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世忠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宋名将韩世忠骁勇善战,多次率军抵抗西夏和金国的进攻,为宋朝稳定立下赫赫战功,也是当时的中兴四将之一。不过韩世忠生于延安,是今天的山西省绥德县人,但他死后却是被葬在苏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韩世忠的墓碑矗立在苏州市灵岩山麓,碑文共有13200余字,也是记录了韩世忠一生的精彩事迹,被无数后人所敬仰。下面就来为大家讲讲韩世忠为何会被葬在苏州,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苏州木渎灵岩山西麓,穹灵路上,有一处比较显眼的黄墙建筑,那就是韩蕲王祠。
过祠堂进山不远,有两条岔路,左手边是韩世忠和秦国、杨国、楚国、蕲国4位夫人合葬墓冢,右手边通往韩世忠墓的墓碑。这三处建筑物,堪称“韩氏祠墓三景”,给因西施操琴台、玩花池等景点而颇具脂粉气的灵岩山,增添了一份英武忠勇之气。
韩世忠是宋代抗金名将,陕西延安人氏,他的墓怎么会在苏州呢?韩世忠与苏州,又有怎样的渊源呢?
最早结缘苏州,是韩世忠从苏州出兵讨伐苗傅、刘正彦。公元1129年的农历三月上旬,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强迫宋高宗赵构退位,立赵构三岁的儿子为帝,让太后垂帘听政,制造内部混乱。
三月下旬,撤退到苏州的韩世忠军队,作为讨伐逆贼的先锋集结出发,在浙江临平击溃苗傅、刘正彦的军队,并乘胜追击,彻底消灭了苗傅、刘正彦,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5年后,回到苏州的韩世忠以驻军为名从章氏手中强取沧浪亭,修建私宅成为了新苏州人。韩世忠在两座假山之间架设了飞虹桥,还修筑了寒光、翊运等厅堂,濯缨、瑶华等亭子,这里因此被人们称为“韩家园”。
在苏州有私宅后,韩世忠成了的的刮刮的苏州人,苏州成了韩世忠的第二故乡。他的儿子韩彦古,也曾两次担任平江知府,延续了韩家跟苏州的缘分。
提到韩世忠,就不得不提他的一位夫人梁红玉。公元1130年,梁红玉助韩世忠抗击金兀术于黄天荡,亲自击鼓助阵,将金兀术围困了48天,稳定了宋金对峙的局势。“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1135年梁红玉病逝,时年34岁。16年后,韩世忠也离开了人世,同梁红玉等四位夫人一起葬在了苏州灵岩山。
苏州不是韩世忠的故乡,他的晚年也大多在其他地方担任官职,韩世忠为啥要葬在苏州呢?
《韩世忠传》的作者,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戈春源老师分析,当时韩世忠的故乡被金国占领,所以他不可能葬回老家。
同时,梁红玉先他16年去世,很可能已经先安葬在灵岩山,而在安葬梁红玉时,韩世忠就已经考虑到自己的身后事,因此最后也葬在了灵岩山。
韩世忠在苏州的遗迹还有两处,一是穹窿山上的宁邦寺和玩月山居,传说是当年韩世忠带领部下在此赏月,他的部下在此出家。
另有一个地方是在苏州枣市街76号,编号为苏州文保建筑159号。那里几十年前做过苏州枣市小学,目前拨给苏州胥江街道办事处办公所用。那里曾经是韩王庙,纪念韩世忠的庙宇。
后人对于韩世忠的评价,褒贬不一。最为人诟病的,是他强取豪夺沧浪亭,害得章家一夜之间财产尽失,流离失所。
还有就是韩世忠的四位夫人,除正妻秦国夫人白氏外,其余三位都出于妓家,而且都大有来历。二夫人杨国夫人楚国夫人梁氏,就是大名鼎鼎的梁红玉,祖籍池州,生于淮安,据说祖父和父亲都是武将,可惜后来家道中落,不得已流落风尘之中,成为京口名妓。
淮阴梁红玉祠
三夫人茅氏继承了大夫人封号,也叫秦国夫人。茅氏本是杭州名妓,原名吕小小,因为一件小事而身陷牢狱,韩世忠直接把她营救回了家。
四夫人蕲国夫人周氏早先为营妓,因为貌美,为韩世忠的领导王渊所爱,后由王将军转赠。风尘女子命运多舛,但因丈夫的文韬武略而受封诰命,也算是幸运之至了。
韩世忠官居枢密院使,比岳飞的枢密院副使还要高一级,在朝廷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公元1141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陷害被杀之际,韩世忠直面秦桧责问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中兴四将图》
事后他愤然辞职,隐居西湖,研读佛经,闭门谢客,并自号清凉居士。韩世忠63岁时病死,去世时,身经百战的韩世忠只剩下4个手指,身上的伤疤多得像一幅地图。
岳飞横死风波亭,而韩世忠却能寿终正寝,何以故?有一种说法,韩世忠的才能远在岳飞之下,守土还行,让他收复失地,奉迎徽钦二帝就没有那个能力了,刚刚好满足了高宗皇帝的愿望。正是这个“刚刚好”成就了韩世忠。
如今,韩世忠墓园悄然矗立,他和他的四位美人,每天都在灵岩山寺的晨钟暮鼓中向后人述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代表作品:《临江仙》,《南乡子》
主要战果:攻占方腊,黄天荡之战;抗击西夏和金,立下汗马功劳
南宋著名抗金勇士韩世忠,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他于1089年出生在陕西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从小习武,天生神力,勇敢直爽,性情善良,喜欢为侠义而战。
渐渐长成少年的韩世忠,身材高大魁梧,武功高强,力气很大,所以有人说他有这样的本事,不如参军报国,斩杀敌人。韩世忠觉得真的应该如此,于是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参军了,开始了军旅生涯。
韩世忠虽然年轻,但能力很强。他一参军就遇到了宋金两军。在这场战役中,韩世忠英勇作战,杀敌无数,年纪轻轻就被提升为上尉。年虽然只比同队所有人年轻,但大家都听韩世忠的,因为他打仗勇敢,做事公道正派,说话通情达理。
后来韩世忠在西夏被监军徐杀死,冲进敌阵,直奔元帅帐,在敌军中杀了徐的头。宋军将军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将军,于是他向朝廷报告,请求破例提拔韩世忠。但因为韩世忠年轻,成绩受到质疑,最后只升了一级。
公元1121年,宋军与金军在燕山南麓交战。在宋军几对兵败之时,韩世忠率领50余骑击溃了金军的1000人,留下数百头逃跑。
荆之变,将军苗阜和刘正彦反叛朝廷,杀死了王元和太监康禄,并迫使皇帝让位于他三岁的儿子。韩世忠深明大义,和其他将领一起平定叛乱,救出皇帝。之后领兵平定叛乱,将叛乱的主要将领一一抓获并击毙。后来,韩世忠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而左军这个禁军大营处于皇帝的掌控之下,深受皇帝的信任。
此后,韩世忠稳步崛起,创建韩家军,率领这支军队抗击西夏和金朝,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岳飞被冤狱时,他为岳飞申诉,但没有得到好结果。岳飞死后,韩世忠认为这个时候国家大势已不允许他了,于是毅然辞去了唐朝的职务,终日借酒消愁。晚年在佛道中寻求精神解放。他在成为一个冷静的居士后,因焦虑和愤怒而死,死于1151年。他死后,被追封为太师,依桐郡王。宋孝宗当政时,封他为太尉,谥号忠武,被分配到寺院。
韩世忠反对议和,又曾抗疏直言秦桧误国,反遭秦桧党羽的攻击。他眼见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连疏请求辞去枢密使之职,并奏请告老,得以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以太傅、醴泉观使、奉朝请、福国公的官爵致仕,仍兼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 。
绍兴十二年(1142年)十月,因高宗生母韦太后南归,韩世忠被改封为潭国公。次年(1143)二月,进封咸安郡王 。绍兴十七年(1147年)三月,改领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 。
韩世忠晚年喜好释、老,自号清凉居士。自致仕以后,闭门谢客,口不言兵,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纵情游览西湖,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也很难见他一面 。高宗多次召韩世忠及其家人进宫饮宴,"眷礼深笃",屡赐其名马、宝剑等 。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秋,韩世忠病重,上表辞官。八月四日(9月15日) ,被策拜为太师。同日,韩世忠病故于临安,享年六十三岁 。获赠太师、通义郡王。
乾道二年(1166年)八月,宋廷诏称"诸军将士,与金人战御立功之人,其功效显著者,无以示别。将显著战功十三处,立定格目",即所谓"中兴十三处战功",韩世忠的大仪镇之战名列其中 ,并被之后的《中兴战功录》收录 。而在章颖所撰的《南渡十将传》中,韩世忠亦名列其中 。
忧愤而死。
岳飞父子被捕下狱,秦桧独霸朝政,无人敢言,但韩世忠不管这一套,他面见秦桧,当面指斥道:“岳飞父子何罪?为何将其关押?”秦桧答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斥道:“‘莫须有’三字能服天下吗?”
好友劝他,得罪秦桧日后难逃报复,而韩世忠却说:“今吾为已而附合奸贼,死后岂不遭太祖铁杖?”韩世忠见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便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终日借酒消愁。
晚年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最终还是忧愤而死,卒于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
扩展资料:
韩世忠轶事典故
1、赤手擒野马
有一年,二郎山跑来一匹野马,袭击过往的路人。官府贴出告示,说只要能降服这匹野马就能得到重赏。韩世忠正好路过,揭下榜文,赤手空拳直奔山上而去。不多时,只听见山梁后长嘶一声,山梁上果然跃出一匹白鬃野马。野马一看见韩世忠,便直扑过来。
韩世忠待那马冲下山坡,纵身一跃骑上了马背。野马见状前蹄腾空,想要把他掀下来。韩世忠两腿紧夹,双手抓住马鬃。野马狂奔乱跳,一直跑到了一道山崖前。眼看连人带马就要跌下深沟,韩世忠朝马背上连捶几拳,野马竟停在了离深沟只有一步的地方。
2、擂鼓战金山
黄天荡之战,南宋初年抗金战役之一。高宗建炎三年(1129)冬,金完颜宗弼率军渡江,连破临安(今浙江杭州)、越州(今绍兴)。次年,宋将韩世忠率水师八千,乘海舰从海口(今上海)进趋镇江,截击其归路。韩夫人梁红玉亲自击鼓指挥,使金兵不得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世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7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赵匡胤死后,他最亲的人没有一个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