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袁绍的昔日好友曹操看不起自己也就算了,为什么手下的谋士也持有同样的看法呢

以史为鉴 2023-07-01 00:36:05

袁绍的昔日好友曹操看不起自己也就算了,为什么手下的谋士也持有同样的看法呢

袁绍到底有多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三国时期的袁绍作为自己集团的领导人,一直以来都被人吐槽根本没有领导人该有的气度和能力,不仅仅是后世的人这样看,就连同时代的其他人也是如此,尤其是他昔年的好友曹操。不仅如此,曹操手下的谋士都持有同样的看法,郭嘉还列举出了不少证据。那么,袁绍究竟差到了什么地步,会让这么多人看不起呢?

到了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更是从许多实践的观察中给袁绍下了精辟的结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袁绍是其中最具号召力也最具实力的。当十八镇诸侯聚集洛阳讨伐董卓之时,袁绍众望所归,以“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后裔”之名望,毫无悬念地被推为盟主。官渡大战之前,袁绍是当时最大的军阀,拥冀、幽、并三州,精兵七十余万,旌旗遍野,刀剑如林,声势可谓显赫之极。然而,曾几何时,兵败将亡,死无葬身之地,残兵败将,均作鸟兽之散。

袁绍的失败非为天时,非为地利,几乎与客观原因毫不相干,而完全是由自身主观因素所造成。袁绍有最好的条件,但不会利用;也有很多的机遇,却一个也抓不住;袁绍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给他出主意,但他就是不采纳。袁绍自身的种种缺点与弱点,鬼使神差般地使得他迅速地、无可避免地向着覆灭走去。

都说英雄创造历史,其实狗熊也创造历史,历史是由英雄和狗熊同时创造的。

最早看出袁绍是狗熊的正是英雄曹操。董卓之乱,就是袁绍出的馊主意造成的。后来董卓在虎牢关兵败时,焚烧宫室,劫迁天子,引起天下震怒,此当天亡董卓之时,众诸侯们可一战而定天下。可是众诸侯各怀异志,不思进取,袁绍身为盟主,无谋无决,坐失良机,这是袁绍失去的第一个机会。当时曹操就曾大怒说:“竖子不足与谋。”

曹操所说的“竖子”,固然包括各路诸侯,但主要是指袁绍。

到了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更是从许多实践的观察中给袁绍下了精辟的结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曹操是说:袁绍这个人啊,表面上气壮如牛,实际上胆小如鼠;看上去似乎思考问题很全面也很谨慎,但办起事来优柔寡断,迟疑不决,拖泥带水,长考必出臭棋,形不成正确的决心;虽有雄心壮志,想干大事,却没有与之匹配的牺牲精神;相反,为了眼前一点小小的利益,却忘命地去争。这种人哪配得上英雄的称号?不过是银枪蜡样头。

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对袁绍的评价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曹操手下有两个杰出的谋士,一个叫郭嘉,一个叫荀彧,他们对袁绍的分析更是精细,全面而且准确。郭嘉将袁绍与曹操进行了十项对比,他说:“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仁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恒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受名誉,公以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予以败绍无难矣。”

郭嘉所列举的袁绍十条缺点,涵盖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军事战略,无一不切中要害。他认为袁绍的致命缺点是形式主义,喜欢花架子,不重视简明实效;表面上辖达大度,实际上心胸狭窄,听不得不同意见;妒贤嫉才,任人唯亲;听信谗言,动摇决心;是非混淆,黑白颠倒。

当时,袁绍令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率精兵三十万进发黎阳,声势可谓浩大。曹操营中的书呆子孔融被假象吓懵了,劝曹操说:“袁绍的势力太强大了,不可与战,只可与和。”

这时,荀彧站起来驳斥孔融的无所作为的悲观论点,对袁绍的领导班子进行了组织分析,他说:“绍兵多而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可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其余碌碌之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荀彧一席话说得孔融哑口无言,曹操则大呼精当,完全赞成荀彧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

正是因为曹操及手下的谋士们分析透彻,针对袁绍的弱点不断地施奇策,出奇兵,敢于以至弱对至强,最终战而胜之。

袁绍手下的谋士良莠不齐,其中田丰、沮授等河北名士也都是很有学问、很有见识的人,人品也很高尚,丝毫不比曹操手下的郭嘉、荀彧逊色。但是,他们处于袁绍集团之中,不仅才能得不到发挥,而且忠诚也受到严重猜疑,不时蒙受不白之冤,惨遭长期迫害。在关键战役“官渡之战”前,田丰、沮授都给袁绍提了极好的建议,但袁绍鬼迷心窍,竟将田丰投于大牢,将沮授锁于军中。他们不幸上了袁绍的贼船,花了毕生的时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至生命,才最终认识到袁绍独夫、民贼的本质。

尤其是被荀彧称之谓“刚而犯上”的田丰,对形势有着冷静的判断,经常能给袁绍出好主意,可是袁绍就是不听。如在曹操东征徐州,许昌空虚之际,田丰献策:“若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此不易得的机会也。”可是袁绍却因婴儿之病,不肯发兵。气得田丰以杖击地:“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跌足长叹而出。及至徐州已破,双方力量与形势已产生逆转,曹操的部队正处锋锐之时,袁绍却又要进兵了。

田丰顿首苦劝,把话都说绝了:“若不听臣言,出师不利。”田丰的这番话本是杜鹃泣血般的一片忠心,却惹恼了是非不分的袁绍,被投于牢中。田丰即使身陷囹圄之中,仍怀满腔忠义地上书劝阻:“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结果却又加深了袁绍的切齿痛恨。袁绍说:“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

及至袁绍兵败而归,铁一般的事实证实了田丰此前的建议与劝阻全都是正确的,连狱吏都来向田丰贺喜。狱吏说:“田先生啊,你出头的日子终于到了!”田丰问:“何也!”狱吏说:“袁将军因为不听你的话,大败而归,结果说明了你的意见是对的,这一回袁将军一定会重用你啦!”田丰却微笑着说:“吾今死矣!”狱吏说:“大家都为你贺喜,你自己却为何说死呀!”

田丰摇摇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老弟啊,你实有不知。袁将军这个人啊,外表看上去很宽大,其实内心非常猜忌,从来也不顾念忠诚。他要是打了胜仗回来,一高兴,兴许还能赦免于我;现在他打了败仗,内心又羞又恼,一定会迁怒于我,我不可能活下去了。”(原文为“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狱吏还不相信:“不至于如此吧!”正说话间,使者已捧着袁绍的剑令,来取田丰的首级。田丰就在狱中自杀而亡。临死前,田丰仰天而叹:“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之死,夫何足惜。”

田丰,这个知识分子的命运是何其惨烈啊!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曹操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大政治家,他分析袁绍,只不过寥寥数语,寥寥数事,已见入木三分;郭嘉、荀彧则从智者、学者的角度,通过精辟地分析、准确地推理,结论亦不容置疑;而上了“贼船”的知识分子田丰和沮授则是通过自身恶梦般的惨痛经历,并以生命为代价才最终认清袁绍独夫的本质。

老人家说知识分子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郭嘉、荀彧、沮授、田丰都是毛,附在不同的皮上,效果与结果完全两样。所以,对于知识分子而言,“选皮”是一个大学问。如果从政,总会有一个或几个领导;如果从商,不仅要选择行业,也要选择一个老板。无论是处于官场还是职场,知识分子一定要具有识别袁绍之流的领导或老板的能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不能做到像曹操那样一眼洞穿、一针见血,也要像郭嘉、荀彧那样细致观察,详尽分析;即使不能像郭嘉、荀彧那样,但也万万不可像田丰、沮授那样,以生命为代价。如果不幸选错了,主非其主,时非其时,你难道不可以闭上鸟嘴。自保之道、自保之智,任何时候都很重要。

袁绍是董卓死后最大的诸侯,为什么他麾下没有像郭嘉这样的顶级谋士?

袁绍是当时最大的私企,富可敌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属于实力稍逊的国字号。以官渡之战而论,按实力分析普遍认为袁绍胜,结果恰恰是袁绍大败。不以胜败论英雄,更何况他们手下的谋士。

寻找出头之日。

郭嘉初出茅庐,也是投奔袁绍的。郭嘉每月都拿到很高的薪水,大老板袁绍对他也很体贴,可就是没有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为什么呢?老板手下能人太多了,他冒不出头来。所以,等到曹操伸来橄榄枝,他就跳槽了。郭嘉看重的不是高薪,而是创业机会。诸葛亮不选曹操选刘备,也是为了“原始股”。

遇到出头之日。

官渡之战是郭嘉一生的亮点。新东家跟老东家开战,曹操并不被看好,曹营很多人左右摇摆。好马不吃回头草,老东家也不缺他一个,郭嘉只能死心支持曹操。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增加了曹操的底气。也怪袁绍失误连连,成就了郭嘉的论断。平心而论,袁绍只要抓住任何一点转机,都会让曹操胆寒,让“十胜十败论”破灭。

封为标杆式谋士。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才成为天下第一。他忘不了艰难时最贴心的郭嘉。灭袁绍,郭嘉既表现了忠心,也表现了智谋。不巧的是,郭嘉短命。综合郭嘉在曹营的表现,成绩显著,没有一点瑕疵。因此,郭嘉顺理成章地成为“模范标杆”。曹操说:“我最喜欢这样的人。”官渡之战,曹操哭“郭嘉”,程昱之辈作何感想?

我们的世俗观点。

成王败寇。郭嘉所在的公司胜利了,而且他所效忠的曹丞相属于汉朝正统。所以郭嘉成为智谋的代言。而袁绍一党属于乱臣子,自然登不上台面。

袁绍的谋士们。袁绍谋士有田丰、沮授、许攸、审配、逢纪、郭图、荀谌、辛毗等人,才识渊博,足智多谋。以官渡之战为例,袁绍观点每每与谋士向左,进退失据。由于袁绍的组织能力不足,能人太多反而成了累赘。谋士之间矛盾激烈,没有形成合力。在开战时机问题上,田丰早有进言。田丰之死,也将袁绍失败的责任交代得一清二楚。许攸也是被袁绍逼走的,成为郭嘉的神助攻。起码田丰具备顶级谋士的实力。

官渡之战,袁绍兵力数倍于曹操,为什么会大败?

官渡之战,袁绍兵强马壮,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袁绍个人原因造成的。

一:袁绍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还分不清好坏人。袁绍手下谋士也不少,但他自己分不出哪个提的意见是正确的,哪个是不正确的,造成这些谋士意见不一,互相拆台,在袁绍的大车上有往东拉的,有往西扯的,最终把袁绍的大车拉翻了。

袁绍计划发兵攻打曹操,田丰在狱里得到消息后上书劝阻,说现在发兵攻打曹操时机不成熟,会打败仗的。谋士逢纪马上就拆田丰的台说:主公兴仁义之师讨伐曹操,田丰怎么说这话咒你呢,袁绍一听恨上田丰了说:我打胜了回来就杀了你。袁绍也不想想田丰提意见正确不正确,都是为了你袁绍,田丰这不是打击报复吗?

袁绍兵至官渡,沮授提出自己的建议说:我军粮草比曹操充足,如果我们不着急和曹操开战,时间长了,曹操断了粮草,自然就失败了,袁绍一听又生气了,把沮授也关起来了,扬言等打败曹操后把沮授,田丰一起处置。提正确意见袁绍不仅不采纳,还把谋士给关起来,这仗怎么能打赢。

袁绍和曹操官渡之战打成了对峙的局面,曹操粮草告急,派人去许都催粮草,不巧催粮草的书信被袁绍手下谋士许攸截获了,许攸拿着书信来见袁绍说:曹操和我军相持这么长时间,许昌一定空虚,可以派一支军队袭击许昌,曹操粮草已经没有了,我们两路攻击,曹操必败。袁绍犹豫不决,这时候审配有书信来,信里说许攸在冀州的时候经常收受民间的财物,许攸的家人也经常偷税漏税,已经把许攸的家人抓起来了。

袁绍看了审配书信,想起来许攸和曹操自小就是朋友,大骂许攸:你和曹操有旧,还敢来给我献计,是不是收了曹操的贿赂,一起密谋害我,我不杀你,赶紧出去,不要再来见我了。又一个献计的被打发了,这一打法成全了曹操,注定了袁绍失败的命运。

许攸出了袁绍大帐,仰天长叹:忠言逆耳,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大事呢?于是投奔曹操去了。

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顾不上穿鞋就接了出来,两人一番交谈,许攸给曹操献上一计,就是著名的火烧乌巢,曹操马上采纳了许攸的计策,趁夜袭击乌巢,烧了袁绍的粮草,袁绍没了粮草,官渡之战以失败告终。

总结:袁绍虽然实力比曹操强大,但听不进谋士的正确意见,导致官渡之战失利,这一切都是袁绍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1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