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韩信被杀的真相,他是真的因为谋反而被杀头的吗

众妙之门 2023-06-30 18:26:57

揭秘韩信被杀的真相,他是真的因为谋反而被杀头的吗

还不知道:韩信被杀是因为谋反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吕后之所以会杀韩信,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韩信谋反于关中,最根本原因在于吕后想要立威。

韩信被杀于汉十一年的春天,韩信被杀前的两三年间,仅有「甚有信」但却「知其无能为」的陈豨将兵谋反,陈豨反叛之外,最大的政事便是汉高帝刘邦三番四次地想要改易太子了。

大概从汉高帝的第三子刘如意被立为赵王的汉九年开始,汉高帝刘邦就着手改易太子事宜。对此,身为太子生母的吕后表现得极为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刘邦意欲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大臣们虽然为当时的太子刘盈争取,但没有特别坚决的。偶有两个表现得比较坚决的,吕后甚至主动下跪来表达感恩之情。

吕雉成为皇后之后,能跪过谁?无非太上皇、太上皇后、吕宣王、汉高帝几个呗,或许勉强可以添个审食其,但那是体位的事,而非礼仪的事。

结果吕后竟然向时为御史大夫的周昌下跪,可见吕后已经惶恐到什么程度了。

吕后明白,刘邦乃一代雄主,三年破秦四年灭项,其雄韬伟略乃千年难遇,刘盈是大大比不上的,刘邦以刘盈「不类我」为理由来改易太子,是很有道理的。

若刘邦成功改易太子,她吕后固然还是皇后,将来也是太后,但她吕后的骨血再也没有机会登上权力之巅了,她吕后与刘邦攻苦食淡多年,苦尽甘来,本该成为最赚的那个,但竟要被戚姬母子后来居上?她吕后能甘心吗?

于是,有人向吕后提议,张良乃刘邦最信任的谋臣,不如找张良试试看,看看张良有没有好主意。

吕后、刘盈请到商山四皓的时间未知,或在韩信被杀前,或在韩信被杀后。无论是在韩信被杀前,还是在韩信被杀后,吕后都不可能只选商山四皓这一根稻草来救命。

商山四皓之外,通过杀伐决断来立威,震慑群臣,必然会使一些重臣在改易太子之事上站到吕后和刘盈这一边。

韩信又偏偏在吕后需要立威的当口作死。

陈豨举兵谋反,刘邦将兵在外,周勃、郦商、灌婴、樊哙、陈平等武将谋臣都随刘邦出征,韩信则称病不往,留在关中。

皇帝将兵在外,太子年幼,故而一如往常那样,吕后留守关中,和太子共同代行皇帝职权,由相国萧何辅佐,治理天下。

这种情况下,韩信谋反,制定了「擒贼先擒王」的战略部署,只待和陈豨接洽完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你韩信想要谋反,我们可以不做道德谴责,但你韩信做事不周密,想杀人却不杀,致使谋反的计划被泄露,就是你韩信自己的不对了吧?

你韩信这是硬生生地给吕后送大礼包啊。

吕后想要立威,你韩信就去送人头。

莫非上天派你韩信下凡间,一要助刘邦成就帝业,二要助力吕后日后称制?

对于你韩信,吕后那是相当了解了。

你韩信到死都是直男癌,不会把她吕后放在眼里;你韩信终日以士自诩,言必称「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当年丞相萧何赞你韩信为「国士无双」,力荐你韩信成为「大将」,你韩信方才名显于世。

基于这两点,由萧何去骗你韩信来长乐宫坐一坐,你韩信肯定会就范的吧?

果然,韩信没有任何迟疑,直奔长乐宫而去,最后被斩杀于长乐宫钟室,被斩前,你韩信还不服输,大骂吕后为「儿女子」。

明明是技不如人,主动送人头,到头来却跟项羽一样,把自己的失败推给老天。

韩信被杀后,将兵在外的刘邦对丞相萧何进行了加封。

召平之所以会「吊」萧何,就是因为召平看明白了,刘邦对于擅杀列侯的萧何产生了恐惧的感觉。召平给萧何支了一招:

萧何听了召平的话,搞了这么一个大动作,吕后能不知道吗,能不分析吗,能得不出「刘邦恐萧何」的结论吗?

刘邦能对萧何产生恐惧,就不能对居于深宫之中的吕后产生恐惧吗?

换言之,吕后从杀韩信的事情中尝到了甜头,于是,吕后又趁机搞了梁王彭越。

刘邦同意了吕后的建议,彭越被诛三族。

对于吕后的操作,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并且跟刘邦一同读书一同创业的卢绾看得最清楚:

然后卢绾就反了,谋反失败后,卢绾逃到匈奴去,活了一命。也就是说,谋反不一定会死,但如果谋反恰巧撞到枪口上,则必死无疑了。

叔孙通乃最会见风使舵的儒生,当年忽悠秦二世时的言语何等无耻,为何面对汉高帝刘邦就硬气得不要不要的?因为叔孙通看明白了,吕后诛韩信、彭越,已成功立威,他作为太子太傅,只能依附于吕后和刘盈,而不能依附于汉高帝刘邦了。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萧相国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史记·张丞相列传》

韩信为什么会被杀

朋友你好。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韩信被杀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陈豨造反,他自称“代王”。陈豨当时有很多军队和人马,而且他是养士的人,手下有很多英雄豪杰。听到陈豨反了的消息,刘邦勃然大怒,带领军队御驾亲征,去讨伐陈豨。这期间,韩信与陈豨有书信来往。韩信写信给陈豨说,你只管造反,兄弟我在京城给你做内应。而且他做了准备,准备把监狱里的人放出来,让他们去攻打皇宫——当时留守京城的人是吕后,就说把吕后抓起来杀了。

这个事情被人告发了。告发的起因,是韩信手下有一个人犯了错误,被韩信关了起来,准备杀头。这个人的弟弟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向吕后通风报信,说韩信准备谋反。

吕后说这个事情怎么办啊?把相国萧何找来商量,萧何就出了一个主意。萧何出了一个什么主意呢?他自己去找韩信,说前方传来了捷报,咱们皇上打了胜仗,现在群臣都要到皇宫里去祝贺。

我们知道那个时候的通信是不发达、不方便的,前方有什么战事,韩信并不知道;那么萧何一说,韩信就相信了。但是韩信不去,韩信说,你看我一直在生病——因为前一段时间韩信闹情绪,一直装病不上朝——我连朝都不上的人,怎么能去呢?萧何说:“你虽然有病,但还是勉为其难去一趟吧;这么大的事情,大家都去祝贺,你不祝贺不好嘛!”韩信没有怀疑萧何,他认为萧何是自己的伯乐,自己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萧何推销自己,当年萧何月下追回韩信,并以全家性命担保,极力说服了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从而成就了韩信一世英名。如今,如果没有萧何出面,韩信是不会去自投罗网的,加之刘邦当时在外征讨陈豨,也使韩信放松了警惕。韩信觉得实在是推托不过,就勉勉强强进宫了,来到长乐宫。

当时汉王朝的主要宫殿有两座:一座叫未央宫,是皇帝住的;一座是长乐宫,是皇后住的。因为这期间是吕后在主政,所以韩信来到长乐宫。长乐宫两边早就埋伏好了,当韩信进入未央宫,吕后一声断喝,预先埋伏的武士一拥而上将他捆起来时,这才发现“好朋友”萧何早已无影无踪了。后人叹息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吕后没有请示也没有汇报,也来不及了,当机立断,先斩后奏,把韩信杀了。韩信万万没有想到:他一直引为知己的“好朋友”萧何会暗算他,同时也没有想到吕雉这个女流之辈会如此凶狠。而后,吕雉立即下令逮捕韩信的家人,将韩信父族、母族、妻族三族的人全部杀光。

刘邦从前方回到京城以后,吕后向他报告:韩信被我杀了。刘邦的态度如何?司马迁用了这几个字来形容,叫“且喜且怜之”。司马迁往往几个字就传神了——又高兴,又同情,又叹息,又可惜,非常准确地说出了刘邦微妙的矛盾心理。因为韩信毕竟是刘邦的爱将,两个人一起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你说一点感情没有这是讲不通的。当然刘邦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韩信穿,拿出自己的饭菜给韩信吃,这带有收买人心的成分。但是,刘邦确实赏识韩信,韩信也确实是优秀的人才,也确实是功高盖世。所以刘邦在得到韩信的死讯后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是又高兴,又觉得可惜。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立大功的人最后却没有好下场。汉王朝开国第一功臣韩信被诬谋反蒙冤被杀,韩信惨死,并非才能不如刘邦;其军事才能更是刘望尘莫及。韩信谓刘邦能将兵十万,而他自己则多多益善,足见他在皇帝面前说话仍然自负如此。然而刘邦反问,多多益善何以为我所擒?韩信以陛下善于将将作答。其实,能将将先要能将兵,显然是不得已而言之;真确的答案应该是:玩真刀真枪的军事,刘远不如韩;搞阴谋诡计的政治,则韩远不如刘。韩信具有一些真诚高贵的品质,遂为奸诈的政治家所乘,落得一生好像就是为刘邦做走狗似的,注定是兔死狗烹的。

韩信真的是造反被杀的吗

首先我认为杀韩信的人是萧何,有很多史书都是这样写的,只是跟刘邦有一点关系 后来,韩信运筹帷幄,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有人告他谋反。刘邦削了他的兵权。汉十年,刘邦亲征陈。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这是第二次临刑了,他喟叹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一家三族。这就是败也萧何。 作为“生死一知己”的萧何,对起兵反叛的英布尚且能从容对待,在刘邦面前为他网开一面,却为何如此对待韩信呢?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汉高祖刘邦带兵在外,吕后在朝中把持政权,突然发生了紧急变故,萧何身为京城留守之任,所以不得不立即杀掉韩信,不像英布的事还处在似是而非的境地,可以从容谋划的。可见快刀斩乱麻,萧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韩信最后为何被杀?是被谁杀的?

韩信是帮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大功臣,然而功成之后,他却成了被烹的走狗。关于他被杀的原因,说法历来不同。
有的学者认为,韩信是因为谋反而被杀的。早在楚汉战争最紧要关头时,韩信就逼刘邦封他为齐王,完全暴露了野心家的嘴脸,因而楚汉战争一结束,刘邦就夺了他的兵权,并徙封为楚王。韩信至楚,野心不死,巡行所辖县邑,出入陈列兵仗,被人告发。刘邦采用陈平的调虎离山计,以出游云梦、会诸侯于陈为名,趁韩信前来朝会之际,逮捕了他。刘邦念其大功,又赦免了他,降封淮阴侯,使居长安,韩信从此“常称病不朝从”,“日怨望,居常快快”(《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元前200 年,他勾结握有重兵的边将陈豨,再次阴谋叛乱。公元前197 年,陈豨果反于代,汉高祖亲征,韩信托病不随征,“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史记。淮阴侯列传》)。正在此时,他的阴谋再次被人告发。萧何与吕后设计捕杀了韩信,清除了这个闹分裂、谋叛乱的分子。有人还认为,亡周乱秦兵革之后,汉初社会各阶级都迫切需要休养生息。韩信从个人恩怨出发,制造新的动乱,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所以吕后杀韩信避免了第二次楚汉战争,带有历史进步色彩。这不仅为新建的西汉王朝除掉了一大祸害,而且在客观上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彭卫《应当正确评价吕后》,载《人文杂志》1979年第2 期)
与此相反,有些学者认为韩信无意叛汉,他的被杀完全是屈杀功臣。所谓韩信密谋“诈诏赦诸官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并与叛将陈豨搞里应外合,都是没有实据的。首先,告发者是韩信准备处死的一个罪徒的弟弟。
即使韩信确有密谋,也不可能让此人知道;其次,当年韩信据齐,握有重兵,有人劝他“反汉与楚(指项羽)和,三分天下王之”,韩信却认为“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以乡(向)利倍(背)义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在绝对有利的条件下尚且不反,而这时他闲居长安,既无兵柄,又无武装,怎么又要造起反来了呢?再次,韩信被捕之后,立即斩于长乐官钟室。宫中悬钟之室,岂是刑场?这实际上无异于暗杀。若谋反有据,何不昭示群臣?最后,高祖平陈,事在汉十一年十月至十一月,十二月攻下东垣,而韩信“谋反”则在第二年春正月。陈豨已经兵消瓦解,而韩信又怎能“从中应之”?高祖平豨回来,“见信死,亦喜且怜之”(《汉书》作“且喜且哀之”)。所喜者,畏将已除也;所哀怜者,大臣无辜就戮也。从这种心情可以看出,刘邦本人并不认为韩信真会谋反。(昭岷《谋害功臣宿将是吕后篡权叛国的既定方针》,《武汉大学学报》1977年第1 期;史继谬《论韩信之死》,载《湖南师院学报》1980年第4 期)
有人分析了汉初全部异姓诸侯王的命运,把他们分为三类:一类是与韩信一样,并没谋反,也无他罪,而终为“谋反”借口被杀者,如梁王彭越、越王张敖;另一类是由于刘邦的怀疑、逼迫以致走到反叛道路的,如韩王信、淮南王黥布、燕王卢绾;再一类是免于杀戮的,如势力最小的吴芮。凡那些功高震主的将领,不管你反也好,不反也好,皇帝总是要找理由将他杀掉的。
韩信就属于前者。刘邦对于韩信,既佩服他那“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才能,自称“不如”(《史记。高祖本纪》),同时又对他这种才能极不放心,因而对待韩信的政策便是:使用——限制——诛杀,即在战争中用其所长,为我效力;随着战争的渐趋结束,而逐渐限制;一旦夺取全国政权,其才不可留,杀之了事。这样,韩信当然免不了一死了。谋反云云,只不过是刘邦与吕氏在政权到手后杀戮功臣猛将的借口而已

汉代韩信为什么被杀 被谁杀了的

个人观点:
1.韩信是军事天才,这种人用不好反为其祸
2.韩信的出道时又萧河月下追韩信,非刘邦一开始就赏识的人才,登台拜将授予大将军迫于无奈。
3.在讨伐6国残余时,逼迫刘邦授予齐王,心中极其不悦
4.垓下之战时让刘邦心存戒备,之后不久夺取韩信兵权。
5.韩信是军事天才,做人庸才,品行不加,韩信得罪小人,有人想报仇。
6.至始至终刘邦都不是很信任韩信,非他沛县刘家帮。
7.恃功居傲,身死菜刀
  由于韩信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极高,以至当时军中兵器均刻上"不杀韩信"四字。韩信也自恃功高,刘邦不敢杀他。但刘邦得天下后,恐韩信造反,无人能敌,又见韩信十分狂傲,终于动了杀机。

  最后韩信被好友萧何诱至宫中,死于吕后的菜刀之下。临死前,韩信才大悟,后悔当初没听蒯彻之言。

  历史教训:

  身为人臣,绝不能恃功居傲,否则遭人猜忌,绝不能受制于人又不服于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3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