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隋朝和唐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很多朋友都喜欢把隋朝和唐朝放在一起比较,不过唐朝有着将近300年的历史,而隋朝只有短短37年,两个朝代并不具备什么可比性。实际上唐朝吸取了隋朝很多优点,以及政策,才将唐朝发展的越来越强大,那是隋朝成就了唐朝吗?其实他们两者有点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谁成就了谁。如果唐朝没有采取隋朝的很多政策,唐朝有可能继续强大,但也有可能重蹈隋朝的覆辙,只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两者是分不开关系的。
唐朝和隋朝究竟哪个朝代更为繁华?引起不少朋友的争辩,那么这样的比较是否有意义呢?
大部分朋友觉得,唐朝的实力远在隋朝之上,因为隋朝只延续了37年,而唐朝则延续近290年的时间。李隆基时期的开元盛世,无论人口、经济,还有军事都比隋朝大业时期要好上不少。人口上唐高宗李治已经有了380万户,唐玄宗时期则已经有了960多万户,近6000万人口,已经达到了唐朝人口的峰值。疆域领土上,唐高宗李治击溃高句丽,打败突厥吐蕃,比隋朝时期的统治疆土大出两倍有余。
另一些朋友觉得,唐朝之所以这么强,是因为隋朝留下的底子非常充足,比如开皇之治给唐朝留下了很多财富,甚至还留下了不少的粮食(粮食储存成疑),三征高句丽,发扬科举制度,修建大运河,这些都是隋朝留给后世无尽的瑰宝。唐朝也只延续了100多年的辉煌时期,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就彻底断掉,晚唐和盛唐是无法同日相比。
觉得像这种比较没有实际意义,双方都能通过历史上的记载进行合理的辩论。唐朝承袭了隋朝的制度,李渊和李世民甚至是唐高宗李治,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确实相比隋朝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隋朝留下的底蕴犹在。隋朝只延续了两世,人口却要唐朝到了李隆基时期才能追赶。虽然其中经过了隋末军阀混战人口锐减,可是隋朝是结束了两晋16国混战格局,李氏家族很好的继承了隋朝留下基建设施。
其实这两个朝代都各有利弊,隋朝藏富于国。杨广、杨坚以及那些世家门阀掌握了太多的资源,隋朝之所以灭亡,还是因为杨广没有处理好世家门阀这些大族,穷兵黩武的三次征讨高句丽,且错误的估计了自己对这些大家族的统治,最终杨玄感起兵造反。隋朝制度让这些大家族受益,没想到却反噬自身。
唐朝中前期气象万千,艺术文化以及国际影响都堪称空前绝后。西征突厥吐蕃黑衣大食均取得胜利,长安也成为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延续国祚289年。所以这两个朝代是一种承上启下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真的非要比较这两个朝代到底谁更繁华,隋朝结束乱世统治建立政权,要稍微比唐朝来的更加难点。
隋文帝建立大隋朝时还是做了不少的好事,隋炀帝虽然有些暴虐,但从其根本来说也能称得上是颇有才华的君王。唐朝作为老派的陇西贵族,李氏家族占据太原长安起兵谋反,结束隋末时期乱世格局建立一统,带给百姓较为安居乐业的生活也是大功一件。
只有隋朝底蕴犹存,唐朝在此基础之上添砖加瓦才有了后期的盛世。隋朝只有短短38年的时间,能达到如此的成就已实属不易,只恨当权者没能很好的处理各方权力平衡。唐朝在中前期也是空前绝后的强大,隋唐两朝沆瀣一气,彼此错综复杂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两个朝代都是我国。古代历史中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
:你知道中国最繁华的是哪一个朝代吗?不不不,不是唐朝,所谓大唐盛世,但是并不代表它就是历史上最繁华的朝代,中国真正最繁华的一个朝代,其实是宋朝。
“强唐弱宋”,北宋灭亡时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被新崛起的蒙古铁骑逼得跳海。宋朝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积贫积弱”窝囊的背影。这个被人戏称为“史上最不争气”的朝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清明、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水平最高、人民生活最富裕的朝代,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据说宋代的GDP是占当时全球的50%。英国着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谈到宋代时感叹:“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宋代确实有许多“发光点”为历朝历代所不及。
网络配图
这是一个宽容文明的王朝——宋代的皇帝非常仁慈和开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解除开国大臣对朝廷的威胁,采取的是“杯酒释兵权”的温柔手段。不仅没有杀害有功大臣。甚至将不杀议臣的祖训刻在祖庙,每一个继位的皇帝在上台前都要熟背,牢记于心。宋太祖传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誓牌”,还用法律形式规定以后皇帝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三百多年来历代皇帝都严格了执行这一祖训,杀大臣的事例少之又少。即使是因战乱得位的杀害岳飞的宋高宗赵构,也只开三回杀戒;即使是卢多逊和丁谓图谋皇位这样的重大犯罪,也只是流放了事。宋代的皇帝的仁慈和开明在历朝历代中是绝无仅有。
中国历史上最繁华的朝代 唐朝,建朝于公元六百一十八年,灭于公元九百零七年,中间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至今,我们中国人在国外仍被异国人称作唐人,世界各地也都建有华人街,亦被称为唐人街。其影响可见一斑。在唐朝崛起的同时,世界上也有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这两个帝国的存在。但就其发展水平而言,是全然的落后于唐朝。唐朝在那时,可以说是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颠的。而同样的,唐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也是极为重要和突出的。他上承隋朝之乱世,下启之后数千年的文化变革。可以说它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时期。这一点从好几个方面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据。而唐朝,不过分的讲,它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分水岭,在他之前与之后都没有哪个朝代可以像唐朝这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颠的。首先从经济体制方面来说。在经济上,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纯粹的自然经济向一定的商品经济过渡的时期。在唐朝之前的朝代,基本上都是重农抑商的。这一点从赋税制度上可以看出来。像在秦朝,赋税采用的是人口税的制度,一般而言大致要收取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占了人民收入的一大半。并且秦始皇还采用了极其强硬的措施打击非生产性活动,也就是经商。而唐朝,则改变了赋税制度。唐朝时将前朝的均田制改为了庄田制,租庸制也调变成为了两税制。在唐高祖武德七年更是明文规定了均田法和租庸调法为赋税制度,也就是说土地开始收归国有,人民可以交部分实物抵充服役。这样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稍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从历史也可以看出,唐朝的前期兴旺在于农业,中后期的兴盛则与商业的繁荣脱不了干系。因为唐朝最初定制的时候,政权归士族掌管,其余人等都不得入仕。由于政权集中在小部分士族手里,他们必然会在温饱后追求奢华的生活,这样一来就需要大量的奢侈品以供其消费,以便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身份和权势。所以以商人为首的工商业在唐朝的中后期开始飞速发展,这和农业逐渐衰萎的情况相反。也可看作是唐朝与前朝不同之处。并且在当时,地租的征收也由实物征收变为了货币征收。这些都是商品经济的萌芽征兆。由此,唐朝在经济体制方面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时期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了。再来是政治体制方面。八百年前从秦朝流传下来的三公九卿制度被抛弃了。因为这套制度是国、家不分的。这样的公私不分明,从各个角度来说,都不利于一个新的朝代的发展。唐朝所采用的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并且在尚书省下面设置六部,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六个部,而皇家事务则交由专门的九寺管理,一个极小的机构。这样的设立虽然繁复,但确实做到了国、家分离。而这套制度至今日本还在使用,可见其优秀程度。如此一来,唐朝的政治体制在根本上和前朝历代都不一样了,是一种全新的体制。也可以说,国、家分制是从隋唐开始的标志,它标志着中国的政治体制走向了成熟。而在政治主体上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唐朝之前,封建割据的情况非常严重。世袭制的政策容易使掌权者的继承人产生骄逸心理,无法很好的管理各自的封邑。这样一来也容易产生战乱的情况。而唐朝的时候,注意从民间选拔新血,将原本贵族化的统治状况转向平民化、官僚化的统治。科举制度是唐朝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改变了历来都是血缘继承一切的沉寂状况,从而使得统治阶层可以得到新鲜的没有陈旧思想的最好的人才。现代的公务员制度也可以说其原型一部分是来源于科举选拔制度。科举制从人才选拔方面纠正了历朝历代以来一直存在的弊端,为唐朝开辟了新的政治局面。当然,其后世的变化以及导致八股文的出现,与此并无太大瓜葛。通过这些史实的比较可以看出来,唐朝的政治体制方面在中国历史上是划时代的。它是政治体制走向成熟的开端,是一个分水岭。再者,就是从学术文化方面来看待唐朝的地位。唐朝的思想界相当活跃,儒学、佛学和道学三家并立,皆有发展。唐太宗更是制定了三教并用的政策,核心思想是:用佛教来整治人心,用道教来修身养性从而健康长寿,用儒家思想来治世,处理人际关系。这样的思想发展必然的呈现出了一种与前朝不同的文化局面。它类似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又比战国时期的思想更容易控制。因为这是统治阶层所使用的治世思想。它在自己的容许范围内兼容各家思想,取其可用之处,弃其弊端。多元的文化层面的展现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也使得唐朝的文化博大精深、昂扬激越、辉煌绚丽。而且与魏晋玄学不同,唐朝儒学的发展以经学为主。在唐朝,唐人从儒家经学中得到了义理,注重的是实用主义。这和唐太宗的三教并立的政策的潜在思想暗合。而但凡奉行实用主义政治的国家都极易进入高度的文明发展阶段。如此一来,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可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颠的原因也就不难看出了。并且美是可以用文字来表达的。在唐朝的文化发展中,呈现的流派众多,先后出现过李白、杜甫等大诗人。诗词、诗话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文学是人学。唯美的文字表现出的是人性的善化。总而言之,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这里边就有个核心话题:隋朝何以灭亡?李唐何以崛起?评书里说,隋炀帝穷奢极侈、鱼肉天下百姓,于是大家揭竿而起推翻了他狗日的,李渊李世民父子是真命天子,仁义爱民,所以天下就这么得着了。 又有些写麻辣历史的人出来大喝一声:你听评书里瞎白话!隋朝有钱,唐朝其实是窃取了隋朝的国家财富,后来才有的贞观之治。按这么说,有钱有势的大隋朝就因为杨广这么个败家子瞎折腾,完了,挺窝囊;唐朝吃着隋朝的胜利果实,放下饭碗就骂娘,得了便宜还卖乖。 其实隋唐易代自有其深层次原因,不能只看一点,不及其余。 说“隋朝有钱”,依据什么 说隋朝有钱、埋汰唐朝的人,主要根据两条史料。 一是粮仓。隋朝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灭亡了20年,可人家储存在仓库里的粮食还没吃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隋朝的含嘉仓遗址,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 二是户口、田亩数。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含被征服的陈朝50多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直到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计户口380万户。唐玄宗时,全国760万户,4100万人。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 这么一对比,理科生立刻就站起来了:盛唐原来是个炒作出来的神话呀!事实究竟如何?答案是,这都是为了耸人听闻而特地搞出来的噱头,要不评书谁听?畅销书谁买?隋朝之亡,是由于施行错误的国策,贞观之治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宣传需要。 比如粮仓问题。隋朝建那么多粮仓、屯那么多粮食干什么?翻翻《资治通鉴》就知道,隋文帝这个人非常吝啬,像老式地主守财奴一样,粮食收进仓里了,不让动,直到发霉变质——隋朝好几次发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官员建议开仓放粮,皇上说:不行,让他们自己去要饭,粮仓里的粮食是我的命啊! 隋朝“有钱”的真相:做局圈钱 隋文帝这人确实吝啬,但其实搞粮仓是隋朝的国策之一。隋朝是军事化的国家,它的家底是北周宇文家族为首的关陇贵族打下来的,杨坚窃北周之后,对北周政体有破有立,但军事化这条坚决留用了,正是凭着强军体制,他们灭了经济更发达的北齐和陈朝。强军体制要想确立,需要国家手里有钱、有粮、有人口,对内有知识阶层的支持,对外在国际上也有地位。 于是,隋朝在强军背景下,搞高度垄断的商业经营,粮食、盐、铁、布帛等等战略物资的存储贩运,都由国家控制,还需要调动民间资本、引进国际资本,所以隋朝要建粮仓、开运河,让老百姓看着国家有钱有粮,富户们就有了经营信心;隋朝还营建东都洛阳、江都(今扬州)等若干区域中心城市,拿运河把它们串联起来,请来很多西域、突厥客商,拿大场面砸住他们,在他们投资经营后,收取营业税。 这有点像玩概念,然后上市圈钱了,我很强大你知道吗,大家一起来吧!应该说,在隋朝前期,靠着北周积下的家底、文帝的殚精竭虑,高开高走高风险的国家机器运作得还不错。隋文帝还搞科举,提拔寒士,加大政府规模——需要高开支成本,就从粮仓里支。 隋朝的国际环境并不好,东北、漠北、西北、西南都有强势政权在崛起,要想在强敌环伺中长治久安,必得对有野心的对手用兵,收拾他们;还得对贪心的跟班用钱,收买他们。这些也都需要从国库里拿。 拿完了怎么办?继续吸引投资呗,于是隋朝开始透支国家信用——大家消费的不是真金白银,而是对国家的信心,仓库里其实是空的,粮食发霉变质了也不销毁,而是充当信用资本,国家的资源都在市场上流通着呢。有了灾荒国家为啥不敢开仓?因为仓里没有存粮,上面写着“存粮百万石”,实际意思是此仓有短时期内调集百万石粮食的信用。 隋炀帝末期,因为国家对外用兵失利,边境各方面军事压力加大,国家外交环境险恶,而朝廷滥支信用、寅吃卯粮,民间资本也纷纷破产或者抽逃,国家的资金链断了。随着扬州兵变、皇帝被杀,国家信用崩盘,各地豪强纷纷造反,大家都奔粮仓去了,当时记载,各地“义军”纷纷积聚在粮仓的周围。 可是这些义军,大多数又都很快散了败了,为啥?打开粮仓大家才发现:里边除了发霉变质的,能吃的东西不多,账本倒是堆如山积。千年后现代人打开隋朝的粮仓还能看到这些发霉的粮食——隋末的时候闹饥荒,“人相食”,他们都不吃这个。 那么长安、洛阳两京的粮仓为啥起作用呢?因为两京的粮仓是隋朝的棺材本,这个是实的,而且这两个地区周边是产粮区,通过运河,可以很好地筹集、调运物资,马周给太宗上书里说的,实际是唐朝从隋朝继承了这两大仓库的经营模式,这令唐朝一直受惠。 隋朝人口更多吗?不见得 再说说人口、田亩问题。如前述,隋朝国家体制高度军事化,想方设法要把更多人口和田地搞到名下。 在隋朝之前,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国君都是与贵族共同治国,国家手里的人口有限,陈朝灭亡时多少人口?50万户。才这么点人?当然不是。在士族门阀家里的人口、占山为王的人口、桃花源里藏着的人口,这些都是黑户,不缴纳人头税,也不服兵役、徭役。 隋文帝时候,为了彰显国家实力,把很多黑户甚至僧尼也以估算形式列入国家账册,这也是国家做局圈钱的一部分,所以那时的国家是内外两本账。 古代中国大多数人是农民,人口只有与土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财富,否则就是“流民”。隋前,国家手里的田亩和人口一样,也是很有限的,隋文帝丈量天下田亩,但是很可惜,这里边很多田产都在山东、江南地区士族和关陇贵族手里。隋炀帝时觉得国家很强大了,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拿贵族老爷们开刀,借开河、筑城机会,从人家手里圈占土地收归国有、军占,引起激烈反弹,隋末天下大乱,土地问题是一大由头。 在唐朝时,部分地恢复了新旧贵族的特权,放水养鱼,内外只留一本账,所以国家治下的人口、田亩数急剧下降。 这回明白了吧,隋、唐之间并没死那么多人,人都不归朝廷管了而已。到唐高宗、武则天时代,国家重用酷吏,大力打击豪强,抄家灭门好不热闹,人口、田产资源才开始向朝廷强力回流。 说了这么一大堆,一个意思,唐朝并不比隋朝穷,只是比后者的国策更低调、稳健而已。 影视剧中的隋炀帝被妖魔化了,唐太宗被偶像化了,这些都不是历史的真实面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3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