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寒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古代传说中,嫦娥仙子居住的地方是广寒宫,广寒宫就在月亮上面,很多电视剧里面营造出来的广寒宫,也都是突出一个“寒”字,这个名字可以说从内到外都透着一股寒气,给人一种很冷的感觉。但是,我们知道月球上的确很冷,因为有宇航员去过月球,可是古代又没有人去过月球,为什么他们还能知道月球很冷呢?
古人把月球叫做“广寒宫”,从字面上来看,是说月球上很寒冷、空旷。那么问题来了,古时并没有人登上过月球,他们是怎么知道月球上很冷的?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3个角度进行解读:广寒宫的称呼首先是基于阴阳理论。其次,反映了古人对于色彩的认知,同时也是嫦娥奔月的人文心理直接反映。
1、阴阳理论是广寒宫称呼的基础
深厚广大的传统文化中,有个流传数千年、举名闻名的理论:阴阳理论。其核心是世间万事万物,都按照阴阳原理运动。阴是背离阳光、晦暗和寒冷的;阳则相反,是光明、温热的,是积极向上的。因此阴主寒,阳主温;夜为阴、昼为阳;地为阴,天为阳。
根据这个理论,古人认为月亮为阴,是清冷、晦暗的。是“太阴之精,上为月”;《易说》则称“月与星,至阴也,有形无光,日照之乃有光。”《五经通义》解读更有趣:“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
2、广寒宫反映了古人对于色彩的认知
在“月为阴”的理论基础上,月光自然归属于阴。月光也是白光,而白光在古人对于色彩的认知上通常称为“寒光”。《木兰辞》中就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句,类似的表述还有很多,比如下面这些:
“玲珑月,寒光凌乱,照人愁绝”;“冰蟾驾月,荡寒光、不见层波层碧”;“低河耿秋色,落月抱寒光”;“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既然月亮之光是寒光,月宫自然也就是“寒宫”了。
3、嫦娥奔月的人文心理直接反映
说起月亮来,自然要提到嫦娥。最早对于嫦娥奔月故事进行记载的是两汉时期,嫦娥与后羿相亲相爱,受坏人陷害,误吞仙药飞升入月宫,夫妻天上地下分离难聚,“广寒寂寥,怅然有丧”……这也是最早关于“广寒”之宫的记载。
在这个古老的爱情故事里,人们深深同情嫦娥与丈夫的分离之苦、相思之痛。由天及地,诸多人世间的爱恨离仇让人们感同身受,认为嫦娥内心一定是清冷寂寞的。在这种人文观念下,月宫当然是寒冷的,没有温暖的。
“天上嫦娥也可怜,广寒宫里夜孤眠。早知人世相思苦,不若移居桂树边。”这是明朝诗人孙蕡(fén)的诗句。其实,广寒宫在隋唐就流行了,宋朝写广寒宫的诗句多达千余首。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哪怕流传千余年,始终不过时,至今让人沉醉。
古代人喜欢在晚上看月亮,于是历史上便流传了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从这些传说中我们能够发现,月亮在古代也有广寒宫之称。但是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科技确实不发达,古人是如何知道月球上面很冷的呢?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网友指出,古人之所以觉得月亮冷,主要是将月亮和太阳做对照,太阳在白天,月亮在晚上,太阳热,那么月亮自然冷了。
在我国,自古有阴阳理论一说,因为在白天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而且白天温度比较高,光线比较强。但是晚上就不一样了,古人几乎感受不到月光的暖意,而且月亮出来的时候,天空就变黑暗了,没有光线了。
其实,古人心里可能也是觉察出了光线强度就是代表“热”这种感受的深浅,光线越强,那么给人的“热”的感受就越高。
因为白天太阳给人比较热的感觉,而晚上,光线暗淡,同时月光也几乎没有温度,于是古人判断月球应该是比较冷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的智慧,不能说古人完全是误打误撞。
当然,我们可以科普一下,月球是不会发光的,发光的太阳属于恒星,即便是地球也没有达到太阳那个等级,地球只是围着太阳转的行星而已,而月球是围着地球转的,比地球更低一级,更不会自己发光了。
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上光芒其实来自于太阳,属于反射光,所以如果没有了太阳的照射,月球确实会比较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6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清朝大贪官和珅,他是怎么一步步上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