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赵武灵王的结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春秋末年,晋国日渐走向下坡路,掌握军政大权的韩、赵、魏三家取而代之,史称“三家分晋”,这正是战国时期的起点。
在韩、赵、魏三国中,赵国位置最北,大体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陕西、内蒙部分地区。它的势力范围最远时曾延伸到河南、山东的部分地区。因为处于中原和北方的加分地带,它一边和中原诸侯争斗,一边又要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周显王四十三年(前326),赵国的一代雄主赵肃侯去世。说起赵肃侯,他曾经不断开疆拓土,征战四方,战果颇丰,让赵国代替魏国而成为三晋中最强大的国家。
肃侯死后,他十五岁的赵雍继位。赵雍就是著名的赵武灵王。受好战的父亲影响,赵武灵王精通军事,崇尚武力,有与年龄很不相称的成熟冷静。
当时,魏、楚、秦、燕、齐五国本想趁着赵肃侯去世的机会报当年的一箭之仇。他们假借吊唁赵肃侯的名义,都各自带着精兵强将前往赵境。
赵国易主,各种觊觎的眼光犹如凌厉的刀子刺向赵武灵王。考验他的时候到了。
才智和胆识是撑起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年少的赵武灵王命令军队戒严,并迅速联合韩、宋两国,形成统一阵线;同时,他请求越王攻楚、楼烦国攻燕。有了援手,魏、楚、秦、燕、齐瓜分赵国的梦想瞬间崩塌。
这枚冉冉升起的新星,让人刮目相看。魏、韩两个昔日的对手主动前来示好。
化解了中原的威胁,北方的游牧民族又成了赵武灵王的心头大患。游牧民族机动性强,他们烧杀抢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以步兵和战车为主的赵军疲于应付,几乎没有没有还手之力。
怎么办?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赵武灵王“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战国策》)。“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史记》)。
赵武灵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改穿轻便的胡服。和宽袍大袖、拖泥带水的汉服相比,北方游牧民族的胡服窄袖长裤,简便易行,利于骑射。同时他在军队中推广骑马、射箭等技能,逐渐放弃原本被广泛采用的战车、长矛。
任何改革都会遭到质疑和反对,但赵武灵王走在自己规划的路线上,赵军战斗力提高,国力逐步强大。
改革之后,赵军先后击败中山、楼烦等势力,领土不断拓展,赵国的统治加强。
然而,性格就是命运。功绩卓著的赵武灵王却因为过度仁慈招致了人生悲剧。
对于自己的四个儿子,赵武灵王很是喜欢长子赵章和次子赵何。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最初赵武灵王立了赵章为太子。但是,韩夫人(赵章生母)去世后,赵武灵王宠爱的吴娃央求把儿子赵何立接班人,赵武灵王答应。
赵章早年跟随父亲四处征伐,武勇过人,战功赫赫,受人推崇,在赵章身上,赵武灵王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赵章不得不让出太子之位,转奉比自己小十岁的弟弟。尽管赵武灵王心中有过不忍,但是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他牺牲了长子的利益。
怎么对待赵章?赵武灵王很是心疼,思前想后,封他为安阳君,统治代郡,安排田不礼辅佐。
不久,赵武灵王宣布禅位于赵何,自己在沙丘行宫当起了“主父”。
赵何(赵惠文王)继位后,将赵国治理的还算不错。屯驻代郡的赵章常常心里不舒服,再加上田不礼等人的教唆,趁着赵武灵王、赵何在沙丘打猎,赵章发动了兵变。他想用父亲赐予的兵权结束弟弟的王位。
但是,赵章的叛乱很快被平定,他成为孤家寡人。大敌当前,他躲到父亲的行宫请求避难。手心手背都是肉,赵武灵王接纳了他。
赵国将领公子成、李兑等人率兵赶来诛杀赵章。因为赵章躲在父亲宫中,怎么办?
思前想后,李兑、公子成等背着赵惠文王强攻,赵章被杀。
但公子成率兵包围了武灵王的行宫,这是重罪。一不做二不休,他索性不许武灵王出宫。三个月后,赵武灵王被困饿死。
历史不能假设。但当初赵武灵王不是因为心疼赵章,而将他封到外地,这一切或许就能避免。
一切起源于废太子章,立太子何。赵武灵王本来是立嫡长子赵章为太子,将来继承自己的王位,而赵章各方面的表现也很强,完全可以胜任国君。想不到的是,赵武灵王听了自己美女宠妃的枕边语,把太子章废掉,立与这位宠妃所生之子赵何为新太子。
过早传位给赵何,丧失权利。赵武灵王在无病无痛,还可以继续担任赵国国君的时候,就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王位,把它让给了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自己当一个太上皇。但他也没闲着,带兵灭了中山国,完成了赵国一直没完成的事业。
一错再错,想将赵国一分为二。赵武灵王天天看着本来是皇帝的哥哥,现在天天给弟弟俯首称臣,觉得有愧与赵章,就向赵惠文王提出将赵国的一半分给赵章,分开治理。一国两王,这赵惠文王怎么会同意。
遇上不留情面的儿子,赵武灵王最后被饿死。赵章看他不同意,就起兵夺位,结果兵败,逃到赵武灵王的沙丘宫躲着。赵惠文王带兵把沙丘宫围起来,逼赵武灵王交出了赵章,把赵章处死。可儿子并没有就此放过父亲,而是继续把赵武灵王困在沙丘宫,断水断粮三个月,最后一代雄君被活活饿死在行宫。
权力之上没有亲情。赵武灵王的结局再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中国古代的皇权里,在至高权力的面前,亲情必须让路。
赵武灵王是战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文治武功最厉害的君王之一,无奈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因父爱仁慈,处理不当,而让自己在臣子的围困下,活活饿死,让人唏嘘不已。
赵武灵王一生多难。父亲去世,还未下葬,魏国就组织五国带重兵以吊唁为名来瓜分。还是少年的赵武灵王临危不乱,通过精心的谋划和坚决的抵抗,让五国无功而返。赵国地处北方,不断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使得赵国没有后方,积贫积弱,无力参与列国争雄。于是赵武灵王亲自化装成胡人,在找到胡人兵力强大的原因后,痛下决心,全国君臣百姓士兵均穿胡服,练习骑射。要打败强大的敌人,就先向敌人学习,而改风易俗。这份气概,回望古今,千古罕见。终于以强大的骑兵,北驱胡虏,难灭中山国,拓地千里,成为唯一能与强秦相抗衡的大国。
随后,更干了一件中国所有君王都不敢做的事。为大败强秦,赵武灵王传位给赵何,自称主父。化装成赵使,出访秦国,刺探秦国情报,准备以十万铁骑,北上绕云中,直击咸阳。如果再给赵武灵王一些时日,以其雄才伟略,偷袭并打败强大的秦国,并非难事。然而,因为自己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优柔挂断,让自己惨死。
赵武灵王本封长子公子章为太子。然而后的吴娃,美貌过人,因为疼爱,于是改封她的儿子赵何为太子。然而,赵武灵王有一次,看到身为哥哥的公子章下跪,参拜已是太子的弟弟赵何,想到自己的偏爱而废除了长子的太子之位,内心满是愧疚。于是,赵武灵王不顾大臣的激烈反对,做了他一生唯一的一件也是致命的错事。赐给公子章以封国,并允许他掌兵。而这让公子章有了祸心和非分之想。后来赵国军政逐渐被赵王何统治,主父无法推行自己的灭秦之志,准备辅佐公子章,制造分歧,重新等位。
公子章在精心准备下,终于动手了。然而很快就被赵王击败。公子章逃到主父行行宫,被提前准备好的公子成和李兑围困,强行杀掉公子章后,将宫中随从全部驱散,只留主父一人在宫中。主父欲杀出,然而兵士无人敢担当杀君之罪,所以他们只围不杀。可怜的赵武灵王,在吃光本就不多的粮食之后,抓鸟捕鼠为食,最终被活活饿死。在为困三月之后,他们才入宫收尸体,此时曾经强壮无比的赵武灵王,饿得已无人形,全身只剩下皮和骨头。
而这些,赵王何装作不知。直到抬出尸体后,才公示天下,以隆重葬礼,下葬这个赵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全国举哀!想到赵武灵王的一生,波澜壮阔,想到他的死,令人感伤不已。
在战国末期,除了秦国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优秀君王之外,与这父子二人差不多同时代的赵国也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君王,他就是在历史上搞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这位赵武灵王应该算是历史上最特殊、最另类的一位君王。
说赵武灵王特殊、另类可是有据可查的,一方面他在政治、军事上颇有作为,另一方面他在继承人问题上又是最糊涂的人。赵武灵王生于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95年,他是一位比较有战略眼光和胆识的君主,大约在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开始推行军事改革,号召全国百姓都改穿胡服(即游牧民族的服装),学习弓马骑射。除了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赵武灵王还比较善于用人,他在推行改革时,手下聚拢了一些比较能干的大臣,有楼缓、肥义等。这些举措使赵国军事力量不断增强,成为了能够与秦国一较高下的强敌。
可实施胡服骑射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赵武灵王和他手下的大臣在实施改革前,他曾对楼缓说:“咱们中原的衣服,袖子太长,腰际肥大,领口过宽,下摆太大,穿着这种长袍大褂走路做事都不方便。”楼缓接着说:“还特别费衣料。”
于是,赵武灵王便绕起袖子,搂起下摆说:“我想仿照胡人(游牧民族)的样子,把大家穿的大袍子改成窄袖短衫,这样大家走路做事就会方便不少。”楼缓进一步指出:“穿这样衣服,就连打仗都更灵便了!”赵武灵王说:“是这样,咱们现在打仗全靠步兵,有了马匹就只知道用它拉车,所以,我打算让咱们的部队也穿上胡服练习骑马射箭,形成骑兵战斗力,再配合步兵,那样我们部队的战斗力一定会增强不少。”
后来,楼缓把赵王的想法告诉了肥义,肥义也很赞同。于是,在某一天的朝堂上,出现了这样的奇怪情景:赵武灵王和楼缓、肥义都穿着小衣袖的短战衣出现在朝堂上。这种奇怪的局面令其他大臣目瞪口呆,赵武灵王顺势宣布了实施胡服骑射的决定。但大臣们却不大赞同,觉得这样做是丢脸的行为,是丢了中原文化和礼仪。但赵武灵王却下定了决心,决定非实施不可。他甚至用无数理由说服了最顽固的叔叔公子成,后来那些想不开的人看到公子成都改穿胡服了,便只得随着改穿。
衣服改好了,赵武灵王便展开了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本领。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便练成了一支骑兵部队。军事实力增强之后,赵武灵王决定把部队拉到战场上检验,他先后亲自率军消灭了临近的中山国和东胡以及附近的几个部族。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赵武灵王不但收服了林胡、楼烦,还将地盘扩大到西北的代郡、雁门,西面的云中、九原等地。
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这令他对治理国家产生了奇怪的想法,就是打算自己专门负责军事斗争工作,而把国内的其它日常政务工作交给儿子管。可在用哪个儿子管的问题上,他却犯了糊涂,先立了大儿子为太子,可又觉得小儿子能干,便废了大儿子的太子之位,让小儿子继位为赵惠文王。而赵武灵王自己则别出心裁地将自己改成为“主父”,并安排肥义为宰相,李兑为太傅,公子成为司马,同时封了大儿子为安阳君。
可惜聪明的赵武灵王,这次却犯了一个大错,最终导致了沙丘兵变,不但大儿子被杀害,就连自己也被围困在行宫中,活活饿死。落得个“先英明后糊涂”的遗憾结局,令人唏嘘!
因为他犯了身为帝王最不应该犯的错误“脱离群众”。所以他的死亡是必然的。
赵武灵王是将赵国推向军事鼎盛的一代雄主,也是战国时期很另类或者说思维超前
的君主。最重要的是,赵武灵王一直都把最重要的军权握在自己的手中。按理说,这样强大的帝王是不可能有这么悲惨的死法的。可是赵武灵王确实是被活活饿死的。
其实赵武灵王是在退位之后,被活活饿死的。主要原因我觉得是让位太早,对于接班人首鼠两端,对于两个儿子的动向毫无引导,直接酿成悲剧。
我之所以说他脱离群众,是因为不管是老百姓还是他的官员他的儿子,都普遍认为,既然退位了那么权力就需要让出来,不能不当帝王还想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
饿死赵武灵王在当时是对于赵惠文王是无奈之举了,杀和放都不行,李兑和惠文王,李兑杀了武灵王之子,释放武灵王则必定成为背锅侠被诛杀。而惠文王,释放父亲后势必因兄长被杀被父亲怨恨,若有别的兄弟,未必不会落得与兄长一样被废身死的下场,因此,双方都见死不救,任其惨死。
如果赵武灵王能够多站在“群众”们的角度想想,知道怎么用帝王之术来控制“群众”,那么必然不会让自己走到这么丢人惨死的结局。
大家是不是也觉得赵武灵王真的不适合成为帝王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3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