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万历三十年不上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明神宗万历皇帝虽然长达近三十年不上朝,但并不是不关心国事。万历只是小事不关心,但大事并不糊涂。对于国家重大事务,万历都会亲自进行决断。
万历皇帝从万历十四年后,就经常不上朝了,到了万历四十三年,万历皇帝勉强到金銮殿露了一脸,期间都是长期居于深宫,十足的宅男。很多朝臣,甚至终万历一朝,都没能见到万历一面。
万历皇帝之所以长期不上朝,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的打击。
一是他的老师张居正死后形象崩塌。万历因为张居正要求他勤俭节约,而张自己却奢侈浮华深感不满。
二是对明朝官员的厌烦。万历想做个事情,经常会受到大臣们的阻挠。而明朝的御史们还以骂皇帝被处罚为荣,让万历很不愿意跟他们面对面的朝议。
三是立储之争。万历为立太子之事,和大臣们交锋失败,没能立自己喜欢的福王朱常洵为太子,让万历更加不满。
四是万历中后期,的确有点纵情声色,贪图玩乐,长居深宫,跟他的祖爷爷武宗正德皇帝正好相反,正德是想方设法的逃出宫城逛。
万历虽然长期不上朝,但是,明朝的制度确保了万历不会被架空。
太祖朱元璋时期,借胡惟庸安撤销了宰相制度,所有事宜由皇帝决断,六部执行。到了成祖朱棣时期,感觉太累,就启用了午朝制度,皇帝和群臣商议,最后由皇帝决断。而到了仁宗洪熙帝、宣宗隆庆帝时期,还是感觉太累了,于是撤午朝,设早朝,后来又由张居正等人建议,减少了早朝次数。
由此,明朝的议政制度正式形成了内阁议政、皇帝决策、六部执行的模式,即“廷议(大臣会议,皇帝可以不用参加)-->票拟(内阁整理成奏章)-->批红(皇帝或司礼监批示)-->封驳(六科)-->执行(六部)”的机制。
具体过程就是内阁组织大臣议政,然后由内阁将决定起草文书呈报皇帝,皇帝用红笔批示后,交给六科核定。六科即六部的监察稽核机构,决定是否将皇帝批示过的决议进行执行,如果同意就交给六部执行,如果不同意,则退回给皇帝。所以,明朝皇帝批示过的旨意,也会经常被驳回,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帝滥用皇权的几率。
但是,如果经常被六科驳回,皇帝会很不爽。于是皇帝为了报复大臣,对于内阁决议,也留中不发,就是扣留文件不做任何处理,就那么放着、拖着。
皇帝保留了批红和留中的权力,已经确保了不会大权旁落。那么万历时期,万历虽然不上朝,原本也没有太大必要,但是按照制度,国家的重大事件,都会反馈到万历这里,由万历做决定。只要万历约束好代替他批红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即可确保大权不会旁落。
万历的孙子、小木匠天启帝朱由校因为识字不多,加上忙于木工事业,才经常为太监所欺,被魏忠贤架空。
万历怠政最有名的就是缺官不补,根据记载万历三十年,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都是要员。其实吧,明朝官员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百姓的盘剥,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还是很不错的。
而万历皇帝决策的“万历三大征”,也是万历帝并未被架空的实证。为了三大征,明朝除了户部拨款外,万历可是拿出了内库的“私房钱”进行贴补的,是坚决支持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8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