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的赵云和三国演义中的赵云相比,他们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以史为鉴 2023-07-01 00:16:18

历史上的赵云和三国演义中的赵云相比,他们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云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不愿批赵,一因赵身上可挖掘的史学价值不大,二因赵派普遍年幼,真正懂事的不多,不想有凌幼之嫌,三因怕犯众怒,因国俗文化的渲染使赵颇有人望,尤其成为广大妇女儿童的偶像。但前一阵见几位我很佩服的高手都说赵云不好批,因为他挑不出毛病,不禁使本罪马蠢蠢欲动起来,于是忍不住开批:

一、完美?多次见爱赵派说赵云没有缺点,所以很"完美"。前一阵网上这个完美那个完美乱扣帽子已经好一阵了,皆个人偏好使然,老帐不必再提。可居然有人说赵云"完美",本罪马实在看不下去。完美本是用来形容昆山玉无瑕桂林枝无疵的,非要说一块没有节瘤的木头或者一块没有弊裂的瓦块完美,岂不糟蹋这完美这个词?要说诸葛亮?quot;一代完人"本罪马没意见,可实不忍将完美一词扣下赵的头上。为什么?因为太不够重量级,或者用个小资点的词,太不够档次!

二、一流武将?其实批赵也容易,只要抓住他什么也不是,不够重量级,就可万事大吉了。赵寿命很长,传记却很短,一生中没做过什么影响时局的大事,别说指挥大军团作战,小规模战役中发挥主动都没有过,唯一一次箕谷退兵算露了回脸,无奈还有个邓芝抢了一半功劳。历史上的赵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武将,因资格老对刘备又忠心才封了个杂号将军,若说在蜀还能矬子里拨将军的话,放倒魏或吴根本不值得一提。陈寿称关羽张飞为大将,只将赵云评价灌婴、滕公一类的人物,蜀臣杨戏所作"汉季辅臣赞"一文中只把他和杨叔至并列。网上流行戏称赵云为"禁卫大队长",因他开始当刘备的"主骑",后来又执掌"内事",可见他的能力与地位如何了。

三、德才兼备?德可以勉强谈得上,但是小德而非大德。辞田宅是全节,辞婚是保身。不体恤士卒的张飞还曾有过义释严颜、举贤荐能之举,而赵云之德却只限于保全自己的名节操守上,不过恪尽职守,处事谨慎而已,是明哲保身之德而非治国立世之德。至于才那就更谈不上了。从来没有担当大任,他的才体现在哪里?不过谨小慎微,总为首长的安危牵肠挂肚罢了!

四、智勇双全?勇一点不错,但不过只是匹夫之勇。至于智,他何曾对蜀的战略规划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只有一次,谏刘备伐吴时说了几句话"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中毙,子丕篡盗,当国众心,早图关中,居河谓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交,不得率解也。"谏得就非常不聪明:刘备这么一个大政治家,和赵云不是一个档次的人,他知道而荆州的地理位置又何等重要,也知道"居河谓上流以讨凶逆"谈何容易,对此刘备生前未敢尝试,诸葛亮到死都没实现这个目标。摆出"居河谓上流以讨凶逆"只能起到反作用。如果真想劝刘备放弃伐吴,不如跟他讲利害关系,告诉他进易退难,一旦兵败的后果不堪设想,而赵云却用自己明显拙劣而外行的战略分析,岂能劝住这方面比他高明多得多的刘备?可见他智略不足,此次劝谏更是有心无力。

五、身无败绩?其实在三国志中,如果想找正式记载中没有败绩的将领,(如不算统帅失误在内,)我随便翻了翻书,发现武将列传百分之八十都无败绩,而且越是"虎士"型越没有参与决策的就越没有败绩。所以这种所谓的身无败绩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六、外表问题。虽说谈论古人的外表很无聊,可正是因为演义里把赵大队长写成作风正派的帅哥,广大妇女儿童才迷信他的,所以有必要把问题说清楚。史籍只说他"姿颜雄伟"并不能说明是三只眼还是四只眼,刘备既然让他掌"内事",应该是看着放心的,再加上他性情又"严重",又长期负责首长的安全保卫工作,想来应该是个面部肌肉紧张的人。

七、长坡坂救斗。有人据此说赵云是蜀第一功臣,因为"没有赵云就没有后主"。如果用这种逻辑推算的话,那甘夫人才是蜀国第一功臣,没有她后主根本生不出来。呵呵,还有人分析未必后主是赵大队长从乱军中救出来的,也许只是从路边捡来的,无法考证,不多说了。

总是,历史上的赵云和演义里的赵云相差太远!实不值得某些人如此顶礼膜拜!

历史上赵云好像不怎么样,怎么演义要写那么强?求他历史和演义的差别…

五虎将:刘备并没封什麼【五虎大将】,只不过上面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而且自从关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间,关张马黄都死了...

关於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一些资料表明,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赵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

历史与演义的不同

历史上,刘备于汉中称王之时,分封关马张黄为前、左、右、后将军[12],赵云则被封为翊军将军[13],而《三国演义》却将此事改写为刘备封关张赵马黄为五虎上将。

因此有一种看法认为赵云的地位其实不如关马张黄四位将军,甚至不如刘备在汉中时突然拔擢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的魏延,如知名的三国研究学者沈伯俊便支持此说法[14]。以品三国出名的易中天教授亦提出只有四虎将的说法。不过历史上从没有前左右后将军等于四虎将之说,因此四虎将的说法是将历史与演义混淆在一起。
[编辑] 赵云的地位

对赵云的地位有一种肯定的看法是:赵云在该时期的职位是中护军,依东汉军制,前、左、右、后将军乃是负责统军镇守在外的战略要地[15],而中领军、中护军则掌管禁军,负责镇守京城[16]。

依三国魏制,中护军掌禁兵、总统诸将、任主武官选举[17],因此赵云的职务乃是负责统率蜀汉中央的武将与禁军,并负责选拔武官,因此赵云实际上的实权相当大。如同时期于曹魏担任中护军之职位者,如韩浩、夏侯玄、司马望、司马炎、司马师、贾充等,皆为当朝之亲信重臣,如根据魏史的记载,曹操宁可把韩浩留在自己身边担任中护军,而不放他去都督诸军、镇守汉中,可见其地位不亚于一方之都督也[18]。

在司马氏篡魏之前,一直长期把持魏国中央军权,即是透过掌握中护军这个职务之便,因此赵云应是受到刘备皇室相当大的信赖,才能得到这个职位[19]。而依赵云多次救主的表现看来,刘备的这种信赖亦是相当合理的,这也能解释赵云为何能多次面对刘备提出军国方面的谏言。
[编辑] 升迁的问题

由于赵云本传在平定益州至后主即位这段时间没有其官职有变化的记载,给人一种赵云长期没有升迁的印象,于是有看法认为赵云在刘备时期并未得到重用,如学者禚梦庵即持此一看法[20]。 但是有两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赵云何时成为翊军将军?二、赵云是在何时成为中护军、征南将军?

1. 《三国志》本传中,赵云是在益州平定时,“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汉中战后,刘备即汉中王位,封赏功臣,牙门将军魏延甚至拔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却不见赵云官职有变化。有人借此质疑《云别传》中记载的汉水战,若非虚构,便是过于夸大溢美,否则赵云没理由没被褒赏。但《华阳国志》记载赵云是在刘备即汉中王时才升任翊军将军,就比较合理。
2. 在《三国志》本传中陈寿的记载为:“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这句话可以解释为“建兴元年时,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进封为永昌亭侯,进迁为镇东将军”[21],也就是说,赵云在建兴元年前即已为中护军、征南将军。

由于蜀无史官,许多汉国历史事迹都缺失[22],对照《云别传》也可看出陈寿对赵云的官位职务变化的相关记载有许多的缺漏,陈寿可能无法确定赵云是何时成为中护军、征南将军的,只知道该年他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进封为永昌亭侯,进迁为镇东将军。

由于后主刘禅即位时是以封侯为主,同年的记载多如是,在《华阳国志》刘后主志中就有“建兴元年夏五月,后主即位。……(略)……中护军赵云(注)、江州都督费观,屯骑校尉、丞相长史王连,中部督襄阳向宠,及魏延、吴懿皆封都亭侯。(注:为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的记载。则赵云在后主即位前应已为中护军、征南将军矣。不过需要更严谨的考古资料来证明。

正史上的赵云到底有多厉害?

真正的历史上的赵云其实也和三国演义描写的一样,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就是因为他武功真的是非常的高强,所以罗贯中也是按照他真实的经历去描写的。在三国演义里对赵云的描写实在是太少了,不是因为在历史上赵云表现的机会真的是非常少,他一直像是一个刘备的保镖一样,总是寸步不离的保护刘备他们一家人。要是他能够多一些表现机会的话,他甚至是比关羽更加强大。

赵云可是非常厉害的,只不过他选择了,低调的过着,这也是人生中的一个选项而已。但是他如果高调做事的话,一定会让所有人非常震惊,那我们现在来看看到底是有多么厉害。

历史上真的是有赵云在长柏坡之战大显神威。

在三国演义里,赵云最厉害的一次描写就是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一个人闯进了曹营里,只为了救的是夫人和孩子。但是夫人最后没有救出来,只救出了阿斗,在这一个过程中赵云可是大显神威。赵云可真的就是虎威将军,浑身是胆,在千军万马之中一个人就闯入了进去,不仅是需要胆子大,而且也需要武艺高强。

当赵云闯进去的时候,看到夫人已经快要不行了,夫人不想要连累他们就跳井自杀了,然后把孩子给赵云。这个时候赵云感到非常的愧疚,要不是因为自己的失职的原因,夫人也不可能死,最后他将阿斗用布包起来,然后就和阿斗一起冲了出去。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包围,赵云可是毫不示弱,终于冲出到了曹操的面前。曹操见到他感到非常的惊讶,刘备手上居然有如此厉害的将军,他怎么不知道。于是问他是谁,当时赵云就说了我乃常山赵子龙,声音响彻天底,吓得曹操非常的震惊,曹操见到赵云这么厉害,想要将他留下来,为自己所用。

可是赵云却将几十个大将一个个全部杀死,曹操又没有让放箭,最后赵云带着阿斗,突破了包围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这个就是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之战。

但是在现实之中,根本没有几十万的大军包围,曹操只是带了5000多人。但这5000多人也不是吃素的,这可是曹操最精锐的部队虎豹骑。赵云能够从这些精锐部队里逃出来,也能够证明他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厉害的,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把他神话了,但是他也没有太弱。

赵云其实是刘备的保镖。

在蜀国五虎将之中,赵云可是身份最低位的那一个。从其他人的官职上来看,他们分别是前后左右将军,而赵云只是一个牙门将军,也就是一个杂牌将军,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的差距是有多大。但是就这样以为是错误的,赵云其实就是刘备的保镖,牙门将军就是带领主公的亲兵,也就是刘备亲身部队,可想而知这个官职是有多么重要。

而且赵云还要给刘备做一些参谋,就好像一个秘书一样,虽然官职没有什么经理之类的大,但是替老总发话的话,所有人都得向他致敬。这个有时候刘备出去打仗的话,赵云还要带领这些部队打仗,不可能就是刘备自己冲锋陷阵吧,到头来还是赵云也要上战场,不过这样的机会是比较少的。

赵云到了后面官职已经是慢慢的上升了,蜀国五虎将其他人都已经是死去了,而且蜀国已经是无才可用。

赵云最后成为了蜀国军队里的唯一支柱。

蜀国五虎将就只剩下了赵云一个人,关羽被孙权杀了,张飞是被手下的人杀了,马超病死了,黄忠是攻打东吴的路上死了。想当年有蜀国五虎将的时候,可是人才济济,但是此刘备死后,已经是没有什么人可以用了。这个原因就是在于刘备去攻打东吴,将所有的人才都耗尽了。

赵云就像军中的定海神针一样有了他在,根本是害怕不了几句的,甚至他现在都是快70岁左右了,依然是犹如当年在长柏坡之战那样,在战场上依然是可以当场显威的。但是赵云最后还是因为年纪太大了,在北伐的过程中死去了,然后诸葛亮更加的为难,根本是没有什么人可以用了。

历史上真实赵云究竟是怎样的,和小说中有什么区别?

三国时代,蜀国可以没有关羽,可以没有张飞,但不能没有赵云。没有关羽,就不会丢失荆州,蜀国就不会从事业高峰跌下;没有张飞,就不会有其暴虐被杀的事,就不可能引出夷陵之战,从而使得蜀国事业一路跌入谷底。 客观地说,两人对蜀国有功,更有过,联手断送了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赵云却相反,只有功劳,没有过错,也因此,他成为蜀国的铁面门神、三国时代少有的完人。 赵云的铁面门神作用,在跟随刘备的征战中,在烽火鼙鼓中,在蜀国的建立中,曾有三次凸显得格外明显。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凭借统一北方的余威,马鞭南指,吓死刘表,迫降刘琮,占据荆州,然后开始对逃走的刘备展开长途追击。在曹军铁甲势不可挡的冲击下,刘备失败得十分狼狈,抛弃妻子溜走了。也是在这场战阵中,赵云凭借一匹马、一杆枪,在敌人阵地中几进几出,不但救出刘备妻子甘夫人,还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守住了刘备的门户,也守住了蜀国的未来和希望。如果刘禅一失,四十多岁的刘备就没了继承人,也就没有了奋斗的动力。 四年后的公元212年,刘备按照“隆中对”的计划,带着军队入川,准备占据益州,作为根本。也是此时,蜀吴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孙权气呼呼地想,我将你刘备唯一的儿子抓回来,作为人质,还怕你不听我摆布?于是,他准备接回嫁给刘备的孙小妹,让孙小妹带回刘禅,给刘备来一个釜底抽薪。这次又是赵云适时出现,拦在孙小妹的面前,将刘禅夺回。 刘禅没有忘记赵云的功劳,多少年后,赵云年老病逝,刘禅流着泪道:“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说的就是这两件事。 等到大家攻下益州后,都纷纷建议,将成都的良田美宅分了,好好享受一把土豪生活。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刘备将失尽人心,别说立国,在蜀地落脚都很难。此时,又是赵云站了出来,劝阻道:“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刘备听了,笑着采纳了赵云的建议,赢得了蜀地百姓的拥戴。 赵云以自己的无私、无畏,为刘备守住人心,也守住了未来的基业。可是,这个铁面门神有一次也面临着考验,有人计划彻底打败他。至于方法,不是刀矛相对、决战疆场,而是美人计。 赤壁战后,刘备趁曹操遁逃、地方混乱的机会,调兵遣将,四处出击,扩大地盘。过去的流浪汉,一夜间成了一方霸主。 四郡中的桂阳郡,就是赵云攻下来的。此时的赵云通过长坂坡一战,已经打出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也因此,火烧赤壁后,他带着部队攻到哪儿,哪儿的城防立马成为豆渣堡垒,守城将士不是举着白旗摇晃着,就是连夜收拾行李溜了。当赵云带着军队走向桂阳郡的时候,也是如此。赵云刚到,城头上就白旗飘飘。接着,桂阳郡的太守赵范就打开城门,带着属下出来投降了。刘备听到消息十分高兴,马上发来命令,让赵云别回来了,暂时就在桂阳郡代替赵范当太守,安抚一下投降的人,也安抚一下地方。 此时的赵范一定很生气,心想:我献出一座城,你刘备不升我的官,还把我的太守之位给撸了,太不厚道了。但生气归生气,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如果叛乱,根本不是赵云的对手。怎么办?他决定和赵云拼智商。他想,秀肌肉的人一般智商都欠_达,估计赵云就属于这种类型。该用什么办法拿下赵云呢?这时,一个人裙裾飞扬,进入他的视线,他眼前一亮,想到了美人计。这个美女,就是他的寡嫂樊氏。 《云别传》中谈到这件事,说:“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但是,史家惜墨如金,没有说出赵范这样做的目的,从后来的事情发展可见,他带着一定的目的性,甚至政治野心。 赵范制定策略后,第二天就送了请柬给赵云,告诉他:老弟,自从我投诚后,很是得到你的照顾,现在春暖花开,我特意办了一桌酒席,我们一起小酌几杯吧。抱着统一战线的目的,赵云高高兴兴地来了。赵范一见,乐了,心说:他能来,我的事情就能成功,赵云一定会拜倒在石榴裙下的。 酒宴摆上,两个人客套后,互相坐下。赵范很殷勤,一杯一杯美酒斟上,两个人悠闲地喝着。估计赵范和所有让美女出场的人想到的借口一样——酒宴上没有音乐,很冷清。于是,他的嫂嫂出来了,弹琴歌舞,给他们斟酒。斟罢酒,他嫂嫂微微一笑,转身走了,离开的时候还一步三回头。这要是换成一般的人见到樊氏,带着酒意,以酒遮面,一定是心花怒放。可是,赵云没有这样。 当赵范提出想将自己的寡嫂嫁给赵云时,赵云摇着手拒绝了:“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赵云这话说得很有水平,既推脱了婚姻,也和赵范拉近了关系,不至于让他尴尬。如果赵范没异心,听了赵云的话,一定会感到心里很温馨,毕竟自己是投降过来的,赵云是名将,能将自己当兄弟看,不是很好吗?无奈,赵范有着其他目的,也就顺理成章地将赵云的好意想走调,心想:他拒绝我,难不成发现了我的什么猫腻? 赵范嫁嫂的事情,在刘备集体内部也传开了,大家大概都听说了樊氏是一个绝色美女,都替赵云惋惜,于是“时有人劝云纳之”,成就一段美满婚姻。能这样说的人,估计当时在刘备内部,也只有刘备和孔明了,孔明说:“此亦美事,公何如此?”刘备也道:“今日大事已定,与汝娶之,何如?”无论是刘备还是孔明,都算是赵云的上司。上司一致认为,赵云劳苦功高,可以娶樊氏,赵云却仍摇头拒绝了。至于其中原因,用他的话来说,“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大家都觉得,他太过于小心了。 谁知,赵云的预料后来竟变成了现实,赵范提婚失败,十分沮丧,玩起了蒸发,从此在历史上消失了。他如果没有阴谋,为什么会如此?要知道刘备起事的时候,跟着他一起的人很少。随着他的事业做大,来投降的人一批又一批,后来都受到了刘备的重用,赵范为什么逃走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心里有鬼。事情发生后,大家议论纷纷,赵云却很平静。他心净无鬼,当然会很坦然、从容。 在糖衣炮弹面前,赵云终于全身而退,笑傲江湖。赵云不只是战场上的铁面门神,在个人私德上,也是屹立如山。因此,有史家称赞道:“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之完人欤。” 来源:领导文萃 2020年18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1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