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高炽为什么被踢出太庙

说历史 2023-06-06 07:28:06

朱高炽为什么被踢出太庙

朱高炽被踢出太庙是因为朱棣的牌位是不可以动的,就只能够把朱棣大儿子的牌位移除。在动这一个牌位时显然就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在解决了这一个问题之后,明嘉靖的亲生父亲牌位就可以进入到太庙。

1、是为了让朱祐杬进入到太庙中

嘉靖皇帝这么做,无非是为了让自己的父亲能够有机会进入到太庙中。因此只能够选择将朱高炽踢出了太庙。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太庙中也会有明确的规定,如果位置满了就必然需要移除一个。要说当时最远的应该是朱棣,但朱棣的名气很高,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可以轻易的抹除掉,否则历史书到底应该如何记载呢?

2、朱高炽日益迷信方术

朱高炽并非是一个好皇帝,因为在当时迷信方术,甚至还会重用一些奸臣,导致整个朝局不满。大明皇朝慢慢进入到衰退的阶段,更让人唏嘘的是,这是一位特立独行的皇帝,还差一点,直接就把朱棣的牌位扔出去。

3、被无数的人阻止

当时还是会有着比较封建的看法,无数的大臣都认为,如果选择这么做,很有可能就会导致大明的基业直接垮掉,虽然这一点是非常荒谬的,但是大臣们死活的阻拦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嘉庆皇帝在经过一番的思考之后,认为还是不能够动朱棣,应该考虑其他的人,既然没有办法动朱棣,那么是否就可以动朱棣的儿子呢,所以非常无辜的朱高炽必然就会直接被请出太庙。首先也是因为这位皇帝只是做了一年,也没有留下太多的功劳,于是在历史上对于这位皇帝的记载是比较少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悲凉的记载。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朱高炽为什么被踢出太庙

朱棣死后,为何后世子孙竟连他的牌位都差点被扔出太庙?

嘉靖帝因为尊生父为皇考后,想要将生父的牌位供奉在太庙,但古时候有?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这种说法,大臣们便以此为据,不同意嘉靖帝请他生父牌位进太庙。结果这嘉靖帝一生气,就将与自己亲疏关系最远的朱棣牌位,差点丢出太庙,给他老爹腾地方,最后大臣们只好妥协。


按理说嘉靖帝继位之后,他想将自己生父的牌位请入太庙也合情合理,可问题是嘉靖帝不是子承父业继位,他是藩王继位。因为明武宗没有后嗣,他这个堂兄弟才有机会登上帝位,嘉靖帝是以明孝宗养子的身份,继承明孝宗一脉的帝位。不过嘉靖帝继位后,对于这个身份很不满意,他认为自己是帝王,那么自己的生父也必须是帝王,所以他要将他的生父尊为皇考。也就是说,他推翻了自己是养子的身份。简单点说,嘉靖帝当家之后,一边拿着明孝宗的家财,一边又翻脸不认自己是养子,最后让明孝宗落下个人财两空的局面。这事就算是在平常百姓家,也不会允许发生,更何况是帝王之家。


于是大臣们纷纷反对嘉靖帝给生父上皇考之事,嘉靖帝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帝王,大臣们不依不饶,他也半分不退。反正他已经登基,有本事这些大臣废掉他的帝位,这君臣几经僵持后,最终大臣们妥协,嘉靖帝成功给自己的生父上了皇考之名。可问题又来了,这帝王的生父既然有了皇考之名,那就应该请进太庙。


大臣们本来就不服气嘉靖帝给生父上皇考之事,便以太庙里面已经供奉了七位帝王为理由,不让嘉靖帝将生父的牌位请进太庙。其实只要请出一位与新君亲属关系较远的帝王牌位,这事就可以解决这事。可这些大臣们也是心中有气,就是有心为难嘉靖帝。不过也可以理解,嘉靖帝这事闹的,在宗法上是没脸没皮,拿了人家的财产,还把自己家人写进族谱,可以说就是明目张胆的鸠占鹊巢,当然谁叫明孝宗一脉没有子嗣,嘉靖帝不过就是仗着他是帝王,这些大臣死磕不过他,所以才会闹得理直气壮。


可嘉靖帝的这样做法也确实很让人很生气,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结果更横的嘉靖帝直接走到太庙,因为朱棣与他的亲属关系最远,他差点就将朱棣的牌位丢出太庙。这些大臣们一看,差点被吓哭了。朱棣一生都是丰功伟绩,请谁出去也不能请他出太庙。大臣们也是知道自己横不过嘉靖帝,最后只能请出了在位时间最短的仁宗牌位,将嘉靖帝生父的牌位请进太庙。

为何嘉靖差点把明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庙?

要问明朝最出色的皇帝,很多人就会想到朱元璋好朱棣这俩人,朱棣以藩王身份起兵造反,并成功问鼎宝座,还开启了世界航海之旅,把明朝的文化传播四方,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藩王,在死后却遭到了子孙的嫌弃,连牌位都差点被扔出太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件事发生在朱棣死后的一百多年的嘉靖事情,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朱厚照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因此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援引明太祖朱元璋所制定的《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原则,在武宗驾崩前以皇帝名义颁布诏令,令14岁的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其父兴献王朱佑杬病逝于两年前),并承袭兴王爵位,武宗驾崩后,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明武宗堂弟---兴王朱厚熜为新任皇帝。

这场斗争的焦点就是朱厚熜想让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佑杬进入太庙,但是按照大明的规定,其父亲朱佑杬只不过是一个兴献王,没做过皇帝,根本不能进入太庙,而且当时朱厚熜是以明武宗朱厚照继承人的身份继位的,应该封朱厚照为先皇、皇考,但朱厚熜不同意,坚决要尊自己的父亲为皇考。

而为了让自己的统治名正言顺,只有父亲进了太庙,朱厚熜才是正儿八经的皇帝,后来他下诏,要给自己的父亲上册表,祭告天地、社稷,这就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200多大臣在宫门前垂足大哭,拼死抵抗,嘉靖帝也很震怒很多人都遭到了鞭刑,甚至还打死了几十人,这就是 历史 上有名的“大礼议之争”。

新的太庙建成后,在嘉靖皇帝的高压下,大臣们没有办法只得妥协,同意将嘉靖帝的父亲朱佑杬的牌位放入太庙。

中国历代王朝的宗法制度是“亲尽则祧”,就是超出了与现任皇帝的亲缘关系的皇帝牌位,可以放到太庙后面的偏殿中单独供奉。

那么谁和嘉靖帝的关系最远就移除谁的牌位,这样看,应该移除朱元璋或朱棣的牌位了,但朱元璋是开国皇帝,老祖宗的牌位那是钉子户,雷打不动的。

接下来的就是朱棣的牌位了,可朱棣也是牛逼哄哄的,英明神武,为明朝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去了朱棣的牌位就等于丢了大明的江山,满朝的大臣更是不同意,他们为了保护朱棣的牌位,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朱棣的庙号由“太宗”升格为“成祖”,这样朱棣也成了一个钉子户,因此朱棣的牌位有惊无险地被保留了下来。

朱高炽也太冤了,太庙里本来就有他的专属位置,却被后世的无知小辈们挤了出来,没办法谁叫自己活得太窝囊了被后人瞧不起。

嘉靖帝顺利地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佑杬为明睿宗,于嘉靖二十九年入太庙,假皇帝鸠占鹊巢霸占了真皇帝的尊位。



明朝嘉靖差点把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庙,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嘉靖除非大脑发热,为了降温,又灌了好多水进去,才会把成祖朱棣在太庙正殿的牌位移至太庙后面的偏殿(即祧庙)供奉。只要嘉靖头脑清醒,是一定不会这么做,因为付出的代价太高。

这件事情,要从嘉靖继位之后,持续了20多年的“大礼仪之争”说起。

明武宗朱厚照30岁时去世,可是朱厚照没有留下子嗣。武宗的母亲张皇太后就命内阁讨论皇位继承问题。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声称应该遵循“兄终弟及的祖训”。

正是这个“兄终弟及”,惹出了很多的麻烦。

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原本应该按照这一原则优先立储,结果没有,惹出了“靖难之役”。朱棣起兵,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摇身一变成了“明太宗”,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太庙。

现在武宗去世了,没有子嗣。如果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应该是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的儿子们之中,再挑选一位继承皇位。这时候,新任皇帝和武宗是同父亲兄弟,皇考相同,也就不会引发“大礼仪之争”了。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武宗的父亲孝宗也没有在世的儿子。杨廷和就只能从孝宗的父亲宪宗的孙子辈中,挑选了一位武宗的堂兄弟来继承皇位了。他就是兴献王的长子朱厚熜,即后来的嘉靖帝。

原本,杨廷和是想要朱厚熜入嗣明孝宗,尊孝宗朱佑樘为父,尊武宗为亲兄长,而称他已经去世的父亲兴献王为叔父。如果朱厚熜同意了,同样也不会发生后来的“大礼仪之争”了。

但是,朱厚熜以武宗遗诏中写的是“嗣皇帝位”,而非“嗣皇子位”为由,拒不按照皇太子的礼仪入宫继承大统,而是按照宗室继承“宗祧”的礼仪继位。同时,在议定嘉靖生父的主祀与封号时,嘉靖坚决不同意尊其生父为“皇叔考兴献大王”,其母为“皇叔母兴国大妃”的提议。同时,也不同意在他祭祀生父、生母时自称“侄皇帝”的提议。

以杨廷和为主的大臣,只能让步,同意了嘉靖所谓“继统不继嗣”的要求,即皇位收了,但是爹还是只认以前的亲爹。嘉靖还以迎接皇太后的礼仪迎接他的生母入宫。

到了嘉靖三年,朱厚熜又提出要尊其父为“皇考兴献帝”,并借机让杨廷和辞官归乡,解除了杨廷和的官职。这次争端,嘉靖与反对的大臣互相妥协,尊嘉靖生父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生母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嘉靖的生父、生母在嘉靖的争取下,已经从一个普通藩王、王妃,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皇太后”了。但是,嘉靖并未就此收手,下一步就是要去掉“本生”二字了。这才引发了“左顺门事件”。

嘉靖要去掉“本生”二字,反对的大臣不同意,他们就仿照宪宗时礼仪之争的故事,在左顺门跪拜哭请。但是嘉靖不是宪宗,嘉靖将哭请的两百多位朝臣中五品以下的134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的86人停职待罪。之后又廷仗五品以下官员,致16人因廷仗而亡。朱厚熜成功的尊其母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反对的大臣们,见嘉靖下了杀手,纷纷缄口。嘉靖就趁机又将孝宗尊为了“皇伯考”,将张皇太后去掉了“皇太后”的称呼,而尊为了“皇伯母”,他的生父成为了“皇考”。

嘉靖四年,嘉靖在皇城内建成了一座祢庙(即父庙、考庙),并亲自命名为世庙,用来祭祀他的父亲。但是,嘉靖不会就此收手,下一步就是让他的生父入太庙。

古代的礼法,多遵循周礼。按照《礼记·王制》的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即太庙正殿仅供奉七位皇帝,除了始祖之外,另外供奉三对父子,“昭为父,穆为子”。除了始祖为“万世不祧”之外,如果有新的皇帝要入庙,则在“三昭三穆”中选世系最远的那位“亲尽则祧”,移到祧殿供奉。

只是,在新朝建立之时,由于世系遥远,五代以外的祖先很难追溯,所以,通常不足七庙。明初,朱元璋就仅设了四庙,以德祖为始祖。到了洪武九年,新太庙建成,朱元璋取了大数九,共立九庙。除了供奉已经确立的四位先祖之外,其他五庙虚位以待。

建文帝继位后,将太祖朱元璋的神位放了进去,他的生父太子朱标也被追封皇帝,神位也放进了太庙。此时,庙中已有六座神主牌位。

到了朱棣时期,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性,朱标的神位被迁出,朱允炆的神位也不允许入太庙。到了英宗时期,代宗的神位也被英宗排除在了太庙之外。

到宪宗时,太庙中九庙的位置已经满了,即已有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太祖、太宗、(兴宗朱标、惠宗朱允炆被排除)仁宗、宣宗、(代宗被排除)英宗。

孝宗继位,在将宪宗神位入太庙时,制定了一个规矩“自德祖以上莫推其世次,则德祖视周后稷不可祧(即德祖万世不祧)……懿、僖、仁三祖以次当祧,太祖、太宗视周文、武世室百世不迁(即太祖、太宗也是万世不祧)”。于是,宪宗入庙时,按照“亲尽则祧”的原则,将懿祖放入了祧庙。之后入太庙的孝宗和武宗,又分别祧了熙祖和仁祖。

到了嘉靖时,他想要将他的父亲献皇帝升祔太庙,就要先祧一个位置。

嘉靖祧的是谁?很多文章中都写错了,并非仁宗,而是德祖。嘉靖九年,嘉靖就开始独尊太祖,将德祖祧出了太庙。所以,嘉靖生父献皇帝的位置早就留出来了。

对于太祖,嘉靖自然不敢妄动,因为太祖是开国帝王,除非嘉靖想与所有宗室为敌。而太宗朱棣的神位,在孝宗时期已经类比周文、武王故事,确立了“万世不祧”的地位。更何况,祧了朱棣在太庙的神位,朱棣一脉的正统地位都有可能受到质疑,作为朱棣一脉的嘉靖,自然不会干这么愚蠢的事情。所以,嘉靖做了一件很明智的事情,进一步确立朱棣“万世不祧”的地位。

嘉靖十七年,嘉靖直接将朱棣“太宗”的庙号改为了“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从此,明成祖在太庙中的位置坚如磐石。

然后,他又尊他的父亲献皇帝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即明睿宗,并奉睿宗祔太庙。

此时的太庙,以太祖朱元璋为始祖,共有九庙。

那到底是谁祧了仁宗的位置呢?嘉靖为了巩固睿宗在太庙的位置,所以,提前给自己准备了一个位置。他将自己老婆孝烈皇后的牌位先放到了太庙里面,祧了仁宗的位置。按照太庙制度,每一庙都是一帝一后,嘉靖让自己老婆先占个位置,自己死后,牌位就可以直接和孝烈皇后放在一起了,睿宗的位置就安全了。

嘉靖这一辈子没干其他事情,天天就琢磨着怎么把他爹的牌位放到太庙,并巩固下来,然后就是自己怎么炼丹长寿了。

不过呢,嘉靖的儿子穆宗朱载垕(隆庆)继位后,认为他爹做的事情很荒唐,改革了很多嘉靖时期留下的弊政,并且将献皇帝睿宗的牌位移出了太庙,重新放回了世庙祭祀。

嘉靖辛辛苦苦折腾了二十余年的战斗成果,最后,被他儿子轻轻一弹,瞬间就灰飞烟灭了,不免得让人感慨呀。

就是嘉靖皇帝差点把明成祖朱棣的牌位扔出太庙,才让朱棣由明太宗变成了明成祖。

明朝中期,明武宗二十多就驾崩了,他在大明王朝12个皇帝中是最能折腾,也是口碑最差的一个了,皇帝没有怎么当好,全顾着玩了,玩得连儿子都还没来得及生就死了,明武宗这一死倒没啥,关键是没有儿子继承皇位了。

此时的湖北安陆的兴献王捡了个大便宜,当朝首辅杨廷和选来选去,选上了他,朱厚煾继承大明皇帝位,时年14岁。史称嘉靖皇帝。

嘉靖登基了,他虽然年纪很小,但智商高,而且特别有孝心,想着自己当了皇帝了,可是亲生父亲虽然死了,但还是个藩王的头衔,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更何况嘉靖从小都非常的孝顺,于是怎么的都想着给自己死去的爹弄个皇帝称谓,此时他妈还活着,顺便也让他妈过过皇太后的瘾。

嘉靖很年轻,有想法是好的,但要实现起来却很难,虽然智商高,但要玩起权谋诈术,他怎么能玩过杨廷和那帮人呢,嘉靖一提出要追封自己的老爹为皇帝后,满朝文武集体反对,嘉靖使用各种手段均没有达到效果。

这就是嘉靖朝有名的大礼仪事件,我就不过多阐述了,直接说结果,经过几年的争斗,甚至嘉靖廷杖百官,打死了十几个高级官员,终于为自己的亲生父亲争得了一个皇帝称谓名份,可以把生父的牌位放进太庙享受供奉了。

此时题主问的问题出现了,因为太庙里面供奉的牌位数量是有限的,这跟太庙大小没有关系,自古以来的规矩,只放七个牌位。此时太庙里面要放进嘉靖皇帝爹的牌位,那位置就不够了, 必须得移除一个来,移除谁?这是一个问题。

大明的开国之君,也是所有明朝皇帝的祖宗朱元璋肯定不能移吧,那其他牌位呢,这也有规矩的,按照现在天子的亲疏关系来移除,谁和现任天子的血缘关系越远就移除谁。嘉靖皇帝扳起指头一算,明太宗朱棣离他最远,就他了!

此时,大臣们不干了,朱棣开辟的永乐盛世,而且迁都北京都是不世的丰功伟绩,把他的牌位移除太庙,这太说不过去了,那么伟大的帝王最后连个牌位都没有,大明朝的颜面何在啊。嘉靖也觉得不妥,就把朱棣的牌位保留在太庙,把他儿子明仁宗的牌位移除了,主要因为明仁宗在位时间只有一年,也就委屈委屈他了。

后来大臣们一算,嘉靖要死了,牌位入太庙,还得移除明太宗朱棣的牌位,而朱棣对大明来说的确是伟大之君,为了避免被移除太庙, 所以上奏改明太宗为明成祖,世代安享太庙。

嘉靖帝能当皇帝完全是个意外,原本皇位是在明孝宗一脉永久相传,奈何明孝宗只有一个独子明武宗,然后明武宗不好好繁衍子嗣,只顾在豹房等地流连忘返,结果无子而终,大臣们经过商讨,皇位这才落到了嘉靖帝的头上。

按照传统礼仪,嘉靖帝当皇帝相当于小宗入继大宗,也就是说嘉靖帝要尊明孝宗为宗法上的父亲, 历史 上的汉哀帝当皇帝就尊汉成帝为皇父。原本顺理成章的事到了嘉靖帝这里,嘉靖帝不同意,他只尊明孝宗为皇伯父,自己的生父还是自己的父亲,于是一场关于谁是宗法上的父亲问题,明朝展开了一场大礼议之争,结果嘉靖帝胜出。

嘉靖帝胜出后还不满意,他除了下旨尊自己父亲为皇帝外,还想把自己的父亲放进太庙。

何为太庙?简言之就是供奉历代先祖的地方,不过位置是有限的,按照周礼记载天子七庙,也就是说太庙中只能供奉七个皇帝,不过朱元璋当皇帝后改了,太庙可以供奉九个皇帝,至于其他多出来的按照亲近远疏放到偏殿。

嘉靖帝大礼议胜利后想把生父献王放进太庙,这时问题来了多出来一个,按照亲近远疏明太宗朱棣最远,不过就算最远,嘉靖帝也不敢把朱棣移出太庙,不然之后皇帝的名分会受影响。

既然不能移朱棣,又考虑朱棣的贡献,嘉靖帝破天荒的给朱棣改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朱棣被称祖后就可以和朱元璋并列,这样变相的空出一个位置,就此献皇帝成功进入太庙,朱棣由宗变祖。

我不喜欢长篇大论,简而言之。嘉靖皇帝是大明少有的政治敏锐者,他发起的大礼仪之争就是为了把自己的父亲加到祖庙里面。之前的太祖是朱元璋,太宗是朱棣,太庙必须让出一个位子给自己的父亲。然后就把太宗变成了成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