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改朝换代那真是如喝水一般容易,每过个两三百年朝代就差不多要换一换皇帝,但是很多情况下一起吃苦这种事还是可以忍受的,但是一起享乐就不太好说了,尤其是在皇帝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鸟尽弓藏这句话从古说到今,可以说在每个皇帝身上都是屡试不爽。汉初的三杰之一韩信是如何被除掉的,还不是因为功高震主,还有明朝的朱元璋几乎把跟随自己的兄弟们杀了底朝天。
不过有杀功臣的皇帝,当然也有善待功臣的皇帝了,比如宋朝的赵匡胤相对来说所使用的手段就比较温和许多。在自己成为宋朝的皇帝后,果断拉着自己的这一帮兄弟们开了个酒席派对,当时的场面很是火热,赵匡胤先是详细的说了一下自己的奋斗过程,表示自己的兄弟跟着自己一辈子很不容易,所以打算让兄弟们颐养天年。于是就有兄弟们表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再奋斗个几年,但是赵匡胤又开始劝解他们要给年轻人一个成长的机会,要多多培养下一代,并且还讲了一下自己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奋斗史。于是这些功臣们都明白了这个酒席的主要用处,这才开始向皇帝表示自己真得有点老了,最近体弱多病都想跟皇帝告老,于是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赵匡胤完全的收回了所有的兵权。
而相对更温和的就是刘秀了,能成为东汉的创始人,可以说完全离不开自己的那些部下的努力,可是又不得不防着这些功臣,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刘秀是单对单的对这些功臣们进行说服教育。要说刘秀的口才真心不错,放到现在绝对是顶级的销售员,反正这些功臣们都主动交出了兵权,刘秀一看大家这么给力,于是不光保留了现有的爵位,有一些人还往高处封赏了一下,反正爵位也不要钱,只要你们开心就好。可以说相对于赵匡胤来说,这些功臣都是自愿的向刘秀请退的,而赵匡胤用得是逼迫。
唐朝的李世民就更比刘秀与赵匡胤要强的多了,虽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的事件,让自己的名声也坏到了一个极限,不过在对待自己的那些跟随多年的功臣方面就好多了。反正李世民这个人也比较大度,那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功臣们在李世民的朝纲稳定后依然还处于重用的地步,反正就是李世民的原话,大唐离不开你们这些功臣。当然了这句话不包括那些谋反之人,比如侯君集等人想把李世民给换掉,结果没成功,虽然被李世民给斩杀了,但是他的妻儿老小都被李世民所赦免。
其实最让自己部下拥护之人居然是秦始皇,是不是很意外,这样的一个被历史上称为残暴之人居然是对自己的部下最好皇帝,实在是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不过也很正常,秦始皇听起来很残暴,但是那都是对待对抗自己的敌人身上,而对于那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功臣来说,几乎就没有被秦始皇所斩杀之人,就算是自己的大臣多次与自己争辩,秦始皇气得直跳脚,但是依旧没有要杀他们的意思,哪怕下一次还是在朝堂上吵来吵去。
用秦始皇的话来说,这些臣子们不管怎么吵,都是自己的部下,也就是自己人,就算是发生了冲突,这也是观点不同而已,一切都是为了大秦的未来。而别国的人就一样的了,那根本就不是自己人,如果不是天下太大,说不定秦始皇都有可能把所有人都杀掉,只剩下秦国人,那样的话自己的统治也更稳定了。
光武帝刘秀对待功臣的方式就是给他们良田美宅,封侯拜相,高官厚禄,只剥夺兵权。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方式。刘秀登基称帝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平定,第二年刘秀就封赏了一批功臣。登基后的第十三年,平定蜀地之后,刘秀封赏了有功之臣三百六十五位,功劳大的全都给他们封侯,已经死去的功臣就封他们的子孙为候。光武帝的功臣以云台二十八将为代表,光武帝死后,汉明帝为了表彰建国功臣而让人画了二十八功臣的画像,合二十八星宿。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并不是非常好,主要就是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明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多的暴君,一共有20个皇帝,结果有17个皇帝个人的品行都不是非常好,所以大家对于明朝都没有好的看法。今天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明朝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暴君,以及它所造成的影响。
第一,明朝真的有这么多的暴君数量吗?
首先在我看来,这是不现实的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个顶端,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清朝完成了封建王朝的集权。但实际上对于地方的统治在明朝,却是最厉害的,主要就是因为当时的锦衣卫,而之所以有很多人都认为明朝出现很多暴君,就是因为很多史学家在明朝遭到了迫害。毕竟笔杆子是在他们手里边的,他们愿意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我们现在对明。朝的很多看法都来源于他们的文章。
第二,明朝的确发生过很多的暴动。
国家之所以对明朝的看法不太好,主要就是因为在明朝改革换代的时候。朱元璋的儿子直接发动判断,将自己的亲侄子给赶下了皇位。这在当时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以至于后来很多人都认为明朝之所以如此的失败,是因为当时的夺帝之争。
第三,朱元璋杀掉开国功臣。
很多人都说朱元璋是历史上第1个草根皇帝,也是唯一一个草根皇帝,但是在他上位之后,他却开始大规模的捕杀当初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元老。除了极少数人之外,大部分的功臣到最后都被抄家。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朱元璋绝情,而他的后代也是如此,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的话,在明朝的确没有出现过几个明君。但是这并不能够否认明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王朝所作出的贡献。
古代社会中,流行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很多功臣在危难之中为帝王打下了江山,却难以逃掉太平时的杀身之祸。这句话就出自于古代最著名的例子——范蠡和文种的下场。
范蠡在越王勾践即将取得抗吴的最后胜利时曾说,越王此人,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劝文种早做打算,然而沉浸在即将胜利喜悦中的文种把范蠡的话当了耳旁风。从此两人的人生便截然不同,远走他乡的范蠡成了馆陶巨富陶朱公,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文种却落得了和伍子胥一样的下场。从此,范蠡这种审时度势,明哲保身的行为也成了文人智者的最高目标。但功成身退,却并不是这么容易的。
在中国古代之中,臣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去保全自己实在太难了,很多情况下,都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所以能碰到一个好的皇帝则成了所有文臣武将最梦寐以求的事情。
而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还真有三个这样的理想君主:
第三位的就是一统六国的秦始皇。 秦始皇虽然崇尚法家,律令严苛,但是对身边的功臣可真的会死没话说。其中最典型的有三个,一个是全家上下先后执掌秦军大权的王家,王翦,王贲,王离都是一脉相承的。还有著名的蒙恬将军所在的蒙家,以及伐楚失败的李信,秦始皇也没有算后账,这使得李家成为了著名的五姓七望之一。
第二位更被世人所熟知,他是中国古代君明臣贤的典范——李世民。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属于李世民嫡系的也不过占了三分之一,但是李世民一视同仁,不为亲,不避亲。所以才能迅速抹去了玄武门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用太宗皇帝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我则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最后一位帝王则是典型的怀柔代表,身为开国之君,年轻有为,成就帝位之后,不但不擅杀功臣,反而赏罚分明,君臣归心,他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
当然,刘秀能够善待功臣也是有他的独特背景的。
首先,刘秀采用的是怀柔的政策,讲究休养生息,这使得手下的文臣武将相信皇帝的善意。其次,刘秀建立东汉,少不了南阳地主们的支持,刘秀和这些功勋家族的关系也是盘根错节的,通过联姻的手段,早就达到了水 *** 融的地步,所以刘秀才能在还未取得江山之前,就大肆封赏功臣。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功臣们也能配合刘秀的圣旨。三公成了摆设,大司马也没了兵权。
最后,刘秀的儿子不同于刘邦要传位的刘盈,朱元璋要传位的孙子朱允炆那样孱弱。刘庄是个性格强悍,并且极具手腕之人,这也给了刘家江山最稳的一道保险。刘秀自然不需要去大肆屠杀功臣了。
但是漫漫岁月,只有这三位帝王能够善待功臣,臣子们的环境还真是艰难。
有句话说得好,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相思意自然是皇恩浩荡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6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亚历山大灯塔,古代埃及的两大奇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