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白莲教曾造反上千年,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7-01 05:07:46

白莲教曾造反上千年,他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白莲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组织。这个组织起源于宋朝,灭亡于清朝。在白莲教存在的一千多年里,保持着极为频繁的造反。从北宋的方腊起义,到清朝乾隆年间,白莲教在四川、甘肃等地组织的起义。可以这么说,中国北宋以后的大型造反活动,几乎都有白莲教的身影。这跟白莲教的自身组织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白莲教起源于佛教,但它跟一般的佛教组织不同。它没有局限于寺庙当中,而是流行一种”结社“的方式念佛。所谓结社,就是形成一个自己的组织团体。

这样的存在方式,对于后来白莲教持续的造反,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因为没有寺庙地产的影响,白莲教造反起来,既没有那么大的目标,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顾虑。虽然白莲教中也有购置田产的人,但总体来说,目标还是要小一些。

而且,白莲教吸收的都是以农工商贾为主的庶民。这些人跟官绅士大夫有很大不同。这些人容易对官府朝廷不满。尤其是官吏腐败,朝局黑暗,很多人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容易选择铤而走险的造反。

白莲教的最后一次造反,就是在清朝乾隆晚年的时候。这场起义的确切时间是在乾隆退位太上皇的那一年爆发的。这场起义爆发的波及了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四个大省,前后持续了九年时间。对清朝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害。直接促使清朝从康乾盛世,走向了衰落。

不过,这种伤害都白莲教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白莲教自身被破坏得非常严重。再也没有能力发动起这样大规模的起义造反。这是促成白莲教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纵观白莲教的历史。在历史上,即便它遭遇到了非常惨烈的打击,仍有恢复的余地。但这一次,白莲教却没有机会在衰落中重新恢复过来了。到了晚清时期,整个中国的土壤、氛围,已经非常了很大的改变。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陷入到被列强入侵的局面。所以,在晚清时期,有一股非常重要的思潮就是抵抗外国人的入侵。义和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义和团提出的口号,就是”扶清灭洋“。

据一些人考证,义和团的起源,跟白莲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当时白莲教有可能已经转为对付外国人,而不再是造反对抗清朝。而义和团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曾遭遇过重大打击。

慈禧跟为了跟外国人议和,又曾镇压过义和团。如果白莲教跟义和团有联系,必然也在被镇压的行列。这也是白莲教为什么会在晚清衰弱的一个可能的原因。

而且,在晚清的造反起义运动中,白莲教跟太平天国有太多的不同。所以,他们是否有加入到太平天国这场晚清最大规模的起义中,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不过,自近代以后,白莲教便彻底的消失在大众眼中。或许它还在,或许它已经成为历史的云烟。

白莲教的发展

我国旧时伪托弥勒教,并混合摩尼教、道教、白莲宗及民间信仰之秘密教会,属净土教系统中之教匪结社,流行于元、明、清三代。其中之弥勒教为崇奉弥勒佛之在家宗教团体,自隋唐之后,野心分子屡藉名弥勒转世,图谋造反。摩尼教于唐武后时传入我国,因唐武宗排佛,摩尼教亦遭禁,而转入地下,以该教崇尚光明,所崇奉之神称为明王,故改称明教。此二教教义中皆含不满现状、憧憬未来之思想,烧香、吃斋等仪规亦多相似之处,二教接触后,自然趋于融合。每逢现实政治令百姓失望时,弥勒、明王出世之谣传自然涌现。此外,道教为我国固有信仰,流传于民间之弥勒教、明教,自不免受其影响。故其后于元代兴起之白莲教,亦融合弥勒教、明教、道教三种信仰。除此之外,白莲教之另一渊源,即为白莲社。
东晋高僧慧远于庐山创建白莲社,精修念佛三昧,祈愿往生西方净土。南宋初年,慈照子元(茅子元)崇慕慧远建白莲社之遗风,故倡导一庶民念佛宗团,即白莲宗(信徒被称为白莲菜),但由于其门人小茅阇梨之歪曲教理,致宋代末年时被认为是一种邪宗门,盛行于江南一带。
至于白莲会之名,系在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由江南都邑县之杜万一结社集会而来。此时与子元系统之白莲宗徒是否有连系则不明,但行白莲佛事则有之。此白莲会于元代时被视为乱贼,故受弹压,并敕禁白莲会之名目及一切左道乱世之术。此时,江西庐山东林寺之白莲宗僧优昙普度,撰“庐山莲宗宝鉴”十卷,阐明子元所倡之白莲宗真义,并以之破斥当时白莲会之邪说邪行。至武宗至大元年(1308),因福建省建宁路后山白莲堂白莲道人之非行,复被禁压。然由于优昙普度亲自上大都,努力于复教运动,于仁宗即位之顷(1312),又被允许复教。之后,英宗至治二年(1322)复三度被禁止活动。
顺宗时,栾城韩山童父子,诡言白莲花开,弥勒降世,正式创设白莲会,依托佛教,造作经卷符箓,传布民间,于至正十一年(1351)率愚民为乱,未久俱被处死,此即为“红巾贼。”明太祖时,曾加以禁抑。
明正德以后, 白莲会受罗教(明代罗清所创,宗旨近于禅宗南派) 之影响,吸取“真空家乡,无生父母”之思想,奉无生老母为创世主,宣称无生老母派弥勒等神佛下凡,将迷失红尘中之皇胎儿女收回真空家乡。此后教派林立,名目繁多,各派之间互不相属,教主独揽大权,父死子继;等级森严,教徒入教时举行一定仪式,交纳钱财,定期集会,烧香礼拜,宣讲经卷,教习拳棒。迄神宗万历年间,徐鸿儒、王森又起,提倡白莲教,此为白莲教立名之始。然若论白莲教中弥勒转世之思想渊源,应始自隋唐;若就其混合诸信仰之型态而言,则应形成于南宋或元代。王森以得妖狐之异香,自称闻香教主,率众谋叛,波及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各省,寻亦败亡。
清乾隆年间,其教又起,教主安徽刘松,被捕充军甘肃,又谋反,事败被杀。其后刘之协、宋之清、王三槐、冷添禄等人再起,号召教众,谋起兵覆清,事发,先后被杀。而官吏大肆搜索,株连甚多无辜。于是荆州、襄阳、四川、陕西、甘肃等处之余众,以官逼民反为词,纷纷揭竿而起,蔓延达五行省,时称川楚教徒之役。清军与之战,无功,乃行坚壁清野之策,由额勒登保、杨遇春、杨芳等次第平定之。然白莲教之根株,仍未净绝。
综观白莲教,其于发展过程中,名称迭经变迁,支庶繁衍,名目百出,而各派之教义、组织、仪规、活动方式仍多相似,故可统称为白莲教。明、清至民国,派数估计在百种以上。如明代有红阳、净空、无为、西大乘,清代至民国有弘阳、混元、收元、老官斋、龙华、八卦、天理、一贯道、义和团、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天门会、无极会、快道、扇子会、妙道会、红灯会、九仙会、天皇会、无极老母会(黄道会)、天神会、六离会、方道会、大道门、报德门、十祖门、金丹道、老师道、坐功道、老佛门、学好教、贤圣教、大佛教等。[大元通制条格二十八、元典章卷三十三礼部五、庐山莲宗宝鉴、庐山复教集]p2103
FROM:【《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白莲教的教主和首领们利用白莲教经文中反对黑暗,追求光明,光明最终必将战胜黑暗的教义,宣传“大劫在遇,天地皆暗,日月无光”,“黄天将死.苍天将生”,“世界必一大变”。他们还号召信徒以四海为家,把教友关系看成是同生父母的兄弟姊妹关系,号召同教互通财物,互相帮助,男女平等。这些口号直接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和迫切要求。因此对贫苦农民有极大的吸引力,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 白莲教,一个民间宗教组织,据传说,公元1133年,由茅子元创立佛教分支白莲宗,因教徒“谨葱乳,不杀不饮酒”,故又名白莲菜,后逐渐演化为民间社群组织白莲教。
白莲教,最早就是“净土宗”,创立时间是南北朝时期,最早名为“白莲社”,据《佛祖通载卷第七》记载:
后秦改白雀(二)太元九年,法师慧远以秦乱来归于晋。远出雁门贾氏。……既而丛力致之舟,舟辄没,遂失其像。时谣曰,侃唯剑雄,像以神标,可以诚致,难以力招,及远创寺,心祈之。于是像冷然自至。时晋室微,而天下奇才多隐居不仕。若彭城刘遗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张士民、李硕等,从远游,并“沙门千余人”结白莲社。于无量寿像前,建斋立誓,期生净土。及闻(鸠摩罗什)罗什法师入关,远(慧远)望风钦敬,遗书通好。词曰:去岁得姚右军书,且承德闻,仁者曩日殊域,越自外境。于时音译未交,闻风而悦,顷承怀宝来游,则一日九驰。
《寄清源寺僧》唐朝温庭筠
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
窗间半偈闻钟后,松下残棋送客回。
帘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
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
白莲教名联:淤泥源自混沌启,白莲一现盛世举。
印于白莲教圣物圣莲令上 “白莲社”一名,实际来自“修炼净土”,先有白莲社,后有白莲池、白莲亭,据北宋陈舜俞著《庐山记卷第一》记载:
少所推重,一见远公,肃然心服。乃即寺翻涅盘经,因凿池为后,植白莲池中。名其台曰翻经台,今白莲亭即其故地。远公与慧永、慧持、昙顺、昙恒、竺道生、慧睿、道敬、道昺、昙诜、白衣、张野、宗炳、刘遗民、张诠、周续之、雷次宗、梵僧佛驮耶舍,十八人者,同修净土之法,因号白莲社。
因“白莲社”的创建者,就是慧远,又名“远公”,所以直到宋朝时期,又名“远公白莲社”。
例如:北宋《茅亭客话卷三》(黄休复)记载:
伪蜀大东门外有妙圆塔,院僧名行勤,俗姓张氏。……张道者,不聚徒,甚脱洒,不结远公白莲社。心似秋潭月一轮,何用声名播天下。
因“白莲社”是慧远创建于“东林寺(北宋初年曾赐名太平兴国寺)”,又名“东林白莲社”。
例如《升庵诗话 卷十》(杨慎):
远公池上种何物,碧罗扇底红鳞鱼。……何时得与刘遗民,同入东林白莲社。
东晋时,净土宗始祖慧远在江西庐山邀集十八高贤,于东林寺结社念佛,立誓死后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们还凿池种植白莲花。将念佛之地取名为白莲社。名士陶渊明、谢灵运亦时来游玩酬唱,东林寺遂成为僧俗雅集之地。清道光十八年(1838),宝光寺方丈妙胜禅师仿效慧远这段故事,在寺后紫霞山西侧凿池种白莲花,建白莲社。诗僧含澈有诗纪之:“白云一坞屋之间,拜佛逃禅傍紫山;又在远公莲社外,招他陶谢喜欢颜”。 清同治二年(1863),妙胜禅师的弟子自信禅师见白莲社地方太小,便改建白莲社于极乐堂后。这是一座环境清幽的四合庭院,正中为念佛堂,堂前有一莲花状的水池,池中长满白色的子午莲。此花淡雅馨香,惹人喜爱。在莲池栏杆外,经常围满游人,他们将金属币一枚一枚地投在池中,沉底了唉声叹息,浮起了兴高采烈,那是因为“浮起”和“福气”谐音的关系。 嘉庆年间的白莲教起义,前后持续了九年零四个月,最早参加者多为白莲教徒。参加的人数多达几十万,起义爆发于四川、湖北、陕西边境地区,斗争区域遍及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甘肃五省,甚至还波及到湖南省的龙山县。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9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清朝府、州、县、厅、卫等204个。抗击了清政府从全国16个省征调的兵力,歼灭了大量清军,使清军损失一、二品高级将领20多人,副将、参将以下的军官400多人,土豪劣绅1000余人。清政府为镇压起义耗费白银2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5年的财政收入,从此,清王朝从所谓“隆盛之世”陷入了武力削弱,财政奇黜的困境,迅速跌入没落的深渊。
白莲教作为一种宗教概念,包括的内容很广。可以说它是一千多年来,发生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种“异端”、“左道”、“邪教”的总括。是除了佛教、道教以外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宗教,反映的是中国下层社会百姓的生活、思想、信仰和斗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充当着突出的角色。
白莲教教徒主要特征是烧香、诵偈(即宝卷),信奉弥勒佛和明王。他们的经典有《弥勒下生经》、《大小明王出世经》等等,为了适应下层百姓白天劳动的实际情况,白莲教徒多是“夜聚晓散”,愿意入教的人不受任何限制,不分贫富、姓别、年龄,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均可加入,“男女杂处”。到了明末清初,白莲教逐渐在教理方面趋于完备,教义也更加体系化。
白莲教教义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互相斗争的势力,叫做明暗两宗。明就是光明,它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它代表罪恶与不合理。这两方面,过 去、现 在和将 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斗争。弥勒佛降世后,光明就将最终战胜黑暗。这就是所谓“青阳”、“红阳”、“白阳”的“三际”。教徒们侍奉“无生老母”,信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八字真言。无生老母先后派燃灯佛、释迎牟尼佛、弥勒佛下去。他们分别在每一时期统治着人类世界:
青阳时期是由燃灯佛统治着的初际阶段,那时还没有天地,但已有了明暗。明系聪明智慧,暗系呆痴愚蠢;
红阳时期是由释迎牟尼佛统治着的中际阶段,那时黑暗势力占上风,压制了光明的势力,形成“大患”,这就是所谓“恐怖大劫”的来临,这时弥勒佛就要降生了,经过双方的决斗,最后光明驱走了黑暗;
白阳时期是由弥勒佛统治着的后际阶段,明暗各复本位,明归大明,暗归极暗。
初际明暗对立,是过去。中际明暗斗争,是现 在。后际明暗各复本位,是未来。教首们宣传,人们如果信奉白莲教,就可以在弥勒佛的庇佑下,在大劫之年化险为夷进入云城,免遭劫难。待彻底摧毁旧制度,破坏旧秩序后,即可建立新的千年福的境界,那时人们就可以过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了。
白莲教认为现阶段(即中际),虽然黑暗势力占优势,但弥勒佛最后一定要降生,光明最后一定要战胜黑暗。它主张打破现状,鼓励人斗争。这一点吸引了大量贫苦百姓。使他们得到启发和鼓舞。加上教首们平日的传授经文、符咒、拳术、静坐、气功为人治病等方式吸收百姓昄依,借师徒关系建立纵横联系。
白莲教信徒众多,主要来自社会下层。各派内部实行家长制统治,尊卑有序,等级森严,成为很多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在元末以滦县为中心,冀东及长城沿边一直是白莲教活动的地区,并从这里向全国蔓延,爆发了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反元大起义。明初永乐年间有唐赛儿领导的起义,明末天启时期有徐鸿儒、王好贤领导的起义,后被巡抚赵彦、袁可立等镇压下去。此外还有很多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明代嘉靖年间的江南太湖流域马祖师领导的农民起义和山西、内蒙一带的农民起义等。到清朝乾隆年间在山东一带爆发了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等。规模最大的一次当属嘉庆年间,即清代中叶爆发的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 南宋绍兴三年(1133),江苏吴郡沙门茅子元创立白莲宗,初为佛教一支,教义源于净土宗,崇奉阿弥陀佛(无量寿佛)。该教信徒因“谨葱乳,不杀不饮酒”,被称为白莲教。到了元代,该教渗入了其他宗教观念,主要是弥勒下生说,逐渐转为崇奉弥勒佛,改称白莲教。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合称五戒)以求往生西方净土,教义与净土宗大致相同。茅子元采用天台宗教理,绘制《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用佛像、图形和比喻来解说佛土的高低;简化并统一前人制作的念佛修忏仪式,制定《白莲晨朝忏仪》。茅子元将其改为师徒传授、宗门相属。他在昆山淀山湖建白莲忏堂,自称导师,坐受众拜,又规定徒众以“普觉妙道”四字命名,从而建立了一个比较定型的教门。
元末韩山童、刘福通,明代赵全、徐鸿儒,俱是此教中人。是以白莲教三字,在朝廷眼中,几乎便是反叛的同义词。
白莲教产生之初曾遭到官方禁止,茅子元被流放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但因教义浅显、修行简便而得以传播。到南宋后期,甚至远播到蒙古族统治下的北方。元朝统一中国后,白莲教受到朝廷承认和奖掖,进入全盛时期。庐山东林寺和淀山湖白莲堂是当时白莲教的两个中心。
白莲教以“普化在家清信之士”为号召,形成一大批有家室的职业教徒,称白莲道人。因为他们“在家出家”。堂庵供奉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合称弥陀三圣)等佛像
经过长期流传,白莲教的组织和教义在元代起了变化,戒律松懈,宗派林立。一部分教派改奉弥勒佛。至大元年(1308),朝廷忌白莲教势力过大,下令禁止。经庐山东林寺白莲堂主僧普度奔走营救,白莲教才在仁宗即位(1311年)后恢复合法地位。及至至治二年(1322),其活动又被限制。此后许多地方的白莲教组织对官府抱敌对态度,外加其信徒多为下层群众,故当元末社会矛盾激化时,一些白莲教组织率先武装反元。红巾起义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胜等都是白莲教徒,他们以明王(即阿弥陀佛)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言鼓动群众,产生很大影响。
明初严禁白莲教。洪武、永乐年间,川、鄂、赣、鲁等地多次发生白莲教徒武装暴动,教义、仪轨颇多歧异,信奉的神极为繁杂,有天宫的玉皇、地狱的阎王、人间的圣贤等等,最受崇奉的是弥勒佛。各教派撰有自己的经卷,称为宝卷。统治者认为这些不同的教派实际上仍是白莲教,民间也笼统地称它们为白莲教。
在南宋 , 由于白莲教在总体上还未脱离正统佛教窠臼,因此还为统治者所容纳。元代,由于教内各阶层人群所处的地位不同,追求目标也就发生了明显的分歧。一派以茅子元正宗流裔自居,在宗教学说及其实践上,继承茅子元的衣钵,政治上和元统治者合作;另一派则完全背叛茅子元倡教宗旨,与下层民众运动相契合,走上了反抗元政权的道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政府强征民夫堵塞黄河失口,引发了全国规模的白莲教大起义。起义军以“弥勒下生,明王出世 ” 相号召 ,受到不堪元朝统治的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迅速席卷全国。至正二十八年八月,明军攻入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王朝。朱元璋深知白莲教造反的意义,在自诩“大明王”登基称帝后,立即颁布取缔白莲教的禁令。但是,白莲教却并未因此而全然敛迹,经过明前期的南北融合之后,反而出现了暗地流传的盛况。明建国后,白莲教徒起事造反几乎接连不断。明末天启时期有徐鸿儒、王好贤领导的起义,后被山东巡抚赵彦、登莱巡抚袁可立等镇压剿抚下去。清进关入主中原后,白莲教徒往往多以民族利益为重,倡言“日月复来”,举起反清复明的旗帜,从而遭到清廷严刑峻法的禁止。但是,在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及乾隆时期,白莲教的反清复明活动,始终没有间断过。

白莲教为何会在乾隆期间造反,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的白莲教起义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而非乾隆年间,不过在乾隆时期确实有一些起义军打着白莲教的名号进行活动,但他们大多是白莲教的支教而非白莲教本身,所以普遍认为白莲教大起义指的就是发生在嘉庆年间的那场农民运动。

白莲教是明清时期民间主要的秘密宗教,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唐朝,后来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至明清时规模达到顶峰,它所宣扬的教义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带去了精神上的寄托,因此白莲教在民间有着大批信众,坚实的民众基础也是白莲教后来能够发动起义的有利条件。

乾隆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只能四处乞讨。官场更是混乱不堪,各级官吏官官相卫,朋比为奸,对灾民的死活不闻不问。在这样的情况下,白莲教的首领们便商量要乘着民怨沸腾之机发动起义,一举推翻清朝。

嘉庆元年,白莲教大起义首先在湖北爆发,战役初起之时,各路起义军因缺乏作战经验而损失惨重,只有襄阳的义军得以保存实力,成为湖北地区起义军的主力。嘉庆二年,襄阳义军开始流动作战,先后辗转于湖北、四川、河南、陕西,清廷见势不妙立即调集部队四处堵截,终于在嘉庆三年将起义军包围,义军首领王聪儿等人牺牲,余部突围后与四川的义军会合。

清廷见白莲教起义一时不能肃清便制定出?坚壁清野?与?寨堡团练?的策略一步步消耗起义军的实力,义军在清军的打击之下人数也不断减少,到了嘉庆九年,清廷才彻底平息了这场起义。

白莲教起义平息不久又爆发了天理教起义,这次起义甚至一度攻打到了皇宫之内,而清朝也在这一波接一波的农民起义的打击之下日渐衰落,开始慢慢走向灭亡。

明朝历史上昙花一现的白莲教到底是什么背景,当时的

白莲教起源于南宋,脱胎于佛教天台宗。在初期,也是和朝廷有着好一段蜜月期的,甚至有首领以黄白术干谒,直接走上高端路线了。只是当时民间还有俩大神,一个是摩尼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教,宣传光明神战胜了黑暗神然后创造了世界;一个是弥勒教,在大肚子弥勒爷爷的迷弟迷妹们心中,弥勒佛作为未来佛会接替如来佛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人民。这俩大神当时已经是信者甚众的大教派了,时不时搞出个大新闻,起义暴乱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也不知是白莲教借了人家的东风,还是大佬们挺喜欢这个潜力无穷的新小弟,干什么总爱捎带着人家,以至于后世研究者也就是我们去抠索文献时,老有种白莲教早就发达了的错觉,搞了半天,其实还是人家明教和弥勒教的人在作怪。
白莲教初期虽然与官府相安无事了好一段时间,在各种蝴蝶翅膀的扇动之下,最终也还是踏上了殊途同归的造反路。尤其是从明代开始,被靠白莲教起义发家而深知其威力的朱元璋给明令禁止了,“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掌一百,流三千里。”这可不是好玩的,白莲教至此只好隐蔽行事,从此沦为了传说中的民间秘密宗教的一员,再难出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昔者分桃之事不复咯。
然而,官府的严加管束不过是表象,实质上反映的确是明代民间力量不断坐大的现实。这里面的由头就太多了,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文化的发展啦,天不逢时的寒冷期导致的大规模干旱、蝗灾、瘟疫;啊,地主疯狂土地兼并而导致失去土地的流民过多啦,不一而足。这实在是民间秘密宗教发展壮大的温床,要是不好好利用岂不是对不起明王弥勒佛无生老母?这种情况下,官府还在那费劲巴拉地抓白莲信众,每到起义了再赶快去镇压,如此治标不治本,白莲教估计心里也得委屈委屈,官府你不给力,怪我咯?
不过也不能小看官府的管制,他们也是能起到一定功效的——毕竟直接促进了被史学家视作白莲教支派的新教派大量诞生呢。罗教、黄天教、弘阳教、闻香教等皆如是。他们甫一诞生,多立刻与白莲教这等黑名单上头一号的邪教划清界限,换换汤药,化化妆,成了民间新贵,甚至有罗教这样的幸运儿,被二五眼的皇帝当作能打击白莲教势力的武器而优待纵容,更是叫一个茁壮成长。虽然最后和白莲教一样走了那条“殊途同归”的老路,还要被官府扣上“讳白莲之名,行白莲之实”的帽子,几十年苦苦挣扎都在这一句话中付诸东流了。
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可以明了白莲教并非是从头到尾出场只穿一件黑风衣的反派,而是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上,有过纯如小莲花一样的青葱岁月,也有过眼线飞到鬓角的黑化期,还有过马甲三千的千面狐时期。其内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而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弥勒明王称兄弟,无生老母拥入怀,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城里套路深:白莲教背后的民间传统结社
或许会有人疑惑,白莲教教义究竟有什么魅力?如何能有这么大的能量?但事实上,明代老百姓识字率纵使比前代要乐观,你说宝卷上的字他们就能看懂吗?脱胎于佛理、混杂了多种宗教的教义中蕴含的高深道理,他们能理解到吗?只怕都是困难的。那么过去认为是白莲教利用了佛教、弥勒教、净土宗等教派的教义并将其改换压缩为老百姓能理解的知识,以此才吸引大量寻求心灵寄托的老百姓入教,这种思路只怕是有问题的。这种自上而下的预设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沙文主义的体现,就差没说老百姓是“愚夫愚妇”了。
但如果不是光从文献出发,而是对民间传统结社和秘密宗教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在白莲教发展的过程中,对民间传统结社的利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民间秘密社会,无论其存在形式是宗教教派还是会党帮派,都是具有一定民俗的背景,甚至在普遍意义上某些民间教派就是庙会共同体,只是把自然崇拜或地方崇拜换成了某位教派的神。乡民不会排斥这种“功能性神灵大杂烩”,相反的,“灵验”与否才是他们更看重的考虑因素,如果新的教派神更灵验,香头能够治病救人,何乐而不为?这可不是严肃的改宗换派,而是把新神请入旧有的大家庭。去看看民间打醮的场景吧,那才是真正的八百万各路神仙一派和谐地团坐在一起呢!如果暂时忽略宗教因素,民间结社实际上就是一种自助性互助组织,再往高了说,民间结社很大程度上就是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基层单位的乡社的一种延续。正所谓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这是结社的最首要目的。所以说,不管官府愿不愿意,民间始终是有着结社的传统的,别光看宗教,好比说吧,日常耕种就有看青会,婚丧嫁娶有驾会,这不都是结社吗?
更何况,率先结社的人往往都是一时一地的边缘人,老弱病残、地痞流氓、穷困不堪的破产农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官府与宗族的救助,只好自己通过各种形式的结社来联合互助。或者歃血为盟,结成拟亲缘关系;或者三拜九叩,结成师徒关系;或者烧香磕头,一起去做无生老母的亲子亲孙。白莲教正是以这种形式牢牢把控了这些人。
地狱无门你自来:为何白莲教起义一呼百应?
那么为何这些秘密结社最后往往会走上造反路?而且常有一呼百应的戏码?教义魅力没那么大的话,那是不是因为首领的人格魅力?
当然也不是。举个例子吧,假如你是河南某地的贫苦农民,当地有某个教派正在茁壮成长,教派的香头(或名会首、社首)看病请神非常灵验,教众也互帮互助的,反正过得比你好。你生病了,只好去找香头看病,看好了病,你加不加入你恩人的教派?你加入了这个教派,也有兄弟姐妹来和你有难同当了,虽然日子照样难过,但是大家在一起有个帮衬,总比没有好不是?更何况,婚丧嫁娶,哪个不要香头出力?现在香头拜着无生老母,老母要号召我们去拿到我们该拿到的东西了,你不一起去吗?也许你害怕,念及家中老小,不敢跟着一起撸起袖子就是干,那香头怎么看你?你的老母亲去世谁来给她主持丧事?你的小孩生重病谁来给他请神神治病?你当然不敢做这个出头的橼子,本来就是边缘,还要去当边缘的边缘吗?
社首对地方的控制可见一斑。在这样的集体的抱团和控制中,地域内的联系愈发紧密。当灾难饥荒到来、官府的镇压到来、无生老母的代言人的号召到来,这些百姓一拥而上,云集响应。但是他们所拥护的不是那虚无缥缈的教义,也不是为了根本落不到他们头上的钱权,而是为了一口饭、一口水,跟着他东家的李大爷、西家的张大姐一起挣命。
史册中记载的众多白莲教起义也不外乎如此。白莲教是被选中的道具,是穿惯了的戏服,是效果拔群的口号,但永远不是最终的目的。那逼死人的浑浊的世道中,苦苦挣扎的、上蹿下跳的、运筹帷幄的人们,不是救人于水火的弥勒、明王或老母,而是为了不同的目的拼命地向前挤去的众生,尽管这前路是光明还是黑暗,对于当时的他们永远是未知。

白莲教为什么持续造反一千年?

很多人一定听说过“白莲教”,虽然这个教派经常出现在历史背景是清朝时期的影视剧当中,但实际上,它已经存在了一千年了。白莲教兴起于唐宋时期,有过一点了解的人可能知道,这个教派所做的事情,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总是在合适的时候出来造反,打的旗号还总是反当前的朝代,恢复上一个朝代。那么又是为何,白莲教乐此不疲地要造反,并且能够持续千年之久呢?

白莲教,原本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

随着汉朝以来丝绸之路的开通,一个叫做“摩尼教”的古代波斯萨珊王朝的宗教开始传入我国的新疆、漠北回纥等地。唐代宗时期,摩尼教开始传入中原江淮等地,摩尼寺建立。

唐朝灭佛时期,摩尼教也遭受了重大打击,故转为秘密宗教,之后受道教影响,改称明教。明教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把这种极有煽动性的言论立为教义,无怪乎千年来屡有反政府之举,仿佛造上瘾了一般。可以说,这个教派从思想本质上就是相当激进的和反叛的,不管当权的是谁,只要他们觉得当权者昏庸无能、朝堂腐败政治黑暗,他们就会认为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要奋身而战,迎接光明。

从历史上看,白莲教的第一次造反,是在五代十国时期,毋乙、董乙以“末尼”为旗帜,在陈州造反。之后在北宋徽宗时期,则有方腊之乱和钟相起义。从此,白莲教被宋朝定位邪教,政府开始严厉打压这个称为“摩尼”的宗教组织。于是,为了避免遭惹官府的注意,“摩尼教”改称“明教”。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逐渐演变成我们口中的白莲教。

到了元朝,由于蒙古人初来乍到,不知道白莲教的“光辉历史”,一直遭到官方打压的白莲教终于得到机会,趁机死灰复燃。元朝末年,由于黄河决口、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百姓苦不堪言,蛰伏已久的白莲教终于忍耐不住,举起反旗,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史称“红巾军起义”。

至于创立“大明”的朱元璋,当时“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当时的起义军领袖韩山童,刘福通,彭莹玉等人都是明教领袖或教徒,所以,若说“大明”和明教没有关系,我是不相信的。虽然朱元璋在称帝后,就下诏严禁一切邪教,包括白莲社、弥勒教和明教。

随后,白莲教再次转入地下,直到历史恍若再次经历了一次轮回,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黑暗”再次降临,白莲教就理所当然地又反了。不过,由于明朝一直大力打压一切邪教,白莲教的这次造反之路走得没上个朝代那样顺畅。他们在明朝官府的追不下不得不向北逃入蒙古,成为蒙古一位酋长的部下,为“反明复元”的大业出谋划策、鞠躬尽瘁。当蒙、明两国朝讲和,这些白莲教众们就被当做礼物送给了明朝,而明朝对这帮“反骨仔”也不客气,将他们全部杀死示众。

到了清朝,数百年前还在“反明复元”的白莲教又再一次转换了立场,开始“反清复明”的大业,虽然遭到清朝官方的多次暴力镇压,但仍一直壮大。到了嘉庆年间,白莲教大起义席卷了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历时9年,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这场战争,耗费了清政府大量人力物力,之后清朝正式开始走向衰落,所以,白莲教也算是间接达到了目的吧。白莲教——最奇葩的组织: 持续造反一千年,仿佛上了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7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