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刘綎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刘綎是明朝将领,有着《晚明第一猛将》之称。很多朋友还不清楚綎这个字的读音,綎读作tīng,意思是古代佩玉上的丝绶带。刘綎是大都督刘显的儿子,在万历年间考取武状元,后来先后抗击倭寇,用兵缅甸,援助朝鲜,立下诸多战功。刘綎一生参与的战役,大大小小加起来超过百场,其名声早已威震海内外。不过刘綎在抗击后金军时,在萨尔浒之战中殉国,这一场战役也是十分的悲壮。
一、一代将星刘綎
明万历年间明军与后金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可以说一战定乾坤,决定了后金的强大与明王朝的败亡。
明王朝任命杨镐为兵部侍郎经略辽东,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约兵力将近九万,又传诏朝鲜与女真叶赫部助战,总兵力达到十一万人,以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为目标,兵分四路,分进合击直扑后金努尔哈赤的老巢,企图一举歼灭后金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清醒地制定战略,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采取集中兵力,逐一击破,最终明军惨败,震惊天下,史称“萨尔浒之战”。
可以说,这次明军的四路人马主将都是当时的名将,其中东路主将刘綎是晚明第一猛将,一生战功赫赫,却命殒努尔哈赤之手,十分可惜。
刘綎,江西南昌人,出身将门,其父刘显是抗倭名将,官至大将军都督,与戚继光、俞大猷并称抗倭三大将之一,后镇守西南,屡立战功。
刘綎“勇敢有父风”,一柄镔铁大刀重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威武赛关公,人称“刘大刀”。
如果说为历朝历代的武将评选出民族英雄,可以说刘綎当之无愧,他的一生从十五岁随父讨伐九丝蛮,凭借矫健的身手,爬上九丝蛮城寨,生擒酋长阿大,一生抗缅甸,击倭寇,抗击的都是真正的外侮,战功赫赫,清编纂《明史》,对刘綎评价颇高:“勇略冠诸将,劳最多,其后死亦最烈”,乾隆皇帝赞曰:“刘綎勋劳特著,胆略素优,奋勇争先,捐躯最烈”!
回眸刘綎的事迹,彰显了英雄本色,威严的脸上飘逸着慓悍,灵魂深处回荡着英雄之梦,伟业之梦,血与火铸造了功勋。
二、少年英雄负胆气
公元1573年九月初九,这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还是西蜀地区僰人的“赛神节”。
西蜀九丝城内,僰人们还沉浸于节日之中,却不曾想到几百明军仿若神兵天降,为首的是一个彪悍的少年,手中一柄大刀,超出常人的想像,又重又长,在他手中挥舞如飞,没有谁能够接他一刀。
僰人首领阿大还没回过神来,已经被少年所擒,让他死都没能明白,这伙明军如果杀进城来。
这九丝城四面据险,少年正是带着这几百精选的勇士从悬崖峭壁攀上来,杀入城中。随后明军“焚烧寨房数千余间,叛蛮尽数俘斩”。
从此之后,在西蜀地区称雄两千余年的僰人从历史上被抹掉,仅留下悬崖上的一个悬棺,见证了这个强悍的部落,曾经存在过。
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叫刘显,这个少年就是他的儿子,初出茅庐的、十五岁的刘綎,一战扬名,开始了戎马生涯。
明万历年间,缅甸东口于王朝的国君莽瑞体在位,派兵侵掠明朝边境。
万历皇帝必须给缅甸点颜色看看,任命刘綎为腾越游击将军、邓子龙为永昌参将,率军反击,刘綎统兵马,屡战屡胜,一直攻占了缅甸的阿瓦城,也就是缅甸中部的曼德勒,让缅甸臣服,刘綎扬威南疆。
轻眼间到了万历二十年,日本丰臣秀吉发大军入侵朝鲜,明朝派兵支援,刘綎主动请缨,率手下五千劲旅赴援,万历皇帝“诏以副总兵从征”,杀得倭寇胆战心惊,大败日军,随后出任四川等处总兵官。
万历二十五年,小日本又一次侵略朝鲜,刘綎“充御倭总兵官,提督汉士兵赴讨”。
一路高歌猛进,还差一点生擒日军大将小西行长,让朝鲜君臣称赞道:“窃闻中朝诸将中,勇气善用兵,推刘綎第一”,倭寇一听“刘綎来了”,吓的都肝胆俱裂,尿裤子了。
后来西南边陲有事,播州土司杨应龙造反,刘綎率部前往贵州作战。
杨应龙占据的播州就是今日的贵州遵义,这里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刘綎不愧猛将,率军先后攻破娄山关、后水囤、海龙囤等地,平定了杨应龙之乱。
三、英名祗向马上取
到了万历四十六年,辽东地区女真努尔哈赤崛起,因事被革职的刘綎被重新启用,任命为左府佥书,随后升位总兵。
万历四十七年,明廷任命杨镐为兵部侍郎经略辽东,从全国调集兵马,又传诏朝鲜与女真叶赫部出兵,共约十一万大军,兵分四路,分进合击,目标是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企图一举歼灭努尔哈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刘綎率万余兵马,加上一万多朝鲜援军,号称三万为东路军。
战前,手下将领就认识到形势不妙,对刘綎说:“东路兵甚孤,何不请兵?”意思是朝鲜援靠不住,所部兵马太少,刘綎解释说:他一直与杨镐关系不好,这分明是杨镐公报私怨,“必要致死”,也就是说,刘綎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无愧英雄本色。
刘綎所部一路按计划行军,一路重山叠岭,道路艰辛,连克牛毛、马家两座敌营,到达阿布达里岗,陷入后金四大贝勒设下的埋伏。
后金人马居高临下,四面合围攻击,刘綎激昂地率部迎战,左臂中箭,依旧舞刀杀敌,又被射中右臂,鲜血直流,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浴血奋战,从上午一直打到晚上,身边的将士越战越少,他被无数后金将领包围,被砍掉了半面脸,还是大吼杀敌,又砍倒几十金兵,倒在血泊之中。
整个萨尔浒之战,后金共损失五千余人,而兵力最弱的刘綎部就斩杀三千余人,可见战斗是如何惨烈。
可气的是朝鲜兵马,稍一抵抗就投降了,可恨可悲呀!一代猛将就这样战死疆场,假如不是杨镐这个卑鄙小人有意出卖刘綎,假如四路合围能够成功,假如朝鲜援军能够并肩作战,假如刘綎兵马再多些,假如刘綎不是抱着必死的信心,假如……历史没有假如,历史的真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刘綎壮烈倒下,身后留下悲壮的不朽,神圣着精神的旗帜。
作为一个名将,不单军事才能要出众,能打胜仗,而且品德也要优秀,在历史上最好是没什么劣迹的!所以我认为,万历时期的名将主要有李如松、麻贵、刘綎;崇祯时期的名将主要有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和曹文诏!
1.李如松,辽宁人,名将李成梁的长子,是戚继光之后的明朝第一名将。指挥并参与了宁夏之役和第一次朝鲜之役,都取得重大胜利,史称他的作战风格为“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后与蒙古作战,亲领三千铁骑去捣对方老巢被数万大军埋伏,壮烈殉国,死因有争议。他死前,后金的努尔哈赤躲在东北的原始森林当“野人”。
2.麻贵,山西人,也是出身将门,大同参将麻禄之子。和李如松一样都是独当一面的名将,人称“东李西麻”。参与了宁夏之役和第一、第二次朝鲜之役,多有斩获。抗倭援朝之后,从大同调往辽东,当时李如松已死,他是去接替李如松的工作。
3.刘綎,江西南昌人,将门之后,晚明第一猛将。他父亲刘显当过大将军都督,和戚继光、俞大猷一起抗过倭寇,自己本人是武状元,武力值很高。早年抗击过缅甸入侵云南,参与第一、第二次抗倭援朝战争和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后转战青海等地作战,立下很多战功,功劳最大。努尔哈赤在东北坐大时,万历帝把当时最能打的刘綎调往北方,因杨镐(废物兼猪队友)的胡乱指挥,刘綎进入后金的埋伏圈,全军覆没。刘綎虽出身武状元,当时当时人更盛赞他武文双全,作战智计百出,即使是后来全军覆没,他的军队也是萨尔浒惨败中表现最好的。
4.孙承宗,河北人,明末第一战略大师。在王化贞、熊廷弼被努尔哈赤打败后,修筑了关宁锦防线,收复失地四百余里,努尔哈赤率兵远遁。之后提拔并重用了一大批后来的抗金名将,袁崇焕、满桂、赵率教、何可纲……皇太极进攻北京时,孙承宗再次临危受命,解除了京师警报,并成功收复失地。后来多尔衮攻打高阳时,赋闲在家的孙承宗带领着全城军民抵抗,全族,包括他自己,一百多人遇难,单儿子孙子、侄子侄孙就战死二十一人。
5.卢象升,江苏人。皇太极围北京时,自己带兵去救援,之后参与镇压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等农民起义,人送外号“卢阎王”,坐上七省总督的位置。李自成等人差点就让他和洪承畴联手给灭了。满清入寇时,卢象升主战,和崇祯皇帝、杨嗣昌、太监高起潜等人意见相左。与清兵交战时,兵员被剥夺剩五千,粮草又不给,数万援军在旁边看热闹,卢象升最后阵亡,全军基本覆没。大战幸存下来的几个军官都被崇祯问罪。
6.孙传庭,山西人。常年在吏部管人事和考核奖赏,主动报名当陕西巡抚(死亡率差不多百分百),率领着招募四个月的“秦军”就将纵横天下七年的高迎祥给打败并活捉。后和洪承畴、杨嗣昌等人的配合下,基本将天下所有的民乱给平定了,李自成仅剩十八骑逃了。因和杨嗣昌有私怨,被冤入狱三年,等到民乱不可收拾才放他出来。出来后开始打了不少胜仗,然朝廷老是没法供给粮饷,又催促出兵,大败。孙传庭在潼关战死,妻子妾侍和女儿听到消息后都投井殉死,小儿子被当地人收养保护,朝廷不追功。
刘綎(1558年-1619年4月18日),字省吾,南昌人,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大将军都督刘显之子,万历年间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
刘綎先抗缅甸,后升任副总兵,因纵容兵甲导致兵变被剥职。随后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和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先后入朝抗日,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开始播州之役,随后平定杨应龙之乱。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刘綎在抗击后金军队时于萨尔浒之战中殉国。
说起大刀,大家会想到关羽和关胜,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大刀是刘铤,他身为明代猛将,征服播州有功,在萨尔浒之战被努尔哈赤击败,战死。
明朝名将刘铤,南征北战多年缕立战功,刘铤在四川任职时,手下有几万川兵,十分骁勇,长期在川西北和云贵作战,每战必胜,成绩辉煌。
刘铤尽管屡立战功,但这与他那群忠勇善战的川军部下是离不开关系的,大家发觉没有,刘铤每当对战争没有把握时,总会再三要求朝庭把他的川军调给他。
在湖南、广西作战时如此,在明朝援朝抗倭战争时也是如此,当时明军在朝鲜进展不顺,调了五千刘铤的老部下——川军给他,刘铤在抗倭战场上获得辉煌战果。
萨尔浒之战,主帅杨镐分兵太广,急进太速,虽然刘铤最早出发,但是从朝鲜赶来路途遥远,杜松想争功,结果被首先歼灭,然后努尔哈赤再下马林一路,。努尔哈赤此时持杜松令箭,诡言松军得胜,让刘铤速进,刘铤力战而死。
当然,其实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灭亡都很相似,就是和日本鬼子在朝鲜一代拼的太狠了。
不光清朝,蒋介石的失去江山也一样是和日本鬼子拼的太狠了。
刘铤主陆军,海军中也有江西兵,南昌的邓子龙带着200家丁堵截日军,结果被朝鲜军内的乌龙手,或者同情日军的间谍打中邓子龙的船,邓子龙牺牲。
那一仗,鹭梁津海战,海军的最高指挥官陈璘也险些送命。后来,韩国人说邓子龙的坏话,就是因为邓子龙的死或是当时朝鲜同情日本的人故意的。
就连韩国的英雄李舜臣也险些被朝鲜的内部斗争处死。后来李舜臣英勇战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即便战胜了,将来未必不会被内部斗争搞掉。
所以刘铤和陈璘本来都愿意让日本部队和平撤回本土,最终还是来了个鱼死网破。
这次战斗,日本长期不敢进攻大陆,而明朝也失去了保住自己疆土的实力。
所以刘铤之败也是由于碰上了主帅没有及时通信,和令箭被获的原因。
只有李如柏一路在杨镐得知三路大军均覆灭的情况下得以幸免,回来了。
不过这一回师也不是好事。后来,李如柏这一战役自己一路得以幸免有口难辩,并且加上李如柏小的时候和努尔哈赤关系太近。
不仅努尔哈赤是李如柏的父亲李成梁的侍卫,而且努尔哈赤对李如柏有救命之恩,其它的故事更多,于是李如柏为了显示自己的清白,自杀。就这样被谗言逼死了。
杨镐虽然崇祯年才死,但是明朝的四陆大将竟然因为一场战役全军覆没。
相对了说,大刀刘綎能死在战场上已经是一种幸运了,明末的四陆大将就算不死在这场战争的,最后又几个能善始善终的。
明朝的江山和长城就是这样被谗言和奢杀大臣毁掉的。从魏忠贤到袁崇焕,熊廷弼。明朝那个名将不是被流言蜚语、栽赃陷害给坑杀死的?
所以说在又底蕴的皇朝,也抵不过一个腐败无能的皇帝给消耗掉有生力量。
可惜的是一代忠臣刘綎,死后还得不到优待,这边的得不到优待并不是清军对他尸身的侮辱,而是最让人寒心的是明朝对待忠臣的做法:
“由于刘綎生性粗犷,得罪了朝中权贵,战死沙场后,又被诬为谋反,险招灭门之灾”。其长儿媳带着两个儿子躲到辛店村娘家,将孩子改为娘家王姓,被村里人称为“外王”,与原有王姓为表亲,其兵丁、家仆后裔称为“家人王”。
俗话说: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虽然君王无情,但将士们的心还是明镜着的。刘綎所使大刀被明军将士抢回,一直由辛店村“外王”家族保存。清朝之后,刘綎被追封“黑虎将军”,并赐龙头拐杖、将军印,其辛店村后裔定居的府邸被称为“黑虎将军府”,人们简称为“黑府”。
刘綎作为以勇武出名的武将,有舞动120斤大刀的力量应该毫不奇怪了。时至今日,武术爱好者仍将挥舞大刀作为他们的练习项目之一。但是根据人来进化速度来看,古人还是有可能拿得起这么重的兵器的。现代人的体力和体型别说跟古人,就算是跟50年前的人比都有不少差距。以前一个年轻人可以挑起百来斤的东西。
刘大刀以勇武闻名.被后人评为明末第一勇将.早年做客友人家.一武人挑战好友.两手举起一张八仙桌.友人不胜其力.刘就近单臂举起正在吃酒的八仙桌.桌上酒水不跳.,那是不考虑单人可以拿得动的 第二种是武将锻炼用的 重量参考 现在的杠铃哑铃 第三种是实战用的 普通武器 比如铜锤 可不是电视里那种西瓜大小的,基本锤头就是 成年人拳头大小而已。
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几乎明太祖发动的所有战役的后勤供给“打主力”的都是他。所谓外行谈战略战术,内行谈后勤。马顺这不是找死吗?正当马顺在喝斥群臣时,突然头发被人揪住了。大臣们也不管斯文了,无数双拳头,无数只脚朝马顺身上招呼,马顺被当时打死在朝堂之上。
士人入平和时代要,儒将入烟尘时代至关紧要,这徒对立的,对此一度领导权以来文和武是珠联璧合,谁可离不了谁。就投入仗年月是靠拳头说话的,嬴煞尾才识有话语权。只嬴得战祸的夺魁才能谈其它的。此时的明朝是由宦官王振权倾朝野,他极力支持皇帝亲征,于谦及其他官员极力反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9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