国、西班牙、印度、委内瑞拉和美国。
“它是一种来自黑泻湖的生物,”疾控中心真菌科科长汤姆·克鲁尔对《 *** 》说它冒泡了,现在到处都是。”[27种毁灭性传染病]
日益增长的威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6年首次发布了一项关于抗药性C.auris的警报,今天将其描述为“严重威胁”。根据该警报,酵母菌最早于2009年从日本一名患者的耳分泌物中发现,尽管一项对旧的医学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发现,韩国有一种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感染。
根据疾控中心的数据,大多数金黄梭菌菌株至少对一种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超过三分之一的菌株对两种药物产生耐药性。一部分菌株对所有三种可用的抗真菌药物都有抗药性。
使感染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真菌持续存在于表面,并在医院和诊所内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据《泰晤士报》报道,在芝加哥地区的一些疗养院接受检测的居民中,有一半的奥里斯阳性。到目前为止,疾控中心已收到587例美国病例报告。
C.auris感染对那些已经损害免疫系统的人来说是最致命的,包括老年人和非常年轻的人。这种感染通常在医疗环境中传播,通常会影响到那些已经处于危险健康状态的人。最初的症状是发烧、疼痛和疲劳,而且这种疾病可能是致命的,特别是当酵母扩散到血液、大脑或心脏时。
是一种威胁的起源 抗药性的极光梭菌菌株在不同的大陆上有着不同的基因,这表明耐药性是在世界范围内同时独立发展的。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真菌“超级病菌”数量的增加,但有一种理论认为,作物上广泛使用的杀菌剂正促使金黄葡萄球菌产生抗药性。
杀菌剂称为唑类,与另一种抗药性真菌烟曲霉的出现有关,根据《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杂志2012年的研究。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相同的抗真菌药物为最强大、最具抗真菌能力的金黄梭状芽胞杆菌菌株的生存开辟了一个利基。
在农场动物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了与抗生素耐药菌类似的危机。现在,疾控中心正致力于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遗传学,并了解如何阻止其传播。据《泰晤士报》报道,这可能是一个挑战。据报道,在伦敦附近的皇家布鲁姆顿医院,工作人员用专门的喷雾器将整个房间用微生物杀死过氧化氢。所有的东西都死了-除了C.auris,
10种致命的疾病跨越物种10种奇异的疾病你可以在户外得到6种超级细菌来留意最初发表在《生命科学》杂志上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9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