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十分看重姜维,历史上他有什么功绩

以史为鉴 2023-06-30 23:45:52

诸葛亮十分看重姜维,历史上他有什么功绩

你真的了解姜维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姜维并没有《三国演义》中说得那么厉害。《三国志》中对姜维的评价是“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这里的“粗有文武”四个字还是贴切的。

三国时期,要问哪支军队最有战斗力,那无疑是凉州兵。从董卓开始,经历李傕、郭汜、马腾、马超,凉州兵可谓无往不胜,直到曹操击败马超时还感叹了一句“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马超固然英勇,但匹夫之勇而已,曹操更怕的是他背后的凉州兵。

到了诸葛亮的时代,他当然也知道这一点。蜀汉的步兵经他训练,防守有余了,但要与曹魏争锋,需要骑兵,而天水出身的姜维如果能领导北伐,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在凉州的影响力,一旦征服雍凉,就能进一步将凉州人拉入蜀汉阵营,那时北伐就有望成功了。所以,诸葛亮没有看错人,姜维固然有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他是蜀汉朝廷中难得的凉州人。

诸葛亮去世以后,蜀汉的权力分配就不再由丞相一人说了算了,姜维、蒋琬和费祎各自都继承了他诸葛亮的一部分权力,但都没有全部继承,并且彼此之间还保持一定的制约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姜维也可以说不是诸葛亮的继承人,也可以说是诸葛亮继承人的一部分。

诸葛亮死后,姜维帅军北伐与曹魏名将邓艾、郭淮交过手。其中大胜2次,小胜3次,相持不下4次,大败1次,小败1次。姜维的战绩不错,确实得到了诸葛亮的真传。但是在能力上比不过自已的恩师。

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哪些功绩?

  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如下功绩:
  1.隆重对策。
  千古一对隆中对,给迷茫的刘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刘备集团制定了长期的极具眼力的战略规划,并直接影响了天下三分之势。
  2.促使孙刘联盟,挽救了处于危急存亡之秋的刘备集团。
  《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3.后勤部长,夕日萧何对高祖之功。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4.吴蜀通好。
  先主驾崩后,丞相顾全大局,摒弃两国恩怨,与吴修好,创建了极其有利的外部政治环境。
  5.平南。
  《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稳定了内部政治环境,为北伐除去后顾之忧;并使之后几十年南方平稳安定。
  6.北伐,以攻为守,以弱攻强,变被动为主动,集国内人心于一处。
  7.治国。
  丞相治国,惊世骇俗,无人能及,可谓稀世一时,亦丞相人生之最高点。
  《三国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8.提拔人才。
  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杰出人才皆由丞相扶持而成。
  9.治军。
  《三国志·诸葛亮传 裴松之注引袁子语》: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三国志·诸葛亮传》: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10.军事发明。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姜维他优秀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被诸葛亮赏识?

姜维他优秀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被诸葛亮赏识?

以诸葛亮之智,他所钦定的接班人绝对不会是庸庸碌碌之辈,而姜维也确实是自己那辈人当中的翘楚。那么,师承诸葛亮,让这位蜀汉丞相愿意把北伐大业托付给他的姜维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何他先后多次发动北伐,但是都徒劳无功,被人们指责是白白浪费民力财力,甚至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都悔恨自己"外不能制姜维"呢?



姜维生于建安七年(202),是天水郡冀县人氏,他幼年丧父,于是独自供养老母,靠才学被州里征辟为了从事。后来,朝廷念在其父姜冏为平定叛乱而战死沙场,便封其为天水郡参军,由此,姜维才开始认真接触军事。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接触参军事务后,姜维的军事天赋很快就得到了展现。

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率军北伐,而姜维所在的天水郡正好是其攻打目标。

当时,姜维正跟着天水太守马遵等人在外巡查,听说诸葛亮来了,都打算先回城组织防守。结果,马遵等人仓促进城后就紧闭城门,姜维无法进入,随后,连他的老家冀县也以防备诸葛亮为由不让他入城。无奈之下,姜维只好投靠了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还加上了诸葛亮设计收服姜维的剧情,让这段故事变得更加精彩。



姜维投诚后,诸葛亮对这个后辈十分欣赏,当即"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另外,他还在给蒋琬等人的书信中夸赞道:"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也就是说,在戎马半生的诸葛亮眼中,姜维忠实勤勉、思虑谨慎、精通军事、胆识过人,最重要的是,他心存汉室,有着克复中原的信念。总之,在诸葛亮的心目中,姜维就是上天赐给蜀汉的一丝希望,因此他倾力培养,想要将自己未竟的事业托付。

因为积劳成疾,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234)病逝,而姜维则先后被蒋琬、费祎节制,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北伐。



蒋、费掌权期间,姜维的军事行动基本是平定小规模叛乱、偶尔收编一些少数民族。直到费祎被刺杀,姜维终于得以随心所欲,延熙十六年(253)的夏天,他率领数万兵马北伐南安,可惜粮草不足被迫返回;第二年,姜维再度出兵,这次他大败魏军,将河间、河关、临洮等地的百姓迁回了蜀汉的境内,补充了一些因战争损失的人口。



又过了一年,姜维再次北伐,这次他"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眼看就要在一次次胜利中接近心中复兴大汉的目标,但延熙十九年(256),在与魏将邓艾的较量中,姜维败下了阵来。这一方面是由于本来约定会合的镇西将军胡济没能如约而至,但也体现出了姜维在面对强敌时的无力。

这场失败后,蜀汉兵马损失惨重、士气大减,而姜维更是之后多次被邓艾击败。最终,尽管姜维死守剑阁,挡住了曹魏大军的主力,但成都还是被偷渡阴平的邓艾所攻陷。姜维本想联合钟造反,伺机复辟蜀汉,但他们二人最终都被曹魏将士杀害。可以说,姜维的北伐输多胜少,损失多而获利少,不过,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其实有很多。

首先,蜀汉本就实力弱小。和曹魏相比,蜀汉的人口、土地、物资只不过是其几分之一,想要以弱胜强就连诸葛亮都很难做到,何况是实力比不上诸葛亮的姜维。其次,那便是姜维及蜀汉将士的总体质量比不上人才济济的曹魏。人口基数大得多的曹魏更容易出人才,而相比之下,蜀汉从上到下大多都可以说是难堪大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0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