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张廷玉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张廷玉,康熙年间的进士,因为父亲张英就是大学士,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做事谨慎,举止沉稳。虽然是汉人却精通满语,得到了康熙的赏识而得以到南书房工作,因为办事勤勉,对待皇帝既恭敬又谦逊,做任何事都首先做到先考虑皇帝的利益,从不掺杂自己的私心。
在废立胤礽的过程中,只有张廷玉猜到了康熙的意思,举荐了胤礽重新被立为太子。张廷玉在康熙朝做到了吏部侍郎。到了雍正朝,更是由于其尽忠职守而得到重用,雍正七年,张廷玉在雍正的要求下特设了军机处,不但完善了清朝的奏折制度,还起草制定了军机处的各项规章制度。
因为处事谨慎,为官清正,从不主动为自己的家人谋取私利,很受雍正帝的赏识。在雍正朝不但做到了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位,还在雍正死时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得到了雍正亲口所说得享太庙的评价。到了乾隆朝,更是被乾隆封为了三等伯爵,深受乾隆皇帝的信任,每次乾隆南巡,都会让张廷玉留守京城,协助大臣处理政务。可是善始未必善终。
晚年的张廷玉因为被乾隆怀疑涉足当政,77岁的张廷玉被撤销了伯爵的封号,甚至不被允许死后进入太庙。一直到张廷玉83岁死在了老家,乾隆才改变了主意,准许张廷玉的牌位进入太庙享受供奉。
李鸿章,晚清重臣臣,长期担任直隶总 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务,作为代表签订了一系列的卖国条约。因此被称为卖国贼,可是李鸿章又确实是是洋务派革新人士,他接受西方的先进思想,开办学堂,开创洋务运动,建立了淮军和北洋水师。
只是不管如何的改变,都没有动摇到封建统治的的政治结构,一切都是为了皇室服务。因此当太平军和捻军在中原大地引起动荡,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军就被李鸿章打败了,而当面对外国侵略者着时,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李鸿章往往选择以和为贵。
虽然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卖国条约,可他始终还是有羞耻之心的,不然不会在签订辛丑和约后不久就一病不起,就此去世。因此李鸿章还是一个绞尽脑汁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忠臣。
在清朝被推翻过后,这些满清遗老们,很多人都是过上了平凡的生活,他们很多人都知道复辟清朝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也就过上了平凡的生活,很多人也是安稳的度过了一生。
而虽然基本上的满清遗老是一个这样结局,但是中有人是心心念念想要要复辟这件事。 就像是后来的伪满清国总理郑孝胥,就是他一直在煽动溥仪,让他去东北给日本人卖命。
还有就是袁世凯,张勋等人也是都组织过复辟活动,可是最后的是以失败告终。
而还有一些满清遗老虽然是有着复辟的想法的,但是都没有机会去实现这个想法。
就像是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他这个人也是想着要复辟,可是他也知道日本人是不可信的,而当时溥仪去往东北复辟之时,陈宝琛也是对溥仪进行了劝告,就是让溥仪不要相信日本人,不要去东北。但是这个时候的溥仪已经上了头,听不进去了。
后来这些人人就成为了中华大地上的普通文化人,陈宝琛也是这样的,他也是没呢个选择和溥仪一起去建立伪满洲政府,反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为了教书先生,也算是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一些贡献。
所以,这些满清遗老们,虽然很多人都是想着要复辟,但是大多是都是没有去实践过。后来的他们也是认命了一般,大多是都是成为了普通人,很多也都是安稳的度过了自己这一生。
清朝的这个最高官职就是摄政王,摄政王就是能代替皇帝执政的职位,就连在位的皇帝都必须让他三分。而大清当过摄政王的两个人分别是多尔衮和载沣,他们的权力已经超过了在位的皇帝。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摄政王的职位呢!那是因为当年登基的皇帝年龄太小了,无法自己支撑朝政,而且身边皇帝的母亲又没有能力帮助辅佐年幼的皇帝,所以必须有这么一位懂得朝政,而且能力强,大家都服的人去帮助小皇帝。
多尔衮当时是因为他一直都期盼着自己能掌握着至高权力,可是又没有名正言顺的机会,所以我们聪明的孝庄皇后就想出来一个既能安抚多尔衮又能帮助儿子的公法,那就是她下嫁给多尔衮,让多尔衮成为皇帝的父亲封他为摄政王辅佐皇帝。这一个缓兵之计用得多妙,这样可以给皇帝时间让他成长,积累自己的人力物力。
多尔衮虽然有了实权,但也招来了皇帝的痛恨,因为他的权利已经盖过了皇帝。一直压着皇帝,所以在他死后皇帝才会挖他的坟、削他的官,当然这样做有点不在气,我相信孝庄也是不赞同的。
而载沣,这位清朝末年的摄政王,就没有什么好说得了。他是被慈禧硬拉到这个位置的,他本身就不想当,大清当时已经支离破碎了,是谁去料理朝政都会面临着灭亡,所以在辛亥革命的时候,这位聪明的大臣辞去摄政王一职,回家安度晚年了。
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分化、削弱大臣们的权利,为了防止这些大臣篡位。建立了一套和之前的朝代,不一样的官职。清朝官职体系有九品十八个级别,主要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制两种。
清朝的中央官职分为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中枢部设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佐理部设有都察院、大理寺、理藩院、翰林院、通政司、国子监、钦天监等;帝室部设有宗人府、内务府、詹事府、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太医院。
这个?九品十八级?制度,每一品都有正、从的差别,清朝没有宰相这个官职,清朝刚建立的时候,清承明制,设四殿二阁,分别是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清统治者,为了?扬满抑汉?,满族人一品,汉员二品。
到了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恢复内阁,设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俱满、汉分授。康熙又在宫内设南书房,选翰林院的官,进入南书房当差,进入南书房的人,主要参与重大事宜,康熙皇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内阁的权力分给南书房。
到了雍正皇帝,又再一次把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削弱,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雍正皇帝设立军需房,后来改成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军机处?。这个时候保和殿大学士是清朝官员中,最高的官职。
到了乾隆时期,对军机处进行了改动,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都是兼职,它们又有了一种新名词?军机处行走?、?军机处大臣上行走?,刚到军机处上任的叫?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经过一段时间历练以后,可以把?学习?去掉。
军机处又分为大军机处和小军机处,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也就是所谓的大军机处;军机大臣的幕僚,比如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及各部、院、寺长官中挑选人才,当军机大臣的幕僚,这些人称为小军机处。
在乾隆朝时期,汉臣最高的官职必须具备保和殿大学士和领班军机处大臣这两个职务,清朝担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的只有张廷玉一人,可见张廷玉最风光的时候,位极人臣。
张廷玉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也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雍正皇帝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张廷玉之所以能被康熙、雍正皇帝信任,主要原因就是对皇上忠心耿耿。
在康熙朝九子多嫡那么严重,张廷玉始终都没有站队,而是忠心耿耿为大清社稷着想,帮助康熙皇帝把皇位传给了雍正皇帝。雍正登基,皇位不稳,又是张廷玉力缆狂澜,帮助雍正皇帝。张廷玉作为汉人,能够位极人臣,配享太庙是有道理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3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赵构选太子到底用了什么奇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