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印象中,古代时西域多是胡人,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西域众多国家都是汉人建立的,比如著名的高昌国。高昌国虽然是汉人国家,却屡屡站错队,与外敌为伍,这种明显的反骨仔作法,肯定会迎来中原朝廷的爆锤。高昌国王麴文泰,这位西域的“节奏大师”,自以为左右逢源,四处带节奏,没想到因为一件事惹怒了唐太宗,即便向大唐求饶三次,最终还是连累高昌被唐军踏平。
高昌国的所在地是现今的吐鲁番地区,从西汉起就是中原王朝在西域的大本营。汉朝之后,中原经历了很多战乱,当年留在西域的汉人,加上河西走廊迁徙去躲避战争的难民,形成了主权国家高昌。高昌很像今天的新加坡,以一族为主体,多民族混居。高昌主体居民是汉族,吸收了一些少数民族比如中亚的粟特人,文化风俗、政权组织形式都模仿中原。公元640年,如果你踏进高昌国,你会以为这就是唐朝的一个大县城。
在北朝和隋朝时期,高昌一直积极向中原靠拢,高举天下华人是一家的国策,隋炀帝的时候甚至还派兵参与隋朝攻高句丽的军事行动。到了公元626年的时候,高昌王麴文泰干脆跑到长安,面见唐太宗,想跟大唐亲近亲近。
高昌遗址
高昌王麴文泰不是个普通人,他有野心,想一统西域,所以他给自己定位就是“地缘政治家”,按网络术语说就是个“带节奏的”。当时大唐和突厥关于建立东亚“G2”的会议谈崩了,双方剑拔弩张,都在努力积攒力量,准备一场决定国运的大决战。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麴文泰觉得自己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所以今天尊称大唐一句大哥,明天搂着突厥喊老铁。
但麴文泰这个人用力过猛,时间长了,不仅谁都没巴结好,反而惹得两边都反感。得罪了一个超级力量,下场就是身死国灭,同时得罪两个超级力量,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节奏大师麴文泰投入了突厥怀抱,跟他们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开始进犯大唐的伊州。
作为华夏子孙,麴某人非但没有自觉地跟中原同心同德,反而跟敌人穿了一条裤子,这下惹怒了“所有人的爸爸”——天可汗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冬,唐太宗派出了大唐远征军,这个远征军的阵容堪称残忍,分别是:吐谷浑毁灭者、凌烟阁二十四铁哥们之一、军神李靖的副手——侯君集;吐谷浑噩梦、铁勒可汗、忠心不二契苾何力;地道恶魔、薛家双煞之大哥、冲锋陷阵爱好者薛万钧。
贞观十四年(640年),麹文泰三次向大唐求和,都被唐太宗拒绝。八月,唐军包围高昌,麹文泰惊惧而死,其子麹智盛开城投降。此役过后唐太宗取消了高昌的国家身份,改其名为西州。
大凡叱咤风云,影响历史的一国领袖,抑或安定一方的济世之才都具有超凡的人格。这种人格所显示的力量,是人气质中最具魅力的。人格中不可缺少的一点是忠诚,忠于所言,诚于所为。麹文泰作为华人,非但没有忠诚于自己的民族,反而两面三刀,阳奉阴违,毫无忠诚可言,最终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殊为可叹。
意思是: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屈:低头,降服?
兵:军队,军事力量。
出自:春秋孙子《兵法·谋攻》,
原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衡量战争取胜的一般原则是,以能使敌国完整无损的降服于我为上策,而攻破敌国使其残缺受损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军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而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军,便略逊一筹;
能使敌人一旅将士完整无缺全员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击溃敌人一个旅便略逊一筹;能使敌人一卒官兵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卒兵众就差一等了;能使敌人一伍士卒全员降服为上策,击溃一伍士卒就差一等了。
所以百战百胜,虽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是高明之中的最高明的。
扩展资料:
“不战而屈人之兵”案例——唐朝与高昌之战
高昌国是当时西域一个独立的地方政权,它在西域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高昌国正是靠着这一点将自己发展壮大,历经了几代王朝,到了麴氏高昌王朝这一代,国力最为强盛,存在时间最长。
唐太宗时期,高昌国国王麴文泰就与唐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妻子宇文氏还被唐太宗赐予了长乐公主封号,很长一段时间,西域这边有任何动静,麴文泰都会传给唐朝政府,高昌俨然成了唐帝国在西域的一只眼睛。
可惜好景不长,第三者出现了,而这个第三者就是突厥。人们对于权力的热衷,无论到了哪个朝代哪个民族,都是不变的,突厥也不例外。
突厥当时的领导人去世之后,他的继承人为了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争夺不休,最终,整个突厥分成了东西两派,二者可谓是战得难解难分。可是,一山岂能容二虎,若是其中一方找到一个强大的支持,胜算岂不更大些。
显然,在当时,唐朝就是那个强大的助力,于是,两派纷纷争取唐朝的支持。最终东突厥的外交比西突厥更胜一筹,获得了唐朝的青睐。
西突厥虽在外交上失利,但是凭着自身的力量逐渐扳回了劣势,将自己的势力发展得越来越壮大,反观受到唐政府支持的东突厥的势力却是越来越小。
不得不说,出现这一情况也是相当打脸了。西突厥颇有一番一统西域的架势,同时,与唐朝的摩擦也多起来,之前逃到西域的中原人,被西突厥控制起来并残忍杀害,此事唐的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唐立刻派人前往高昌,要求高昌放人。
可这时高昌已然为西突厥所控制,拒不放人。此时的麴文泰也一改之前为唐朝马首是瞻的态度,立场十分强硬,声称高昌要做什么,唐朝管不着。这话说的简直狂妄非常,根本没把唐朝政权放在眼里。
原来麴文泰曾去过隋朝,后来又去过唐朝,他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过,经他个人分析,隋朝明显强过唐朝,既然当时隋朝都没能发兵西域,那么唐朝就更不能了。即便唐朝要发兵,西域千里迢迢,粮草供应十分成问题;
出兵不够也无多少胜算;再就是有天然的戈壁滩做为屏障,唐军若要过戈壁滩也要大费一番功夫,到时候仗还没打,自己却先无谓损失许多人,这对唐朝也相当不利。
当麴文泰在高昌盘算着这一切时,远在中原的唐太宗也没有闲着。朝堂上众大臣就是否出兵攻打高昌。主战派认为,不可一直容忍下去,涨了高昌的嚣张气焰,而且从长远来看,要稳固政权也急需解决高昌之事。
可保守派却认为,此行攻打高昌路途遥远,且西域自然条件复杂,一不小心就会损失惨重,劳民伤财。唐太宗最终决定出战,并发表了《讨麹文泰诏》,细数麴文泰多天罪状,提及西突厥,也只说是受了高昌的挑拨,结论依然是惩罚高昌。
换言之,这是唐朝和高昌之间的内部矛盾,外人不要插手。做出决定后,唐太宗当即调兵遣将,派遣二十一左右大军出征西域。这二十一万大军中不光有府兵,还有其他多民族的兵种,他们都各有所长,训练有素,浩浩荡荡奔赴西域战场。
反过来,再看高昌,所有人口加起来也就三万多点。乍一看,好像唐朝政府的目标就是高昌,实际上,唐朝看重的是高昌背后的西突厥。西突厥首领显然看清了唐太宗的意图,在唐军抵达之前,赶紧跑路了,正所谓此时不跑更待何时啊!
他这一跑就跑到了西边一千里以外的地方,而西突厥的残余势力也投降了。麴文泰一听唐军已穿越戈壁,正向高昌而来的消息,由于本身身体不好。当即吓得眼一闭,腿一蹬,见阎王去了。
麴文泰过世后,其子麴智盛即位。当即这位新国王就向唐军递交信件,声称自己是如何如何无辜。唐朝这边态度很坚决,只要高昌肯投降,一切都好说。只是麴智盛那里甘心就此投降。
新高昌王的这点心思早就在唐军将领的意料之中,他当即下令准备攻打高昌。麴智盛一看唐军的架势,知道真打起来,自己只是以卵击石,不成气候,最终只得选择了投降。
唐朝这次召集二十万大军发兵西域,最终不战而胜,正是《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体现,这是用最少的代价换来了最大的利益。
这一战之后,唐朝强盛的形象在西域各部族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知道了唐朝中央政权不可轻视,否则高昌和西突厥就是例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战而屈人之兵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昌古城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即「王城」之意,曾是高昌王国的都城,坐落于吐鲁番市东面40多千米的三堡乡。
高昌,是古代吐鲁番沿用时间最久的名字,迄今为止不少文人墨客,仍常用「高昌」作为吐鲁番的代名词。故城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一世纪始建高昌壁,实用一千300多年,于公元十三世纪末毁于战火。虽然经过二千多年的风吹日晒,故城轮廓犹存,城墙气势雄伟屹立在火焰山下。
高昌古城曾是高昌王国的都城,故城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一世纪始建高昌壁,于公元十三世纪未毁于战火。虽然经过2000多年的风吹日晒,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轮廓犹存,城墙气势雄伟屹立在火焰山下,和火焰山一样全是知名的新疆吐鲁番游玩景点。
高昌古城规模宏大,十分壮美。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是古代西域留存迄今为止最大的故城遗址。城呈长方形,周长5千米,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
类型于唐代长安城的形制和布局,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外墙基宽12米,墙高11.5米。全城有九个城门。其中南面有3个城门,东、西、北面各有2个城门。西面北边的城门保存最好。
进入城内,可参观外城墙、内城墙、宫城墙、可汗堡、烽火台、佛塔等留存较为完整的建筑,其它的残破土墩、败落壁垣,就只能由人想象和继续考证了。
在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遗址外城内西南有一个大型寺院,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取经,于贞观二年(628年)春曾到高昌国讲经一月余,即在这儿寺内。
西城有两座门,其中一座门沿可见到有曲折的瓮城。外城的东南和南是寺院区,西南边寺院面积比较大,从遗址看,有寺门、场院、正殿、多层佛龛的塔基,龛中还可见到残存的彩色壁画、佛像。
在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遗址外的东南和东北,有「坊」、「市」遗址,可能是小手工业作坊。内城,在外城中间,宫城的南面。
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遗址城正中偏北有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小堡垒,堡内西北~高台上,有高达15米的高耸建筑建筑物,从建筑物一直向北,与宫城中轴线上的几重殿基相直对,本地叫「可汗堡」。
高昌城废弃后,日益蚕食被垦成耕地,绝大多数建筑物消失无存。尚存较好的遗迹有,外城西南和东南角保存两处寺院遗址。其中西南角的一所寺院,占地约一万平方米,由大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东南角的寺院,尚存一座多边形的塔和1个礼拜窟,是城内唯一保存壁画较好的地方。
内城北部正中有一个座不规则的方形小城堡,本地人称「可汗堡」。 佛寺两侧曾立着高大的佛塔,院内正中有残存塔柱,而佛龛内则残存着菩萨像和壁画。据考证,这是当年唐僧玄奘西游路过高昌国时,被国王菊文泰挽留一月讲经之处。
城内建筑遗址星罗棋布,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遗址中包括回鹘时期摩尼教壁画和佛教壁画,数目甚多。曾被沙织、德、法、日等国探险者盗去壁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如德国勒柯克曾盗去400余箱文物,其中就有摩尼教。
游人若要拍一故城全景,可在晴朗之日登上南边城墙拍摄。
汉唐以来,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国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国经贸活动十分活跃,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由高昌传入内地,毫不夸张的说,它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
鼎鼎大名的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公元629年,为了提高佛教学水平,29岁的玄奘,不畏杀身之祸,偷偷离开长安,出玉门,经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国,沿丝绸中路到印度,遍游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诸国,历时17年。在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国,玄奘诵经讲佛,与高昌王拜为兄弟,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公元460年,柔然派遣大军南下,帮助高昌阚氏族人阚伯周为高昌王,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国正式建立。
公元7世纪,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国在麴氏的统治下发展到了顶峰。
公元640年,高昌国王麴文泰不满唐朝的统治,引起唐太宗的震怒,派兵讨伐高昌,麴氏高昌灭亡。
公元866年,回鹘族的一支夺去了唐朝统治下的高昌地区,建立了回鹘高昌国。
元朝时,回鹘高昌国王见元朝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便归附蒙古帝国。元世祖忽必烈改回鹘高昌国为畏兀儿王国,保留对所辖地区的统治地位,回鹘高昌国势日益衰落。
公元14世纪末期,反叛元朝的海都率领12万军队围攻兀儿王国的都城高昌城,回鹘高昌王巴尔术阿而忒战死,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国灭亡,相比楼兰古城的神奇消失,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多了一份人文历史气息。
更多关于吐鲁番高昌古城景区怎么样?,进入:/ask/079e9c1615732145.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7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