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刘统勋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刘统勋很牛!到底有多牛?简言之,那就是宰相之才,军机大臣,治国理政样样精通;人品端正,谥号“文正”;家世显赫,几代高官厚禄。
一、人品端正、直言敢谏,曾经杠上张廷玉
刘统勋,山东高密人。雍正二年(1724年)考取进士,被翰林院选为庶吉士。从此以后,刘统勋的为官之路就如同开挂一般,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等要职。朝中要职几乎来了个遍,最后位列宰辅,行走军机。作为一个汉人,在乾隆皇帝手下当过这么多高官,必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才干。
乾隆六年,刘统勋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向皇帝上疏参奏大学士张廷玉和尚书讷亲。张廷玉和讷亲,一个是曾经的内阁首辅和首席军机大臣,一个是未来的内阁首辅和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敢直接参奏二人,胆子不可谓不大。来看看是怎么参奏的。
按《清史稿》记载:“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窃闻舆论,动云‘张、姚二姓占半部缙绅’,张氏登仕版者,有张廷璐等十九人,姚氏与张氏世婚,仕宦者姚孔鋹等十人。二姓本桐城巨族,其得官或自科目荐举,或起袭荫议叙,日增月益。今未能遽议裁汰,惟稍抑其迁除之路,使之戒满引嫌,即所以保全而造就之也。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又言:“尚书公讷亲年未强仕,综理吏、户两部。典宿卫,赞中枢,兼以出纳王言,时蒙召对。属官奔走恐后,同僚亦争避其锋。部中议覆事件,或辗转驳诘,或过目不留,出一言而势在必行,定一而限逾积日,殆非怀谦集益之道。请加训示,俾知省改。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
翻译过来就是:大学士张廷玉历经三朝重用,名望很盛,但晚年实在应当谦谨些,外面对他的责备已经很多。有舆论说现在缙绅望族里,张、姚两姓占据一半,他们互相通婚,为官举荐时互相包庇。请皇上三年内不要提拔重用张廷玉。尚书讷亲管辖吏部和户部,部中议论大事,讷亲说什么别人必须执行,完全没有心存谦诚、集思广益。请皇上给予他批评,让他反省改正错误。
乾隆皇帝认为刘统勋的奏疏,有利于两位大臣照照镜子,予以褒扬并将奏疏公开给众臣看,刘统勋由此名闻朝野。乾隆皇帝评价刘统勋的人品,"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
二、乾隆皇帝引以为“肱股“
(1)治水能臣,一生都在与水争斗
乾隆十一年(1746年),刘统勋出任漕运总督,从此开启了自己督修河道、治理水患之路。
乾隆十三年(1748年),刘统勋巡查山东赈灾情况,并勘察河道,并治理运河。升任工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后又调任刑部尚书。乾隆十八年(1753年),到江南治水、修理河工。乾隆十九年(1754年),刘统勋升任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得到赏赐孔雀花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铜山县孙家集黄河漫溢,刘统勋督促修筑堤坝事宜。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秋天,刘统勋巡视河南祥符和杨桥等处黄河漫溢和修筑堤坝,并监督工程完工。
可以说,刘统勋一辈子都在跟水利打交道,堪称治水能臣。
(2)进入核心权力机构,深得乾隆赏识
乾隆十七年(1752年),刘统勋担任军机处行走,进入帝国的核心权力机构,从此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下旨修纂《西域图志》,由刘统勋、傅恒、褚廷璋、何国宗等负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5月,云南巡抚郭一裕怂恿总督恒文购买金铜制作禁物,刘统勋受命前往调查。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2月,西安将军都赉克扣军饷,刘统勋再受皇帝钦命查案,又会审山西归化将军保德侵吞公款案,皆如实向皇帝奏明,深得乾隆的信任。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刘统勋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兵部事务。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尚书房总师傅、殿试阅卷大臣。乾隆三十年(1765年)任东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刘统勋七十大寿,乾隆皇帝亲笔御赐“赞元介景”四字匾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任《四库全书》总裁官。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刘统勋死在上朝途中的东华门外。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乾隆皇帝哭着对一班大臣说:“朕失一股肱!”还评价刘统勋:“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三、一家五代,不是位列封疆,就是中枢阁臣
刘统勋本人深得乾隆皇帝器重,当上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尚书房总师傅、殿试阅卷大臣、东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等,一大堆头衔看得人眼花连乱。
其实刘统勋一家几代人都是进士出身,祖父、父亲都为官一方。刘统勋的父亲,名叫刘棨,博学多才,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康熙皇帝以“清爱”二字御书赐给他,刘家也因此称为“清爱堂”。先任江西按察使,后晋升为四川布政使。在四川任布政使期间,颇得民众爱戴。为官一生,勤奋不懈,后以劳累而死在任上。
刘统勋儿子那就更出名了,举世闻名的刘墉“刘罗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等职。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刘墉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刘统勋的孙子刘镮之,是刘统勋次子刘堪的儿子,乾隆四十四年进士。历任户部尚书、顺天府尹、吏部尚书、太子少保等职。道光元年病逝,谥号文恭。
刘统勋一家五代进士,又大多官至尚书、位列阁臣,真可谓书香世家、显宦世家!可见传承之重要!
刘墉之父,大清重臣,刘统勋能有多牛呢?无论他有多牛,都牛不过刘墉。
刘墉的成就,也就那样了。
那么,刘统勋的成就也就那样了。
实际上,如果有人要问,刘统勋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我估计刘统勋本人的回答是:培养出了一个儿子刘墉。
这情形,类似于传说中大仲马的答记者问记者问大仲马:您觉得您最好的作品是什么?大仲马答:我的最好作品就是儿子小仲马。
不过,话说回来,刘统勋他们家的基因很强大的,或者说,他们家的家风非常好。
要知道,刘统勋家是书香门第。
他的祖父刘必显是明朝天启四年时的举人,入清后,在有志士人均不愿仕清的背景下,刘必显同志仍那么热衷于科考,在清顺治九年考中进士,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阶奉直大夫。
刘统勋的父亲刘棨更强,是个学霸式的人物,于康熙二十四年中进士第,官至四川布政使。
刘统勋本人乃是学霸中的学霸,他于康熙五十六年中举人,时年19岁;于雍正二年考取进士,时年26岁。
其实,官职什么的,后人不容易记,也不怎么想去记。
人们关心的是这个人的故事、事迹?宰相刘罗锅?的故事传遍民间,就说明刘墉的成就比他的父亲刘统勋大。
继续掰扯刘统勋他们家那些学霸们。
补充一下,这位刘镮之并不是刘墉的儿子,而是刘墉的弟弟刘堪的儿子。
仔细算起来,刘统勋一家是一门五代进士,真是牛得不要不要的了。
刘统勋主要有哪些事迹呢?
他和儿子刘墉都曾做到过内阁大学士。
但他比儿子刘墉更会做人,圆滑、世故,特别温顺,听主子的话,对主子交待的任务豁出命去干,而且不贪不腐,从不向主子索取什么,所以特别得主子喜爱。
他的主子乾隆皇帝称赞他:遇事机敏,办事刚劲有干劲,升官不营私,退位安其命。
刘统勋为官五十年,一生忙忙碌碌,具体都干过哪些惊天动地的事儿呢?
值得大书特书的,就是治水:疏浚运河、治黄河水患。
还有,为了编撰乾隆要求编撰的《西域图志》,已经五十五岁的他,不辞辛劳,带着测量队,远赴天山,足迹遍布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吹河、塔拉期河,做了大量实地测绘工作。
这种精神,实在值得敬仰。
乾隆帝没有理由不喜欢。
所以,《清史稿》里面记载:刘统勋病逝当日,乾隆哭丧着脸,对群臣说:我失掉了一个股肱大臣了。
说起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许多人会想起来铁齿铜牙的纪暖宝,贪赃枉法的大贪官和珅,以及清正廉洁的宰相刘墉。
虽说在大众的视野中,这几个人的出场率一般都比较高,但这并不说明清朝没有其他更讲究的官员,刘墉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相比较刘墉,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统勋祖父两代为官,都是进士出身,可以说,打从一开始,刘统勋就生在了一个官宦世家,同样的,刘统勋的儿子,刘墉出生的环境更好,祖父三代都是进士出身。
生于书香世家,注定了刘统勋一生的不平凡。
考取进士以后,刘统勋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被安排了各项要职,直到后来,更是官至内阁学士,可以说做官已经差不多做到头了。
这样的刘统勋曾经做过什么?
刘统勋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左都御史,也就是负责监察百官的,若是换作其他人,或许会成为结党营私者种的一员,但刘统勋却不惧权贵,为人耿直,直言上书检举在任尚书的一些不检点举动。尚书毕竟一个左都御史能随随便便搞下去的,正是因为刘统勋不畏权贵,这种性格让乾隆再次高看了刘统勋,乾隆更加看重刘统勋了。
当然,刘统勋的为官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清朝西北边境军情告急,刘统勋听说了前线战斗失利的消息,决定禀报乾隆皇帝,奏请退兵,徐徐图之,但乾隆明显不知道前线战斗已经失利的消息,于是乎,本身是为大局着想的刘统勋反而被乾隆帝算作危言耸听,延误战机,不仅将刘统勋革职处理,更是将刘统勋的儿子全部下狱,刘家也因此抄家。刘家财产全部充公。
但在得知事情真相以后,乾隆直到自己错怪了刘统勋,于是便让其官复原职,赦免了刘统勋一家。
山东之地发生水灾时,也是乾隆派遣刘统勋前往山东治理水灾,因为治水有功,刘统勋再次加官进爵。
较之其他官员,像刘统勋这样的官员可是很少的,刘统勋在职四十年,未曾贪墨一文银两,未曾与各路官员结党营私,事事小心谨慎,生怕留下结党的把柄,就算是其他官员送出的礼物,无论贵贱,一概不收。
这也还是刘统勋这样的人,换作其他人,即使是刘墉都做不到,刘墉那时候因为和珅当政,刘墉只不过是做个看客,但刘统勋却是个真正的直言善谏,为官清廉的一代名臣。
说起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许多人会想起来铁齿铜牙的纪暖宝,贪赃枉法的大贪官和珅,以及清正廉洁的宰相刘墉。
虽说在大众的视野中,这几个人的出场率一般都比较高,但这并不说明清朝没有其他更讲究的官员,刘墉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相比较刘墉,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统勋祖父两代为官,都是进士出身,可以说,打从一开始,刘统勋就生在了一个官宦世家,同样的,刘统勋的儿子,刘墉出生的环境更好,祖父三代都是进士出身。
生于书香世家,注定了刘统勋一生的不平凡。
考取进士以后,刘统勋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被安排了各项要职,直到后来,更是官至内阁学士,可以说做官已经差不多做到头了。
刘统勋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左都御史,也就是负责监察百官的,若是换作其他人,或许会成为结党营私者种的一员,但刘统勋却不惧权贵,为人耿直,直言上书检举在任尚书的一些不检点举动。尚书毕竟一个左都御史能随随便便搞下去的,正是因为刘统勋不畏权贵,这种性格让乾隆再次高看了刘统勋,乾隆更加看重刘统勋了。
当然,刘统勋的为官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清朝西北边境军情告急,刘统勋听说了前线战斗失利的消息,决定禀报乾隆皇帝,奏请退兵,徐徐图之,但乾隆明显不知道前线战斗已经失利的消息,于是乎,本身是为大局着想的刘统勋反而被乾隆帝算作危言耸听,延误战机,不仅将刘统勋革职处理,更是将刘统勋的儿子全部下狱,刘家也因此抄家。刘家财产全部充公。
但在得知事情真相以后,乾隆直到自己错怪了刘统勋,于是便让其官复原职,赦免了刘统勋一家。
山东之地发生水灾时,也是乾隆派遣刘统勋前往山东治理水灾,因为治水有功,刘统勋再次加官进爵。
较之其他官员,像刘统勋这样的官员可是很少的,刘统勋在职四十年,未曾贪墨一文银两,未曾与各路官员结党营私,事事小心谨慎,生怕留下结党的把柄,就算是其他官员送出的礼物,无论贵贱,一概不收。
这也还是刘统勋这样的人,换作其他人,即使是刘墉都做不到,刘墉那时候因为和珅当政,刘墉只不过是做个看客,但刘统勋却是个真正的直言善谏,为官清廉的一代名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8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什么灭了他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