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1年,后金军队大举入侵辽东,大明王朝在全国范围内调兵增援。当时的大明朝已经不同往日,军队之羸弱,前所未有。就在这时,西南来了一支数千人的特殊部队,他们身材矮小,士兵手中个个拿一种特制的长矛,矛端有弯钩,矛尾有圆环,矛杆为纯白色,为首的是一名女将军。这便是大明朝一支非常有名的部队——白杆兵。为首的女将军名叫秦良玉。她的哥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都在军中效力。
秦家兄妹是苗族人,从小学习汉文经典,最重忠义之道。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被明朝封为石柱宣抚使,其实就是当地的土司。石柱地区苗族、土家族杂处,民风剽悍。秦良玉训练的这支白杆兵全是石柱人,能征惯战,屡次受到朝廷的嘉奖。
此次秦良玉亲率数千白杆兵,北行辽东,为国戍边,抵抗后金。秦良玉驻扎在榆关,她的哥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则率5000精锐赴辽东驰援。初到辽东,白杆兵并不受袁应泰重视,被安排到沈阳郊区偏僻的山地驻扎。当时努尔哈赤兵围辽东重镇辽阳。袁应泰匆忙调沈阳的大军前往支援,不料努尔哈赤使的是调虎离山计,真实的目的就是攻打沈阳。结果沈阳轻而易举就被后金军队攻占。
袁应泰急忙命人强攻沈阳。这时努尔哈赤已经调来了八旗精锐前来增援。不过白杆兵统领秦邦屏毫无惧色,他率领白杆兵5000人,会同其他川军先行北渡浑河.向沈阳城西南运动,伺机消灭沈阳城外的敌军。努尔哈赤得知一支军队要向他们发起进攻。便派一名叫旺格的佐领带正白旗五千骑兵在浑河以北阻截。当时正值冰冻初化之时,河水寒彻刺骨,要渡过河去.只能靠浮在水上的木浮桥。旺格这人很狡猾,他知道面前的白杆兵来自南方,料定他们不敢涉水,而是从河上的浮桥通过。旺格故意没有砍断浮桥,想等白杆兵渡到一半时,再行射杀。
万万没想到的是,白杆兵来到浑河边上,像是预先安排好的一样,下水的下水,渡桥的渡桥,军容之齐整,令旺格胆寒。旺格急令人放箭。可白杆兵士兵不仅不怕冷,而且也不怕箭,身上都穿着外有厚棉内置铁片的铠甲,那利箭竟然射不进去。一阵密集的箭矢射过,只有少数人倒在河水里,多数人依旧呐喊着冲过河来。
此时,秦邦屏、秦民屏等骑马的战将率先渡过了浑河,他们冲进敌阵,展开了厮杀。滩头上很快就形成混战的局面。八旗劲旅遇到白杆兵的钩镰长枪的攻击,不大一会儿,就有上百战马被伤,上千金兵被杀。旺格眼见招架不住了,只好下令往沈阳城中退去。秦邦屏则率众追到沈阳城下。城门突然关闭,城头滚木礌石雨下。无奈他只好下令撤军,旺格大败而回。
我们在看关于清朝时期电视剧或书籍的时候,会经常看到关于明末八旗兵的故事,他们是一批战斗力非常强的一支军队,并且几乎都是场场战胜,令人敬畏。可是,明末八旗兵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这么强,使得他们几乎打赢了所有的硬仗?
其一,他们的建军思想。努尔哈赤学习明军精锐的做法严肃军令,从而大大提高后金军的组织程度。并在明朝暂避锋芒、整训军队的时候将视野放在对辽东军事环境的适应能力上,然后拿出有力战绩,进而以此为基础扩充和编练军队。
其二,他们的组织结构。努尔哈赤创造的八旗制度,它是一套将建州政权不同部族统合到同一战争机器下的军事制度,这套制度有一个独特性,它借鉴了明军的卫所体系,从构成建州政权的各个地域的宗族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族的成员打散,重新按照军队的作战单位编组,从而使得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动员和组织能力。
通过八旗这一组织形式,建州各部也得到真正统一起来,使不同区域和部族的成员建立起了对整个建州政权的忠诚,同时避免了除爱新觉罗外的其他家族在某支军队中影响力过于膨胀以致尾大不掉的问题。其三,他们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军事地理环境。综合上述,可以得出八旗之所以战斗力强,是因为他们的组织架构基本和他们的建军思想,并且努尔哈赤主要是将目光放在建军上。
明朝是谁灭亡的,从直接结果来看,是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起义军无疑。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死,明朝正式灭亡,享国276年。
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偌大的明朝,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灭亡的,而是在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共同作用下灭亡的。
谁是内忧?就是以李自成、张献忠代表的农民起义军!谁是外患?就是关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清朝)
实际上,大明王朝外患远比内忧要来得早。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已经开始起兵反明,并开始了自己统一建州女真的军事生涯。
此时距离李自成,张献忠出生,还有二十多年,两人均出生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李自成和张献忠十岁这年,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海西女真大部,正式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并完善了八旗兵制,初步建立官制,招徕部分蒙古部落为附属,成为与明朝、蒙古鼎足而立的新兴强大势力。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天命三年),努尔哈赤正式向明朝发起进攻。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后金天命四年),萨尔浒之战爆发,结果明军惨败,奠定后金立国之基。
而此时,大明朝虽然边疆危机初显,但是内地大体保持和平稳定,未来持续半个世纪的灾异气候也不过初现端倪,农民起义更是连影子也见不到。
一般来说,明末农民起义是以天启七年(1627年,清太宗天聪元年)爆发的陕西王二起义为始,这次起义在崇祯二年(1629年)被明朝绞杀,最终失败。
而此时努尔哈赤已经起兵反明十多年,于天启六年(1626年)去世,后金大汗都换成了皇太极。
此时的后金通过抚顺、萨尔浒、浑河、广宁等一系列作战,消灭了明朝大量野战精锐,占据了辽东大部分领土。
明朝为消灭后金,调集了九边防御蒙古的诸镇精兵五六万人,另有能征惯战的四川石柱白杆兵、大名鼎鼎的浙兵、湘赣黔桂素有悍名的土司兵,另外还有来自南北直隶、秦晋鲁粤诸省的援军。
这些以举国之力奉养的能战之士在十几年里大部分战死在辽东战场上,明朝那些曾经从缅甸打到朝鲜的名将帅臣也纷纷催折于后金之手。
从此,幸存的官兵往往闻建虏而色变,临阵不敢出击,相互推诿,只能萦城自守,望尘嗟叹了。
而此时,林丹汗为后金所迫,西迁山西以北,与明朝关系恶化,袭扰大同,中部边防压力大增,不久,后金又统一了漠南蒙古全部,满蒙合璧,后金实力大增,实为明朝最凶狠的敌人。
明朝为应对危局,不得不加征辽饷,增加天下田赋,正值西北连年大旱,饥民遍地。
说一切的一切,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了,后金的军事压力促使了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梳理早期农民起义,我们会发现,农民军多以逃亡士兵,盗匪为核心,裹挟饥民,流动作战,漫无目的。这个和关外的后金政权有本质不同。
政治上说,努尔哈赤父祖原本是辽东建州的女真部落酋长,其本人在本部落绝对的领导权威;白山黑水的偏远地形与羁縻制度的松散性又给了他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而这农民起义军所不具备的,明朝在农民起义爆发地(陕西等地)具有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
军事上说,后金八旗军队战力也远非农民起义可比,后金八旗军在历次大战中有力的歼灭了明朝精锐,而农民起义军在战斗力上有档次的差距,基本被明朝军队撵着跑。
经济上说,后金已经是一个有地盘、有军队、有民众、有向心力的完整军事政治经济集团,而农民起义军大多都是各自为政、四处流窜的流兵集团,没有稳固的根据地。
崇祯八年(1635年,天聪九年),等到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时,清朝已经致力于入主中原了。皇太极曾五次命人率军入关。
第一次:天聪三年,皇太极率兵绕过宁锦防线,从喜峰口进入关。三路大军会师于遵化城下,势如破竹的逼近京师重地,随后带着掠夺的大量人畜轻松撤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8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