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是西周时徐国国君。徐国统辖今淮、泗一带。建都下邳,(今更名为"睢宁县古邳镇)。
周穆王末年,徐君偃好行仁义,前来归顺的东夷国家有四十多个。周穆王巡视各国,听闻徐君威德日远,遣楚国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百姓从之者数万。
《后汉书·东夷传》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尸子》谓:"徐偃王有筋而无骨。"《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作为徐国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国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相传第31世徐君的宫人,十月怀胎,分娩时,产下一肉卵。徐君认为是不详之物,命人将其弃之水滨。徐君家有犬名鹄苍,将弃之水滨的肉卵衔回,咬破卵皮,卵内有一男孩,就是后来的徐偃王。
据旧志记载:"王生有异相……目不能缩视细物,望远乃见。荀子注云:'其状偃仰,故称偃焉。'"
由于鹄苍衔卵救偃王有功,偃王厚待之,饲养至老死。
据旧志载:"鹄苍将死,头生角而九尾,盖黄龙也。葬之徐里,有垄存焉。"葬犬之处旧称"龙墩",又名"鹄苍冢",老百姓称"狗坟"。
由于鹄苍死时变成了九尾黄龙,故葬处称"龙墩"。
徐里的百姓对鹄苍也十分崇敬,认为鹄苍为吉祥的象征,千百年来,人们祭祀它,祈祷其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世世代代为鹄苍冢添土,现"龙墩"遗址仍高高耸立在泗洪县陈圩乡境内。
数千年前的传说不一,当然不可完全相信,但由这些传说的长久不泯,可以反映出徐偃王是受到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尊重的。
在历史长河中,徐戎逐渐发展为东夷中实力最强大的部落,成为统辖淮、泗流域的东方盟主。周初,徐戎曾多次联合淮夷反抗周王朝。周武王灭商后,曾分封商纣王之子武庚继续统治殷商都城附近的地方,同时派其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武统帅军队,驻扎殷都附近,监视武庚,史称"三监"。周武王死后,由其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幼,周武王死前曾委托其弟周公旦(史称周公)摄政。
纣王子武庚出于复辟的目的,利用管、蔡二监对周公的忌妒,相互勾结,并派人联系徐戎、淮夷等部落,起兵反周。后周公旦两次东征平息了叛乱,攻灭东方17国,继续分封诸侯,而徐戎仍然保持东方盟主地位。
徐国到了徐偃王时期,由于偃王治国有方,素以仁义闻名于世,因此徐国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国力不断增强,来朝贡者日益增多,统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据史料记载,当时各地来朝者"三十有六国"、"地方五百里",范围涉及到淮河、泗水流域的苏、鲁、豫、皖的部分地区。
周王朝在开始的200年中,特别是成王和康王时期,政治比较稳定,国力比较强盛,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但到了昭王和穆王统治时,西周王朝大肆对外侵犯,结果昭王南征,淹死在汉水,全军覆没;穆王西征,消耗了大量的财富,加剧了民族矛盾,加重了内部剥削。
诸侯国对宗主国的暴虐统治和沉重的负担甚为不满,徐偃王就是反对宗周最强烈的国君之一。
宗主国西周,对其诸侯子国颁布了很多规制,不允许子国逾制。
但徐偃王无视宗周的规定,首先"僭越"称王,将31世的"封君"变成了"王";
同时逾制建筑徐国都城。
当时,周天子的王城"方九里",而徐城的范围却大大超过了周天子的王城。
据《汉·地理志》记载:"故徐国也,其城周十二里。"不仅如此,徐偃王尚有"欲霸上国"的雄心。
《帝乡纪略》、《泗周志》等旧志上就有这样的记载:"(徐偃王)周穆王时为东方诸侯,长行仁义,欲霸上国,获朱弓彤失,以为天瑞,乃僭称王,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
这种"僭越"称王、"逾制"筑城的违规之举,只有统领三十六国、被东南的江淮地区众多国推为盟主,敢于同周天子分庭抗礼的徐偃王才敢如此造次。
不仅如此,徐偃王在都城外还建筑了他与宠妃的离宫的偃王夫人祷祀处梳妆楼。
据旧志记载:"废皇城,在故城北里许,偃王时筑,盖离宫也。""香城,在故城北里许,相传徐偃王夫人祷祀处。"在今泗洪县太平乡境内,废皇城遗志尚在,香城之名一直沿袭至今。
到周穆王时,由于徐偃王好行仁义,国力强盛,来归者日增,势力范围不断扩展。慑于徐偃王的威德,周穆王以徐偃王"僭越"称王、"逾制"建城等为由,"乘八骏之马,使造父御之,发楚师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其子宗遂北徙彭城武原山下,百姓归之,号曰'徐山'。"(见《元和郡县志》)。
徐偃王弃国出走后,因他在当地很得民心, 周穆王封其子宗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从宗开始,徐国又相传了十一世至章禹,周敬王八年(前512年),徐国被吴王阖闾所灭。古徐国经过了夏、商、周三代,历时千余年,徐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徐文化,形成了淳朴的徐国民风。
光辉的徐国历史和灿烂的徐文化似晶莹的宝石,永远放射出不朽的光芒。
淮河流域的徐国史和长江流域的吴国史,共同组成了江苏地区的上古史,吴文化、徐文化和吴徐过渡地带的文化,共同组成了江苏地区的古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3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揭秘,徐偃王是怎么让徐国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