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人口大爆炸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今天来带大家聊一下,清朝人口大爆炸,究竟是什么原因。很多人对这点有误解,认为清朝人口大爆炸是因为土豆,其实还真不是这样的。
高王凌所写的乾隆13年里这样记载:
国家版图大幅扩张,并保持长期稳定统治,配合政府的鼓励移民政策和改土归流等一系列改革,使人口得以从已经很拥挤的稠密地区大量迁移至原先根本不可能移民的人口稀疏的边疆地区,如新疆、苗疆(广西、云贵)、川边藏区、东北等地,使全国耕地面积发生了爆炸性增长。明代耕地面积有7亿多亩,到了民国初期,耕地有14亿亩!约7亿亩为清代开辟。与以前三千年所垦约略相当。清朝出现了全域性开垦,以前从未开辟的深山老林,生荒地土都开开了。最为著名的新开发地区有西南,中南,以及东北等地。雍正年间,中国耕地数字达到9亿亩,估计民国初年14亿亩土地中,可能有12亿亩是乾隆年间已经开垦。
1.大规模的移民,鼓励汉人移民到新疆、川边藏区(金川)、东北、云贵苗疆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比如说大小金川,当时就往那边移民,从四川招人过去,去的路上派人保护,还给路费,去之后,给房子,给农具,两户就给一头牛!种子啥的都给你准备好了,同时5年免税!这个记载在清朝文献通考里。
乾隆朝打下新疆后,移民大量陕甘无地贫民去新疆扎根,提供路费官兵护送,去了给房、给地人均30亩、农机作物,丰收之前提供口粮,六年免税,同时还鼓励新开垦土地,新开垦土地同样六年免税,还大修当地水利,便于耕作。同时乾隆在新疆迪化等地建立学院,在各地、屯建立学堂、乡塾,宣传儒家文化等引导,汉人的节日、习俗以及文化逐渐这新疆扎根,汉文化终于真正多流入了新疆。
乾隆将发配边疆之人派到新疆屯田,称为“犯屯”。
乾隆同时指定遣犯改造措施,原拟死刑者在新疆老实耕作满五年,情节轻者满三年者,编入当地户籍重新为民(原为士兵犯罪可以重新为兵)。如果遣犯愿意去比较劳累的铁厂等处工作,重犯五年劳动时间改为满三年,轻犯三年劳动时间改为满两年,编入当地民户,如果工作满八年(后改为十年)可以重回内地,永为良民。并且犯人家眷如果愿意前来者,清廷资助路费、盘缠、车辆等,并且同样给地给房,一下子极大激发了遣犯积极性,努力积极改造。——乾隆时期新疆移民落籍政策探析
2.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摊丁入亩,取消了原有的人头税改为按田亩多少征收,减轻了穷人家多生孩子的压力。
改土归流,不单单是将土官改为流官,还会有大量改革,在当地开办学校,传播儒家思想,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力。额外增加当地的科举指标等,鼓励当地土司地区少数民族学子参加科举考试,最后还会有配套移民政策,鼓励内地人口移民原土司地区。
火耗归公,火耗就是百姓缴的银子和粮食在熔炼和运输过程中会有损耗为此明朝政府发明的附加税。但明朝火耗是地方税,因为没有固定税率,多缴少缴完全看地方政府心情,成了地方小金库,火耗多的地区甚至比正税还高,成了压榨百姓的一座大山。雍正很了解人性,首先将其改革为国家税,不归地方了,这样地方征收的动力就小了很多,同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设定了非常低的,大概正税十分之一左右的固定税率。减轻了百姓压力。
3.农业,推广新水稻、双季稻和番薯。这些资料网络上太多了,就不一一叙述。但这并不是主因,因为资料显示番薯一直推广到清末都没占到粮食总产量的10%。
4.最容易让人忽视,也是最重要一点。清朝是历史朝代上最舍得给百姓花钱的朝代,古代灾害频发,经常出现灾荒,每次出现灾害就会有大片大片百姓死亡,而清朝设定了历史最完善的赈灾制度,同时赈灾方面花销历史朝代最多,甚至在赈灾方面开销,和其他朝代不是一个次元的。
说白了,土地大幅度增长,配合上双季稻,新水稻这些作物提高了产量,并且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减轻了老百姓的压力,再加上舍得给老百姓花钱。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才是人口大幅度增长的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清朝制度的改变和清朝的特点,让清朝的人口数量剧增,可以说是爆炸式的增长。我们现在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民族,但是早在很多年以前,我们的人口数量却并没有这么多,一直到清朝,人口数量才过亿,这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清朝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在清朝之前,因为医疗技术的限制,导致人们患上很多疾病,以后都没有办法医治,所以那个时候即使出生率比较高,但是存活率却并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古代,生活条件本就恶劣,所以很有可能导致疾病再加上人们健康意识浅薄,也不知道哪些生活方式是有利的。
所以一旦患上疾病之后,他们也不知道怎样去养护自己。而且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是看不了医生的。即使能看医生,也因为医疗技术的限制,很多疾病都是不能医治的,导致古代人的寿命很短,存活率相对来说也不高。而到了清朝以后,因为多年医疗知识的积累,所以医疗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针对用药上,也变得十分严谨,虽然与现在的技术无法比拟,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是比较成熟了。
其次,清朝改变了收税的制度,在清朝以前,普通人家都是按照人口数量来收税,也就是按人头来收税,所以这对于那些普通人家来说收税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人口数量多,那么就会让整个家庭有很沉重的负担,但是清朝改变了这个制度,所以很多人,也不再惧怕家里增添人口,所以人口数量剧增。
除此之外,那个时候清朝引进了很多其他农作物,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在清朝之前,农田里一直种的都是小麦,水稻等,而这些植物受到气候影响比较大,但是从郑和下西洋以后,引进了土豆等农作物,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所以人口数量也随之增多。
清朝人口数量激增到4个亿,这才让清朝稳坐人口数量大国的位置。
一、清朝人口增长情况如何?
根据《清实录·民数册》和众多参考文献,日航君将清朝人口增长分为四个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乾隆六年(1741)——乾隆三十九年(1774)
在这段时间,民数从14341万人增长到了22103万人。1741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在这个年份,清政府开始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但是在当时没有电脑与互联网的时代,数据不是一次性呈报给中央的,而是需要耗费好多年的时间,才可以陆续汇总到中央,这一点在下图中明显反映出来。当时人口主要呈现增长趋势,我们做一个折线图来看当时的人口变化:
第二阶段: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五十九年(1794)
在这段时间,民数从26456万人增长到了31328万人,在这段时间,清朝的人口暴增4000万人,突破了3亿大关,增长十分迅速。在1775年,清政府再次进行了全国性的人口普查。针对这种爆炸性的增长,国内外的许多专家都提出了怀疑,这种怀疑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中国古代,衡量地方官是否作为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当地的人口增长情况,地方官为了自己的政绩虚报人口这种情况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因此人口普查中也会出现有“虚增长”的现象。
但是在研究中,却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有的省份如四川、广东、湖北、湖南增幅很高,可能存在虚报现象;有的省份如浙江、广西、山西等省份增幅较缓,可能是正常汇报;有的省份如山东省,居然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现象!这是如何?
这就是人口迁徙在作怪了。山东省作为著名的人口与农业大省,人多地少的问题十分严重,因此山东省也成为了人口迁出大省,这些人口多前往东三省、内蒙古等地,进而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而四川、广东、湖北、湖南等省,在当时存在着大量人口迁入的情况。因为清政府在统计人口之时是采用分省汇报的方式,存在着时间差,因此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针对这段时间的人口变化再次做一个线形图:
第三阶段:乾隆五十九年(1794)——嘉庆十七年(1812)
在这段时间,民数从31328万人增长到了36370万人。这段时间面临的问题就是统计数额的文献记载过于简略,数额缺口较大,因此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记载,推断可能是因为天灾以及白莲教起义等问题导致部分省的人口统计没有很好的进行并且伴随着有人口损耗的现象发生。但是这段时间人口依然是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可见下图:
第四阶段:嘉庆十七年(1812)——道光三十年(1850)
在这段时间,民数从36370万人增长到了42993万人,清朝的人数突破了四亿大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万万人民”。这段时间的人口增长速度稍微放缓,推测可能是由于晚清天灾频繁以及鸦片战争的因素,导致部分民数册有缺失,相对于前期的增长速率来说确实有所放缓,我们依然还是以折线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二、为何人口增长呢么快?
从以上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到,清朝人口增加了两亿人之多,相对于其他的封建王朝来说,确实是人口增长较快的一段时期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人口暴增的情况呢?
1、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历代,建国之初都是人口增长迅速,经济恢复发展的一段时期。这是因为战争过后留下了大量无主田地,使得农民有地可耕,因此生育意愿变强;另外,政府在建国初多是采用轻徭薄赋的政策,相对较轻的赋役也增长了人民的生育意愿。在清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下,人口增长较快。
2、康熙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
在古代,有一种税叫做丁银,也就是人头税。因为这种税的存在,在统计人口时,往往会出现大族隐藏自己下面的人口,小民虚报人口的情况。目的无非是为了少交一部分赋税,但是却给中央的人口统计带来了大困难。
在康熙年间,康熙颁布了“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因此原本藏匿的人口纷纷冒了出来,出现了一波人口的大增长,其实在此时,人口并没有增长,而是原本隐匿的人口冒了出来而已,但是给人一种人口增长的假象。
同时,政策的颁布让人们可以放心生孩子而不用担心高额的人丁税,因此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3、高产作物的引进
人口增长了,必然需要想要的粮食才能养活这一大批人口,此时便离不开高产作物的引进了。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整体,来自美洲的玉米、番薯等也传入到了中国。其实在晚明这些高产作物已经有引进,但是没有普及。到了清代,这些高产作物开始普及。
这些高产作物需要的种植条件并不严格,而且产量极高,满足了人民的需要,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在农耕文明占主导的中国古代,人口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如果要是说古代中国人口最多的朝代,那毫无疑问就是清朝。
清朝的人口数量从七千万增长到了四个亿,只用了一百多年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清朝是如何在农耕文明占主导的古代实现了人口数量的爆炸式增长?
最主要原因是清朝粮食种植更加先进,种类变多。无论什么时代,决定人口数量的都是粮食产量,清朝之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五谷”:稻、黍、稷、麦、菽,这些粮食只能够满足营养需求,其产量和抗灾害能力还不够强,直接制约了人口增长。
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明朝解除“海禁”,土豆、甘薯、玉米等外来粮食作物在经东南亚传入我国,并且在清朝得到大面积种植。这些原产于美洲的外来作物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加上清朝官方对很多传统种植技术进行的改进,粮食产量比以往提高许多。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清朝改革了税制。中国古代,土地税和丁税,土地税按照土地面积的多少来收取,而丁税则是按照人口来征收,俗称“人头税”。不合理的税制使得人口多的农民甚至要比人口少的地主多缴税,农民为了避税纷纷隐匿谎报人口,导致人口大减。清朝废除“人头税”,实现人地分离,使得生育空前提高。
第三个原因是面积增加。清朝疆域是历朝历代控制力最强的,还有多次向边疆地区大规模人口迁移的情况,原本活动在中原的人口扩散,耕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也增加。
综上,清朝人口激增是合情合理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