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宣宗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时期“仁宣之治”的继承者,他与父亲一起将明朝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这样看来,朱瞻基也算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虽然统治时间很短,但是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做到这些,也是非常厉害的。不过朱瞻基有一件事情做得还是有些“过分”了,他的原配胡皇后,做皇后期间没有犯一点过错,他却坚持要把她废掉另立新皇后,这是为何?
明朝出过很多痴情的皇帝,马皇后死了之后,朱元璋伤心的哭了好几天,之后就没有再立过皇后。朱棣在徐皇后死后也未再立皇后,朱见深也因为深爱的万贵妃十几年都没有宠幸过其他嫔妃。朱佑樘更是一生只娶了张皇后一个女人。今天我们要说的明宣宗朱瞻基则因为要立青梅竹马为皇后,不惜废掉并没有过错的皇后。
一起来看看胡皇后是如何无过被废的。在朱瞻基是皇太孙的时候就嫁给了他,是由朱棣亲自指婚的,被立为太孙妃,朱瞻基继位后,就顺理成章的封为皇后。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朱瞻基是想立他的青梅竹马孙太嫔做皇后的,奈何胡皇后是爷爷朱棣亲自指婚,不管是哪朝哪代的礼制规矩来说都是正室妻子封为皇后的,最后才不情不愿的立胡善祥为皇后,立孙氏为贵妃。
因为宣宗一直都不是很喜欢胡皇后,加上胡皇后身体也不是很好,就只有两个女儿,没有生到有儿子。偏偏当时备受宣宗宠爱的孙贵妃很是争气,在第二年就生下皇长子朱祁镇,宣宗得知后十分高兴,没多久就有大臣就上书让宣宗立朱祁镇为太子。胡皇后虽然不受宠爱,但是十分通情达理,也表示支持立朱祁镇为太子之事。但是立太子是一国大事,也不能太过着急,况且朱祁镇只是皇长子,并不是皇后嫡出,现在皇后还年轻以后还是有机会生出儿子的,一旦皇后生下嫡子朱祁镇的太子之位也不牢固。
本来宣宗就不喜欢胡皇后,为了青梅竹马的孙贵妃能当皇后,和她生的儿子能当太子,宣宗决定废掉胡皇后,然后再把孙贵妃立为皇后,这个想法马上遭到了大臣们和张太后强烈的反对。皇后没有过错就废了对国家来说是没有好处的。可是宣宗废后的想法也十分坚决,多次找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人商量废后之事,但是大臣们都觉得胡皇后没有什么过错,不应该废去,怎么讨论都没有结果。
杨士奇就算同情胡皇后也知道废后一事无可挽回了,就向宣宗提出了建议,第一是宣宗自己跟胡皇后好好的说,让胡皇后自己上表请辞比较合乎情理,第二是保留胡皇后的待遇,毕竟说起来还是皇上废后不对,宣宗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宣宗去找胡皇后说废后一事,胡皇后早就料到了这天,就同意了,张太后还是不同意,她非常喜欢这个温柔善良的胡皇后,但是宣宗废后心意已决,又保证了胡皇后还是享受皇后的待遇,只能点头。
这应该是史上最平静的废后了,没有争吵,没有哭闹,也没有污蔑和栽赃。胡皇后被废后就生活在长安宫中,张太后对胡皇后很是喜爱,又因废后的事感觉对不起她,经常把胡氏接到寝宫里,每次张太后有什么活动都叫上她,还把她的座位安排在孙皇后的上面。宣宗就算知道也不好说什么,加上胡氏是主动退位的,出于愧疚就封胡氏为静慈大师。废后胡氏比朱瞻基还多活了八年,她去世后朱祁镇恢复了她皇后的身份,另外修了陵墓给胡氏长眠。朱瞻基的只活了三十八岁,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也给了心爱的女人最大荣耀,坐上了那母仪天下的位子,陪自己一起看山河风光,应该也是很满足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废后举动的皇帝不止明宣宗一人,但他却是整个明朝废后的第一人。
按说,明宣宗身为“仁宣之治”的重要完成者,无疑是颇有建树的“守成之君”,论治国、论用人、论军事、论经济都可圈可点,何以会干出反祖训、违伦理的废后之事呢?这要从他的婚姻说起。
孙氏原籍邹平,因父亲孙忠任永城主簿,其幼年一直在永城度过。孙氏天生丽质又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已经名动一城。10岁时,经彭城伯夫人、张太后母亲向明成祖提出,选入内宫抚养,成为将来朱瞻基择配的人选。她虽出身低下,但面貌姣好,聪明伶俐,深得明成祖及朱瞻基喜爱。
永乐十五年,明成祖不知何故(笔者认为,可能是他认为让同一个地方出两代皇后,会增加外戚坐大的可能,对国家不利),重新降旨给心爱的皇孙朱瞻基选妃,结果选中了济宁(今山东济宁)百户胡善祖的第三个女儿胡氏,册封她为皇太孙妃,而封孙氏则为皇太孙嫔。这个决定,看似简单,却不但成就了宣宗极不情愿的第一段婚姻,也成就了未来英宗生母的悲剧人生。
虽然依照明成祖旨意,宣宗的正妻为胡氏,可朱瞻基更喜欢贵妃孙氏,故胡氏一直被冷落。当胡氏婚后不久明白了所有的前因后果,自然成天抑郁寡欢,并因此久病难愈。
宣宗1426年即位后,胡氏贞静端淑,又为成祖选定,虽身体病弱、未能生育,为宣宗不喜,仍册立胡氏为皇后;孙氏虽亦无子,因饶有美色,虽仅为贵妃,却得宣宗皇帝所宠爱。当年册立后妃,按祖宗制度,皇后册立之时有宝(即金玺)有册(即写有皇帝封赐命令的金册),贵妃则有册无宝,但宣宗特命制金宝赐予孙贵妃,贵妃有宝自孙氏始,可见宣宗对她的宠爱程度绝非一般。
宣宗一直不喜欢胡皇后,早想更立孙贵妃为皇后,只是由于母亲皇太后反对,加上胡皇后贤明没有过错,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迟迟无法废后。
因为胡善祥当时本来就被明宣宗朱瞻基厌弃,再加上皇后胡善祥一直没有生育皇子,所以才会被明宣宗朱瞻基废弃。胡善祥当初其实是知道自己要被废后的,所以在贵妃孙氏生下皇子后,便主动提出要辞去皇后之位,但是身为皇后是没有主动辞职的权利的,所以明宣宗朱瞻基便主动废黜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随后便立了贵妃孙氏为皇后。
胡善祥出身于明朝时期的一个大家族,在明宣宗朱瞻基还是皇太孙的时候,便嫁给了明宣宗朱瞻基为皇太孙妃。胡善祥和明宣宗朱瞻基成婚以后,夫妻之间其实是非常恩爱的,明宣宗朱瞻基还常常带着胡善祥进宫看望母亲,胡善祥也十分懂事,对丈夫和婆婆都非常好,因此明宣宗朱瞻基的母亲也十分喜欢胡善祥。后来,朱瞻基登基成为了明宣宗,胡善祥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胡善祥当上皇后以后,便一直以?仁德?治理后宫,所以宫中众人都十分尊敬胡善祥这位皇后。
胡善祥除了懂得管理后宫外,也懂得适时劝谏皇帝丈夫,但是随着明宣宗朱瞻基登基的时间越来越长,朱瞻基也开始对胡善祥的劝谏感到厌烦了。后来,贵妃孙氏知道明宣宗朱瞻基对胡善祥感到了厌烦,于是便鼓动大臣们帮自己说话,孙贵妃的心腹大臣们便纷纷向明宣宗朱瞻基进言,称胡善祥没能诞育皇子,是一件十分失德的事情。胡善祥也知道自己没有生育皇子是愧对列祖列宗,所以在孙贵妃生下皇子以后,便主动辞去了皇后之位。
胡善祥被废黜以后,便主动请求去寺庙修行了,从此以后,胡善祥便过上了?青灯古佛,粗茶淡饭?的日子。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好女人。在古代,皇帝要想一心一意处理好国家大事,也必须有一个贤良的女人,在背后默默支持他,同时帮助他打理好六宫之事,这个女人就是皇后。
有?明君?才会有?贤后?,因为皇后作为国母,对皇帝有着规劝之责,假如皇帝昏庸,那么皇后再怎么忠言逆耳,也是无济于事,说不定还会面临被废的危险。
而有了?贤后?才更容易出现?明君?。皇帝每天打理国家大事,要是没人帮他管好?家事?,后妃整天只知道争风吃醋,皇帝哪里还有心情处理国家大事,光是面对这些琐碎的?家事?,就足够令人头疼了。
因此,?明君?与?贤后?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二者同时出现,那么当时的背景,一定是国家强盛,百姓富足。历史上的明君不在少数,贤后也有很多,而贤后比较集中的朝代,就要说到明朝了。
说起明朝,有的人认为,这是由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值得肯定的。但有的人却认为,明朝皇帝多?奇葩?,并不值得过多炫耀。但不管怎么说,明朝的贤后,确确实实没得黑。
朱元璋与马皇后,是明朝第一任帝后。朱元璋为人喜怒无常,很容易动怒,可每次他生气的时候,只要马皇后一劝,很快就好了。有时候朱元璋发怒,要处置某位大臣,也是马皇后规劝,才保住大臣性命。马皇后无疑是一位贤后,但如果朱元璋不是明君,又怎会听得进马皇后的规劝呢?
朱棣虽然篡位是事实,但他是位好皇帝也是事实。在他的背后,也同样有一位贤后的支持,就是徐皇后。
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长女,是朱元璋亲自选中的儿媳。朱棣登基后,徐皇后知道后宫不得干政,于是她设宴款待大臣的夫人,并对她们说:
?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为念,汝曹勉之。?
不仅如此,徐皇后还亲自摘录《女宪》、《女诫》等编成一本《劝善书》,颁行天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贤良的妻子,时时规劝朱棣,他才能时刻保持清醒,从而创造出?永乐盛世?。徐皇后去世后,朱棣也再没有立过后。
朱高炽的原配张氏,是朱棣与徐皇后为儿子挑选的太子妃,朱高炽即位后,册封张氏为皇后。史书记载:
?后始为太子妃,操妇道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
可见张皇后也是个贤良的女子。
张皇后辅佐三代帝王,到了明英宗时期,她已是太皇太后。明英宗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而张太皇太后在时,王振虽然得宠,却也始终不敢擅权。
后世对于张皇后的评价很高,比如明朝史学家何乔远,就曾这样评价她:
?张太后当宣英之际,可以预政而不预政,视汉唐女主何如哉。?
朱瞻基的原配胡善祥,是由祖父朱棣、母亲张氏(当时为太子妃)为他挑选的,特别是张氏,十分喜爱胡善祥,因为她:
?天性贞一,举止庄重,颇有贤名。?
朱瞻基即位后,胡善祥被封为皇后。一直以来,胡皇后都恪尽己守,以贤闻名天下。但是在宣德三年,朱瞻基却突然昭告天下,要废掉胡皇后。而且虽然是宣德三年才宣布,可这件事在朱瞻基刚即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谋划了。
要知道,明朝在朱瞻基之前,还没有皇帝废过后,再说胡皇后十分贤德,也没犯过什么错,为何朱瞻基要坚持废掉她呢?
一、长辈插手婚姻
胡善祥虽然贤德,可她并不是朱瞻基亲自看中的,而是由长辈安排的。朱瞻基在永乐九年,就被祖父朱棣立为皇太孙,也就是说,他将来注定要继承皇位。既然如此,他的皇太孙妃,就必须要是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就像明朝前几任皇后一样。
朱棣和太子妃张氏既然都看中胡善祥,就说明她的确符合皇太孙妃的条件,且具备将来母仪天下的资格。但也是因为这样,让朱瞻基心里很不舒服。
或许有人会说,朱棣、朱高炽的皇后,都是由长辈安排的,可她们照样成为贤后的典范,并且与皇帝也感情深厚,为何到了朱瞻基这里,他就如此矫情了?古代婚姻本就以?父母之命?为主。
这只能说明,人与人之间不同。朱棣和朱高炽两父子,都能做到和妻子相敬如宾,但朱瞻基的性格与祖父、父亲不同,他更希望自己的正妃,能够由自己选择。很明显,胡善祥不是他心中的人选。
二、宠爱孙氏
胡善祥不是朱瞻基心中的正妃人选,是因为他心中早已有了喜欢的人,那就是孙氏。
孙氏的父亲孙忠,在永城县当主簿。因为朱瞻基的外祖母,也是永城县的人,她听说孙家的女儿贤德,于是推荐她进了宫。靠着这一层关系,孙氏一进宫,朱棣就让儿媳张氏,亲自教导她宫中礼仪。
孙氏刚进宫的时候,只有十余岁,却也得到机会与朱瞻基相处。久而久之,两人感情愈发深厚,朱瞻基便深深爱上孙氏,一心想娶她为正妃。
不久之后,朱棣为孙子挑选皇太孙妃,朱瞻基十分希望孙氏能够中选,可是因为长辈更喜欢胡善祥,所以她就成为皇太孙妃,而孙氏只封为皇太孙嫔。朱瞻基即位后,就一直想找个机会,把胡皇后废掉,改立孙氏为后。
三、胡氏无嫡子
可是左等右等,胡皇后始终没有犯错,这让朱瞻基找不到借口废后。思来想去,朱瞻基便只有利用两点,来达到他废后的目的。第一是胡皇后无子,第二是胡皇后善解人意的性格。
明朝有祖训,必须?立嫡立长?,因此皇帝不必纠结于立储的问题。前几任皇后之所以地位无人能够撼动,主要因为她们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与皇帝感情深厚,二是她们本身贤德,三是她们都诞下嫡子。
可是这三个条件,胡皇后只满足一条,就是贤德。朱瞻基本身宠爱孙氏,所以与她感情并不深,还有就是胡皇后只生下两个公主,没有诞下嫡子,这让她处境很是尴尬。
最关键的是,偏偏孙氏又为朱瞻基生下长子,也就是朱祁镇,这更让胡皇后地位受到威胁。抓住这一点把柄后,朱瞻基便接着利用胡皇后的善解人意,劝她主动逊位。
胡皇后自然知道丈夫的用意,而自己也的确没有诞下皇子,于是只能答应了。就这样,朱瞻基便正式下诏,废黜胡皇后。可怜的胡皇后,也成为明朝第一位废后。
史书记载:
?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
也就是说,胡皇后无过被废,天下百姓都很同情她。不仅如此,就连朱瞻基本人,后来也感到后悔:
?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我个人认为,是好事,为何这样说呢?我们可以参考朱祁镇的皇后钱氏。
钱皇后也是长辈为朱祁镇选的,这个长辈就是他的祖母,朱瞻基的母亲张氏。也就是说,朱瞻基、朱祁镇两代皇帝的原配妻子,都是张氏选的。这就是我认为,可以参考钱皇后的原因之一。
另外,钱皇后也没有为皇帝生下儿子,这也是与胡善祥相同的一点。唯一不同的是,朱祁镇并没有选择废后,反而对钱皇后很是珍惜。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朱祁镇被瓦剌俘虏,钱皇后为了赎回丈夫,不惜将自己所有私产变卖。可惜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没有办法的钱皇后,只能日日夜夜祈祷上苍,丈夫能够平安归来。
因为天天跪在佛堂祈求,累了就直接睡在地上,导致她的一条腿残疾。因为整日以泪洗面,她的一只眼睛也哭瞎了。好在上苍听见了她的祷告,一年之后,朱祁镇被平安放了回来。
可是一回来,他们一家人就被朱祁钰软禁起来。在被软禁的七年时间里,钱皇后不仅对朱祁镇不离不弃,还靠着她做针线活,才勉强维持了一家人的生计。景泰八年,夺门之变发生,朱祁镇复位。
复位后,朱祁镇排除万难,坚持复立钱氏为后。在临终前,朱祁镇最放不下的,就是妻子钱皇后。因为钱皇后无子,太子朱见深是贵妃周氏所生,他害怕钱皇后会受到苛待,于是叮嘱太子:
?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
之后,朱祁镇又嘱托大学士李贤:
?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为妻子安排好一切后,朱祁镇才安心闭上了眼。
胡皇后无过,朱瞻基为何坚持废掉她,这样是好是坏
即使朱祁镇这样为妻子安排,甚至留下遗诏,要钱皇后与自己同葬。然而他去世后,钱皇后的日子仍然过得很不容易。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处处要压钱太后一头,朱见深自然也时时站在母亲这边,没少苛待嫡母。
钱太后去世以后,周太后坚持不让她与朱祁镇合葬,还好群臣纷纷站出来为其说话。可到了最后关头,周太后仍然让人故意将墓道挖错,还把通往朱祁镇的那条墓道给堵了。
由此可见,如果朱瞻基当初没有废后,那么胡善祥晚年的日子,也不见得就过得幸福。孙贵妃是个有心机的人,当初朱瞻基想废后,她就假意说道:
?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
这句话让朱瞻基坚定了废后的心。
如果朱瞻基没废后,等到朱祁镇即位后,孙贵妃是否也会像周太后一样,想方设法打击胡善祥呢?而朱祁镇是否也会帮着生母,而去苛待嫡母呢?
相反,胡善祥被废后,虽然没了以前的尊贵身份,但婆婆张氏一直对她很好。张太后每次设宴时,都会邀请胡善祥参与,同时总让她居于孙氏之上,这让已经成为皇后的孙氏,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张太皇太后去世的第二年,胡善祥也去世了。也就是说,虽然她没了皇后之位,但在之后的生活中,一直受到婆婆的照顾,也算生活得无忧无虑。可如果还是皇后,就要继续参与到宫斗中,后来的结局就难以预料了。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我们不能确切判断,如果朱瞻基没有废后,对胡善祥是好是坏。而即使朱瞻基废了一位贤后,我们也不能否认,他的确是位好皇帝。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胡善祥被废了,就否认她是一位贤后。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6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