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张昶作为朱元璋时期的清官,为什么他会被人所诟病呢

以史为鉴 2023-06-30 21:30:49

张昶作为朱元璋时期的清官,为什么他会被人所诟病呢

张昶身为清官还被人诟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作为英武有为的君王,自然欣赏那些恪尽职责、两袖清风的官员。因为正经皇帝都明白一个道理,皇帝富有四海,最重要的不是钱财,而是国家安定,百姓乐业,这样君主的统治才能长久。

历朝历代诸侯为了皇位,皇子为了帝位,挣得头破血流,究竟因为什么?这就是皇权的魅力,它可以决定任何人的生死,它可以号令天下、它可以让你享受一切人间荣华。这所有的前提则是皇权的稳固,假如四面楚歌,内部起义不断,被推翻也就是迟早的事。

朱元璋是集雄才伟略、诡谲权谋为一身的伟大帝王,他出身布艺,以平凡之躯打造出庞大的明帝国。朱元璋识人很准,离开郭子兴的时候身边只带了24个人,而这24人皆是明帝国的股肱之臣。

在创业之初,朱元璋是否也曾看错人?有一人名叫张昶,是元朝派来的使者,因为其身负大才,便被朱元璋留用。张昶经常穿一身破衣烂衫,什么时候也不换衣服,哪怕身居高位也是如此。

朱元璋见到如此清官也是称赞不已,而朱元璋手下头号谋士刘基则对张昶甚为忌惮,并对朱元璋说道:“此人留不得!”

为何张昶身为清官还被人诟病?他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

张昶何许人也?

张昶原本是宛平人,也是现在的河北地区,他是原元朝旧臣,官拜户部尚书。在朱元璋热火朝天搞造反事业的时候,元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伙势力不容小觑,令张昶为元朝使者,到朱元璋营帐中劝降。

我们都清楚朱元璋的身世,全家老小是死走逃亡,父母皆被饿死,这都是拜元朝暴政所赐。要想劝降朱元璋,那谈何容易。张昶说明来意,朱元璋也不发火,仔细交谈一番,发现此人博古通今,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史料记载:

“昶,北平之宛平人,仕元为户部尚书,以奉使来,上与语,初默然,后见其才敏,留用之,累授参知政事。”

朱元璋创业初期,正是用人之际,对张昶也极为欣赏,当然了,和谈一事必定是谈不拢的,一方面朱元璋对元朝深恶痛绝,怎么还能投降,另外元朝政府已经腐败不堪,就差临门一脚,朱元璋争夺的是天下的统治权,元朝给的那点条件也实在不值一提。

在软磨硬泡之下,张昶留在朱元璋帐下,也许张昶是被强制留下的,或者是张昶自愿留下。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朱元璋对于使者一向礼遇有加,得到张昶如此人才,也十分高兴。

张昶被授予参知政事之职,大概相当于副宰相,地位不低。我可以分析一下张昶的心理活动,张昶本来是来劝降的,却被敌人招安,这事情换在哪都比较奇葩,作为元朝高级官员,其内心必定是复杂的。

俗话有云,忠臣不事二主,张昶身在曹营心在汉,做事也同样表里不一,对外人“坦诚相待”,内心却仍向往回到元朝。虽然张昶口心不一,但仍为朱元璋做了许多事情。

史料记载:

“昶有才辨,智识明敏,熟于前代典故,凡国家建置制度,多出昶手,裁决如流,事无停滞。”

张昶聪明机敏,史学知识渊博,很多建国的制度都是张昶制定的,并且判断迅速、高效,从不停滞。这种人才正是朱元璋需要的,当时百废待兴,身边只有一群喊打喊杀的武将,这种国家建制的人才实在太少。

为何刘基说张昶不可留?

张昶帮朱元璋做了很多事,解决了很多难题,而最大的问题是,张昶不忠于朱元璋,这一点是哪个领导都无法容忍的,你可以无才无能,这都是可以后天弥补的,假如你想挖公司墙角,那肯定会被公司开除。

刘基正是看到张昶的问题,才向朱元璋禀报。想来以朱元璋的眼光,早就看到这一切的,朱元璋在反元初期,对事情判断极准,张昶这种里通外国之人也一定看在眼里。

对于张昶,朱元璋估计是又爱又恨,才能是如此之高,却又是个不忠之辈。很快张昶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史料记载:

“昶尝窃语其所亲曰:“吾若得归元,仍不失富贵也!”间阴使人上书颂功德,劝上以及时娱乐,”

张昶经常对左右亲信说:“如果我回到元朝,同样是荣华富贵一生”。另外,张昶也对朱元璋下手了,明君的特点是能听进他人意见,并有自己判断,不会人云亦云。朱元璋本身就是个刚硬果决之人,如果有人要坑他,对方当然不会有好果子吃。

张昶劝朱元璋要及时行乐,还拍朱元璋的马屁,除此之外,张昶还劝朱元璋对臣民用严刑酷法来镇压。朱元璋当然不会听从,朱元璋的执政理念正好与之相反,他是大明皇帝中最勤奋的,没有之一,甚至把宰相也废除了,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

朱元璋贫农出身,深知百姓疾苦,称帝之后减免各地赋税,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于官民朱元璋就不那么客气了,只要贪污受贿者,统统格杀,一个不留。如此心性之人,是不会轻易摇摆的。

真正的忠臣,哪有这么劝谏君主的,这必定是个大奸臣,所以说刘基要朱元璋除掉张昶。

张昶结局如何?

之后张昶越来越思念元朝故国,在家中藏了很多反叛的书稿。明朝的文字狱也是比较严重的,朱元璋因为要过饭、当过和尚,内心也有些许自卑,但凡有人在奏疏中出现相应不敬字眼,可能面临杀头之祸。

张昶的卧室中有这么一篇稿子,上写“身在江南,心思塞北”,这明摆是要叛变,被人揭发后,张昶再也无法这么混下去了。朱元璋欣赏张昶的才能,想着再次放他一马,而得到的回复却是“彼决意叛矣,是不可赦。”最终,张昶被处死。

张昶是元朝旧臣,也是元朝的忠臣,腐败的元政府中竟然还有如此忠臣,实在为张昶而惋惜。对张昶,只能哀其不幸,却无法怒其不争。

大臣穿破了衣服也不换,朱元璋直夸是清官,刘伯温为何说留不得?

想必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即?伴君如伴虎?,所谓臣子,其实就是皇帝的奴才,时时刻刻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你永远也猜不准皇帝的心思,有时甚至会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脑袋就会搬家了,更不用说还有很多人喜欢充当皇帝的眼线,也有人喜欢时不时在皇帝耳边吹吹风,这些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皇帝的心思。所以朝中的官员不好当,尤其是面对的是朱元璋这种对臣子猜忌心很重的皇帝,那官员的脑袋就真的是随时有搬家的可能,君不见朱元璋登基后杀死了多少的功臣。

好端端的大臣都能被朱元璋猜忌,更不用说本身就有问题的大臣了,这样的大臣简直就是自己作死,朱元璋时期还真有这么一个?作死?的大臣,不过这个大臣被处死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登基,还只是吴王,此人就是张昶。

张昶原本是元朝末期元顺帝时期的户部尚书,他才华出众,很受元顺帝重视。当时朱元璋、张士诚等人纷纷发动叛乱,争夺地盘,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元顺帝赶紧派张昶前去做说客,争取让朱元璋投降而放弃叛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换取天下的太平了。万万没想到,元顺帝此举大大失策,朱元璋不仅没有放弃起义,还把能言善辩能力出众的张昶强留在了自己身边。

朱元璋打得一手好算盘,他本就有称帝的野心,而张昶作为元朝的户部尚书,对于律法规章典籍等各个方面都很熟悉,有这样一个人在身边,完全可以在国家草创之际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张昶也不负其望,各项规章制度都十分的完善,工作做得是井井有条。而且张昶十分的清廉,与其他奢靡的官员不同,张昶一直身穿破旧的衣服。朱元璋对张昶的能力和廉洁赞赏有加,而且心中也慢慢得意起来,当初把张昶留下来真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但张昶却高兴不起来,他的心思在北方,他为自己这个元朝旧臣却做了叛臣的参知政事而怏怏不乐,不过当时元大都尚在元顺帝手中,因此张昶依旧想着为元朝尽忠,他曾对身边亲近的人说:?吾若得归元,仍不失富贵也。?很难判断这句话是不是真的是他说的,但其实他的处境并不好,一来他确实心系元朝,二来他又确实为朱元璋做了不少事,但若说到完全取信于朱元璋是不可能的。

张昶私心里希望元朝能够平定叛乱,然后他重新回到元大都,为此他开始一步步坑朱元璋,张昶撺掇一些大臣为朱元璋歌功颂德,又劝说朱元璋要及时行乐,朱元璋可不傻,他对刘伯温说:?是欲为赵高也。?当初赵高辅佐秦二世继位,就是这样养着这个小皇帝。刘伯温实际上早就觉得张昶不对劲,单从他总是穿着旧衣服就能看出不寻常来,一个人不铺张浪费确实是优点,但若总是喜欢穿着前朝的衣服,这不是怀旧又是什么,这说明张昶的心还是元朝的,那么这个人就留不得。现在看到朱元璋也有警惕心,刘伯温就放心了,还劝说朱元璋除掉张昶。

不过,朱元璋依旧觉得张昶确实是个能力非凡的臣子,处死的话实在太可惜了,只是稍加申斥就把这一页揭过去了。但张昶并没有就此停止自己的计划,他在朱元璋下令编纂《大明律》的时候,?劝上重刑法,破兼并之家,多陈厉民之术。?为的自然是让朱元璋失去民心,不过朱元璋却并没有听从张昶的,朱元璋坚持?钦、恤二字,用刑之本也?。

张昶进行的这些复兴元朝的大计眼看并没有任何效果,这个时候,张昶也害怕了,恰好元朝有使者来到南京,当时朱元璋其实已经有了让张昶回到元大都的意思,但是张昶却自己破坏了,他让使者给元顺帝带回去自己的奉表,并且在其中问自己儿子的事情,说来也巧,正好张昶病了,杨宪去看望张昶,得到了这个书信,然后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看完很生气,就让大都督府去盘问张昶,又得到了这么八个大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啥也不用说了,张昶的心思全在元朝,倘若留着对朱元璋已经没有了用处,倘若放归元大都,一定会对朱元璋的事业不利,所以朱元璋下令处死了张昶,有意思的是,第二年,朱元璋就攻进了元大都,然后元朝灭亡,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

大臣穿破了衣服也不换,朱元璋直夸是清官,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为什么?

大臣把衣服穿破了也不换,朱元璋夸他是清官,而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这是因为朱元璋和刘伯温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大臣穿破了衣服这件事。

朱元璋夸大城市清官当然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官吏总是比较富裕,而且手中有权是过得比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要好得多。他们的衣服也大多数都是绫罗绸缎,锦衣华服,有一些官员还拥有非常大的宅院和数不胜数的仆人。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非常厌恶贪官污吏的,那么当他看到有一位大臣身上穿着破衣服也舍不得换的时候,肯定会认为这个人非常清廉。那为什么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呢?因为刘伯温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他认为大臣穿破衣服是特地穿给朱元璋看的,为了揣摩圣意趋炎附势,而不是真正的清官。

我们都知道,一个大臣的朝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衣服,上朝的时候要穿,晋见皇帝的时候也要穿,那么一般的官员,对于自己的官服都是非常爱惜的,是不会轻易在别的场合穿的。

而这位大臣朝服都已经穿破了,,这只有两个原因,第1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经常在其他场合也穿自己的官服,也就是说他可能凭借着官服到处作威作福,接受其他官员的贿赂。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可能故意将自己的官服弄破,好在皇帝面前显出自己的清廉。

无论是以上两种原因中的哪一个都足可以说明这个官员并不是个真正的好官,只是为了做做样子,那么这样的人当然是留不得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7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