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棣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自己喜欢的朱高煦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1 05:44:32

朱棣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自己喜欢的朱高煦

跟父亲明太祖朱元璋不一样,明成祖朱棣只有三儿五女,其中次儿子朱高煦最得朱棣宠爱,原因便是只有这个儿子跟他很像,不但体貌端正,而且勇猛尚武,立下赫赫战功。比如朱棣曾和朱高煦立下“浦子口之约”,当年朱棣率燕军起兵造反,在浦子口遭遇了建文帝座下大将盛庸的迎头痛击。

在此战役中,燕军惨败,就在朱棣感到灰心丧气时,次子朱高煦率领骑兵为燕军断后,他悍不畏死地冲进盛庸军中,打了个敌军措手不及,瞬间将胜负的天平倾斜到己方这边。当时朱棣看到这一幕,可谓是狠狠出了一口恶气,一时畅快得意下,竟信口大喊道:“好煦儿,给我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你哥哥身体不好,日后世子就换你了!”

这话虽然是激动之言,但也透露出了朱棣的几分心思,他的大儿子朱高炽跛足且患有肥胖症,成年之后连走路都需要两个下人搀扶,这种羸弱的身体状况,如何能日夜操劳国事、胜任得了君王之位?但如今从历史的眼光看,最终还是朱高炽笑到了最后,在朱棣驾崩后继承皇位,还和自己的儿子朱瞻基共同开启了“仁宣之治”,较之汉代的“文景之治”也不逞多让。那么,为何朱棣最终没把皇位传给他喜欢的次子朱高煦呢?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朱高炽因性情仁厚得群臣拥护,而朱高煦因脾气暴戾让群臣惧怕。于朱棣个人来说,他不喜欢朱高炽的仁厚,因为他自己非常尚武,认为仁厚之君无益,只能让臣子蹬鼻子上脸。建文帝朱允炆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最终还不是对自己推翻了,所以朱棣更喜欢脾气秉性跟自己相近的朱高煦,认为如此才能震慑群臣。所以在一众大臣看来,朱高炽才是他们心目中的“明君”,觉得要是朱高煦上位,自己的苦日子就要来了,于是在立太子这件事上,一众大臣皆死保朱高炽。

其二,朱高煦派去游说朱棣的说客没选好,不但没能为自己增加胜利的筹码,反而徒增了朱棣的厌恶。朱高煦先是派去了淇国公丘福,他是最高跟随朱棣的一批武将,并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封为头功,所以他的话语权不小。丘福跟朱高煦在军伍中结识相交,此番被朱高煦拜托来当说客,但朱高煦忽略了丘福只是一名武将,话说得不够漂亮,只会一味的夸赞朱高煦,甚至把他比作“唐太宗”。这让朱棣越听越刺耳,这唐太宗的意思就是儿子要逼自己这个老子退位呗?

第二个说客是驸马都尉王宁,他娶了朱元璋的六女,曾在建文帝面前明面暗地里都帮过朱棣,所以在后者面前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可惜他嘴皮子也厉害不到哪去,只是不断强调朱高煦立下的战功,并明说暗指的提醒朱棣“浦口子之约”,让朱棣别忘了当年立下的承诺。这让朱棣心里也不痛快,就像有把柄被抓住要挟一样,但自己确实也说过要立朱高煦为世子的话,于是朱棣有力不能发、有气不能撒,很是难受,这两次游说都让他感到不悦。

其三,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朱棣原本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人之间纠结不已,但朱瞻基让朱棣十分喜爱,这成了彻底左右胜负天平的左右手。当时朱棣召来了曾为自己看过相的相术大师袁珙,让他给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俩看看相。结果他一见朱高炽就俯身跪拜,口称“万岁吉祥”,又看朱瞻基时也同样跪拜,口称“万岁天子”。就这样,朱棣彻底打定主意,将朱高炽封为皇太子,并授意朱高炽百年后再将皇位传给朱瞻基,于是一切尘埃落定,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俩联手开创了明朝的“仁宣之治”。

朱高煦战功显赫,朱高炽肥胖迟钝,为何朱棣还把帝位传给朱高炽呢?

历史上为了皇位可以做到六亲不认的帝王不多,但也不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明成祖朱棣也是一个。

不过相比较李世民而言,朱棣则要稍微好点,好在哪呢?

好在朱棣只是不认自己的侄子,而李世民不仅不认自己的兄弟,差点连自己的老爹都不认,幸亏他爹李渊比较识相早早退了位,不然李渊的下场也得呵呵了。

我们暂且抛开李世民不论,单说朱棣。

话说朱棣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帝王,明朝在他的手里确实被发扬光大了,可以说是明朝里为数不多的好皇帝。

不过关于朱棣却有一件事不少人比较迷惑,那就是朱棣的儿子。


朱棣的妃子并不少,史料中有确切记载就有21位,但是朱棣却只有4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和幼子朱高燨,其中朱高燨早夭,史料并未记载其生母是谁,而另外三个还都是朱棣的正牌皇后徐氏所生。

而更为奇怪的是,这些儿子都是朱棣当皇帝之前生的,在朱棣22年的皇帝生涯中,他竟然没有再生一个儿子,这其中具体的缘由,已经成为了谜。

而我们今天要重点说的就是朱棣的这三个长大成人的儿子。

就朱棣这三个儿子而言,朱高炽肥胖迟钝,朱高煦战功显赫,朱高燧深得宠爱,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朱棣还把帝位传给朱高炽?

为了说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具体说说朱棣的这三个儿子。

肥胖迟钝的朱高炽。

朱高炽从出生开始就是有着一个独特的身份嫡长子,这也就是说朱棣的一切,他都是第一继承人,所以朱棣被朱元璋封为了燕王之后,朱高炽自然而然就成为了燕世子。


其实朱棣是极其不喜欢这为长子的,为何呢,原因很简单,朱棣认为他性格太弱,朱高炽也确实很弱,没有朱棣的半分豪气,不过朱高炽虽然豪气不够,但却足够端重沉静和言行识度,甚至自己的弟弟想要整自己被抓个现行的时候,朱高炽也不会责怪。

此外,朱高炽的身体也弱,或许是小的时候因为吃得太好,导致了体重直线上升,后来朱高炽走个路都需要有人搀扶着才行。

更要命的是朱高炽还有脚疾,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所以这些因素导致了朱棣对这个长子根本看不上眼,而等到朱棣当了皇帝之后,在立太子一事上,就犯了嘀咕,因为他更看好的是自己的次子朱高煦。

战功赫赫的朱高煦。

朱高煦此人生性彪悍,可以说是一位相当勇猛的战将,由于自幼不习礼数,连朱元璋对他都极其厌恶,不过朱棣却从朱高煦的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朱棣挑起了靖难之役后,朱高煦就是为朱棣开路的先锋,在朱棣能当皇帝的路上,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战功赫赫,后来在一次战争中,朱棣并围困,大将张玉也战死,如果不是朱高煦及时赶到,或许朱棣就直接嗝屁,当不了皇帝了。


朱高煦救了朱棣之后,朱棣对这个儿子愈发欣赏了,于是就对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这是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小子,好好努力,你大哥体弱多病,你懂得哈。

朱高煦自然懂,于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次次冲锋在前,直到帮助了朱棣当上了皇帝,朱高煦对自己瘸腿的大哥,愈发不尊重了,因为他认为自己才是皇位的继承人,说到这,朱棣的三子朱高燧就不满了,因为他认为自己比两位哥哥都要优秀。

深得宠爱的朱高燧。

朱高燧这人吧,能力平平,相比较大哥朱高炽而言,他不够沉稳,相比较二哥朱高煦而言,他不够勇猛,按理来说,上面已经有两个哥哥在那顶着了,太子之位怎么也轮不到朱高燧。

不过朱高燧有一点好,那就是深得朱棣的喜爱,这份喜欢和对朱高煦的喜欢还不一样,说白了就是那种泛滥的父爱,正是仗着这点,朱高燧做了很多不法的勾当,甚至还屡次和二哥一起陷害自己的大哥,要命的是后来还被朱棣给知道了。


下次好办了,朱棣直接想把朱高燧贬为庶人,后来还是在朱高炽的求情下,才得以幸免,再后来朱高燧的行为才有所收敛,而对于太子之位自然也就不再觊觎了。

朱高炽为何能接朱棣的班?

说完了朱棣的这三个儿子,我们接着再来说朱棣立太子一事,朱棣当上皇帝之后,立太子一事自然就被提上了日程,朱棣当燕王的时候,朱高炽作为长子直接被立为了世子,但是立太子不是立世子,太子是将来要当皇帝的。

不过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朱棣最后还是立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并且在朱棣死后,朱高炽还当上皇帝,那么促使朱棣做出这一决策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朱棣没能迈过嫡长子继承制的坎。

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帝位传承的最主要一点,不说别的,单说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就把自己的长子朱标立为了太子,后来朱标早逝,朱元璋把帝位传给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这才导致了靖难之役的发生。

朱元璋朱棣为什么都不愿意把皇位传给跟他们更像的朱棣跟朱高煦?

朱元璋是一个传统的人,他当了皇帝后更是趋于保守,比如皇位传承方面,他选择了立嫡不立贤。周公旦制作了《周礼》,在这里面他规定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其中一条核心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运行一千余年,自然有它存在的意义和好处,朱元璋深知一个国家要稳定,就必须遵循古制。谁是嫡长子,上天注定的,没有人能置疑;贤与不贤则难以服众,谁都会认为自己是贤的那一位。

立嫡长子可以减少兄弟相争,保证国家政权过渡稳定。立贤子为君,则会引发诸子争位,甚至动摇国本。秦始皇当年如果立嫡子长为君,那么大秦不会二世而亡;康熙皇帝要选贤子继位,其结果就是诸子相残,骨肉相杀。朱元璋深知人性,因此他坚定的选择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死了,则传位嫡长孙。朱棣虽然雄才大略,但是传位给他,难保其他兄弟不起兵造反。一旦有了成例,那么明朝的君位继承必然血腥而残酷,难保不出现汉朝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

朱棣自己是夺权上位的,他深知在四年的靖难之役中给天下百姓造成了多大的损伤。战争是最消耗国本的事情,多来几次靖难之役,明朝必然实力大损。到时内有诸王反叛,外有北元入侵,则大明江山必亡。朱棣自己当了皇帝,才明白为什么父亲朱元璋选择立嫡长子为君,而不立自己为君。

换位思考过后,朱棣还是认同了父亲的做法,自己的长子朱高炽仁弱,跟自己的大哥朱标一样。朱高煦武功赫赫,更加像自己。如果立朱高煦为君,那么难保不再出现靖难之役,因此朱棣最终选择了嫡长子朱高炽为君。

朱棣更喜欢朱高煦,为何却传位给身有残疾的朱高炽?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表明我的观点,朱棣对于两个儿子的喜爱,不能这么妄下定论,所以,我们要将两个儿子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去考虑,而不是从?更喜欢?这个角度去出发。而在成祖传位的这个最终结果来看,我们看到的答案是朱高织,而不是朱高熙。很多人在分析朱棣传位给朱高炽的问题上,总是拿好圣孙,或是好儿媳来分析,其实这仅仅只能算充分不必要的回答,我们在分析这件事时要从?人?和?事?上来看。

就从二人来看,大儿子并不是历史上所说的残疾,只是有跛脚和重度肥胖,但这样的外观没有让其成为一个?肥宅?,而是成为了一个爱好读书的人,不仅人设满分,而且受到群臣的尊敬。我们再看二儿子,此人不好读书,就从德行来看过于持功自傲,但是却因作战勇猛,多次得到朱棣的夸奖。

有人曾经说过,朱棣在考虑立太子的问题上曾多次考虑过高熙,要我说来,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胸怀韬略的成祖除非自己的大儿子和大皇孙都死了,否则是不会将太子之位给这个儿子的。

这个观点的树立和朱棣本人的继位合法性有关。有人用宗法制就将这个问题概括,但我觉得还应该深度挖掘一下当中的问题。朱棣在侄子朱允炆登基的时候,起兵造反,一时间当时舆论的攻击很是猛烈,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聪明的朱棣在造反时也没有忘记玩阳谋,他在自己造反的阴谋上带稳了一个这样的帽子?清君侧?,大家要注意,虽然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出来朱棣是要造反了,可他还是要坚持自己的这个理由,而他权衡的便是合法性,以及自己在继位后不至于在传承上乱了大明的分寸和秩序。

就这样,朱棣带着这个合法的帽子,一路奔奔撞撞来到了皇位上,朱允炆的失踪看似让朱棣很慌,但也有让其位置合法的效果,就是朱允炆死在了宫中,朱棣也有一万个理由去合法的解释,让其最慌的便是倘若朱允炆没有死,接下来的处理就会变得棘手起来。

当朱棣带稳了合法的帽子后,为了自己江山的稳定,他对外就会拿出?兄终无子弟来及?的合法外衣,也算是巩固了朱元璋的规矩。大家可别小看这宗法制立嫡长子的规矩,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王朝的混乱,倘若一个王朝放开了竞争条件,若这些皇子用的都是文明公平竞争的手段还好,怕的就是这些拥有继承资格的人手段一个比一个恶劣,这就会导致大麻烦、大混乱。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夺位,固然天策上将李世民文韬武略是一代雄主,可他这样武力夺权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李世民武力夺权给他的子女传递了一个十分不好的信息,那就是只要有权利,有武力,哪怕不是嫡长子我也可以把这个位置抢过来。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也是手足相残死于非命,纵观整个唐朝诸如此类武力夺权一姓之间的杀戮,可以说是十分频繁。

为了能够保持宗法制的有效,也为了进一步的?抚平自己夺了侄子皇位的历史真空?,朱棣在传位的时候就只会考虑朱高织了,任凭其朱高熙再优秀,可为了大明的稳定和自己不被后人说?乱了规矩?他朱棣别无选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8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