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最惨的和亲公主,被迫三嫁结局凄惨!

众妙之门 2023-06-30 21:58:59

清朝最惨的和亲公主,被迫三嫁结局凄惨!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最惨的和亲公主的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人们只看到了公主外在的光鲜亮丽,却不知道她们背后的心酸。相信大家在看过清史后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何清朝大部分公主都会被嫁到蒙古去?因为满蒙联姻是清朝创立伊始就存在的一种规矩,与其说是规矩,不如说是政治需要,皇室为了巩固国家的稳定,坚固和蒙古合作的桥梁,只能通过和亲联姻的手段来维持满蒙的亲密关系,而和亲牺牲掉的是谁呢?只能是公主了。

这些公主在嫁到离家遥远且陌生的蒙古后往往生活的都不容易,而且因为草原有收继婚的习俗,如果额驸早亡,她们往往要面临几次改嫁的安排,努尔哈赤的第四女穆库什就是这样的命运。

穆库什自打出生就不得努尔哈赤看重,因此在需要送出一个女儿到乌拉部为自己做援手时,努尔哈赤立刻就想到了时年十四岁的穆库什。当时她还真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少女,在父亲的命令下,她被迫嫁给了乌拉部当时的头目布占泰,但是布占泰从来没有对努尔哈赤心悦诚服过,始终怀有异心,哪怕穆库什怀了他的孩子,他也敢对她拳打脚踢,努尔哈赤知道布占泰迟早会是自己的心腹大患,遂把女儿穆库什“被家暴”当借口,向布占泰发难,乌拉部被灭后,穆库什回到了娘家。

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停止压榨她的行为,为了笼络额亦都这个大臣,他将穆库什嫁给了额亦都。额亦都的年纪可不比努尔哈赤小不了多少,不过好在额亦都对穆库什还算不错,穆库什后来育有一子,成为了清朝的开国大臣之一,即遏必隆,也就是康熙皇帝的岳父。

额亦都死后,穆库什因为草原上的习俗,被迫嫁给了自己名义上的继子,即额亦都的儿子图尔格,继续为满清皇室笼络大臣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果不是因为女儿犯了大错,她或许就能从此过上安定的生活了。穆库什的女儿嫁给褚英(努尔哈赤嫡长子)之子后多年无所出,好不容易有了个孩子,结果却被人发现不是她丈夫的血脉,这桩丑闻使皇室丢尽了颜面。

不光穆库什的女儿受到了严厉处罚,穆库什也因作为生母管教不好被剔除了公主的封号。其第三任丈夫图尔格同样在仕途上遭遇了重创,图尔格抱怨穆库什连累了自己,将她弃之不顾,晚年的穆库什不是公主,孑然一身,可谓是十分孤单。

接着在史料中我们并未找到她详细的死亡年月,这意味着她是默默无闻着死去的。

和亲公主结局是什么 和亲公主结局悲惨原因

前一段时间看了《楚汗骄雄》,对秦汗时期的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又看了王立群教授品评汉代风云人物的视频. 然后我发现,令我感触很深的,不是项羽的末路英雄、霸王悲歌,也不是刘邦的知人善用、平民帝王,更不是吕后的女主称制、刚毅残忍,而是那些美丽哀愁的汉朝和亲公主们的命运.也许是同为女人,我能够感同身受的理解她们身在寒冷的天上脚下的异邦,心在遥远的南国故土,内心是何等的凄凉和悲楚.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时期就开始修建长城,抵御匈奴.到了汉高祖刘邦称帝,又发生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白登之围,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打的落花流水,不得不想通过和亲的手段,缓解匈汉两家的关系.当时刘邦想把自己与吕后的独生女儿鲁元公主下嫁冒顿,却遭到了吕后的强烈反对.于是刘邦就只好找了皇族宗师的一个公主,作为鲁元的替身送到匈奴,才得已缓解当时的边境战事.这是西汉历史上第一个和亲匈奴的公主,她在历史中甚至没有留下名字. 到了刘邦的儿子汗惠帝刘盈即位之后,也曾经为了安抚匈奴,送去和亲公主,历史中仍然没有记载这位公主的名字. 直到汉武帝时,汉朝相对匈奴才显得强大了些,西汉王朝在对北方强敌匈奴的常年作战中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在陇西一带大败匈奴,匈奴从此远遁大漠.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取得彻底的胜利,汉武帝采取大包围的迂回态势、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武力与怀柔双管齐下,联合西域诸国夹击匈奴.这其中势力强大的乌孙,就成了主要争取的对象.乌孙国也就是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位于天山北麓西部的特昭盆地.《汉书 · 西域传》中这样写道: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 这是天山脚下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在汉与匈奴的较量中,乌孙国承受着来自双方的压力和拉拢,始终摇摆不定.张骞二度出使西域来到乌孙,带来了汉武帝遣公主下嫁,与乌孙结为兄弟之邦的愿望,于是元封六年(前105年),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被封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刘细君是汉室亲王之女,汉武帝的亲侄孙女,身份气质高贵,仪态举止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嫁到乌孙后被封为右夫人,受到宠爱.可惜细君公主性格柔弱忧郁,来到乌孙后水土不服,语言不通,天山脚下寒冷空旷的环境,游牧民族肉食酪浆的习俗更是让生在明媚扬州,长在锦绣长安的细君公主难以适应,所以心情十分低落,终日只能以弹奏琵琶,吟诗唱歌消遣.更令细君难以接受的是婚姻的无奈,国王昆莫年事已高,而且为了一碗水端平两边都不得罪,在迎娶细君公主的同时,也迎娶了一位匈奴公主,并封为左夫人,这其中的争斗可想而知.昆莫因为自己年迈,要传位给孙子岑陬,匈奴和乌孙都有这样的习俗,新即位的国王要继收上一位国王的夫人为妻子,所以昆莫要求匈奴公主和细君公主再嫁自己的孙子.匈奴公主欣然同意,汉家公主刘细君则万难从命.不得已细君上书汉武帝请求支援,然而她得到汉武帝的回复却是“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万般无奈下,细君公主再嫁岑陬,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少夫.大概是产后失调,再加心情苦闷不堪,赢弱幽怨的刘细君终于在下嫁乌孙后的第五年与世长辞,终生未能再回中原故里.这是西汉历史上第三位和亲公主,历史记住了她的名字——刘细君.她以16岁的如花年龄,下嫁年已70的昆莫国王,甚至与匈奴公主共事一夫,又在昆莫死后嫁给他的孙子,终于带着满腹的幽怨委屈,和不尽的故土情思,香消玉陨. 细君公主死后,岑陬再向汉家求亲,汉武帝决定再以公主下嫁,这一次,重任落到了已长大成人的楚王孙女刘解忧身上.虽然同样出身高贵,但刘解忧截然不同于刘细君,这是个性格开朗,聪慧乐观,身体健康的姑娘,一颗女儿心中有着不输须眉的勇敢和刚强.对于汉武帝的和亲政策,解忧有着充分的理解,既为汉室子孙,理当为国分忧,边境仍有狼烟,强敌虽远必诛,“正是男儿驰骋时,羡煞红颜”.所以刘细君的遭遇没有吓倒解忧,汉武帝一封诏书,刘解忧慷慨赴西. 汉太初年间(应该是前101年),汉武帝封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岑陬.年轻的公主告别了长安,告别了亲友,像她所崇拜的那些威镇四海的大将军们出征那样,踏上了她自己的征程——和亲之路.山高水远路慢慢,等待她的“战场”将是茫茫草原戈壁,凛凛冰雪寒风,还有西域诸国那错综复杂,勾心斗角的历史舞台.解忧公主也许自己都没有想到,她在这个“战场”上的纵横驰骋会是怎样的可歌可泣,以至数千年后,仍然令人慨叹不已. 解忧公主到达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岑陬.解忧心里清楚,谁更得宠影响着乌孙与汉和匈奴哪边的关系更亲近,两个女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更是一个国王,一个王国.然而在开始的较量中,汉家的公主还是落了下风.也许毕竟是风俗人情差的太远,解忧难以很快进入状态,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而匈奴公主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泥靡,成为王位继承人.眼见乌孙日益亲匈奴而远汉.正当此时,转机出现了,国王岑陬病危了.岑陬自知将死,见儿子泥靡年纪实在太小,就立下遗嘱,让自己的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等到泥靡长大后,再将王位归还给他.岑陬不久去世,翁归靡继承了王位,这位国王身宽体胖,号为肥王.肥王从旧俗,依旧娶了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为左右夫人. 或许是渐渐进入了状态,或许是与肥王情投意合,解忧公主再嫁后终于站稳了脚跟,与肥王共生了三个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以及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人员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西域小国莎车在国王去世无人即位的情况下,决定迎接解忧的次子万年为国王,看重的就是万年一半的汉家血统;龟兹国王降宾几经努力求得解忧长女弟史为妻,深以作了汉家的外孙女婿为荣.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随同解忧公主一起远赴乌孙的侍女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的冯嫽.冯嫽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知书达礼,聪慧而富有见识,尤其能言善辩,沉着稳健,深得解忧喜爱,以姐妹相待.冯嫽到乌孙后,嫁给显赫的右将军为妻,又因为才华出众,被乌孙上层乃至西域各国贵族尊称为“冯夫人”.她不仅陪伴着解忧度过了在异国他乡的漫长岁月,与解忧在宫廷内外互为犄角之势,互相支持,还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以使节的身份斡旋于西域诸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忧在乌孙的风光和乌孙的亲汉激怒了匈奴王庭,在不断的施压均无效果,几次出面干涉都不欢而散的情况下,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要求乌孙交出解忧公主,断绝与汉朝的一切往来.然而翁归靡和解忧可不是好惹的,没有丝毫妥协于强敌的意思.公元前72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请求娘家出兵共同征讨匈奴,当时独揽朝政的大将军霍光当机立断,出兵十五万,兵分五路与乌孙共击匈奴,并派校尉常惠前往乌孙帮助作战.大概是数十年前汉朝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给与匈奴的打击太刻骨铭心了,匈奴人根本就没敢和汉军正面交锋,一路向北溃败,乌孙军队正好以逸待劳,在半路上截杀.公元前71年,常惠与乌孙兵大败匈奴,同年冬天,匈奴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攻打乌孙,途中遇到罕见大雪,死伤惨重,活下来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丁零,乌桓,乌孙三国趁机从三面围攻匈奴,使得匈奴全国人口损失十分之三,国力极大削弱,各属国土崩瓦解,从此一蹶不振.至此,汉武帝派张骞出使,细君、解忧两位公主下嫁所贯彻的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通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经营,终于圆满实现了. 匈奴的大败使得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威望空前的高涨.翁归靡更是上书汉朝,请求为自己的长子元贵靡再迎娶一位汉家的公主.汉宣帝随即封解忧公主的侄女刘相夫为公主,让她在长安上林苑居住,学习乌孙语言习俗,为成为未来新的乌孙国母做准备.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汉朝送公主下嫁的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至敦煌还未出塞的时候,乌孙国传来噩耗,肥王翁归靡病逝.随即到来的王权之争中,解忧公主又要为自己的祖国而战了.翁归靡在世时,立解忧生的长子元贵靡为王储,又即将娶汉家的公主为妻,如果娶到了,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可就差那么一点点.而按照上代国王岑陬的遗愿,王国是属于匈奴公主所生的王子泥靡的,翁归靡只是代管,将来还是要交还给泥靡的,现在翁归靡已死,这位默默无闻了几十年的王子终于不甘寂寞了. 或许是因为泥靡更名正言顺一些,或许是因为元贵靡还显年轻,不够有力,总之在这场较量中,汉朝的外孙不敌匈奴的外孙,乌孙贵族最终推举泥靡作了新国王,号称狂王.西汉朝廷见元贵靡没能成为国王,立刻召回了一直在敦煌观望的公主刘相夫,单方面取消了婚约,这样一来,在乌孙的解忧公主陷入了更加孤立无助的境地,汉和匈奴在乌孙的势力此消彼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政治似乎就是这么残酷,一场变革之后,汉在乌孙的影响,汉和乌孙多年的亲善交往,解忧在乌孙多年努力经营的成果,似乎一夜之间就付诸东流了. 为了遵从乌孙习俗,更为了维护汉在乌孙的势力,解忧公主毅然做出决定,再嫁狂王泥靡.泥靡不愧是称为狂王,大概是因为从小被压抑,饱尝孤独冷漠的滋味,性格非常残暴凶狠,统治乌孙倒行逆施,搞的全国上下怨声载道.不用问,狂王和解忧公主夫妻不合,虽然公主为狂王又生了一个儿子鸱靡,情况也没有丝毫的改善,时常剑拔弩张.生死存亡,怎么办?向来聪慧刚强的解忧公主决不会坐以待毙,尤其在经历了数十年和亲岁月的磨练后,智慧和胆识都比狂王高出一筹,更不会坐视一生心血化为乌有. 经过缜密分析,解忧认为狂王的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采取行动除掉他的时机已经成熟.又利用匈奴公主与翁归靡所生的儿子乌就屠对狂王的不满,联合出使乌孙的汉朝使者,为狂王摆下了“鸿门宴”.席间派人拔剑刺杀狂王,可惜剑刺偏了,狂王负伤骑马逃走.至此双方终于兵戎相见,风云突变.乌就屠仓皇出逃,狂王迅速带兵将解忧公主和汉朝使臣包围在乌孙都城赤谷城,汉朝西域都护府发兵解围,将参与刺杀的使臣押回长安斩首,再派使臣张翁前往审理此案,安抚狂王,以求和解.这本来是走个形式,意在暂且平息事端,趁机削弱狂王.可是愚蠢的张翁竟然没能理解朝廷与解忧的默契,来到乌孙后居然大模大样的开审,甚至揪住解忧公主的头发破口大骂.解忧自然不服,再次秘密上书汉宣帝.果然,过不多久,朝廷下令押回张翁斩首,而与张翁同去的副使也因白白错过了杀死狂王的大好机会,回到长安后被施以宫刑. 趁着这个不可开交的时候,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屠逃到北山,扬言母家匈奴将派兵平乱,于是乌孙国中亲匈奴派的势力全部归附,欲夺取全国,与屯结于边境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大军紧张对峙,战争一触即发,汉与乌孙多年来的“兄弟之邦”之盟眼看要毁于一旦.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了民族大义,女外交家冯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前往劝说乌就屠.冯嫽利用自己卓越的见识,出色的口才,以及多年来对西域诸国形势的了解,对乌就屠晓之以理,剖析利害,并以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对乌就屠施加压力,终于劝说成功.最后乌就屠表示,只要汉朝给他一个名分,愿意安于“小号”. 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征召冯嫽万里入朝,详细陈述事情始末.冯嫽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谈,上至西域诸国山川地理,风俗人情,下至乌孙各派渊源,利害关系,无一不精,条理清晰,口若悬河,语语中的.汉宣帝大为赞赏,于是破天荒的委任冯嫽为正式的汉朝使节,乘坐锦车,持汉朝节仗,代表皇帝出使乌孙及西域诸国.以女子持节仗出访,不仅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在数千年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中也难得一见.而且在十年后,乌孙国内再起动荡,已经回归长安养老的冯嫽,为了巩固民族关系,不顾年逾古稀的高龄,毅然上书皇帝,再次持节不远万里出使西域诸国,勘为千古楷模.这是后话了. 冯嫽出使不辱使命,揭穿匈奴挑拨离间的诡计,并多方调节斡旋,终于使乌孙全国上下愿意接受汉朝的安排.汉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乌孙国一分为二,立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昆弥即国王),统六万户,立乌就屠为小昆弥,统四万户.至此风波终于平息,乌孙上下相安无事,汉与乌孙的边境再次迎来平静安宁.两年之后,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和幼子鸱靡相继病故.公主的孙子星靡即位为大昆弥,颇为软弱,乌孙国内的势力大多归附了乌就屠,解忧觉得自己在乌孙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回想当年武帝时,那个年轻的公主意气风发,怀着满腔豪情,不远万里来到这天山脚下的异邦,谁想这一待就是整整五十年啊!为了汉家的江山,为了民族的和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年华的满腔的心血智慧,先后嫁给父子两代三位国王,身历四朝变迁,历尽沧桑,受尽委屈,经过了无数惊涛骇浪,血雨腥风,化干戈,定基业,一身担起两国数十年的和睦安宁,自认为祖国做出了艰苦卓绝的牺牲,无愧于汉家.如今岁月无情,漫天的风沙吹皱了如花笑靥,无情的冰雪染白了满头青丝.每当午夜梦回时,枕畔腮边拭不干的两行思乡的泪,也只有自己才知道.是啊,离家千万里,和亲数十年,纵然曾经风光无限,纵然曾经柔情似水,也从来没有一日不曾思念故土,也许,是该回家了. 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情词哀切,天子为之动容,派人接回了解忧.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忧公主携三个孙子终于回到了阔别了整半个世纪的长安城.红颜离家,皓首归来,长安繁华依旧,女儿青春不再,不独公主自己,连汉宣帝都感慨万千,以极高的规格接待和安置了这位大汉的功臣.解忧在长安安享了两年的晚年时光后去世,乌孙带回来的孙子们为她守灵.这之后过了十六年,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和亲匈奴. 历史是一条河,青春也是一条河,当青春融进了历史,等待它的不是被淹灭,而是千古流传.细君也好,解忧也好,冯嫽也好,虽不曾征战沙场,杀敌立功;也不曾著书立传,明典治国,但她们的奉献和努力,甚至她们的柔情和眼泪,依然功在当代,泽被后世,即使数千载岁月变迁,沧海桑田,终难磨灭.莽莽乾坤留倩影,悠悠青史占风流.愿今天这点承载着敬慕和感念的浅陋文字,能些许告慰那些寂寞的香魂.

历史上最悲惨的和亲公主:千金公主的故事

宇文氏取代西魏并于公元557年建立北周政权,与北齐为争夺黄河流域的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在这样战乱的国情下千金公主出生了,她是北周武帝的侄女,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幼时的千金公主生活是富贵安逸的,宇文招喜欢写诗作文,公主自小聪明机敏,受父亲的影响,也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诗和好字,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才女
北周武帝在南北朝众多的君主中算是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即位不久,就集中精力攘外安内,打算平定江南,一统华夏
经过一系列战争,北周终于在公元577年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公元578年,武帝出兵攻打突厥,但是因为劳累过度,不幸病死。武帝的死,使北周由盛转衰,千金公主的命运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而且直接导致了她悲惨的一生
公元579年,突厥他钵可汗派使节向北周求婚,宣帝是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他根本不懂带兵打仗,当然求之不得,于是很快就选中堂妹千金公主,让她下嫁突厥。千金公主没有想到她一个弱女子,居然要承受这么大的苦难,真是祸从天降,她十万分的不情愿,但是君命难违,她只得含泪接受
但是,谁也没想到,不久后,一个好消息传来:他钵可汗病死了。这样千金公主下嫁的事也就暂时被搁置起来,然而没等公主一家高兴多长时间。公元580年,新即位的沙钵略可汗派使节前来迎亲,这一次千金公主只能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家乡,泪流满面地踏上了北去的茫茫之路,由此她的悲剧也开始正式上演
幸运的是,沙钵略可汗很宠爱这位娇弱美丽的小妻子,于是在丈夫的帮助下,公主的心情平静下来,并慢慢适应了新环境。与可汗的生活也算幸福美满。但是,就在千金公主下嫁的第二年,宣帝病死,辅政大臣、国丈杨坚以禅让的形式废掉并毒死了年仅七岁的北周静帝,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北周的宗室诸王被斩杀殆尽,千金公主的父亲赵王宇文招起兵反对杨坚,被诛灭九族。而这对于远在他乡的千金公主将是一个怎样的打击谁也不得而知
这一天也如期而至,噩耗传到千金公主的耳朵里,她为此悲痛欲绝,并发誓要为父母报仇。而此时的杨坚因忙于内战,忽略了与突厥的往来,双方关系也开始日益紧张,沙钵略可汗还为此愤恨地对隋朝使节说:我本是北周家的亲戚,如今杨坚灭了北周,自己当上皇帝,如果我袖手旁观,不是太无能了么?让我以后有何脸面再见我的王后?于是,在公元582年,突厥正式向隋朝宣战,四十万大军势如破竹,先后攻下延安、天水等六个城市,长安也由此被震动。杨坚积极迎战,他还采取长孙晟的建议,以离间计挑动突厥各部落。隋朝的离间计取得了圆满成功,沙钵略可汗的叔侄纷纷反叛,沙钵略腹背受敌,陷入重重困境之中,无法解脱
作为沙钵略可汗王后的千金公主此时还不到二十岁,然而自身的悲惨经历早已经使她认识到命运的残酷与无奈,她也就过早地成熟了。她明白杨坚最希望看到突厥内部自相残杀,万般无奈下,千金公主决定暂时将自己的国恨家仇放在一边,先把帮助丈夫走出绝境作为当务之急
于是,她以公主的身份,给杨坚写去亲笔信,表示自己虽是北周公主,却十分钦佩杨坚的圣明,请求做大隋皇帝的女儿。杨坚此时也没有足够精力打败突厥,于是顺水推舟,赐公主杨姓,收为养女,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希望她深明大义,为隋和突厥安定作出贡献。由此,沙钵略可汗也从困境中解脱了出来,两国开始来往不断,取得暂时的安宁与稳定
暂时的含义也就是无法长久,只能艰难地维持一段时间,虽然杨坚表面上对千金公主恩宠有加,但是他心中对她却无法信任。尽管千金公主忍辱负重,为两国的友好交往也确实做了一些事,但对杨坚灭其宗族的仇恨始终无法忘记,双方都只是利用对方,各藏心机,只要有机会必将对方一口咬死。这一点,他们双方其实也是心知肚明的
不幸再次降临到了这个年轻的公主头上,公元587年,沙钵略病死,他的儿子即位。大义公主按照突厥的风俗,又嫁给沙钵略的儿子都蓝可汗。公元589年,杨坚灭掉南朝陈国,为表示恩宠,将后主陈叔宝的一面华贵屏风赐给大义公主。公主久居塞外,许久没有见过如此华丽的东西了,睹物思人,国恨家仇一起涌上大义公主的心头,激愤之余,她没有忍下自己的悲愤,挥笔在屏风上题诗一首: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
唯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由于千金公主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她不仅吟得一手好诗,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所以这首诗笔力不俗,也就流传了下来。诗中有一句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不知道公主诗中的虏廷指的是突厥还是隋朝,或者两个都指,但杨坚却认为指的是隋朝。大义公主居然敢把隋朝形容得如此不堪,她的国恨家仇是如此强烈。杨坚为此义愤填膺,他怀疑千金公主随时都有可能挑动都蓝可汗与隋朝宣战,于是他决定除掉这个隐患,以得安心
公元593年,有个流浪到突厥的汉人杨钦张扬地说自己是千金公主的姑母西河公主派来的心腹,西河公主与丈夫打算与突厥联合发兵,灭隋复国。报仇心切的千金公主信以为真,并说服都蓝可汗同意发兵。其实杨钦很可能是隋朝派出的间谍,因为杨坚不久便得知此事,并派长孙晟前往突厥捉拿杨钦,虽然都蓝可汗拒不承认,千金公主也怒骂隋使,但杨坚还是借机下诏废除了千金公主的公主封号。失去了封号的千金公主犹如断了线的风筝陷入困境,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与此同时,统治突厥北方的突利可汗为争取隋朝的支持,偷偷向隋求婚。隋文帝派人告诉来使说:如果你们能够杀死千金公主。隋朝就立即许婚
但是,千金公主毕竟在突厥生活了很多年,即使没了公主的身份,却依然是都蓝可汗的王后。她既然有能力挑动都蓝可汗与隋朝开战,说明她和都蓝可汗关系还是很好的,在突厥军国大事中也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人物,所以,要让都蓝可汗杀掉她,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但是,所谓的事在人为,一个弱女子怎么也无法抗拒命运对她的安排。千金公主在突厥虽然贵为王后又先后有两位丈夫,但都是利益关系,很难说有爱情与幸福,在极度的苦闷与寂寞中,她与一个叫安遂家的小官慢慢有了很深厚的感情。突利可汗买通千金公主手下的人,知道此事后,他非常高兴,因为他终于抓到了千金公主的把柄。于是,他派人四处散布千金公主与安遂家私通的谣言,国人得知后非常地惊讶,因为突厥一向禁止通奸,公主所为已经构成了死罪。之后,都蓝可汗知道了,他为此大为恼怒,也得到安遂家的供词,再加上突利可汗等人的挑唆和鼓噪,他就变得几近疯狂,于是他冲入牙帐,一剑将公主刺死。千金公主这时也只有三十三岁
在历史上,被送去和亲的公主有很多个,但是千金公主是命运最为悲惨者之一。其他的公主,虽然有离开家乡与父母的不幸,但背后至少还有个国家在支撑着,保证了她们在域外的地位,但是千金公主不仅国破而且家亡,一桩桩的遭遇都降临到了她柔弱的肩膀上。虽然她聪明机智,性格坚毅,还颇有谋略,她的个人能力在浩浩荡荡的和亲公主队伍中,也是非常出色的,但是她仍然逃脱不了凄惨的命运。后世人一提起她,就会不断地惋惜和叹息。

清朝历史上有哪些和亲公主,她们分别嫁给了谁呢?

大家熟知的康熙帝,他是清朝入关获得第二个皇帝。在其祖辈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等人打下江山之后,到了他这里需要的就是平定四海,维持稳定,将大清基业发扬光大就行。在玄烨在位期间,朝廷稳定,呈现出盛世太平的局面,被后人所赞颂。

满族从草原发迹开始便一直以儿女的婚姻作为媒介,加强部落之间的联盟。比如努尔哈赤就曾经取过多位海西女真的姑娘,都是为了和其结盟才做的;而皇太极时期建州已经收复,目标是为了统一整个草原,所以说他的后宫多半都是蒙古科尔沁的福晋什么的

而在康熙登基的时候,他依然重视和蒙古等地的关系,因此他的女儿大部分都是以联姻作为人生目标,根据历史记载康熙玄烨一共有九个女儿,曾经七个都是嫁入了蒙古国,其中六女儿最为特殊。六公主固伦恪靖公主的母亲是宜妃郭络罗氏生,这个人便是大家看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中的那位红颜知己。

固伦恪靖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年少时就很受父亲的喜爱。一般的皇帝女儿要是走上和亲这条道路,都是带着维护和平的使命去的。但是真正的

涉及大权便很少,即使能说上话,即使能够出谋划策,但是最终也不能够左右他人。但是库伦固伦恪靖公主却是个特例,她的出嫁更像是开启了自己的另一份成功。


在康熙36岁的时候六公主18岁。前往喀尔喀嫁一下给了当时的君主。当时喀尔喀并不和一般的蒙古部落一样,喀尔喀处于现在的外蒙,在清朝时相对独立。他于康熙二十六年才够真心臣服,原因还是因为喀尔喀经常受外敌侵扰,所以想要依附清朝消灭别人。

由于喀尔喀本身实力强大,而且又不是真心归顺,所以说康熙对他们并不放心,于是选择聪明的六公主嫁过去,也就是因为六公主从小就有着政治手段,而且态度坚硬。六公主刚嫁过去,就被他的父亲授予了非常高的权力;监国。历来享受监国的人都是王子王孙。但是最常见的都是皇帝外出游玩,由太子留守京都行使监国之职的,而六公主在大漠时期主持朝政,在朝中威势极大,漠南漠北之人,无人敢不敬她。

她手持康熙圣旨,如同皇帝亲临,对每一件事情都是亲自过问泉,虽然实力的源头是她的老爹,但是她之后的表现更加出色,成功的安抚住喀汗王,用毕生的精力将喀汗王的矛头对准了他们共同的敌人喀尔丹。

自古以来人质与和亲公主都是身份安全最堪忧的一种人。太平时期可以享受父亲和丈夫的尊重,但是一旦撕破脸皮,要死的肯定首先是他们。考虑到女儿的安全,康熙并将“归化城”作为女儿的公主府。公主府之中有着自己的军队,从事安保工作,直接变成了一座国中之国。当地的官员和衙门等都没有权利来管辖,每当公主外出,所有的将军都会对他行跪拜之礼,以表臣服。因为他们眼前的女子一举一动都是康熙皇帝授权的!

在六公主出嫁十余年期间,她的政绩也是非常好的,首先对平民是非常客气的,待人谦逊而且缓解了喀尔喀和清朝之间的矛盾,老百姓们都非常的爱戴他。二是将大批的汉人迁至蒙古等地,开垦荒地种田种粮,为当地的丰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民族之间的融合也使两地的差异越来越小,矛盾越来越小。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在1709年得到康熙的肯定之后,固伦恪靖公主颁发了喀尔喀法规,从此以后漠北草原整个都是有法律作为依靠。潜移默化地逐渐成为了清朝的附属国。

就是因为她的这些功劳,以及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的魄力。所以历代皇帝对他的评价都非常的高,他的父亲康熙评价他说她是温柔贤惠有有着管事职能;而雍正评价说她出生富贵,但是能够勤俭节约;而且还能够管理国家。在清朝的历史中,康熙皇帝的儿子,个个都是出色之人,虽然后来争的不可开交。但是谁又知道她的女儿也是同样的出色心智不凡。

值得一提的是六公主母亲宜妃生下的女儿和儿子,都不是泛泛之辈。他的儿子九阿哥是一个非常会赚钱的人,而有着强大的财力支撑,曾经让雍正吃了不少的苦头,恐怕这一家子都是有着优秀的流传基因吧。

嫁3丈夫比昭君还早70年的和亲公主,最后是什么结局?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些弱女子为国家和平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说昭君出塞就是很好的证明。做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赐给呼韩邪单于为妻,她嫁到匈奴后,传播中原文化,维护匈汉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被世人所称赞。

其实,在昭君出塞前70年,汉朝还有一位和亲公主,她的名气没有昭君大,但她50年如一日,致力于民族团结、融合,所做贡献远在昭君之上,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和亲公主。




她的名字叫刘解忧,史称解忧公主。

刘解忧一生下没多久就陷入“忧愁”之中。她的祖上刘交是汉高祖刘邦之弟,因功被封楚王,到刘戊已经是三代世袭。但刘戊是个扶不起的富二代,因为无法无天,犯了大罪而被汉景帝削去了两个郡。结果因心怀不满,刘戊参加了七国之乱。叛乱失败后他也选择了自杀,从此其家族开始衰落。

刘戊的孙女刘解忧小小年纪便成了罪臣之女。到了汉武帝时,汉时的边境关系复杂,汉朝和匈奴成了死对头,而西域强国,乌孙国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国度,为了联乌联抗凶,汉武帝便想到了和亲政策,于是他将刘解忧封为公主,然后嫁给年迈和乌孙国王军须縻。




对此,刘解忧没有选择权,她毅然告别了亲人,踏上了陌生而遥远的西域之路。

刘解忧和亲之时,匈奴也没有旁观,他们也将一位公主嫁给了乌孙国王军须縻,封为左夫人,而刘解忧到了西域后,被封为右夫人。在知道,在乌孙以左为大,因此,刘解忧地位显然比匈奴公主地位要低。

同时,同为北方民族,匈奴左夫人和乌孙国王在语言沟通、生活习俗等占有先天优势,因此,和亲之后,她很受国王宠爱,不久就生下了儿子泥縻,并立为王储,而这时,乌孙国内亲匈远汉的声音高涨,身负结盟重任的刘解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但刘解忧并没有因此而“坠落”,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并且和身边的人都很友好,很快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不久,乌孙国王军须縻病危,而他的儿子当时还很小,为此,他只好选择了堂弟翁归縻为继承人。翁归縻继位后,按照他们的风俗,匈奴公主和刘解忧又分别成了翁归縻的左、右夫人。




翁归縻和军须縻不同,他偏爱于温柔美丽贤德的刘解忧。当刘解忧先后生了三男两女后,刘解忧的地位水涨船高。

而刘解忧充分利用翁归縻的宠信,积极参与国事,经常到各部落视察民情,访贫问苦,同时辅佐丈夫发展林业和农牧业生产很快使得乌孙呈现出国富民强的兴盛局面。

就这样,刘解忧的威望也是与日俱增,周边各国都为大汉公主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主动和乌孙、大汉交好。乌孙和大汉的关系也到了一个前所末有的高度。




而这时,匈奴不干了,他们为断绝匈汉联盟,开始亮剑——发兵攻打乌孙,并占领了乌孙的车延、恶师等地,威逼乌孙交出解忧公主。

面对复杂严峻局势,刘解忧做了双管齐下之举,一边劝说乌孙王公大臣,珍惜汉乌联盟,一边和翁归縻上书汉宣帝,请求汉帝出兵镇压匈奴,乌、汉合力征讨匈奴。




公元前71年,汉朝发兵15万,兵分五路,与乌孙大军共击匈奴,匈奴闻风而逃,被早有准备的乌孙大军半路截杀,匈奴军死伤惨重,不仅生擒好几个匈奴部落王,连匈奴壶衍鞮单于的叔、嫂、女儿都被俘虏。

此后乌孙军乘胜反击,又先后几次大败匈奴,终于将称雄百年的匈奴击溃,从此一蹶不振。




然而,刚平定匈奴不久,翁归縻却来了个病逝,虽然他生前立其长子元贵縻为王储,但军须縻曾有遗诏:肥王翁归縻去世后应把王位还给其匈奴夫人之子泥縻。

乌孙贵族遵从前王遗言,拥立号称狂王的泥縻继位新国王。就这样,按照旧俗,刘解忧忍辱负重,只好又做了狂王的妻子,并为其生下一女。




狂王是匈奴外孙,性格残暴无情,继任后又暗通匈奴,且暴虐无道,朝政黑暗,乌孙全国上下怨声载道。

为杜绝后患,刘解忧再次施展自己的智慧和胆识,针对匈奴夫人与肥王所生之子乌就屠历来对狂王不满的现状,联合汉朝使者,设宴刺杀狂王。结果刺杀失误,狂王负伤逃跑,乌就屠仓皇出逃。狂王的儿子细沈瘦发兵将刘解忧等人重重包围,刘解忧团结乌孙军民,沉着应对,双方僵持了几个月,终于等来汉朝救兵,沈细瘦退兵而去。




而乌就屠逃走后,扬言联合匈奴军回国平乱,乌孙国中的亲匈派也积极响应乌就屠,一轮大战即将爆发。关键时刻,陪同刘解忧出嫁的侍女冯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劝说乌就屠。

冯嫽虽为侍女,但有智有识,曾因出色的外交才能被汉帝委任为使者,代表汉朝在西域各国往来出使,深受各国敬重,被尊称为冯夫人,后来嫁给乌孙国右大将为妻。

冯嫽以自己丰富的经验智慧和才学胆识,刚柔并施,向乌就屠剖析利害关系,劝其归顺汉朝,乌就屠迫于种种压力,最终回心转意,提出只要汉朝封其一个称号,就马上退兵。一场干戈就此平息。




公元前53年,汉宣帝下诏,交乌孙国一分为二,刘解忧之子元贵縻任大乌孙国王,乌就屠任小乌孙国王。

两年后,刘解忧的长子元贵縻和幼子鸱縻相继亡故,其孙星縻即位。这时已年逾七旬的刘解忧上书汉帝,请求归国。

汉宣帝感念她的卓越贡献,马上批准,并以极高的规格迎接和安置这位大汉功臣。大漠和亲五十载,刘解忧带着三个孙子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国,在长安度过了幸福安祥的最后两年,于公元前49年溘然长逝。




在西域50余年,刘解忧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洗白了罪臣之女的污点,为汉乌关系的发展和乌孙国的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解忧也因此被后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和亲公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8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