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鸿章去世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多少遗产呢

以史为鉴 2023-06-12 08:16:43

李鸿章去世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多少遗产呢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鸿章,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病逝于北京贤良寺,享年79岁。

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富有争议性的人物。喜欢他的人,会称赞他是“东方俾斯麦”“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矫情一点,还会说出“少年不识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这样的段子;不喜欢他的人,念出一句对联就可以了:“宰相合肥天下瘦”。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

那么,李鸿章去世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多少遗产呢?由于清朝没有实行《阳光法》,所有官员的家产都属于秘密,不为外人所知。我们只能通过同时代人的记录,来推测李鸿章的遗产到底有多少。

第一种说法,来自容闳。

容闳是广东香山人,生于1828年,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因极力推动朝廷派遣一批幼童到美国留学,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容闳在《容闳回忆录》中估算了李鸿章的遗产,称李鸿章“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4000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约相当于乾隆时期全国一年财政收入,以及1900年全国半年财政收入,几乎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容闳深得曾国藩器重,但与李鸿章的关系并不太好。容闳对李鸿章的评价也不大高,认为他“行事反复无常,无定见,感情用事”,而且“作为国务大臣,其经国之才,远不及曾国藩;就一位爱国者和政治家而言,他的品格不能经受起客观公正的历史检验”。当然,反过来李鸿章对容闳的看法也不佳,认为他“汉文未深,又不甚识大体,终是一病”。

容闳与李鸿章没有深交,因此“私产四千万两”的说法,是私下朋友的谈论和自身的理解,可信度不高。

第二种说法,来自梁启超。

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生于1873年,是近代维新派代表,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

李鸿章去世后,民间对他留下的遗产众说纷纭,纷纷传说有数千万两银子之多。对于这些说法,梁启超表示否认。梁启超在《李鸿章传》里说:“世人竟传李鸿章富甲天下,此其事殆不足信,大约数百万金之产业,意中事也,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中国通商银行,其股份皆不少。或言南京、上海各地之当铺银号,多属其管业云。”在梁启超看来,李鸿章的家产大约为数百万两银子。

梁启超比李鸿章小了50岁,他们地位悬殊,而且政见不同——一个属于维新派,一个属于洋务派,几乎没有直接联系,就如梁启超自己所言“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不过,当李鸿章去世后,梁启超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就写出了一本《李鸿章传》,开启了晚清名人撰写晚清名人的先河。

在《李鸿章传》中,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入木三分,许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不过,“数百万金之产业”的说法,也不一定是权威之论。

第三种说法,来自费行简。

费行简是江苏武进人,生于1871年。费行简是晚清文豪王闿运的弟子,是一名史学家,著有《慈禧传信录》《近代名人小传》《民国十年官僚腐败史》《观堂先生别传》《当代名人小传》《清代贵州名贤像传》《清宫秘史》等传记作品。

顺便一说,当年湘军名帅曾国荃邀请王闿运为湘军立传。王闿运花费6年工夫,写成一部洋洋洒洒9万多字的《湘军志》。由于许多描写“过于真实”,惹得曾国荃、刘坤一等湘军大佬勃然大怒。费行简是王闿运的弟子,立志做传时也秉承了老师“秉笔直书”的风格。

费行简在《近代名人小传》称,李鸿章死后,“家资逾千万,其弟兄子银私财又千余万。” 费行简与梁启超一样,也提到了李鸿章家产的具体组成部分,“招商轮船、开平煤矿皆有鸿章(李鸿章)虚股甚多。”李鸿章一手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大型企业,在这些企业里占有股份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并不为奇。

除了上述3种说法外,还有一份佐证资料。

1904年,在李鸿章去世3年后,李鸿章的直系子孙进行了分家,写了一份比较详细的《分家合同》,涉及到分布在安徽、江苏、上海的田地、房屋和一处当铺等不动产。从这份《分家合同》可以看出,李鸿章在安徽拥有大约6万亩田地,按照当时市场上的田地交易价格,折合白银约300万两。至于房产、当铺等不动产,则因分布太广,无法计算。

《分家合同》并没有涉及金银票据等动产,所以只能作为佐证资料,不能通过它准确测算出李鸿章的遗产。

综合而言,容闳、梁启超、费行简3种说法中,容闳的数据显然比较夸大,梁启超的数据则明显偏小,折中而论,费行简的数据相对比较准确。

李鸿章敛财无数,单体内一物价值超170亿,下葬时究竟带了多少珍宝陪葬?

说到清朝的大贪官,大家都会想到和珅,他在位期间大肆贪污,还是光明正大的贪污,开了一家古董,只要是求他办事就要把自己的古董低价卖给他,或者高价买他的古董。嘉庆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抄和珅的家,金银财宝加上古玩地契,一共有10多亿两,这是清政府15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除了和珅之外,还有不少贪官,比如说李鸿章,李鸿章一生敛财无数,但是他比和珅的手段要高明得多。李鸿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慈禧最看重的人,因为他有能力,因此身兼数职,这给了他绝好的贪污机会,以至于有人说他是“卖国贼”,所以大家对他的评价不一。

李鸿章去世后,给子孙留下了大量的钱财,房产遍布全国,以后他们去到哪里都不怕没有落脚的地方。留下了现金2000万两白银,其他的东西大大小小加起来有5000多万两,虽然没有和珅那么多,但也不少了,而且他还将一部分的财产存入了洋人的银行。那么他下葬时陪葬品有多少呢?体内一物价值170亿人民币,这一物的来源还要从不平等条约说起。

198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并且都取得了胜利,因此清政府主张求和,日本认为也是时候了,于是以高姿态开始了马关合谈。慈禧信任李鸿章,便派他去和日本人谈判,1895年3月13日来到日本,与日本人据理力争,日本人心急如焚,口气强硬。

当时的日本也已岌岌可危,国内不断爆发战乱,所以要赶紧将条约签下来,他们提出要要获得大沽口、天津和山海关的管辖权,还要清廷赔款3亿两白银。并且一直咄咄逼人,大有一种你们不同意又能怎样的意思,李鸿章则从中周旋,尽量将损失降到最小。

3月23日,李鸿章和日本人的第三轮谈判结束,走到门口时却突然遭遇了袭击,导致李鸿章的右眼下方中枪。原来是一个叫小山丰太郎一时冲动,觉得用武力可以解决的事情何必谈这么久呢,于是埋在此处伏李鸿章,没想到却给日本惹下了不小的麻烦。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是我国古代打战时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当时在国际上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不能以武力恐吓或伤害对方的使者。各国本就对日本虎视眈眈,此事一出,各国纷纷给日本施压,日本惶恐有第三国的介入,因此给李鸿章请了最好的医生,嘘寒问暖,悉心照顾他。

日本在之后的谈判中态度缓和了很多,主动将3亿两降为了2亿两,并减少了几处通商口岸,最后两人讨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后,于5月8日签订了《马关条约》。而李鸿章中的那颗子弹也没有取出来,一亿两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是170亿。李鸿章去世后,没有很贵重的陪葬品,大多比较朴素,而这颗价值170亿的物品就是最贵的陪葬品了。

李鸿章与和珅都是大清敛财高手,哪一个留给子孙的财产更多呢?

在我们的印象里,大清敛财高手首推乾隆时期和坤和大人,和珅贪婪财富之多,在历史文武大臣中可谓是天下第一人。

在捞钱捞权上,和珅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短短几年间,竟拥有相当于大清王朝十年国库总收入的财产。

和珅的家产总额约是9亿两白银。乾隆年间每年的国库收入约为7000万两,和珅当权不到25年,相当于清朝13年的国库收入都给他了!

和珅实在是太能贪了,太有钱了。但是,和珅的财产被抄入国库,给子孙留下的估计寥寥无几。

不过,晚晴有一个人,却是默默无闻的敛财高手,而且全部留给了子孙。

他的手段比和坤有无过之而不及,此人便是李鸿章,现今李鸿章子孙大多都是亿万富豪。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李鸿章死后遗产分配问题。

遗产记录显示家里金银细软就有2000万白银之多,田地共有30多处,每处多达20亩,其中房产分布全国。

其中最具价值的便是上海、南京中西合璧房产,河南有5条街,中山有十二条街,不是一处商铺,而是一条街的商铺,其次还有李鸿章担任洋务大臣期间,众多实业股份。

这些按照当时大清白银来算折算就是5000万之多的白银,要说当时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才9000万左右,而李鸿章的钱居然有清朝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之多,不得不说这敛财手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他的财产可以和和珅的财产PK了!

那么李鸿章上千万的巨额财产,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他的财产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

一种是传统渠道。也就是官场上的各种陋规,以及战争中的劫掠。譬如: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军期间就纵容手下烧杀抢劫,抢来的一半肯定上供啊;

二是新兴渠道。即从洋务运动经营中获利。这是晚清部分官员有别于传统收入来源的一个财富新源头。这些企业建立之初一般都是清政府直接控制的官办国有企业,类同封建衙门,效率低下,漏洞百出,成本核算不严,损失无人负责,所以贪墨者有大量漏洞可钻。

三是签订辱国的条约获利。李鸿章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据俄国大臣回忆录称,只在签订中俄条约期间,李鸿章就收受贿赂300万卢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