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选秀一向是宫中一场盛事,对于皇宫中的女性们来说,选秀一般意味着又会有新的人加入到后宫斗争中,可以说,每当后宫选秀的时候,宫里那些地位不怎么高的妃嫔们心情真的是很复杂,因为她们还没有混出头结果就来了一堆新人,这就意味着她们的机会更少了。在乾隆76岁的时候,乾隆皇帝又举办了一场的选秀,不过对于这场选秀乾隆的妃子们却是一点都不担心,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场选秀的并不是乾隆皇帝要给自己纳妃,他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的儿子再选一个福晋。
最终在这场选秀的胜利者是完颜氏,完颜氏在满族人中地位不算低,但同样也不算是太高,对于乾隆来说,让这样一个女性来当自己儿子永琰的侧福晋,无疑是再合适不过了。一般来说,皇帝只会在给自己的儿子选嫡福晋的时候才会这么正式,对于皇家人来说,皇子们嫡福晋的位置的人选绝对是要认真选择的,按照现在的话来说,皇子们的嫡福晋之位的主要作用是做政治交易,如非必要,皇子们的侧福晋以及其他小妾的人选都是由皇子自己决定的。那么为什么这次乾隆皇帝会一反常态的果断干涉十五皇子的侧福晋人选呢?
原来这是因为永琰的嫡福晋身体日渐衰弱,眼看着就是支撑不了多久了,对于乾隆来说,永琰基本就是确立好的下一任大清皇帝,这么算的话,假如永琰登位的时候嫡福晋恰好去世又没有侧福晋的话,那就意味着皇上正宫之位空悬,这无疑又会引起一波新的斗争,而且自己的儿子刚上位,这个时候引起斗争肯定会引起朝堂不稳,有大谋的乾隆皇帝自然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皇帝在经过一系列盘算之后发现这个时候只需要一个侧福晋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被选出来的完颜氏虽然是侧福晋,但等到永琰的嫡福晋一仙去,完颜氏就是板上钉钉的皇后。
然而完颜氏终究还是福气比较薄,在嫁给永琰没几年,她就去世了,如果确切算起来,她甚至还要比永琰正妻喜塔腊氏去世还要早一点,根据一些史料推测之后,人们统一认为能够让一个身体健康的女性去世如此快速的恐怕也只能是难产了。
最后永琰成功登上皇位,他的正妻喜塔腊氏在他登位之后又撑了两年才去世,喜塔腊氏去世之后,成为皇后的就是乾隆给自己的儿子选的第二个侧福晋,也就是钮枯禄氏。如此看来,假如完颜氏一直活着的话,那么她肯定就是这大清的皇后,然而阴差阳错,本该成为皇后的人最后仅得到一个恕妃之位,实在是可惜啊。
在古代历史上,雍正与乾隆虽然是品性和作风都截然不同的大清王朝的两代皇帝,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父子二人却喜欢同一个女人。这位女人就是名震一时的扶远大将军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按说,雍正作为年贵妃的丈夫,喜欢自己的嫔妃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身为雍正之子的乾隆为何对其父的这位宠妃也十分喜欢?这件事情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呢?
年贵妃,汉军镶黄旗人,生于康熙三十四年,嫁给还是四阿哥的胤时只有14岁。年家远祖乃明朝辽东指挥使,后被努尔哈赤俘虏,成为包衣,编入镶白旗汉军,皇太极时年羹尧父亲年遐龄获准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后累迁至湖广巡抚。年羹尧自己也走科甲之途,成为翰林学士,不到30岁便当上了四川提督,按照皇太极颁布的旨意,此时年家已脱离包衣 *** 身份,成为汉军自由民。康熙四十八年,胤晋爵雍亲王,成为镶白旗旗主,年家理所当然是雍亲王的下属,此前胤的旗籍也是镶白旗,旗人对本旗的领主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
年氏初入胤藩邸时只是一般侍妾的身份。后来,胤为拉拢年羹尧,奏请康熙封年氏为侧福晋。同年,其兄年羹尧外放四川巡抚。从康熙四十八年至雍正元年的12年间是胤与年氏婚姻的最甜蜜岁月,其间年氏频繁怀孕生子,但是孩子几乎都夭折了。雍正二年到三年,胤对年羹尧开始了无情的打击,这对身体虚弱的年氏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雍正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胤预感到年氏病情不妙,便给礼部下诏:妃素病弱,三年以来,朕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延日久。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著封为皇贵妃。倘事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
然而,仅仅过了7天,这位皇贵妃未行册封礼就病死在了圆明园。不久,其兄年羹尧被逮捕回京受审,后赐令自尽。对年氏的死亡雍正自感有一定责任,于是,年氏死后哀荣是空前绝后的。胤为年氏治丧的金帛牛羊靡费之巨令人乍舌,仅金银锭一项,五日内就用了九万七千五百个。因为没有先例可循,礼部大小官员手忙脚乱地一番辛苦劳碌之后,雍正仍然大为不满,指责丧事“仪仗草率”,礼部从尚书到侍郎四人“俱降二级”。
年贵妃病世后,不久,雍正突发“睹物思人”之念,便下旨命画工照着年氏生前的画像作“十二美人图”。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雍正在位期间,身边的女人之中地位最重要的一共有4人:皇后乌喇那拉氏、贵妃年氏、熹妃钮钴禄氏,即乾隆皇帝弘历生母、裕妃耿佳氏。而雍正只为年贵妃生前的画像,雍正对年贵妃的喜欢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年贵妃出身于汉女,能得到清朝皇帝雍正的百般宠幸,可以想见,她应该是德容俱佳的女子。雍正曾在册书中充分肯定了她的品性。称赞她说:“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内政。”雍正在回忆当年奏请康熙封年氏为侧福晋时说:“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当时,年氏是雍正年纪最小的侧福晋。后来,雍正当上皇帝,立即册封年氏为年贵妃,其名号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
按说,年氏是雍正的贵妃,也就是乾隆的庶母,那么,乾隆为什么也喜欢年贵妃呢?究其原因,除了是为这位庶母“秉性柔嘉,持躬淑慎”的品性所倾倒之外,最主要的还应该因为年贵妃是当时后宫中唯一汉女出身的嫔妃。据说,乾隆还是和硕宝亲王的时候,就十分喜欢父亲的这位贵妃。传说,乾隆有一次见到年贵妃,就从后面用手蒙住年贵妃的眼睛。年贵妃急忙用右臂往后一挥,乾隆急忙抓住年贵妃的右臂,年贵妃回头一看,见是和硕宝亲王弘历,就顺势倒在了弘历的怀中。没想到,这一情景正好被弘历的母亲熹妃和随行的宫女们看见。此时,皇后乌喇那拉氏已驾崩,熹妃已掌管六宫。她看见这一情景,不禁想到,这个事情要是传出去,可能会引起雍正的震怒,这就势必直接影响儿子弘历继承皇位。熹妃为了“杀一儆百,以绝后患”,就背着雍正,赐年贵妃三尺白绫令其自尽。
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弘历即位,是为乾隆皇帝。当乾隆第一次见到和的时候,发现和长得酷似当年死去的年贵妃,就随口问起和的年纪,和的回答更让乾隆大吃一惊,原来,和出生的那一年,正巧是年贵妃死去的那一年。而更巧的是,和额头上也有一处和年贵妃额头上的位置、大小、颜色都一模一样的朱砂记。
于是乾隆认定和就是年贵妃转世,就把和留在了身边,以朝夕相伴,解除思念年贵妃之苦,同时把应给予年贵妃的恩宠加倍地给予了和。和虽不明此意,但他善于曲意迎奉,讨好皇上,官也就越当越大。乾隆驾崩后,其十五子琰即位,是为嘉庆皇帝。嘉庆并没有像父亲乾隆一样,对和恩宠有加,而是将他打入天牢,并赐白绫一条,令其自尽。和看到白绫后,不禁感叹万千,便提笔写下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前梦幻真,今朝撒手撇红尘。他时唯口安澜日,记取香魂是后身。”赋诗完毕,和悬梁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终年50岁。
和虽然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是,他留下的这首绝命诗,却耗尽了无数人的心血。人们把此诗集中在和的前生上,说和的前生就是乾隆曾十分喜欢的庶母年贵妃。虽然,乾隆调戏年贵妃、以致他的母亲熹妃赐死年贵妃的事情虽然只是民间传说,但是,乾隆喜欢年贵妃,而且和长得酷似年贵妃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据说,在京城和的府邸,即恭亲王府里有一幅当年和和年贵妃的画像,画像里年贵妃与和确有几分相似。这也就说明了,乾隆喜欢汉女出身的年贵妃并不是空穴来风!
乾隆第八子是永璇,因残疾无缘储位,但是同时也躲过了很多的灾祸,没有在争夺皇位的时候受到迫害。永璇虽然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机会,但是也可以做一个清闲的王爷,总的来说这位皇子的生活要比君主的生活好的多。
人人都想争着坐龙椅,但是这个至尊之位只有一个人能够得到,永璇因残疾无缘储位,也同时避免了一场腥风血雨的争斗。乾隆对永璇还是很重视的,他的母亲金佳氏是朝鲜族的投降贵族,永璇因为身上有残疾,健全的人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永璇为人良善,不会有他多人来巴结他,他的一生过的是比较轻松自在的。
永璇以前是一个花花公子,每天就是吃喝玩乐,没有任何的思想包袱。但是有一天他遇到一生的挚爱,遇上了一个王氏女子,但是这个女子是一个汉人,永璇作为皇子是不能娶一个汉家女子的,但是永璇十分坚定,非她不娶,但是最后乾隆还是妥协了。王氏生了两个小贝勒,之后王氏的身体越来越不好,王氏早逝。
谁也想不到永璇这样一个花花公子为了王氏竟然终生未娶,自已一个人过了一辈子。一直活到了87岁,永璇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没有为争夺权力而导致兄弟反目,在他晚年的时候也为朝廷出了一把力,和嘉庆一起吧和珅办理了。自己身有残疾而避开了九子夺嫡的风险,实在是不幸的大幸。
历史上一般把康熙至乾隆之间这段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称为“康乾盛世”,正式上乾隆的身世是没问题的(父亲: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帝);母亲: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野史上说法不一,但基本都是有理无据的猜想而已。
父亲
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人,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生母
孝圣宪皇后(1693-1777),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母以子贵。晋位侧福晋。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崩,年八十六。葬泰陵东北,曰泰东陵。初尊太后,上徽号。国有庆,屡加上,曰崇德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既葬,上谥。嘉庆中,再加谥,曰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子一,高宗。
盛世危机
人口压力
古代是农业社会,人口就是生产力。为了增加人口,康熙时期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另外,康乾时期社会稳定、精耕细作推广、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引进等等原因都使人口激增,乾隆五年清查人口时,帝国人口1.4亿,到了乾隆二十七年,已经超过2亿人,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亿大关。然而耕地数目的增长却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乾隆末年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3.5亩,而当时的警戒线是4亩,因而经济上取得的成就就被众多的人口抵消,人民生活在饥饿贫穷之中。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期间,发现北京街头乞丐很多,许多百姓甚至蓬头垢面,衣杉褴褛;他们当垃圾扔掉的食物被抢着吃。乾隆朝后期起各地爆发的一系列农民反叛也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八旗生计
清朝八旗制度创立于关外时期,适应战事情况,是清朝的根本制度。清军入关后,随着统治的确立,八旗子弟被清朝帝国供养起来,“以清语骑射为本务”,不工、不农。不商。当兵者按一定标准发放钱粮,然而兵额有限,钱粮标准是祖宗定下的,不能调整。随着八旗人口剧增,每家人越来越多,而钱粮不变,加上物价上涨,生活奢侈,旗人的生计愈发艰难。八旗生计问题康熙末年出现,到乾隆时就很严重了。为此,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增加兵额,添加“养育兵”;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资助部分在北京的八旗子弟迁居东北开荒等,然而效果都不理想,增加兵额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加重帝国财政负担又不能增强战斗力;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助长了八旗子弟“等靠要”的心态;养尊处优惯了的八旗子弟也不愿意到东北开荒。这个问题困扰了此后历代清帝,直到清帝国灭亡。
吏治败坏
乾隆后期好大喜功,生活奢侈,对吏治也没有初中期抓得紧了,在位后期重用大贪官和珅二十余年,致使这二十年间贪污成风,政治腐败。吏治的腐败又给人口压力,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火上浇油,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东王伦起义起,各地农民反叛频繁:乾隆四十六年甘肃、青海发生苏四十三、田五起义;乾隆五十一年,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六十年贵州、湖南发生苗民起义;乾隆刚一退位,嘉庆元年,就爆发了持续九年的白莲教起义。清朝帝国迅速走向衰落。
闭关锁国
乾隆以后,清朝开始实行全面的闭关锁国政策,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其进出贸易,对出口货物的种类也多有限制。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与西方世界的接触,丧失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最佳时期,为后来的百年积弱落后埋下伏笔。当时欧洲的科技发展蓬勃,渐渐地超越了以奥斯曼帝国为首的伊斯兰世界和以清朝帝国为首的东方世界。
与西方国家差距
在西方世界发生一系列划时代巨变的时候,清朝不仅闭关锁国,自己的发展也陷于停滞。“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重农抑商”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西方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满人统治者却视科技发明为“奇技淫巧”,既不鼓励科技发明,也不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使清朝帝国的科技水平越来越落后;在西方国家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还在不断加强皇权,帝国的政治制度也落后于西方。
世界发生了划时代性巨变,清朝政府却仍固步自封,妄自尊大。虽然康雍乾时期在一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终究赶不上西方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清朝帝国和西方实力的此消彼长终于在几十年后的鸦片战争得到体现。
大兴文字狱
弘历才识过人,即位时正是他血气方刚之时。他在康熙、雍正创建的业绩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使清朝的经济、文化事业都获得极大的繁荣,将“康乾盛世”推向最高峰,然而“康乾盛世”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其中“文字狱”是乾隆时期最重要的一大弊政。
“文字狱”并非乾隆首创,也非清朝首创,以言获罪是很早就有的事。清朝王朝以满洲人入主中原,对汉人知识分子心怀戒备,因而从顺治起就开始兴文字狱,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搞了十余起文字狱,雍正在位十三年搞了数十起文字狱。
乾隆帝为加强思想统治,奴化汉人思想,也效法祖先大搞文字狱。弘历把文字狱当成家常便饭,制造130多桩,占整个清朝帝国时期文字狱的80%,其中47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好多是捕风捉影。王锡侯《字贯》案、胡中藻《坚磨生诗抄》案、徐述夔《一柱楼诗》案都是发生在乾隆朝的文字狱大案。
为了搞思想统治,弘历还屡下禁书令,销毁了大量涉及反清复明但有价值的图书。他在编《四库全书》时,烧毁了大量“违禁”书籍,成为汉文化的浩劫。
文字狱、毁书、禁书加上“八股取士”等政策严重地限制了人的创造力,禁锢了人的思想,是清朝帝国落后于欧洲,这些政策是很重要的原因。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当代学者张宏杰语(亦可作为对弘历生平的简要评述):他的正面像当然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这个结论有五点有力证据。
第一,他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
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众所周知,太阳王5岁登基,22岁才对统治国家产生兴趣。他的实际掌权时间不过50年。而从胤禛咽气那一分钟起,到自己咽气那一刻,弘历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
第二,他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
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两位皇帝—康熙和雍正七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给他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第三,他是世界上统治成绩最辉煌的君王之一。
乾隆年间的满清帝国,政治安定,满人旗人的特权地位较为稳固;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他远征回疆,一举拓土二万余里,帝国的疆域由此巩固。此时的清朝帝国气派恢宏,威震遐迩,环顾四周,悉为属国,“通译四方,举踵来王”。甚至以前从来和清朝没有交往的国家也纷纷遣使来朝,“以亘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我大清臣仆,稽之以牒,实为未有之盛事”。
除了统治的成功之外,他在许多方面也都很成功。
他是一个深情而专一的丈夫。他17岁与出身名门的富察氏(即孝贤皇后)结为夫妇,两人感情极好,伉俪情深,可谓举案齐眉,恩爱无比。皇后不幸于乾隆十三年去世后,他悲痛欲绝,追念终生,写下数百首悼亡之诗,其辞句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是他所有诗词中最见真情的上乘之作。
他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戴逸先生在《乾隆帝及其时代》中说:“乾隆对他的母亲,感情深挚,发自天性。故礼敬有加,始终不渝。”他平时3天问安,5天侍膳,对母亲的生活起居,关心备至。皇太后逝世后一年之内,本来几乎每天都要写诗的他诗兴大减,作品寥寥。
还有一个身份也很有意思:他还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虽然诗作的质量不敢恭维。他一生作诗41863首,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他寿命89岁,折合成天是32000多天,除去童年,能用来写诗的不到30000天,平均每天写诗超过一首。
负面评价
除了这些光辉的正面外,这个人的另一面也让人过目不忘:
第一,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他积六十余年努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把皇权推到了顶点。他的乾纲独断,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他蛮不讲理地利用专制权力,对社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密控制,使所有人都不敢乱说乱动,消灭了任何不稳定的萌芽。乾隆推行“臣奉君,子遵父,妻从夫,不可倒置也”的机构制度,强调不得“越级上访”,对于群众的聚众抗议,维护自己的权利,他总是视如大敌,一再强调要“严加处置”,甚至“不分首从,即行正法”;因此,普通民众无论被贪官污吏如何压榨剥削,走投无路,也只能听天由命,不得“越级上访”。而对受百姓反对的官员,加以保护,“于官员应得处分,不即汲汲究治。独虑匪徒因此长奸,不可不防其渐也”。
第二,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最疯狂的文字狱制造者。乾隆年间的文网之密,文祸之多,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在这个所谓的“圣主”、“十全老人”乾隆时期,文字狱达到顶峰,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而由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如脱缰野马不可控制。甚至一些疯子胡乱涂抹也被定为“逆案”,凌迟处死,荒唐到极点。
第三,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恶毒的文化毁灭者。乾隆皇帝借修书而禁书的阴谋实在比秦始皇还要阴毒万分。他一生禁毁图书有记载者三千一百多种,十五万一千多部,而民间因惧祸而自行毁掉的书,更是不计其数。比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乾隆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四,他固步自封,错过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机会。乾隆时期,一方面是清朝入关后的的顶峰,另一方面,也是清朝被世界甩下的时期。欧洲这时建造出新式战舰,在各个方面迅猛变革、发展之时,也正是在乾隆皇帝自我陶醉之际,与清朝帝国擦肩而过,迅速超越。
史书评价
《清史稿》: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惟耄期倦勤,蔽于权幸,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