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唐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风云人物,比如名将李靖、李勣(即徐懋功),还有猛将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在此期间,还有一对兄弟也非常了得,哥哥是隋朝猛将,有万夫不当之勇,弟弟是唐朝名将,文武兼备,声名远播。不过今人对这两兄弟却知之甚少,那么这俩人到底是谁呢?他们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在山西境内有一个名门望族,这就是河东裴氏,他们在南北朝时期历任高官,到隋朝年间,隋文帝身边有一个侍卫,此人名叫裴仁基。后来裴仁基逐渐升官,为隋朝南征北战,平定各地的起义,立下不少战功。但是到了隋朝末年,因受到监军的迫害,裴仁基被迫率军投靠李密,当时的他部下中就包括秦琼、罗士信。
裴仁基一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已经成年,一个尚在襁褓。裴仁基的成年的儿子名叫裴行俨,骁勇善战,史书称“行俨每有攻战,所当皆披靡,号为万人敌”。李密封裴仁基为上柱国、河东郡公,裴行俨被封为上柱国、绛郡公。后来李密组建内军,“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其中就包括裴行俨。
不过后来李密在邙山战败,瓦岗军将领大部分被迫归降王世充,其中就包括裴氏父子。裴氏父子天下闻名,王世充“以其父子并骁锐,深礼之”,甚至主动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裴行俨。当时王世充废掉越王杨侗称帝,引起了裴仁基父子的不满,他们想发动政变,除掉王世充,被结果被人告发。
裴仁基、裴行俨骁勇善战,但还是王世充所擒,最终被处死,“事泄,皆见害,夷其三族”。 而裴行俨正是《隋唐演义》中裴元庆的原型!裴仁基、裴行俨虽然被杀,但裴家有一个人幸免于难,他就是裴仁基的幼子裴行俭!父兄就被王世充杀死时,裴行俭尚在襁褓,因此幸免于难。
到唐朝贞观年间,裴行俭通过明经考试,被任命为左屯卫仓曹参军。就在此时,他遇到了生命中的一位贵人,此人就是唐朝名将苏定方。苏定方对裴行俭说:“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于是讲自己的兵法传授给裴行俭。后来裴行俭前往西域任职,“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附”。
在唐高宗统治期间,裴行俭多次奉命率军出征,几次大破突厥,立下赫赫战功,威震天下。裴行俭特别擅长阴阳历法,每次行军作战,都能预知胜期,他还将兵法进行总结,“营阵、部伍、料胜负、别器能等四十六诀”,不过后来失传。此外裴行俭还一度在朝中任职,负责官员的选拔,“有能名,时号裴马”。
永淳元年,裴行俭被任命为金牙道大总管,准备再度北征,但此时他已经毕竟缠身,尚未出师就病死了,时年64岁。后来裴行俭被列入武庙七十二名将之中。放眼整个唐朝,裴行俨骁勇善战,裴行俭用兵如神,堪称隋唐最强兄弟!
大唐王朝统治者李氏出身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以武立国,加之平和开放的态度,所以武将的地位比宋、明时期高的多,因此这个时期将星璀璨, 如云。但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都埋没在故纸堆之中,其中有一位值得一提。他出身望族河东裴氏(中眷裴),是 裴行俨 (隋唐演义裴元庆的原型人物)的弟弟, 的徒孙, 苏定方 的徒弟,他的名字叫 。>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 字守约,619年出生,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 出生那年,父亲 裴仁基 与兄长裴行俨谋划杀死 王世充 ,归降李唐,不料计画泄露,裴仁基父子遇害,裴行俭幸免于难。王世充被平定后,唐高祖 李渊 追封裴仁基为原州都督,谥为忠。> 裴行俭幼年时以门荫补弘文生,深受 房玄龄 等名臣的赏识,贞观年间中举明经科,被封为左屯卫仓曹参军。当时裴行俭的上司、左屯卫大将军 苏定方 非常对其非常器重,「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于是将自己用兵奇术全部授予他(苏定方是 的门生)。> 657年经过六次升迁后,裴元庆担任长安令。当时的 唐高宗 力排众议,废黜王皇后,立 武昭仪 为后。裴行俭认为国家的忧患从此开始注定,私下里与 长孙无忌 等人议论此事,被人告发,被贬为出京,到西域担任西州都督府长史。事实证明裴行俭此次贬谪是因祸得福,一方面他避开了朝廷内激烈的政治斗争,另一方面他自己的军事才能得到施展之地。> 665年裴行俭升任安西大都护之职,「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降」,他的威名声震西域。不久后,裴行俭被征调回京,先后担任司文少卿、司列少常伯(吏部侍郎),负责官员的选拔工作长达十余年,「甚有能名」,他与 李敬玄 被人并成为「裴、李」。裴行俭所创造的「长名姓历榜,引铨注」为后世所沿用。> 678年吐蕃名将 论钦陵 大破李敬玄率领的唐军,此后不断拉拢突厥十姓可汗 阿史那匐延都支 及 李遮匐 蚕食唐朝的势力范围西域地区,怂恿其进犯安西都护府,这严重威胁了唐朝的西部边防。为此裴行俭提议吐蕃刚获得大胜,士气正旺,不宜正面出击。应该以护送波斯王子 泥涅师 归国的名义,率军途径二国,「以便宜取之,可兵不血刃而禽也」。> 679年裴行俭轻装简从率领少数人前往西域,历经沙漠、炎热等自然环境的挑战,抵达西州,得到了当地各族人们的欢迎。裴行俭利用自己的声望,在当地挑选「豪杰子弟数千人」,并扬言「今正炎蒸,热阪难冒,凉秋之后,方可渐行。」 阿史那匐延都支侦之后,放松了警惕。裴行俭又招集安西四镇的「诸蕃酋长豪杰」,以打猎的名义招集万余人。> 裴行俭率军倍道而行,在离阿史那匐延都支所部十余里时,派阿史那匐延都支的亲人向他问候,「外示闲暇,似非讨袭」,麻痹阿史那匐延都支,此后还派人邀请阿史那匐延都支相。本来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约定秋后起兵,仓促间毫无主张,竟然率领500人前来,结果当场被擒,不久后被逼无奈的李遮匐也前来归顺。> 裴行俭兵不血刃就摆平了西域的叛变,唐高宗非常高兴,「卿文武兼资,今故授卿二职」,特意下诏封他文武双职(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 不久后东突厥的东突厥 阿史德温傅 反叛,「单于管内二十四州并叛应之,众数十万。」唐朝的当地驻军被打败,唐朝的北部边疆出现严重危机。为此唐高宗封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直接率领18万人,加上西军 程务挺 、东军 李文暕 部总计30余万,均由裴行俭节度。裴行俭统帅30万人的军队出征,此「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作为一员名将,裴行俭深知劳师千里远征,粮道最为关键。于是伪作粮车三百乘,每车埋伏五个壮士,各持陌刀、劲弩,再用百余个老弱病残押送,同时安排精兵埋伏于险要之处。结果当敌军偷袭粮草时,负责押送的人四散奔逃,「贼驱车就泉水,解鞍牧马,方拟取粮,车中壮士齐发,伏兵亦至,杀获殆尽,余众奔溃」,从此唐军的粮道再也没被截过。> 终于历经长途跋涉,裴行俭所部抵达单于都护府北部,安营扎寨,设置堑壕。傍晚时分各项防御工作刚刚完成,裴行俭突然下令大 *** 移。部将纷纷提出士兵鞍马劳顿,不可劳扰。裴行俭不予理睬,大军只好依然移营到别处。结果到了晚上,「风雨暴至,前设营所水深丈余」,将士们莫不叹服,向裴行俭询问他是怎么知道的,裴行俭却说:「自今第如我节制,毋问我所以知也。」(从今你们听我安排就是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此后裴行俭率军与叛军交战,屡战屡胜,叛军内部出现矛盾,伪可汗泥熟匐为其下所杀,以其首来降」,裴行俭率军胜利回师。但裴行俭前脚刚走, 阿史那伏念 又自称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联合。于是第二年裴行俭再次率军北上,用反间计挑拨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用阿史那伏念攻击阿史德温傅。> 没过几天,烟尘涨天而至,负责侦查的斥候一脸惶惑。而裴行俭则召集三军,解释说「此是伏念执温傅来降,非他。」并派出一个使者前去迎接。不一会儿,果然是阿史那伏念率军捆着阿史德温傅诣前来请罪,于是尽平突厥余党。裴行俭再一次兵不血刃就获得了胜利。> 唐高宗非常高兴,派属下前去犒劳军队,但侍中 裴炎 (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的洗马裴)嫉妒裴行俭的功劳,怂恿其他将领程务挺、 张虔勖 上疏说阿史那伏念归降是因为受到北部的回纥的威胁,并非是裴行俭的功劳。于是裴行俭仅仅被封为闻喜县公。而归降的阿史那伏念连同阿史德温傅被一同处斩。> 裴行俭得知后,感叹道:「浑、浚前事(西晋时王浑、王浚争夺平吴之功),古今耻之。但恐杀降之后,无复来者」,于是称病不出。而阿史那伏念的弟弟 阿史那元珍 拥众复叛,682年4月朝廷任命裴行俭为金牙道大总管率军讨伐突厥,大军还未出发,裴行俭突患疾病,4月28日病逝于京师延寿里的家中,时年64岁。唐高宗下诏追封其为幽州都督,谥曰献。> 《孙子兵法》中讲究「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裴行俭的用兵显然属于一流的名将,宋代设立武庙七十二将,裴行俭名列其中。此外他还通晓天文,懂得阴阳、算术,每次出征都能算出胜利之日,裴行俭死后, 命人前往他家,将裴行俭的安置军营、行阵部统、克料胜负、甄别器能等书,全部收入皇宫。> 除此之外裴行俭还是书法大家,擅长草书、隶书,著有《草字杂言》一书,唐高宗也曾亲自向他求字裴行俭还善于识人,有人曾推荐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他预言到「才名有之,爵禄盖寡。杨应至令长,余并鲜能令终。」后来果然如此。> 稍微介绍一下裴行俭的家庭,他的原配妻子出身河南陆氏,是兵部侍郎 陆爽 的女儿,继室夫人 库狄氏 。裴行俭死时,他的长子早逝,长子 裴贞隐 早逝,次子 裴延休 、三子 裴庆远 、四子 裴光庭 全都年幼,为此唐高宗特人照顾。 称帝时,曾多次召见库狄氏夫人,并任命他为女官。四子裴光庭在开元年间曾担任吏部尚书、侍中等高官。>
隋唐演义中裴元庆最后归属瓦岗。
小说《说唐全传》、以及评书《兴唐传》中人物。隋朝第三条好汉。在《说唐》中他是裴仁基的第三子,裴元绍、裴元福之弟【《说唐》第三十回 降瓦岗邱瑞中计 取金堤元庆扬威:宇文化及道:"若非上将,焉能取胜?今有山马关总兵裴仁基,他有三子,长元绍,次元福、三元庆。这元庆虽只十二岁,他用的两柄锤,却有五升斗大,重三百斤,从未遇过敌手。】。其姐裴翠云嫁于程咬金。手使两把八棱梅花亮银锤,勇猛异常。随父山马关总兵裴仁基三打瓦岗山,被徐茂公用计收服。四明山一战,十八路反王无数兵将,只有他能挡住李元霸三锤。
《说唐》中于伐五关之役误中虎牢关总兵尚师徒之计,被虹霓关总兵新文礼诱入庆坠山,死于火雷阵。在《兴唐传》中则是死于孽世雄的飞刀之下。在《隋唐演义传》之《说唐后传》平梁部分,被梁国大将猩猩胆回马刀斩杀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众多起义军中,以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势力最为强大,他们麾下猛将如云,曾一度具备一统天下的潜力。617年李密成为瓦岗寨的首领后,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加入,实力大增。李密在军中挑选出的骁勇善战八千人,分左右卫,由四员骠骑猛将统领,称为「内军」。李密曾得意地言道:「此八千人可当百万」,「内军」作为瓦岗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统领他们的骠骑猛将自然也是瓦岗寨最勇猛的将领,他们都是谁呢?> 1. 秦叔宝 > 名为秦琼,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的曾祖父秦孝达、祖父秦方太、父亲秦爱都曾在北齐担任文官。隋炀帝大业年间,秦琼在隋将 来护儿 帐内为将,「勇悍有志节」,深得来护儿的器重。隋末时,秦琼跟随隋将 张须陀 镇压各地农民起义。> 614年张须陀、秦琼率领1万人与起义军卢明月的10万人在下邳遭遇。张须陀欲命人率领千人偷袭敌营,「人皆莫对,唯叔宝与 罗士信 请行」。秦琼、罗士信率部纵火焚烧三十栅,「烟焰涨天」,与张须陀合兵大破义军,「明月以数百骑遁去」,秦琼名声大噪,以勇气闻名于世。此后又在平定孙宣雅起义军中「先登」,因功被封为建节尉。> 隋朝大势已去,任何人都无力回天。616年张须陀所部在荥阳被李密的瓦岗军击溃,张须陀被围战死,秦琼率领残部投靠隋将 裴仁基 (隋唐小说中裴元庆之父的原型)。不久后裴仁基「以武牢降于李密」,李密得到秦琼后大喜,封他「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从此秦琼成为内军四骠骑之一。> > 不久后李密与 宇文化及 在黎阳童山展开决战。激战中李密身中流矢,坠马晕倒,左右全都逃散,追兵赶上。危急时刻,「唯叔宝独捍卫之,密遂获免」,「叔宝又收兵与之力战,化及乃退」。实力大损的李密此后又与 王世充 决战遭到失败,秦琼等人被俘。王世充封秦琼为龙骧大将军。> 秦琼等人不屑于王世充的为人,于是不久后就投靠唐朝。 李世民 「素闻其勇,厚加礼遇」,封为马军总管,此后秦琼先后「从征于美良川,破 尉迟敬德 ,功最居多」;「从破 宋金刚 于介休」;在平定王世充之战中,担任先锋;虎牢关之战中,秦叔宝率领数十人率先冲破敌阵。> 李世民率军出征时,每当敌军中有「骁将锐卒」耀武扬威,就派秦叔宝前去。秦琼「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堪为一员猛将。626年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此后他的身体多疾病,638年秦琼病死,被追封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643年秦琼画像入凌烟阁,位居第二十四位。> 2. 程咬金 > 字义贞,后改名为程知节,589年出生,济州东阿人,他的父祖是北齐的地方官员。程咬金「少骁勇,善用马槊」,后来天下大乱,便组织「民团」,保卫乡里。之后就加入了李密的瓦岗寨,成为内军骠骑将领之一。> 618年9月李密与王世充在邙山决战,激战中瓦岗军的裴行俨中箭落马,程咬金上前连斩数人,抱起裴行俨,两人共乘一马撤退。王世充追兵用槊来冲击他,反被程咬金将槊折断,斩杀追者。但李密大势已去,随后王世充收编了程咬金、秦琼等瓦岗寨的猛将,但程咬金等人十分厌恶王世充的为人,于是与秦琼等人在阵前倒戈,投向唐军。> > 此后程咬金为秦王府左三统军,追随李世民出生入死,「从破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搴旗先登者不一,以功封宿国公。」626年程咬金参与玄武门之变,被封右武卫大将军。643年入凌烟阁,位居第第十九。唐高宗时期,67岁的程咬金还曾率军征讨西突厥,但此时这员猛将已是暮气沉沉,最终错过战机。> 不久后李密与 宇文化及 在黎阳童山展开决战。激战中李密身中流矢,坠马晕倒,左右全都逃散,追兵赶上。危急时刻,「唯叔宝独捍卫之,密遂获免」,「叔宝又收兵与之力战,化及乃退」。实力大损的李密此后又与 王世充 决战遭到失败,秦琼等人被俘。王世充封秦琼为龙骧大将军。> 秦琼等人不屑于王世充的为人,于是不久后就投靠唐朝。 李世民 「素闻其勇,厚加礼遇」,封为马军总管,此后秦琼先后「从征于美良川,破 尉迟敬德 ,功最居多」;「从破 宋金刚 于介休」;在平定王世充之战中,担任先锋;虎牢关之战中,秦叔宝率领数十人率先冲破敌阵。> 李世民率军出征时,每当敌军中有「骁将锐卒」耀武扬威,就派秦叔宝前去。秦琼「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堪为一员猛将。626年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此后他的身体多疾病,638年秦琼病死,被追封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643年秦琼画像入凌烟阁,位居第二十四位。> 2. 程咬金 > 字义贞,后改名为程知节,589年出生,济州东阿人,他的父祖是北齐的地方官员。程咬金「少骁勇,善用马槊」,后来天下大乱,便组织「民团」,保卫乡里。之后就加入了李密的瓦岗寨,成为内军骠骑将领之一。> 618年9月李密与王世充在邙山决战,激战中瓦岗军的裴行俨中箭落马,程咬金上前连斩数人,抱起裴行俨,两人共乘一马撤退。王世充追兵用槊来冲击他,反被程咬金将槊折断,斩杀追者。但李密大势已去,随后王世充收编了程咬金、秦琼等瓦岗寨的猛将,但程咬金等人十分厌恶王世充的为人,于是与秦琼等人在阵前倒戈,投向唐军。> > 此后程咬金为秦王府左三统军,追随李世民出生入死,「从破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搴旗先登者不一,以功封宿国公。」626年程咬金参与玄武门之变,被封右武卫大将军。643年入凌烟阁,位居第第十九。唐高宗时期,67岁的程咬金还曾率军征讨西突厥,但此时这员猛将已是暮气沉沉,最终错过战机。> 665年程咬金于长安怀德里的宅邸中病死,时年77岁。唐高宗下令追封为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3. 罗士信 > 603年出生,齐州历城人,与秦琼为同乡,他的经历也与秦琼交织在一起。隋末天下大乱,十四岁的罗士信便跟随秦琼在隋将张须陀麾下。当时张须陀见罗士信年纪小,认为他身体弱,不能穿着笨重铠甲,因此不允许他上战场。罗士信十分生气,于是穿了两件重甲,背着两个箭壶,飞身上马,直到此时张须陀才同意。> 果然罗士信不愧是一员猛将,潍水之战中,敌人刚刚摆好阵势,罗士信一马当先,「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死数人,并斩下一人的首级,用长矛挑着首级在阵前巡走,起义军大惊,不敢上前。张须陀趁机率军冲锋,大破义军。此后罗士信与秦琼在下邳之战中,突袭敌营,再次立下赫赫战功。> 罗士信作战有个习惯,他每杀一人,就割下敌人鼻子揣在怀里,返回后,来检验杀贼的数目。张须陀对罗士信非常欣赏,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他,并让罗士信随侍左右。每次作战,张须陀身先士卒,罗士信紧随其后。就连隋炀帝对他们二人也非常欣赏,命人画下张须陀、罗士信战斗的场面。> > 不久后张须陀被李密所杀,罗士信、秦琼先投奔裴仁基,之后有跟随裴仁基归顺李密,成为内军骠骑之一。在随后的李密与王世充的决战中,罗士信冲锋在前,因身被重创被捕,王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此后罗士信逐渐对王世充不满,于619年7月趁出征的机会,率军归顺唐朝。620年罗士信跟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罗士信率兵智取千金堡。王世充平定后,罗士信因功被封为绛州总管、剡国公。> 622年2月罗士信跟随李世民讨伐河北的刘黑闼。当时洺水人以城来降,李世民派遣罗士信率领数百人守城。入城后,突遭刘黑闼重兵包围。当时天降大雪,援军救援不及,最终经过数日苦战后城陷,「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士信词色不屈,遂遇害,年二十」。> 李世民非常悲伤,「购其尸以葬,谥曰勇」。罗士信生前与裴仁基关系友善,洛阳平定后,罗士信「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并说:「我死当墓其侧。」最终李世民帮他实现了心愿,陪葬在裴仁基墓旁。> 4. 裴行俨(小说中裴元庆的原型) > 在上文中曾多次提到了一个的名字-裴仁基。他是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字德本,出身北周官宦之家。他本人曾参与隋朝平陈、讨伐吐谷浑、征讨高丽等战役。隋朝末年,裴仁基奉命讨伐各地农民起义,曾多次立下战功,但被监察御史萧怀静牵制,无奈之下率领秦琼、罗士信以及他的儿子裴行俨(小说中裴元庆的原型)等猛将归降李密。> > 李密对裴仁基父子非常优厚,封裴仁基为河东郡公,骁勇善战的裴行俨为绛郡公,骠骑之一。不久后李密与王世充决战,战前李密拒绝了裴仁基的合理建议,采取 单雄信 等人的主张,与王世充正面决战。决战中,裴行俨不惧危险,冲锋在前,被乱箭射中,被程咬金所救。> 战后获胜的王世充收编了李密的旧部,「世充以其(裴仁基)父子并骁锐,深礼之」,并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裴行俨。并封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裴行俨骁勇善战,每次作战都所向披靡,素有「万人敌」之称。但王世充心胸狭隘,对他们父子非常猜忌。> 619年5月裴仁基决定先采取行动,于是联合一些人准备趁王世充吃饭时,采取断然措施,将其刺杀。不过计画泄露,裴行俨遂与父俱为王世充杀害。620年5月,王世充被李世民消灭。裴仁基有一幼子活了下来,名为 裴行俭 ,是唐高宗时期的一员名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4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周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公亶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