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袁崇焕率军回北京救援,为什么会直接要了他的命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30 17:14:09

袁崇焕率军回北京救援,为什么会直接要了他的命呢

袁崇焕为什么不直接打皇太极的老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从关外向中原挺进,越过蓟州,长途奔袭直捣北京。袁崇焕知道后,赶紧率军回北京救援。

(袁崇焕画像)

袁崇焕率军回北京救援的举动,可以说直接要了他的命。为什么说他回北京救援一事,直接要了他的命呢?

其一,没接到命令就率军回归被怀疑。袁崇焕率军回归,是他听说清军向北京城打来后,在没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就心急火燎赶回来勤王的。古代君王是非常忌惮这一点的。传说秦始皇曾命令在外打仗的军队,就算皇宫陷落了也不准随便回来。这个传说虽然未经证实,但也绝不是空穴来风。还有,明朝规定藩王不准随便进京,更不能动用军队。其它朝代,也有相关规定。袁崇焕急急忙忙进京,本来是为了救急,但是,这实际上也引起了崇祯皇帝的疑心。

其二,袁崇焕进京后,要求进京休整,让崇祯疑心更大。袁崇焕长途奔袭回到北京,从休整军队,提高战斗力的角度,希望士兵能够进城,这个建议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崇祯皇帝竟然断然拒绝。这个断然拒绝,其实就已经亮明了态度,就是他对袁崇焕的怀疑已经非常大了。

其三,当皇太极一开始进攻蓟州、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等军事重镇的时候,袁崇焕已经分兵把守。这件事让崇祯皇帝很高兴,还表扬了袁崇焕。但是很快皇太极就纷纷冲破了这些防线,往北京打来。这件事也是崇祯皇帝怀疑袁崇焕的原因之一,觉得袁崇焕是不是在和皇太极演双簧戏,目的是为了夺得北京城。

其四,由于明末的党争非常严重,而袁崇焕接受崇祯皇帝的尚方宝剑时,要求户部、工部、兵部、吏部都要密切配合他,这使得这些部门都对他不满。后来他又杀掉了毛文龙,不满他的人更多。再加上这些大臣见崇祯已经在怀疑袁崇焕,因此,朝中很多大臣见风使舵,纷纷诬陷他,说皇太极打到北京城,是他暗中勾结,故意放水的结果。

总之,如果袁崇焕不带兵回去救援北京,他就不会有这些麻烦。

(崇祯画像)

同时,如果袁崇焕当时直接带兵北上,直捣皇太极老巢盛京,那样的话,皇太极害怕后院失火,也就不得不赶紧撤兵回去。这样一来,北京之围也不用解了。

要知道,古代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当年孙膑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就是这样的。我们也不说远了,同样是明朝时期,当时宁王朱宸濠提兵攻打南京,王阳明不救南京,而是直接去打朱宸濠的老巢南昌,逼得朱宸濠只好撤退。接着,王阳明在鄱阳湖设下埋伏,截击朱宸濠,最终把朱宸濠抓获。

袁崇焕如果也是直捣皇太极老巢,接着再在半路上合适的地方设下埋伏,截击皇太极。这样一来,虽然不至于俘获皇太极,肯定会给皇太极以重创。袁崇焕为什么却不这样做呢?

我觉得之所以会这样,也不能说袁崇焕不懂军事。如果袁崇焕不懂军事,他也不会打赢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要知道,这两场大捷,是明军少有的对后金的胜利之一。连我们这些不懂军事的人,都明白“围魏救赵”的道理,他怎么会不明白呢。

(皇太极画像)

因此,根本的原因,还是袁崇焕这个人忠心护主的表现。从这里也看出袁崇焕的赤胆忠心,而崇祯皇帝冤枉他并杀掉他,实在是可恶可恨。

袁崇焕本来已经安排人守住那些重要的关口,避免皇太极夺关。但是他没有想到,皇太极的冲击力那么强,明军的抵抗力那么弱,很快就让皇太极闯关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知道,皇太极的打击力是非常强劲的。如果自己不及时赶回北京城,而是去攻打皇太极的老巢,说不定皇太极就把北京城打下来了,崇祯皇帝就成皇太极的俘虏了。

再说了,明军在和清军(后金军)作战的过程中,一直处在防守的态势,从来没有主动攻打过盛京,根本就没有那方面的经验。同时,清军在盛京的兵力驻防情况,明军也几乎不知情。再加上辽东北面是非常寒冷荒凉的地方,当时又是寒冬季节。粮草辎重,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因此,袁崇焕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如果不能成功,明王朝将陷入毁灭的边缘。因此,出于稳妥起见,去北京勤王,显然是最恰当的选择。

但是心中不设防的袁崇焕,没有想到崇祯已经那样疑心他,对他的一举一动,都认为他是在造反,最终害了袁崇焕的性命。

(参考资料:《清史稿》)

皇太极被困在北京城的时候,袁崇焕都为他做了什么?

崇祯二年(公元1629 年)10月27日,后金大军突破长城防线。

11月1日,北京城戒严。同日,袁崇焕派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军四千,展开营救行动。

11月4日,赵率教率领的四千人被后金全歼于遵化城外。同日,袁崇焕率军从关宁出发。



看到这些基本史料,有一个问题必须得注意:皇太极向蓟门一线调动军队是需要时间的。

换言之,虽然10月27日,后金大军才突破长城防线,可算上后金大军集结的时间,肯定要早于10月27日,没准在10月初,后金大军就开始集结了。

可袁崇焕直到后金大军突破长城防线之后,才开始派人救援北京。等到赵率教所部被全歼之后,袁崇焕才亲自出马,这反应是不是太慢了?

我们都知道“兵贵神速”,可袁崇焕不但没有在后金大军未集结之时发动突袭,更是在后金大军突破长城防线的七八天之后,才亲自率军救援,他到底在干什么?

在我看来:由于袁崇焕一味迷信自己的“城墙大炮”战术,把军队调教得只能打防守战,却丧失了机动性。关宁一带的城池都需要留兵把守,可动用的机动部队少之又少,所有袁崇焕一时间无所适从了。

大明把大部分资源都给了自己,对于这一点,袁崇焕心知肚明,所以他一再提醒大明中央政府:后金很可能会从蓟门一线绕过来。

这是袁崇焕有远见卓识吗?不是的。这是因为袁崇焕明白一点:如果后金大军从自己这边进军,自己又把握守住,因为自己有大量资源,又有守城无敌的“城墙大炮”战术。

但蓟门一线并没有这样的资源,当然也没办法玩“城墙大炮”战术,此时的蒙古又与后金联盟,他们完全可以从蓟门一线奇袭大明内部。



在当时有一种声音:后金这次只是小股部队突袭,自己只要派几千军队意思意思,后金抢够了自然会撤退。

可出乎意料的是:后金这次好像是动真格的了,十万大军倾巢而出!

赵率教虽然被后金大军全歼,但责任不在他,因为他手里只有四千军队,面对后金留在遵化的五六万大军,失败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在赵率教所部被全歼之后,袁崇焕如果还想继续救援,似乎只有两种选择:

一、堵截后金,逼他们在半路决战;

二、攻打辽沈,逼后金回防。

第一种选择肯定先否定,因为关宁一带需要留兵力防守,长期守城的部队野战能力又极差,与后金大军在半路决战,袁崇焕必败无疑。

第二种选择乍一看有点谱,可仔细分析下来也不太容易,因为袁崇焕连后金具体入关的时间都把握不准,肯定对辽沈的后金军事情况不了解,贸然出击难言胜算。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袁崇焕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先带着军队出发,走一步看一步。



袁崇焕的行军效率不错,11月4日从关宁一带出发,11月17日抵达北京城,当他抵达的时候,后金大军还没到呢。

原因很简单:袁崇焕此次南下只带了九千军队,可后金却有十万大军,所以速度慢了下来。

从11月4日至11月17日,袁崇焕并没有遭遇后金大军,否则就凭袁崇焕那九千人,死十次都不嫌多。

但总有人说:袁崇焕在勤王的过程中,一再击溃后金主力部队,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袁崇焕只不过是遇到一些后金的巡逻队,在小规模冲突中赶走了对方,除此之外,袁崇焕一直在急行军,并没有遭遇大股敌军。

还有一条佐证,就是袁崇焕的军队一直是九千人。这种近乎“零伤亡”的局面,也说明袁崇焕在路上没打什么仗。

以双方的兵力对比,袁崇焕尽量避免与后金大军正面接触,这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兵力对比悬殊,这是一种自然合理的选择。

袁崇焕曾试图再和满清玩“城墙大炮”战术,所以他比后金大军更早到达蓟门一线,到达之后就躲在蓟州城内,等待后金来攻城。

可当袁崇焕看到后金大军直接绕过蓟州城之后,就知道“城墙大炮”战术玩不下去了,当然他也不敢拦截后金大军,因为这于事无补,还有可能把自己搭进去。

但总有人说:后金不敢打袁崇焕的主意,所以趁袁崇焕不注意,悄悄地绕过了蓟州城。等袁崇焕反应过来之后,后金大军已经走远了,这也是标准的胡说八道。

后金大军先头部队就有五六万,袁崇焕只带了九千人,他凭什么拦截后金?他要是这么有本事,又怎么会在宁锦之战的时候只顾防守而不敢出城呢?



正是由于袁崇焕一直避免和后金大军相遇,所以出现了一个奇葩现象:援军和敌军先后抵达北京城下,后金大军晚了三天。

于是在当时就流传出一则谣言:袁崇焕是后金大军的带路党,袁崇焕早已与皇太极商量好了平分大明。

客观地说:虽然我认为袁崇焕有成为军阀的迹象,但袁崇焕绝不会傻到与后金媾和的。

原因也很简单:只有大明和后金保持均势,夹在他们中间的袁崇焕才能左右逢源。如果大明和后金的均势被破坏,袁崇焕就要被迫站队了,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11月20日,袁崇焕指挥了所谓的“广渠门大捷”,后世袁粉一片赞扬声。

实际上,广渠门之战的规模十分有限,无论是关宁军还是后金军都没死几个人。

这一点没有直接证据,但通过推理可得:如果在广渠门之战中,关宁军死伤了几百人或者上千人,谁还敢说他们通敌呢?

后来,祖大寿为自己临阵脱逃的行为辩解时,也说关宁军大老远来赴援,中央政府的人却说他们与后金有勾结,更有人从城上扔砖头打关宁军。

要是关宁军真的有所伤亡,谁还敢这么放肆?如果关宁军没有什么伤亡,谁敢相信他们打出了大捷?他们只是普通士兵,又不是奥特曼。

这段历史的记载其实非常有趣:袁崇焕率军前来救援的时候,有九千人;祖大寿率军撤退的时候,还是有九千人。这到底是救援还是旅游呢?不好说。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在北京城补充兵力了吧?”

这种说法有一个致命的缺陷:祖大寿率军撤退的时候,北京城还被后金围着呢,他怎么补充兵力?难道在路上随处补充?那关宁军和鬼子军有啥区别呢?历史上从来没发生过这种奇葩的事。

实际上,11月20日的战争,主要在德胜门进行,明军统帅是满桂,后金军统帅是皇太极。

这场战争进行的比较残酷,战后,崇祯皇帝让满桂在德胜门的瓮城内驻扎,主要就是因为满桂军队的伤亡较大。

后来,袁崇焕也提出,既然让满桂的军队进瓮城驻扎,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军队进城驻扎呢?

崇祯皇帝当时就拒绝了袁崇焕的请求。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袁崇焕的军队并没有经过什么大战,更没有什么伤亡。

如果袁崇焕也经历过浴血奋战,崇祯皇帝没理由只让满桂休整,无视袁崇焕的要求。



很多人说:大明打出了“广渠门大捷”、“德胜门大捷”和“广安门大捷”,所以皇太极迫不及待地撤军了。

可实际上,皇太极把北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后来发现仓促之间难以攻下,大明各地的精锐都在陆续赶来,这才决定撤军的。

经过一番争斗之后,后金开始四处抢夺财物,准备撤退。

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皇帝看不下去了,勒令袁崇焕拿出一套方案来,狠狠地收拾皇太极一顿,可袁崇焕对此是一问三不知。

一百年前,北京城也曾被敌军包围过。当时,严嵩提出了一个战略,那就是大家把北京城守好,等敌人抢够了,自然会撤退。

现在,大明的整体战略其实也是如此。因为在面对后金大军的骚扰时,大家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袁崇焕杀毛文龙,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后果?

袁崇焕的“城墙大炮”战术到底是怎么回事?

袁崇焕喊出的“五年平辽”到底能否实现?

皇太极围困北京城时,袁崇焕到底做了哪些努力呢?

崇祯二年(公元1629 年)10月27日,后金大军突破长城防线。

11月1日,北京城戒严。同日,袁崇焕派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军四千,展开营救行动。

11月4日,赵率教率领的四千人被后金全歼于遵化城外。同日,袁崇焕率军从关宁出发。

看到这些基本史料,有一个问题必须得注意:皇太极向蓟门一线调动军队是需要时间的。

换言之,虽然10月27日,后金大军才突破长城防线,可算上后金大军集结的时间,肯定要早于10月27日,没准在10月初,后金大军就开始集结了。

可袁崇焕直到后金大军突破长城防线之后,才开始派人救援北京。等到赵率教所部被全歼之后,袁崇焕才亲自出马,这反应是不是太慢了?

我们都知道?兵贵神速?,可袁崇焕不但没有在后金大军未集结之时发动突袭,更是在后金大军突破长城防线的七八天之后,才亲自率军救援,他到底在干什么?

在我看来:由于袁崇焕一味迷信自己的?城墙大炮?战术,把军队调教得只能打防守战,却丧失了机动性。关宁一带的城池都需要留兵把守,可动用的机动部队少之又少,所有袁崇焕一时间无所适从了。

大明把大部分资源都给了自己,对于这一点,袁崇焕心知肚明,所以他一再提醒大明中央政府:后金很可能会从蓟门一线绕过来。

这是袁崇焕有远见卓识吗?不是的。这是因为袁崇焕明白一点:如果后金大军从自己这边进军,自己又把握守住,因为自己有大量资源,又有守城无敌的?城墙大炮?战术。

但蓟门一线并没有这样的资源,当然也没办法玩?城墙大炮?战术,此时的蒙古又与后金联盟,他们完全可以从蓟门一线奇袭大明内部。

在当时有一种声音:后金这次只是小股部队突袭,自己只要派几千军队意思意思,后金抢够了自然会撤退。

可出乎意料的是:后金这次好像是动真格的了,十万大军倾巢而出!

赵率教虽然被后金大军全歼,但责任不在他,因为他手里只有四千军队,面对后金留在遵化的五六万大军,失败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明朝袁崇焕怎么死的 明朝袁崇焕是如何死的

1、袁崇焕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

2、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

3、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朱由检对此也很怀疑。此时后金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十二月,朱由检将袁崇焕下狱。

4、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

5、并意图一并杀死钱龙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揭秘抗金英雄袁崇焕为何在农历年被处决?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抗金的民族英雄。第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飞。南宋时,曾率岳家军击破八金金军,差点打到黄龙,但最终被宋高宗以13枚金牌召回,战死在风波亭。但是岳飞死后名声很响,成了国家的民族英雄。


明朝末年,同样与8金军作战的袁崇焕对国家忠心耿耿,却得不到皇帝的信任。他最终在46岁时去世。虽然也算是民族英雄,但袁崇焕的名气没有岳飞大,比岳飞更倒霉。


袁崇焕是英雄吗?


至少复战前打的两场仗是极其精彩的。


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被直接枪毙,9个月后破伤风身亡,打破了对无敌8金军的神化,袁崇焕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宁远城成为他一生成名的基础。宁之战第一次打败了皇太极。这两场战争都极其漂亮,促成了大明的延续。


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十三万后金大军渡过辽河,降宁远城。袁崇焕带领宁远城里的士兵坚决抗击8金军的猛攻,而且自己亲自上阵,搬了块石头堵住缺口,受了点轻伤。手臂受伤的时候,他把自己的衬衫撕下来随便包好,继续打。他甚至向士兵们鞠躬鼓励,全军坚决战斗。就在这时,明军的红色大炮击中了后金的一个重要人物,很可能是努尔哈赤。后金损失惨重,不得不下令撤军。努尔哈赤很可能在这场战斗中受了重伤,半年后死去。袁崇焕也借宁远之战一战成名。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皇太极听说袁崇焕复职,一天都吃不下饭,晚上也睡不着觉,因为他知道眼前的是明朝的关宁晋线的铜墙铁壁。这一年,清朝发生了十年不遇的大旱,粮食绝收,国力锐减。没有办法,只能争食,有的人甚至吃人肉。皇太极发动战争是为了让官兵抢夺辽西粮食,转移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危机。天从汉帝凭借新升可汗军衔的英雄气概和远征朝鲜胜利的英雄气概,发动了宁晋之战。


袁崇焕依然凭借坚城,再加上火炮,奇兵再次击退了皇太极的进攻。这时候,皇太极意识到,他必须改变作战方针。他采取避实打中的策略,攻打长城遵化,逼近北京。袁崇焕得知后星夜分兵两路救援,在北京广渠门与清军激战。皇太极不想取北京,不爱战争就退兵了。当时袁崇焕只带了几千兵,没敢杀皇太极。


这位悲剧英雄在当年被处决了。


固执的崇祯听说皇太极退兵,认为这是他的功劳。他没有奖励袁崇焕,而是说他没有杀皇太极,怀恨在心。皇太极退兵后,搞了一次反阴谋,一向生性多疑的崇祯,听燕党奸臣说,袁崇焕这次是勾结皇太极来北京的,于是因善于主谋和调和而被捕入狱。


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以“谋反君主”之罪,于阴历元年被处死。据明朝的记载,袁崇焕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刽子手就开始一刀一刀地割他的皮肉,一代名将一刀一刀地死在这个丧心病狂的崇祯手里。然而他的死并没有得到人民的同情,而是在人民痛骂他是汉奸的声音中死去。很多有钱人把袁崇焕的肉付钱给刽子手,穷人直接从刽子手那里抢他的生肉,分一杯羹


当初,身为国务大臣的史就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惋惜。


公元1644年,清军大规模入关,大明山河决堤,死伤无数,尸横如山。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袁崇焕。后来,直到乾隆皇帝再次翻明朝历史,感受到他报国的献身精神、丰功伟绩和人生经历的悲凉,才向世人披露了其中的内幕,大家才认为他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2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