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共有四位前将军,但名号都没有魏蜀的那么大,他们之中既没有东吴四英将——周瑜、陆逊、鲁肃、吕蒙,也没有江表十二虎臣程普、黄盖等人。首任前将军是吕范,他早年间就跟随孙策,可谓东吴的功臣,临终之时官至孙吴最高军职大司马,第二位曾大破曹仁,最后两位可就有点讽刺了,两人都作了降将,其中一个降了司马昭,另一个还是孙氏宗亲,降了晋武帝司马炎。
吕范在孙吴可是老资历,早年避难寿春时,结识了寄居在袁术那里的孙策,毅然将自己的百余名门客交给孙策指挥。孙策当时无权无势,身边只有族人孙河常随左右,吕范认定了孙策这一潜力股,为了他可以不避艰险,曾经在被通缉的情况下成功营救出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孙策也对他感恩戴德,将吕范视为“亲戚待之”。此后随孙策东征西讨,成就了江东基业。
孙策死后,继续扶持孙权,此时孙权人才济济,吕范的主要职责是镇守一方。在曹魏派曹真、曹休、曹仁三路大军进攻东吴时,吕范被任命为孙吴第一任前将军,在洞口县对抗曹休、张辽等名将,不过最终被打败,但是孙权和孙策一样信任他,并没有责备他,反而任命他为扬州牧。吕范临死前被孙权封为大司马,可惜印绶还未下发吕范便死去。
吕范死后第二年,朱桓接任前将军。朱桓性格高傲,但是勇猛善战,他最出色的一战是对阵曹仁。当时曹丕亲率大军,兵分几路南征孙权,吕范、孙盛、诸葛瑾等几路吴军全线败退,只有朱桓一路,面对久经沙场的大司马曹仁并不怯懦,最终以五千军队击破来势汹汹的数万曹军,并斩杀对方将领常雕、诸葛虔,生擒王双等。而曹仁以优势兵力败于朱桓之手,不久便病死,想必是与此战的大败有干系。
吕范作为孙吴的元老人物,朱桓勇猛且多有战功,二人能做到前将军也算是说得过去。
孙吴第三位有记载的前将军是唐咨。这个人原本是魏国将领,至于担任什么职务现在已经无法得知了。在曹丕当政时期,利城郡一干人等谋反,杀了太守徐箕,并推举唐咨为首领。曹丕派军队前来讨伐,唐咨兵败后投降吴国。作为一个降将,唐咨在吴国也很适应,先是击败卢陵贼罗厉,后又随老将吕岱讨平反贼廖式,最终坐上了前将军的职位。如果到此为止的话,唐咨也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但是事实上,唐咨的命运没有那么简单。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司马昭,东吴派了征北大将军文钦、前将军唐咨等带了三万兵马前来接应,不幸的是唐咨等人虽然成功进入寿春城,但是寿春最终还是被击破,唐咨兵败被俘,于是再次投入老东家的怀抱,官至安远将军。在司马昭准备攻打蜀汉的前一年,唐咨还受命制作浮海大船为攻吴准备,之后再无踪影。也许是命好,也许是本事大,唐咨虽然反复,但是终究保全了性命。
唐咨之后,还有一位前将军孙秀。孙秀是孙氏宗亲,是孙权亲弟弟孙匡的孙子,至于他有没有真本事真说不好,曾有野史说他“甚有威恩”。他的父亲孙泰曾随孙权围攻合肥,中流矢而死。所以孙秀既是宗亲,又是烈士家眷,不管从哪方面来讲都要被厚待。
孙秀虽贵为皇族,但是却生在了暴君的时代。吴主孙皓是有名的暴君,大肆杀害宗亲,而孙秀拥兵在外更是被忌惮。建衡二年(270年),孙皓派佞臣何定带着五千兵马在孙秀的领地夏口打猎,孙秀得知后惊慌失措,夜里带着妻子儿女及亲兵几百人投奔西晋。孙秀投降后被司马炎善待,在西晋又活了三十多年,应该是善终了,孙秀死后还被追封为骠骑将军。
东汉时期,武将的官职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其中,大将军位在三公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在三公下。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九卿下。到了三国时期,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依然是魏蜀吴三国的顶级武将官职。比如就蜀汉来说,刘备建立蜀汉时,以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次之,为车骑将军。再比如曹魏历史上,曹仁、张郃等名将,也曾被封为“车骑将军”,从而肯定他们的战功和地位。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东吴,历史上共出了五位车骑将军。那么,问题来了,东吴出了五位“车骑将军”:第一位是孙权,后面分别是谁呢?
一、孙权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后,给孙权写信,直言自己要取下东吴之地。对此,孙权选择联合刘备,以此抗衡强大的曹操。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击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与曹仁相持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曹仁的军队死伤众多,最终弃城逃走。孙权得南郡后,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
同年,刘备上表奏封孙权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孙权与刘备在京口相见,并同意借南郡等予刘备。二人此次会面,巩固了孙刘联盟。由此,自公元209年开始,车骑将军成为孙权的官职,在没有称帝称王之前,孙权自然需要这些官职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比如刘备的左将军是东汉王朝册封,在公元219年进位汉中王之前,刘备也一直使用着左将军的名号。
二、朱然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馀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率军平定山贼。曾随吕蒙擒杀关羽,以功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吕蒙死后,朱然代替吕蒙镇守江陵。黄武六年(227年),孙权派遣朱然等将率领二万人围攻江夏郡,为胡质击退。同年,孙权亲自率领军队进攻石阳,退军的时候,潘璋断后。夜晚的时候军队出现错乱,敌军追击潘璋,潘璋不能抵挡。朱然马上回军助潘璋拒敌,使得前军船舰退得足够远,随后再引军撤退。
黄武七年(228年),曹休举军入皖,朱然在上游,牵制曹休后方,呼应陆逊大军,陆逊得以大破曹休。黄龙元年(229年),朱然拜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朱然先后攻打江夏和樊城,都未成功;而且在两次出征柤中均有所斩获。最后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孙权为其素服举哀。
三、刘纂
刘纂(?-?),表字与籍贯不详,先后娶吴大帝孙权两个女儿为妻,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官至车骑将军。建兴元年(252年),年仅十岁的孙亮即位,诸葛恪、孙峻先后掌权。太平元年(256年)八月,孙峻命时任车骑将军的刘纂与骠骑将军吕据、征北大将军文钦、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率军北伐。次月孙峻去世,孙綝执掌朝政,召刘纂等人还师。吕据不肯屈居于孙綝之下,欲废黜孙綝。孙綝请诏命敕令刘纂等人率军攻击吕据部,吕据被迫自杀。孙休、孙皓时期,刘纂依然担任车骑将军一职。不过,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刘纂的结局等情况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
四、孙壹
孙壹,他是孙氏族亲孙奂之子,孙权的堂侄。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孙奂病逝后,长子孙承继承父业。不过,孙承接位没几年就病逝了,由于孙承膝下无子,由孙奂的次子孙壹为镇南将军。孙壹在孙亮这位皇帝在位期间,因奉命平讨诸葛融建功,被晋升为镇军将军、夏口督。不过,在孙綝篡夺大权期间,孙壹的弟弟孙封与滕胤等人密谋铲除权臣的时候被害。受此事牵连,孙綝假借孙亮之手出兵平讨孙壹。
孙壹被迫携带家眷叛投了魏国。到魏国后,孙壹受到了热情款待,被册封为车骑将军、吴侯。对于曹魏来说,自然希望通过对孙壹的册封,以此分化和瓦解东吴内部。当然,最终的效果并不大,曹魏反而在东吴之前就被西晋取代了。
五、孙楷
孙楷(?-304),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镇北将军孙韶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孙休这位皇帝在位时,孙楷任宗正,迁武卫大将军、临成侯,代孙越为京下督。天玺元年(276年),迁宫下镇骠骑将军,后投晋,封车骑将军,封丹杨侯。公元280年。西晋消灭东吴后,孙楷由车骑将军降为度辽将军,也即此时的孙楷,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所以西晋王朝不愿意将车骑将军这样重要的官职授予孙楷了。到了永安元年(304年),孙楷病逝。对此,你怎么看呢?
后被孙权拜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统领武射吏千余人南行接管混乱的交州。次年孙权追加其为使持节、征南中郎将。步骘到任后,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不听从调遣,步骘于是设局将他斩杀,威声大震,交趾太守士燮兄弟于是率众前来归附。步骘又将占山为王的夷廖、钱博等人讨伐消灭,交州的秩序才渐渐趋于稳定,法令遂得到执行,在后来步骘又成功接纳并安抚了叛刘归孙的益州郡大姓雍]。因稳定交州有功,加任平戎将军,封广信侯。
延康元年(220年),孙权任命吕岱接替步骘为交州刺史,步骘于是率领一万名交州义士进驻长沙。当时,正遇上刘备东征孙权,武陵郡的蛮夷更接受蜀汉的招降,蠢蠢欲动,于是孙权任命步骘驻守益阳。后来,刘备在夷陵被陆逊击败,但零陵、桂阳等郡仍然不稳,步骘领兵平定。黄武二年(223年),步骘迁任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侯。黄武五年(226年),步骘被授予符节,屯驻沤口。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任命步骘为骠骑将军、遥领冀州牧(后因吴蜀划分天下,冀州在蜀划界,于是解职)。同年都督西陵,代替陆逊镇抚吴蜀边境。
孙权宠信校事吕壹,吕壹多次利用权力处理无辜的大臣,步骘为此多次上书劝谏孙权,对后来吕壹的倒台有一定的作用。赤乌五年(242年),步骘党附鲁王孙霸,与丞相陆逊等对立。赤乌七年,步骘得到消息说蜀汉可能会进攻东吴,于是上书陈说此事,孙权并不信,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步骘确实过虑了。赤乌九年(246年),步骘代替去世的陆逊出任丞相。赤乌十年(247年)五月逝世。步骘驻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边境将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宽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与声色,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总是表现得十分恭敬。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吴横江将军鲁肃病故,孙权任严代替鲁肃,统兵万人,镇守陆口。众人都为严高兴,但严却再三坚辞不受。他说:我只不过是一名平常的书生,对军事不熟悉。没有才干而去占据重要职位,到头来只能因犯错误而后悔莫及。他说得慷慨恳切,以至于流泪。孙权见他如此,才不再勉强,而让吕蒙接替了鲁肃的职位。孙权称帝后,严任卫尉。曾作为吴国使臣出使蜀国,受到蜀相诸葛亮的赞许。后因事被废黜,很久之后,出任尚书令。后去世,时年七十八。严还著有《孝经传》、《潮水论》。
张承年少时已以才学而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交好。孙权当骠骑将军时,辟他为西曹掾,出任长沙西部都尉。曾讨平山越,获得精兵一万五千人。后来又当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都乡侯,领私兵五千人。张承能甄识人物,曾提拔彭城人蔡款和南阳人谢景,那时他们还很年少。后来他们皆被朝廷所用。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年轻时,因为他的才智令众人惊叹,但张承断言诸葛恪必定令诸葛家衰败。(后来诸葛恪被孙峻于政变中杀死,诛灭三族。)吴大帝赤乌七年(公元244年),张承病逝,谥为定侯,享年六十七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8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