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武则天的墓为什么没被盗过武则天的墓里有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6-30 20:45:51

武则天的墓为什么没被盗过武则天的墓里有什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墓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到武则天的墓穴问题也还是比较有争议的,很多人也都说过,武则天的墓穴是挺厉害的,从古到今天这个武则天的墓穴是一直没有人盗取过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的人说了,这是因为武则天的墓穴的机关非常非常的厉害,所以有想进去的进去一个死一个,那么到底是不是这个武则天的墓穴里面的机关非常厉害啊?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武则天墓也就是乾陵,这是一个合葬墓,里面住着两位皇帝,一位时女帝武则天,另外一个就是唐朝皇帝李治。

1、墓葬

李治也是一个比较厉害的皇帝,但是很不幸,在他的前面有着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在他的后面,自己的妻子武则天又是一代女帝,主角光环实在过于强大,在两轮皓月之下,他这一颗明星也是有些黯淡无光了。

武则天呢?更是不用说了,一代女帝,傲世枭雄。千古人物,毁誉参半。

这两个人去世之后葬在了一起,李治先走的,他先被武则天安排安葬在了这里,后来武则天去世以后,唐中宗也是将她安排进了这里。或许是为了让他们夫妻团圆吧。

2、未被盗墓

在唐朝皇帝的众多的陵墓之中,武则天的这一个算是保存的最完整的了。当然,不是说他们的机关有多么的先进,这也是未可知的。而是即使有着诸多的盗墓贼心思念想,往往连入口都找不到。

就比如在唐朝的时候,黄巢之乱,他们对这个陵墓动了心思,结果就没有找到入口。五代十国的时候,也是如此,到了民国时期,为了钱财不少军阀都对陵墓产生了兴趣,但是即使动用了炸药,也是毫无办法。

3、发现入口

当然,或许是武则天在天有灵,看到了建国的奋勇,也看到了新时代的光芒,在195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将墓葬的入口暴露了出来,后来有关人员也组织了发掘。后来被叫停了,保护了起来。

上千年来,武则天墓为何从未被盗?

自古以来,多少帝王陵墓被一一挖空,剩下的寥寥无几。鼎鼎有名的汉武帝陵墓茂陵已经被挖空,几千年来所光顾之人多不胜数,就连陵墓的砖头都所剩无几。唐太宗的陵墓昭陵也未能幸免,也被掏空,其陵墓中的宝贝也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私人收藏家手里。再说康熙大帝的陵墓的宝贝被尽数掏空,甚至康熙大帝的尸骨都未能幸免,现在量骨头都凑不齐,可见盗墓者并不手下留情,连先人骸骨都不放过。

然而这么多帝王陵墓当中,1300年来,未曾被成功打开,那就是武则天的乾陵。据史书记载,光顾过乾陵的有名有姓的盗墓者人数多达17人,然而乾陵入口隐藏得非常隐秘,所以才免遭盗墓贼的破坏!那为什么武则天的乾陵能在众多陵墓当中独善其身,不被挖呢?就单单是入口的隐秘吗?

乾陵历经23年才基本完工,坐落在陕西的乾县梁山上,而且因“奶头山”而闻名于全国。而武则天之所以选择在梁山修建陵墓,是因为梁山整体向是一位女性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武则天的象征。正是因为如此,作为史上第一位女性皇帝的武则天,她也相信这是冥冥之中安排,上天既然要她做了第一位女性皇帝,那么陵墓就要彰显出她独一无二的气势,而梁山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风水龙脉都符合武则天的要求。

相传乾隆之所以不被盗墓者成功盗窃,除了是陵墓入口隐秘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袁天罡曾经在梁山埋下了一枚带有诅咒的铜钱,而这诅咒也为保护乾陵而设立,使得前来盗墓者有来无回。前面说了袁天罡是一位传奇的神相,他曾经对年幼的武则天进行了预言,说武则天日后必称帝,事实也是如此。而且后来随着他的《推背图》自问世以后,更是被世人称之为神相,天下第一神相,直到后来《旧唐书》也对袁天罡进行了神话记载,说袁天罡是名副其实的神相。

根据史料记载,考古专家对乾陵进行了推算,最后得出结论是:不包括石头在内的文物,就玉器,铜器,和其他金银珠宝就多达500多吨。而且但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到,乾陵里面的文物价值连城,如能破陵而入,那么挖出来的宝贝必定惊天地泣鬼神,石破天惊都不为过。而且郭沫若因此像国家申请挖掘乾陵,可是最后给反驳了回来,原因竟然是国家对死人的东西暂时不感兴趣。

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胆大。纵然是乾陵入口神秘,也断不了盗墓者发财之梦。史上第一个光顾乾陵正是我们熟悉的黄巢,他为了找出乾陵的墓道入口,竟然铲平了半座梁山,连墓道口的影子都没有一个,最后只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

第二个光顾乾陵的人就是五代十国的节度使温韬。有了黄巢的前车之鉴,他竟然动用了数万人马来开挖乾陵。可是当他率领着数万人马浩浩荡荡来到山上的时候,天空突现异象,乌云密布,狂风突起,暴雨倾盆。但是数万人马一撤走,天空立马变成晴空万里。如此诡异的现象,让温韬对乾陵有诅咒的说法深信不疑,于是最后放弃了挖掘乾陵。

第三个光顾乾陵的人就是近代的民国将军孙连仲,当时他帅军炸开乾陵墓道三层大石条之后,诡异的事情有发生了,一股浓烟从墓道涌出,当时几个士兵闻烟吐血身亡,吓跑了其他人。因此乾陵也躲过了一劫,直到现在为止,乾陵都未被盗墓者成功光顾。

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陵墓为何1300年未被盗?

乾陵是否被盗?这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据有关史书记载,乾陵自建成至现在的1300多年间,曾发生过多次盗陵事件,但后来都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盗成。主要原因是因为乾陵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墓在山腹部,墓道不易被发现,而且建成后墓道外边又用石头加固密封,使得墓道周围结构坚,盗墓者无法挖盗洞,盗掘的难度比较大,很多盗墓贼始终都找不到墓道入口,因此1300年未被盗。

历史上记载了三次比较大的盗掘乾陵的活动第一次是在唐末,掘陵者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陕西通志》对此有过记载。依据是已经失传的唐人著作《雪航肤见》一书。书中说?武后陵,黄巢伐之?。查阅有关资料,第一种说法是:唐朝末年,黄巢部将王潘确曾攻克奉天。在此期间,王潘受黄巢指派盗掘乾陵,当墓道快要挖开时,忽然袭来一阵雷雨,士兵们立即联想起?姑婆显灵?的民间传说并信以为真,终于四散而逃。传说总归传说,不能当真,但如果当时真的掘开了陵墓,《雪航肤见》一书是不会只简单地记下?黄巢伐之?四个字的。这四个字,只能说明黄巢或部下掘过乾陵,并不等于说黄巢掘开了该陵。

第二种说法是:唐朝末年发生黄巢之乱,黄巢动用40万大军打算盗掘乾陵,但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罢,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黄巢也被后来的人嘲笑是最愚蠢的盗墓贼,几十万人连一个墓道口都没找到。)

因此历史学家郭沫若也认为?黄巢拟盗掘陵未逞?。

第二次发生在五代时期,盗墓是五代时期的号称盗圣的温韬

据《新五代史》记载:?温韬为耀州(今陕西耀县,当时乾县为其辖地) 节度使,...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意发掘...惟乾陵风雨不可发。?。翻译过来就是,温韬当时作为乾陵地区的节度使,有意发掘乾陵,但是因为很多原因最后没有发掘。

第三次发生在民国初年,是盘踞在关中地区的小军阀孙连仲所为

据翦伯赞和郭沫若1960 年春游乾陵时介绍:当时孙连仲派工兵用黑色炸药炸开了墓道表面封石,仍看不到根底,正犹豫间,忽然刮来一阵狂风,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炸墓道的工兵纷纷想起了当地群众给他们讲过的许多稀奇古怪的事儿,内心十分恐慌。孙连仲本人也对盗陵必遭报应的传说半信半疑起来,于是只好重新回填了炸开的墓道口。

1958年,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墓道口。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经初步发掘确认被炸处是地宫墓道,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当时国务院总理对《乾陵发掘计划》作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之后,国务院又再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

乾陵为什么1300多年以来没有被盗呢?建国后,有关部门曾对乾陵墓道进行试掘。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由此推断乾陵历史上没被人盗掘。

第一是:乾陵宽约3.9米、全长63.1米的墓道全用石条封砌,石条之间又用铁拴板或铁棍牵拉,再以白铁浇铸其缝,使2000 余块石条连成一体。据勘察,除了墓道中段上层的石条有移动和损坏外,上段、下段均完整如初。

第二是:乾陵地宫凿在石山腹部,舍墓道而另凿新洞入地宫,难度很大,同时通过对包括黄巢沟在内的所有盗窃可疑点进行勘察,都没有发现新的盗洞。至于试掘后发现墓道封石部分残缺,并有损坏痕迹和顺序紊乱情况,这很可能是二次启陵葬武则天时留下来的。因此许多专家断定乾陵是唐关中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盗掘的陵墓。

总结:除史书上的记载的三次大的盗墓活动外,历史上没有记载乾陵有被盗掘的迹象,第二是通过近代考古人员的考察验证,没有发现新的盗洞。武则天陵墓乾陵地宫在山中腹部,墓道周围结构坚固,盗墓人员无法挖洞进去,盗墓的难度比较大,再加上当地关于盗墓流传的一些传说,使得盗墓者心生恐惧,因此很多盗墓者在尝试盗掘无果之后就放弃盗掘了,因此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陵墓至今1300多年未被盗,因此许多专家和学者断定乾陵是唐关中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盗掘的陵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6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