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胡惟庸案朱元璋借此大肆杀戮开国功臣,他到底有没有造反呢

以史为鉴 2023-06-30 22:56:23

胡惟庸案朱元璋借此大肆杀戮开国功臣,他到底有没有造反呢

还不知道:胡惟庸到底有没有造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胡惟庸案”是明太祖朱元璋因丞相胡惟庸意图谋反,借此大肆杀戮开国功臣的重大政治案件。与武将“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始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统计牵连四万五千余人,开国功臣几乎被消灭殆尽,残暴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朱元璋也因此被后人所诟病。

然而朱元璋真的只是为了打击谋反的大臣吗?胡惟庸他到底有没有谋反之心,诸多开国功臣是否是被无辜牵连。

明太祖朱元璋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分析朱元璋的真正目的

明朝成立初期,朱元璋对其在农民起义时期的人进行了大肆封赏 ,加官进爵。一时间朝堂之上形成了文官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武将以徐达,蓝玉为首的“淮西帮”,其中不乏朱元璋幼时的玩伴和投靠支持朱元璋的前朝权贵,这些大臣自恃皇帝恩宠,在朝堂上结党营私,在民间飞扬跋扈。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丞相胡惟庸。

胡惟庸,濠州定远县人(今安徽),早年便随朱元璋起兵,属于朱元璋统治集团的早期人物,因与李善长具有亲戚关系,于洪武六年二月受到举荐,任右丞相,深的朱元璋信任。

胡惟庸画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惟庸的势力愈加强大,也越来越目中无人,飞扬跋扈。独掌生杀大权,未经朱元璋同意私自升迁官员 。甚至拆阅呈给皇帝的奏折,擅自处理,并对不利于自己的奏折隐瞒不报,打压弹劾自己的官员。胡惟庸还暗中培养自己的私人势力并与武官勾结,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自然不能容忍,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激化。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呈上奏折称自家石井长出石笋,为祥瑞之兆。于是朱元璋便起驾前往胡惟庸府中观看,行至半路,突然出现了一人拦截圣驾,此人也不说话,被侍卫打断胳膊之后仍然指向胡惟庸府中,朱元璋感觉蹊跷,登上城墙发现胡惟庸家中布满重兵。于是便下旨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胡惟庸 ,株连三族及其党羽,处死一万余人,并废除了丞相制度,以此昭告天下。

影视剧中蓝玉将军形象

在铲除了胡惟庸及其势力之后朱元璋仍然没有停手,平日里为人骄横,目中无人的蓝玉也难逃一死。相比起胡惟庸,蓝玉更加无法无天,霸占民田,私造钱币,蓄养府兵,甚至在北征回归之后,因喜峰关城门不开直接毁关而入。蓝玉如此狂妄,被朱元璋视为眼中钉自然顺理成章。一向温柔谦卑的皇太子朱标曾劝朱元璋善待开国功臣,他认为这种兔死狗亨的做法不利于大臣对皇帝对忠心。朱元璋听罢拿来一个布满荆棘的棍子人皇太子拿起来,皇太子面露难色,朱元璋便说你自己拿不起这根棍子,现在我帮你将刺去除掉再交给你难道不好吗?

韩国公李善长

由此可见,朱元璋掀起“胡蓝之狱”并不只是因为二人目无君王,意图谋反。也是为了借机废除丞相制度,从而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自此帝王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再有许多的开国功臣自幼便是朱元璋对玩伴,再加上朱元璋生性多疑,为了巩固子孙后代的统治,胡惟庸和蓝玉及其党羽必然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朱元璋为什么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要谋反吗?

洪武十三年(1380年),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定罪?谋反?被杀,涉案人员多达三万余人,早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颁布了朱元璋诏令:

六部所属诸司奏事勿关白中书省

凡事六部管辖的事情都不用经过中书省,意味着丞相的权利成了摆设,胡惟庸彻底失去信任,他从洪武六年(1373)继位,到现在只有短短五年,胡惟庸从官场得意马上变成人生失意。

这么一算朱元璋只忍了他两年,就准备让胡惟庸人头落地。

当然光看时间节点,并不能说明问题,但是时间过后,我们可以发现答案。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的《昭示奸党录》里,定位李善长为胡惟庸从犯处死。

用了整整十余年时间,朱元璋才平息了胡惟庸案的怒火。可见胡惟庸案牵连之众,影响之广在明朝四大案中独树一帜。我用这十年发生的事,我给大家一一揭开胡惟庸案背后的秘密,到底是谁在隐忍?谁在谋反!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意味着近二十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灭,让朱元璋意想不到的是激烈的内部矛盾开始不断激化,明政治体系分成淮西、浙东两派,双方为了权势不停地拳打脚踢。

胡惟庸就是淮西派的中流砥柱,我们仔细看胡惟庸的履历,在朱元璋开国分封六个公爵,二十八个侯爵的名单中他并不在列,就这样胡惟庸能从一个七品知县跃为百官之首,替代李善长作为帝国权柄最大的左丞相。

胡惟庸的崛起是党争态势中的异形产物,随着党争而和皇权相争。

类似淮西、浙东的矛盾从任何朝代无法断绝,汉朝有外戚之争、宋朝有文武之争、唐朝有牛李党争,只不过换汤不换药。这种党争之所以无法断绝是因为党争的发起人都是国家政治中心的核心人物,处置不好会动之国本。

强势如朱元璋,怎么能容忍被大臣拨弄敏感的专权神经?于是在党争中寻找突破口,发现两党是以丞相一职为核心的利益团体。丞相的职能是辅佐皇帝承上启下,而党争的恶化让丞相成了打击政敌的最强武器,承不承上大可不必,但是必须启下。

在李善长的带领下淮西集团无限做大,浙东集团开始凋零。原本可以制衡的政治体系成了一边倒,成了皇权和党权的直接矛盾,皇帝和丞相的硬性PK。此时朱元璋已经有心事罢黜丞相,于是劝退李善长,而李善长却把胡惟庸这只奇兵埋伏在明政治体系。

胡惟庸作为李善长的绝对嫡系,朱元璋为什么选择继续放任淮西党?

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致仕,作为开国六公爵之首,李善长的影响力不可能因为不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反观淮西一派,也丝毫没有因为带头大哥的失势低调行事,放弃私利,反而越发努力巩固自己党派地位,这也是朱元璋最忌惮的地方。

在确定丞相一职时,朱元璋曾和刘伯温有过一次?相位论?,刘伯温曾举荐过三个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其中胡惟庸评价最低:譬之驾,惧其偾辕也。本意是指胡惟庸就是个搅屎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次富有深意的谈话却决定了明朝最快的职位轮换。

实际上杨宪和汪广洋是朱元璋的代言人,用来制衡淮西党,维护皇权的职业打手。朱元璋本意是不想倾向浙东党,继续在两党中间首鼠两端,可惜这两人的表现让朱元璋大失所望,杨宪利用职能大肆打压对手,而洋广洋无为而治,说好的听我的话办事,可是臣办不到。可胡惟庸能办得到,那就让他上吧!

朱元璋和李善长,到底是谁捧杀式的让胡惟庸走向灭亡?

杨宪、汪广洋先后在丞相职位上一轮游,然后人头落地。胡惟庸终于得到梦寐以求的左丞相职位,淮西党又焕发第二春,胡惟庸充分发挥了丞相职能,收受贿赂、任人唯亲、结党营私,不断的把淮西一派的利益最大化,最嚣张的时候甚至瞒着朱元璋扣押奏章,独自专权。

胡惟庸的膨胀,除了干了些违法的事,最主要的是干了两件大事。1,继续对浙东集团的无限压制,设计谋杀刘伯温。2,不断贴近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党派,和李善长结为间接的儿女亲家。李善长也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接替了自己位置不说,还接创造了最坏、最作的淮西领袖。

好吧,朱元璋是时候亮出那把隐忍屠刀!此时的浙东党团灭了,淮西党烂透了,该收拾收拾停业整顿了。在胡惟庸儿子摔死后,朱元璋让其抵命,胡惟庸案轰轰烈烈的爆发了,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先后处死。而李善长却一直默认了胡惟庸走向作死之路,冷眼旁观曾经最忠诚的下属。

胡惟庸的倒台,是谋反?还是为了结束最后的党争?

谋反罪,号称必死罪!胡惟庸为什么非要以谋反定罪?再回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胡惟庸失势的那一年。朱元璋强调:六部所属诸司奏事勿关白中书省,说明朱元璋已经发现胡惟庸乱权。而胡惟庸压根没有军事背景,更没有军事指挥权,靠什么谋反?何况整整拖了两年。

最后胡惟庸死了,丞相制废掉!同时朱元璋的手术刀还默默的收割了武将集团,朱元璋废除了管理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将其分为中、左、前、后、右五军都督府,并和兵部互相牵制。兵部有权颁发命令,但是不直接统帅军队,都督府掌管军队的管理和训练,但是没有调遣军队的权力。

文武体系全部破而后立,背后的秘密只有一个,朱元璋开始为自己得儿子铺路,实现全部中央集权。胡惟庸必须死,同时必须覆灭的还有捆绑着的淮西集团。那么谋反罪,就是最合事宜的罪名,朱元璋要还儿子一个政治清明。

事实上朱元璋对李善长一直心存幻想,胡惟庸案件前后并没有准备彻底清算,可是朱标意外死亡,朱元璋才决心除掉这位一直隐忍的始作俑者。胡惟庸案持续到十年以后,也是李善长隐忍的十年,是朱元璋皇权和权臣争斗的十年,也是无数人头落地的十年。如果非要搬出盖棺定论,我相信最有心事谋反的应该是李善长,胡惟庸还嫩了点。

胡惟庸案始末,胡惟庸勾结日本造反那事靠谱吗?

胡惟庸案 胡惟庸勾结日本造反那事靠谱吗? ?被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打入《奸臣录》的胡惟庸,是朱元璋干掉的中国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为朱元璋屠杀战友立下?汗马功劳?,但最终同样没有摆脱?兔死狗烹?的命运。

权力野兽朱元璋是个罗织罪名的高手,他给自己的帮凶胡惟庸罗织了很多罪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项罪名是?通倭罪?即勾结日本人,意图颠覆朱明政权。

这项罪名不仅把胡惟庸钉在了《奸臣录》里,而且还将其拔高为?里通外国第一人?。

胡惟庸是以枉法和谋逆被处斩的,而通倭罪是在他死后六年?追封?的。

据《明史胡惟庸传》记载,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和谋逆罪处死胡惟庸等人,而?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十九年十月,林贤狱成,惟庸通倭事始著?。

所谓胡惟庸?通倭?,?暴露?于他死后六年的林贤案。

林贤案的官方描述是:

?前明州卫指挥林贤帅兵守御,以备东海防倭。不期指挥林贤当在京随驾之时,已与胡惟庸交通,结成党弊。朕责指挥林贤就贬日本。居三年,惟庸暗差私往日本取回,就借日本国王兵,假作进贡来朝,意在作乱。其来者正使如瑶藏主、左副使左门尉、右副使右门尉,率精兵倭人带甲者四百余名,倭僧在外。比至,胡惟庸已被诛戮,其日本精兵,就发云南守御。洪武十九年朕将本人命法司问出造反情由,族诛了当。?

林贤案被排在?胡党案?的第九系列,被纳入朱元璋亲自牵头编写的的?反面教材?《大诰三编》 中。

这么大的一起?里通外国?案,应该是重大历史事件。但是,除了朱元璋编写的?教材?,在《明实录》洪武十九年的相关记录中,没有一个字涉及林贤案的内容。

为什么史料对这起?里通外国?大案记录寥寥?

既然胡惟庸人已死,为什么还要追加此罪?

勾结日本人谋反,胡惟庸这罪靠谱吗?

纵观五百年来历史评价,就这项罪名,史学家提出异议最多。

比如1934年,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曾撰写《胡惟庸党案考》,对胡惟庸通倭真相进行详细的考证。其结论为?林贤下海招倭事?,在逻辑和时间上上下矛盾,?不足置信?。吴晗的观点,颇能代表近现代史学家对此案的主流观点。

此案亦属于朱元璋?欲加之罪?。一个当朝丞相指使被流放边防将领、联合日军造反脱离了历史大背景。一者当时日本并非明朝藩属国,被朱元璋列为不征之国,何来成为明朝官员流放地?二者此间日本正值南北朝时代,自己国家尚未统一,有何实力去颠覆他国?三者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此事成立,与胡惟庸有何关系?据官方资料显示,林贤被流放时,胡惟庸尚在人间,而且还上奏章指责林贤的过失。林贤被治罪时,胡惟庸已下葬六年。倘若此事为真,那么林贤凭什么要为胡惟庸卖命、主子死前不起事、却死后在日本招兵买马呢?

胡惟庸被告发时,据称宅院里旌旗招展,区区一宅之地,能有多少兵力?一点保安部队加上日本精兵四百,就能宫廷政变,灭了身经百战的朱和尚?简直天方夜谭。

最重要的,是彼日本非此日本。五百年的日本,虽然已不甘做中国的藩属国,但却不敢像蒙古帝国那样染整中国。所谓征服中原充其量只停留于念头。大明开国,外患频频,一言以蔽之,北元南倭。虽然倭寇之扰已经成为大明新患,但比起蒙古帝国的残支北元来,它的杀伤力还是有着明显差距。北元有时时威胁北京、掳掠皇室之势,而倭寇之患,只是袭扰游击战。可以说,彼时日本,仅处在游牧民族对中国?打劫?而非?征服?的初级阶段。

所以,所谓?日本瑶藏主带精兵四百配合胡惟庸造反?一事,完全不符合历史逻辑上。而且,从时间也站不住脚。

《明实录》没有日本瑶藏主二次朝贡中国的记载。而日本方面的史料记载,瑶藏主最后一次踏上明朝国土的时间是在洪武十七年,此时,胡惟庸已死四年,如若瑶藏主此刻遭明朝政府逮捕是实,联合林贤起事亦实,随后被判死刑,手下使者被发配云南充军。那么,这些事端与处罚与死去四年的胡惟庸有何关系?

不难推断,所谓?瑶藏主、林贤、胡惟庸?这个?通倭?的?证据链?完全是多疑的朱元璋臆造出来的,并强行嫁接到胡党身上。历史上,朱元璋是对日本人最恨之入骨的中国皇帝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他派出?索贡?的大明使臣被日本南朝怀良王砍了脑袋,朱元璋不敢重蹈元伐日覆辙,又不甘心咽下这口窝囊气,故来个一箭双雕,将本国奸相和他国个把贼寇?合葬一处?,从而取得了英明皇帝及其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

为何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武将时没有出现类似汉初的反叛?

朱元璋建国后,把军权集中到皇帝手里;分批次、分案件的处理开国功臣和武将;大搞特务统治,严密监视大臣。所以尽管最后杀掉了大量的开国功臣和武将,却没有激发汉朝初年的反叛。一、军权收到皇帝手里,将领无调兵权

朱元璋生怕武将造反,所以他废除了大都督府,拆分为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把全国的军权从一个机构分成了五个机构,而且让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互相牵制。兵部有权颁发命令,但是不直接统帅军队。都督府只负责军队管理和训练,但是没有调兵权利。

这就从根本上防止了将领造反的情况,可以算是釜底抽薪,消除了将领带兵谋反的可能性。

二、大搞特务统治,严密监视大臣的一言一行

1382年,朱元璋为了监视大臣的言行,把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并授予授以侦察、逮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个特务机构由朱元璋亲自控制。

朱元璋让锦衣卫派出大量特务人员,隐瞒身份,深入到民间和官员家里进行监视。宋濂有天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请客了没有,喝酒了吗,都请的哪些客人?

宋濂是个老实人,一一如实回复,朱元璋比较满意,说,还真没骗朕。

大家请注意一下,这仅仅是一个案例,宋濂是个有名的大儒、文官、老实人,还被如此紧密的监视。其他各位大臣,包括徐达、蓝玉等将帅,包括李善长、胡惟庸、刘伯温等文官,哪一个身边没有好几双眼睛在昼夜盯着呢?

既然做了高官,必然有很多奴仆、家人,从门房到管家、从花匠到马夫,从厨师到丫鬟,谁知道哪个是锦衣卫?谁知道哪个是皇帝的眼线?

所以,朱元璋釜底抽薪,收掉了将领的军权,又派出大量特务严密监视,已经把功臣武将谋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下一步就是要举起屠刀了。

三、分批次、分案件、大搞株连,把开国功臣武将集团几乎屠戮一空

朱元璋借着胡惟庸案件,彻底废除了丞相制度,把大权集于皇帝一身。同时,大搞株连,1380年,朱元璋杀掉胡惟庸,还同时杀掉了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这仅仅是个开始,十年后的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李善长、陆仲亨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三万多人,都是互相攀咬,捕风捉影,不管有无反叛实情,只要是朱元璋觉得对自己可能有威胁,那就杀吧。

《明太祖实录》和《明史》上都记载着蓝玉和普定侯陈桓、吏都尚书詹徽、都督黄略、户部侍郎傅友文等密商,准备起兵造反。最后被锦衣卫发现,上报皇上。蓝玉等人被捕下狱,案情属实。最后蓝玉被剥皮,用以警告他人。受到此案牵连的人数达到一万五千多人。

这就是明朝初年著名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算胡惟庸、蓝玉两人真有谋反之心,真有谋反之实,朱元璋大搞逼供信,大搞株连,趁机把功臣集团屠戮一空,趁机把朝廷和军队中的各级官员搞了几次大清洗,有能力的大多被杀掉了,留下的都是些愚忠愚孝的书呆子,没有治国带兵的真本领。

综上所述,朱元璋釜底抽薪收回了兵权,用特务密切监视全国,又借助胡蓝两案把功臣良将几乎屠戮一空。而功臣良将没了兵权,好比没有爪牙的老虎:被很多眼睛日夜监视,又掉入陷阱(胡惟庸案、蓝玉案),就一个个的被杀掉了,却没有反抗之力,也就没有像汉初的叛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9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