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死磕匈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起汉朝,那可真的是历史上公认的最强王朝,在汉武帝的卓越领导下,创下了汉朝盛世,汉朝也是历史上最尚武的一代王朝,在军队力量的成绩最为显著,可就是这样一个最强盛世,却为了击垮匈奴,几乎打空了国库。汉武帝在位这五十多年,就有四十四年时间是花在这匈奴身上,这样看来,汉武帝的职责好像就是为了消灭匈奴,可为什么汉武帝宁愿花费如此长的时间,不惜打空国库,也要消灭匈奴?
自从汉朝建立后,和匈奴一直战争不断,为了缓两者之间的关系,当时的汉朝当政者最先想到的就是通过和亲缓和,起初这个方法确实有效,匈奴不再来骚扰,汉朝为匈奴提供粮食、金钱等资源,可后面匈奴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盯上了汉朝这只肥羊,匈奴想挑起两国战争,最后是将汉朝取之,将资源纳为己有。
在汉文帝时期,和亲的方式继续在推行,但不满于此的匈奴,在迎娶到汉朝公主,拿到汉朝的资源后,开始对中原地区发起进攻,掠夺百姓财物,得寸进尺,在这样的状况下,和亲来缓解两国之间的矛盾已经行不通了,只有战争才能保卫汉朝的边境与百姓,才能解决问题。
汉朝自建立起就有着雄厚的资金和物质资源,而匈奴的出现阻碍了汉朝的发展,只有消灭了匈奴,汉朝才能扩大国土,让自己的朝代延续下去,于是在汉武帝登基之后,他在五十多年中,不惜拼尽所有和匈奴死磕到底,他组织了十多次大规模的战斗来讨伐匈奴,保卫汉朝疆土,花费四十多年时间,实打实的把匈奴消灭,还汉朝百姓和国家一片安宁。
除去历史上的恩怨种种,汉武帝痛击匈奴的原因,也是因为他背负和付出的太多了,他不惜亏空国库,消耗汉朝几代积累的积蓄,甚至还背上了“穷兵黩武”的骂名,若是这样都不能消灭匈奴,他还有什么脸面回去面对百姓,他还要洗刷匈奴人给汉人带来的所有屈辱,背负着这些,他没有别的选择,但也就是这样的决心,魄力和坚持,才保护了汉朝的百姓和疆土。
我们都知道,“匈奴”是我国秦汉时期北方地区非常重要的一支游牧民族,它们对秦汉两朝的历史进程,乃至是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在我们的印象中,匈奴总是侵扰中原王朝的边境地区,严重威胁到中原王朝的统治。
因此,为了解决“匈奴之患”,早在秦始皇时期就修建了万里长城,虽然此举有效的抵抗了匈奴的入侵,但也因此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从而加重了秦朝的社会危机,致使农民起义爆发,最终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仅历经二世便灭亡了。
除此之外,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兴衰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刚从战火中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百废待兴,国家贫弱,因此对于匈奴只能采取妥协退让的和亲政策。
当然了,历史证明,西汉王朝此举是非常明智地,采用和亲的方式,为文景之治的实施,赢得了较为宽裕的时间和稳定的外部环境。等到武帝时期,国家便有了足够的财力与之对抗。因此从武帝继位之后,便一改原来的和亲政策为武力征讨,从而开启了长达四十四年对抗匈的战争。
而战争的结果我们也都很清楚了,汉武帝虽然击败了匈奴,但长年的战争也致使国库空虚,中原的农耕经济已经无法承受这空前的巨大军事开支,因而也使得西汉王朝由原本的鼎盛转而走向了衰落。
而在这期间我们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武帝在位总共54年,却花了44年在攻打匈奴上,为何汉武帝总是揪着匈奴不放呢?”
按理来说,所谓战争,实际上就是一种“迫使对方服从我方意识的一种暴力行为”,而战争的目的基本上就是获得利益,当然,尽管这种利益是多重的,既有实物的,也有非实物的。
汉武帝的抗匈战争就是非实物的,即获得和平。那既然是这样,开启战争的目的就很明确了,只要匈奴同意不再侵犯汉朝边境就可以了,但汉武帝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一举将匈奴赶到了漠北之外。
要知道,从中国古代历史的逻辑来说,纯汉人王朝基本上是不可能同时统治长城南北地区的,因为两者的统治逻辑根本不一样,长城以北地区是游牧文明,而长城以南则是农耕文明。而当时的汉朝就是典型的纯汉人王朝。
简言之就是,即便汉朝打到了漠北之地,但并不能对此地实行有效的统治,故而只是劳民伤财之举而已!
当然了,也许你会说:汉武帝此战将匈奴给彻底打趴下以后,使之再也不可能有侵犯中原王朝的边境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汉武帝之后,匈奴侵扰汉王朝边境之事仍有发生。所以这样说来,汉武帝穷兵黩武攻打匈奴,并没有取到实质性的成果,威胁依然存在。只不过相对于西汉初年来说要小得多!
因此在很多人看来,汉武帝之所以要揪着匈奴不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匈奴的存在对西汉王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其二,和亲政策给汉王朝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其三,匈奴人没有遵从和亲的约定,而是不断的‘背约南侵’。
但笔者却对此不以为然,为何呢?首先来说,匈奴的威胁在武帝时期并不算太明显;其次,和亲时给匈奴的贡物也并没有给西汉王朝带来特别沉重的经济负担。而至于说匈奴人“背约南侵”,实际上也不准确,因为在和亲政策发起之后,匈奴南侵的次数以及程度都相对来说比较小了,而在武帝继位后,南侵这类的事情也很少发生,甚至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
所以这样说来,这三个原因并不能成为汉武帝发起全面抗匈战争的理由。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双方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西汉初年的时候,百废待兴,国家实力很弱,因此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可以说既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也是战争失败后的无奈之举。不过在经过文景之治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得到大幅提升,因此汉武帝也就有了征讨匈奴的资本。
第二,西汉朝廷内主战派的声音逐渐占据上风。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主要是统治者想维护国内和平,从而获得发展的时间,是一种理性且颇具智慧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对于那些具有强烈优越感的西汉统治者来说,又充满着被迫与无奈。所以,在汉匈关系中,西汉朝中始终存在着“战与和”两种不同的声音。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主战派逐渐占据了上风。皇帝虽然是最高决策者,但其决策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常常会受到这些声音的影响。而此时的汉武帝正是如此!
第三,汉武帝具有强烈的控制欲与大汉族主义情绪的极度膨胀。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武帝是难得一见的具有雄才伟略的帝王,当然,同时也是一位控制欲极强,且充满着大汉族主义情绪的皇帝。因此,在拥有经济基础作为保障之后,便开始着手于对匈战争。
当然了,汉武帝也有着极端自负的性格,当他攻打匈奴的决心已定之后,任何人的意见也就听不进去了。
因此在笔者看来,汉武帝的对匈战争并不是一场防御战争,更不是一场为了汉朝边境和平稳固的战争,而是一场典型的开疆拓土的征服型战争,与后来的蒙古帝国东征西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与和是根据当时的汉朝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作为一个国家对外作战也是根据实力变化来选择的。历史上中原王朝面对北方民族政权采用的方式大体分为军事对抗、和亲、割地及称臣纳贡等几种方式。汉武帝选择直接对匈奴开展军事行动是基于以下情况考虑的:
第三,屈辱的历史让汉武帝不能忍受。汉武帝是历史有名的一代雄主,他对于权力有很强的控制欲望。和亲和赔款在他心目中是无法接受的。事实上,对于中原王朝,和亲和赔款在整体利益角度上看,是最划算的。北方民族大部分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大本营,想彻底打败他们很难,耗费的国力很大。但和亲和赔款对于至高无上的帝王心目中是屈辱的,割地更是不允许。所以汉武帝必须要打这场对匈奴的战争。
最后,匈奴走向逐步弱势。汉武帝初期对匈奴的作战大都属于试探性质,张骞出塞前后,汉朝基本摸清了匈奴底牌,匈奴已经开始走下步路。匈奴和后来的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结局差不多,最终都是强大到让中原王朝称臣,到最后由于内部问题没有处理好,逐步分裂瓦解,究其原因是这些游牧民族政权化建设不好,没能形成后来辽金元等建立的政权。
汉武帝时对匈奴作战,直接改变了中原王朝和游牧政权的力量对比。匈奴逐步衰落,并且后来分裂为南北匈奴两部分,南匈奴内附中原王朝,北匈奴被迫西迁。就汉王朝来讲,消除匈奴这个心腹大患后,政局相对稳定,并且西汉和东汉在其延续了300余年。从这个角度看,汉武帝打匈奴是汉朝强盛的奠基之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6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