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东北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大清是怎么对待它的

众妙之门 2023-07-01 03:18:06

东北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大清是怎么对待它的

自1644年清军入关至康熙七年(1668年)为第一阶段,即招民开垦时期。

这一时期,东北由于明清间战争破坏严重,有土无人。为恢复东北地区残破的经济,顺治帝下《辽东招民开垦令》,也就是用招头招民到东北来开荒种地,以招民多寡授予招头官职。“辽东照垦”促进了经济发展,缓解了关内人地矛盾的尖锐。

当汉族民人大量涌入东北地区后,清廷于1668年起,又颁布了旨在保护旗人生计、阻止汉族民人出关的封禁政策。此后,招垦令停止,东北土地开发进入了第二阶段——

封禁东北阶段,直至1860年(咸丰十年)。

封禁的原因是复杂的,以往多认为是维持满汉之别,保持满族尚武、国语骑射习俗;同时也为了维持八旗生计,避免旗民纠纷,防止汉人将反抗的火种带到东北地区;此外,东北地区还具有独特的经济效益,为保护清廷对人参、东珠、黄金等资源的垄断,保持国有土地,实行封禁。

以上原因可以归结为清朝统治者的阶级利益决定的。事实上,封禁东北还和“清代边疆政策指导方针的思想基础有关”。

其一是维持满蒙联合,防止汉蒙结合,威胁清朝统治。其二,将东北建成八旗兵源基地。清军入关后,留守东北官兵寥寥无几,成为清廷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京师卫戍、各地驻防体制的建立,清廷无力令大量八旗官兵重返东北,又不能将“根本重地”防务职责委之于绿营汉兵。而沙俄侵略的猖獗,布尔尼叛乱的出现,更使清廷深切感到加强东北军事力量的迫切性,遂采取了以边疆之民,卫边疆之地的明智措施。为使保证东北八旗兵源基地的措施有效地发挥作用,清廷便推行了封禁政策。

第三,实现对中原军事威慑与对蒙古军事钳制战略的需要。清廷加强八旗军的实力和地位,提高其威信,同时全部控制东北、大漠南北、西北等广大地域,形成对中原地区高屋建瓴、引而不发的态势,从而对汉族产生心理上的威慑作用;为保障控驭蒙古的战略地位,清廷严控关外汉族人口数量。

总而言之,清廷是以建立根据地的态度经营东北,是为更有效地统治全国、保持对其他民族的威慑力量封禁东北的,与封禁其他地区有着本质区别。

实际上,封禁之令却难以贯彻。一方面地方官不严查流民的垦地,而是趁机没收,再以官府名义将垦地租佃给流民耕种,从中渔利。另一方面,旗人不习耕种,自愿将土地出租给流民耕种,自己坐收地租。再加上关内发生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或违禁闯关东,或乞讨于京城。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是关内流民求生觅食的乐土。流民因此“闻风而至者不可抑遏”,并非清廷一纸空文所能禁止得了的,因此清政府只好暗中开禁。

第三阶段自咸丰十年(1860年)至1903年,为局部开禁放垦时期。

这一时期驰禁特点是移民实边;开荒济饷,增加税收;安民济世。有名的开垦在空间上是由南到北逐步进行的,即先在奉天和吉林展开,而后在黑龙江。以奉天的开发为例,有三大牧厂放垦、盛京围场放垦、东边外地区放垦等等。

第四阶段(1904-1911)是全面开禁时期。

这一时期,东北三省的人口快速增长,移民流动加速;东北成为农产品出口基地,还建立许多垦殖公司。

东北地区作为龙兴的边疆地区,自然与众不同。而清朝的每一项开发政策都与东北地区的经济与发展息息相关。

清朝不允许平民去东北,为什么要把犯人发

因为东北是清朝的发源地(清朝皇帝是满族),东北被他们视为“龙兴之地”,故对关内百姓进入东北多加限制,时开时禁,直到清朝晚期,由于国力衰退,沙俄不断入侵东北,清政府为抵御沙俄入侵,开始逐渐向东北移民,充实边疆,发展当地的社会经济。至于犯人被发配到东北,则是因为东北本身的自然环境,东北纬度高,气候寒冷,温度低,且当地社会经济落后,故将犯人流放到那里,比如著名的宁古塔。犯人嘛,自然要到不好的蛮荒之地去受罪

清代在东北地区,为什么只是驻军3万多人?

清代在闽浙地域的驻兵超出了10万、在陕甘地域驻兵8万多元人。东北三省作为清代的“龙兴之地,”只是驻守了3万多军队。对清朝而言,东北三省归属于清代的重中之重,清代为什么只是驻兵3万多人?今日,大家就聊一聊清代在东北地区驻兵的状况。

首先,和大家聊一聊东北三省的状况。东北三省土地资源富饶,现阶段是中国关键工业产业基地之一,东北三省的人口数量超出了1亿人。当初的沈阳军区,便是以东北三省为主体建立的。但是,在 历史 上上则是另一个状况。在我国古代在 历史 上,针对中原地区王朝而言,一般会操纵辽宁省全国各地,拱卫华北地区一线的安全性,例如汉代的辽东四郡、明代的辽东镇这些。

辽宁省和甘肃省好似中原地区王朝的得力助手,所在位置十分关键。对于辽宁、黑龙江等地,则是中原地区皇朝与北方地区游牧人民政党不断角逐的地区。在中原地区王朝富强的情况下,根据规模性的北伐战争,操纵了辽宁、黑龙江等地。但伴随着中原地区皇朝的综合国力衰落,再加上内部结构军阀割据,北方地区游牧人政党又会再次操纵辽宁、黑龙江省等地。从西汉到明代,那样的状况不断发生、不断拉锯。

在明代执政的中后期,辽东镇归属于明代九边重镇中,最重要的一个名镇,驻守部队总数超出了26万人。明朝万历皇帝当政阶段,清代的其前身后金政党在东北三省兴起。后金与明代进行了积放对决,例如萨尔浒大战、大凌河对决、抚顺市对决、辽西之战这些。经历几场对决之后,后金政党早已基本上操纵了东北三省和蒙古族各处,与明朝分庭抗礼。

1636年,后金出汗皇太极即位,创建了清代。1644年,清朝巨资南进,运用10很多年的时间,依次解决了全国各地的农户农民起义、南明诸个政党,建立了自已对国内各地的执政。东北三省归属于清代的“龙兴之地,”清朝禁止中原地区全国各地的民众进到东北三省。在中原地区全国各地,清代再次沿用明代的行省制度,而且进一步的健全、调节。

最后,发生了大清国中部地区18行省的布局,也被称作汉地18省。在东北地区、大西北全国各地,清代则没有开设行省,只是开设了辖地大将。例如在东北三省,清代开设了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借助这种辖地大将,管理方法巨大的东北三省。因为没有地区划分和地区高官,清代对东北地区全国各地的农用地、矿产资源的真实情况并不把握,对各地区的控制能力也很低。

在清朝康熙皇上当政阶段,苏联以前2次侵入清代的黑龙江流域,对于此事苏联的行动,清代的反应比较慢,由于地区上最初压根不清楚。这一环节,清代在东北三省的人口总数十分比较有限。清朝乾隆皇上当政阶段,东北三省的人口总数保持在120万元左右,还比不上中原地区各省市的一个都府的人口数量。直到道光皇帝当政阶段,东北三省的人口总数才实现了200万以上。

清朝的全国各地发展战略中,东北三省归属于清代的龙兴之地,与此同时也是清代的大后方。依照当初的布局,清代的东北方压根没什么危害,因而,清代在东北三省的驻兵十分比较有限。与之对比,清代在闽浙等东南部,驻兵超出了10万。在陕甘地域,驻兵也超出了8万。但是,在这种地域,驻兵以绿营军为主导,八旗军的总数很少。

在东北三省彻底反过来,清一色的八旗军。八旗军是清代的打野战主力军,分成了满八旗、汉八旗、蒙古八旗,兵力20万人。在其中,一半左右驻守在京都周边,被称作京营八旗。其他的八旗军,驻守在各省的不同地域。绿营军由明代撤兵军队改写而成,兵力60多万,承担辅助八旗军战斗,驻守在每个省区。东北三省的状况则是,累计驻守了3万多八旗军。

因为东北三省人口数量稀缺,归属于大后方,并且没有行省划分,彻底由辖地大将管理方法。在其中,盛京将军管理方法18600多八旗军,吉林将军管理9900多八旗军,黑龙江将军管理方法11000多八旗军。不难看出,清代在东北三省的驻兵并不是很多。在太平天国起义期内,为了更好地前去镇压太平军,清代相继从东北三省借调八旗军南进。与关内的八旗军对比,边关的八旗军的确战斗能力强一些。

到了清代掌权的中后期,西方列强对清代启动了一系列的战事,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这些,而且逐渐指染富饶的东北三省。为了更好地推进东北三省,清代逐渐放宽了对东北的监管,中原地区各省市的老百姓逐渐接连不断进到东北三省,被称作“闯关东。”在其中,以山东籍、河北籍占多数。截止到1900年,东北三省的人口总数早已超出了1200多万人。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东北的管理方法,1907年,清代撤销了东北地区的辖地大将,建立了吉林、奉天省和黑龙江,这就是东北三省的发展历程。1912年,早已执政了200多年的清帝退位。1913年,东北三省的人口总数超出了2000数万人,而且仍在不断提升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5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