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蒙恬把匈奴打得一败涂地,短短十年为何就出现了“白登之围”

众妙之门 2023-06-12 07:51:31

蒙恬把匈奴打得一败涂地,短短十年为何就出现了“白登之围”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匈奴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蒙恬是秦始皇时的名将,在秦始皇的任命和支持下,蒙恬北击匈奴,把匈奴人打得一败涂地,迫使匈奴人不得不远遁。

秦二世胡亥袭号为帝,蒙恬因是胡亥“老师”赵高的对手,而被迫害致死。蒙恬死后十年,汉代秦而立,汉高祖刘邦再次北击匈奴,结果发生了令人震惊的“白登之围。”

为何短短十年间,那个曾被蒙恬打得一败涂地满地找牙的匈奴,就卷土重来了,就搞了令人震惊的“白登之围”?是匈奴人太彪悍,还是蒙恬太神武,或是汉高祖太差劲?

其实,汉高祖刘邦所面对的匈奴,和蒙恬所面对的匈奴,是不一样的匈奴。汉高祖背后的汉政权,跟蒙恬背后的秦政权,也不能比。

简单地说,刘邦所面对的匈奴,远比蒙恬所面对的匈奴要强大,刘邦背后的汉政权,又远比蒙恬背后的秦政权要弱小。

蒙恬当年所面对的匈奴,就是一个小小的匈奴,当时的匈奴,在与赵国长达数十年的攻伐中,已经元气大伤了,再面临秦国举全国之力的围剿,除了远遁,没有别的生机。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弱小到需要派遣太子冒顿去月氏做“质子”。

蒙恬背后的秦政权,是一个刚刚统一了六国的强大帝国,秦始皇可以征调全国的民夫修筑长城,秦始皇可以举全国之力来支持蒙恬,这样的一个蒙恬和蒙恬背后的秦帝国,面对那样一个只能苟延残喘的匈奴,没打出汉武帝时的豪气,已经算不得优秀了。

“白登之围”时的匈奴,单于已经换成了杀父代立的冒顿,冒顿趁着秦末中原大乱的当口崛起,南下掠夺了原属匈奴人的土地,并且吞并了东胡、娄烦、白羊等草原政权,成为草原上的霸主,单是控弦之士,就有三四十万。

与匈奴人国力大增相比,汉的国力是远远比不上秦的。

经过两年破秦、四年灭楚的诸侯混战,汉高祖承接的江山,其实是一个百废待举的江山,更不同的是,汉只是名义上大一统的帝国,而实际上,齐、楚、燕、赵、魏等土地并不在汉的掌握之中,都在诸侯王的手里,百越、闽越等地更在当地诸侯的手里,刘邦所拥有的土地,不过是巴蜀、汉中、关中等“老秦地”。

这样一个汉,面对一个空前强大的匈奴,又是误入匈奴人的包围圈,缺衣少粮的情况下,几万汉军骑兵对阵四十万匈奴骑兵,仍旧不见胜负,可见刘邦还是很高明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差劲。

蒙恬攻匈奴之战经过如何?

蒙恬攻匈奴之战经过如何?

蒙恬攻匈奴之战是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起,秦朝为降低匈奴对首都咸阳及关中地区的威胁而进行的战役。

战前情况:秦灭六国初步统一全国后,由于在统一战争期间,各国(特别是燕、赵、秦)三国均无暇顾及北部边疆的匈奴,致使匈奴在这段时间内迅速发展。至统一全国初期,匈奴已东逐东胡至燕山以东,西逐月氏至祁连山以西地区,匈奴主力似在阴山地区西部与贺兰山地区之北,其中一部已经侵入河套地区至秦原筑长城的边地,形成对关中地区极大的威胁。

作战计划: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令蒙恬北征匈奴。蒙恬的作战目的如下:

将侵入陇西河套地区及原赵国边境的匈奴军队击破,并驱逐其至贺兰山脉及狼山山脉以西,以及原赵国所建长城以北。

蒙恬决定以主力军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进入河套北部,而以一部分军力从北地郡(今甘肃庆阳市)出萧关(今宁夏固原市),进入河套南部地区,以扫荡河套地区的匈奴军队。待扫清河套地区之敌后,再分兵两支,主力军由河套西北渡黄河,进攻高阙(今内蒙古五原县)与狼山山脉。另一部由河套西南渡黄河,攻占贺兰山脉高地,以侧应主力军。

作战经过:秦始皇三十二年夏秋之季,按原定的作战计划,蒙恬自上郡出发,经榆林进入河套北部,一部军由义渠萧关之道进入河套南部,两军所至,攻击散落的匈奴部落,未遭遇重大抵抗。到本年初冬,已经将河套地区的匈奴部落全部扫荡肃清,匈奴残部向西北方向渡河而逃。蒙恬乃将两军推至黄河南岸,度过冬季,以待来年春季的战斗。

秦始皇三十三年初春,蒙恬主力军由九原(今内蒙古五原县)渡过黄河,攻击高阙与陶山(今狼山山脉),一部军西渡黄河进入贺兰山脉。匈奴震于秦之兵威,向北远遁。于是秦赵原被匈奴侵占之地全部恢复。

战后:战后蒙恬奉命修筑西北边防长城,乃驻节上郡。蒙恬在世之时,匈奴不敢南下。

白登山之战

白登山之战

从先秦时期开始,匈奴就已经开始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先秦时期就有很多诸侯国已经开始修建长城来抵御匈奴,到了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匈奴还是很放肆,于是秦始皇专门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将匈奴撵出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这下匈奴才安静了一些。

随着秦朝的灭亡,匈奴趁机做大做强,到了汉朝时期,匈奴实力强大,白登山之战,冒顿单于直接把刘邦围困起来,当时冒顿单于明明占据了优势,为何他不乘胜追击直接杀了刘邦呢?

白登山之战还杀不了刘邦

在白登山之战前,刘邦已经率领大军与匈奴展开了两次较量,其中的铜辊之战以及白登山之前的晋阳之战,刘邦都取得了胜利,足以说明其实汉朝当时的军事实力也不弱,只是后来因为韩王信背叛刘邦,并且刘邦贸然激进没有准备充分就去攻打白登山,才会导致被冒顿单于围困的。

冒顿单于心里比别人清楚,刘邦现在虽然暂时围困,但是自己还没有办法彻底剿灭刘邦,更何谈是杀了刘邦了,冒顿单于和刘邦在白登山激战七天,也没有分出胜负,刘邦仅仅是被围困,而非彻底被击败,要清楚的一点就是这场战争还没有彻底失败。

可是就刘邦来说,一生中的战争从来也没有怎么顺利过,从前与项羽楚汉争霸的时候,经常被项羽吊着打,被围困这样的事情刘邦已经习惯了,只要自己坚持住,等待大军来支援自己就足矣,而一旦大军来支援刘邦,最终失败的很有可能就是冒顿单于,所以冒顿单于心中十分清楚明白这些利害关系。

在白登山之战中,不管是刘邦还是冒顿单于,两人的最终目的都不是要灭了对方,冒顿单于明白汉朝有实力,自己是没有办法轻易灭掉的,想要和汉朝你死我活,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旦双方打持久战,不管是对冒顿单于还是汉朝来说,都没有任何好处。

而对于刘邦而言,更是不想与冒顿单于这样纠缠,因为当时的汉朝与匈奴一样,内部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异姓诸侯不听指挥的问题,还有江山刚建立不够稳定,这些问题都促使刘邦也不想和冒顿单于死战到底。

所以最后刘邦让陈平想一个解决办法,陈平深思熟虑之后,想出一个权宜之计,就是让刘邦派人去贿赂冒顿单于的爱妾阏氏,让其去劝说冒顿单于不要和汉朝继续僵持下去,这样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冒顿单于听完爱妾的建议之后,才借坡下驴,主动放出一个口子,让刘邦得以突围离开。有人可能会觉得是冒顿单于听老婆的话,其实这就有些言过其实了,冒顿单于之前的爱妾可是直接被他杀掉的,足以见得冒顿单于可不是耙耳朵,而他这次听了爱妾的建议,不过就是因为冒顿单于心中十分明白,与刘邦僵持下去,没有任何好处,还不如见好就收。

经过白登山之战,汉朝不仅给了冒顿单于很多好处,还派去几个美女和亲,从此刘邦再也不敢轻易去打匈奴了,从这样的情况来看,最终的最大受益者还是冒顿单于,金钱有了,美女有了,面子也有了,这样的好事情到哪里去找呢,要是当时继续僵持,万一刘邦的援军赶到,最终自己失败了,那可就尴尬了,不仅失去了荣华富贵,还有可能成为阶下囚。

冒顿单于杀了刘邦也没用

刘邦经常南征北战,所以早就安排好了汉朝内部的一些人事问题,刘邦在外的时候,朝廷内部的事情由萧何与吕后负责,这样一来,就算刘邦真的被冒顿单于所杀,其实对汉朝而言,影响也不是特别大,吕雉和萧何完全可以按照继承制度让太子刘盈继位即可。

而一旦冒顿单于把刘邦杀了,性质和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围困一下刘邦,放掉刘邦的话还可以得到一个人情,要是杀了刘邦,那匈奴和汉朝的梁子就结大了,不管是谁当汉朝的皇帝,以后第一大事就是去剿灭匈奴报仇雪恨。

原本汉朝的军事实力就不弱,匈奴当然也害怕汉朝倾其所有不顾一切和自己死战到底,那样的话,冒顿单于不仅得不到现在的这些好处,还可能让匈奴从此陷入战争之中,这种战争会持续多久,或者这场战争会不会胜利,冒顿单于当时的心里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或者说经过与刘邦的几次交手,冒顿单于已经从侧面了解了一些汉朝的实力,自己是有些担忧的,不可能那么自信认为自己就可以稳赢汉朝。

鉴于这样的思考,冒顿单于当然是见好就收,给刘邦一个面子,自己好好回去享受自己的生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自己匈奴更长时间的繁荣昌盛,还有时间回去好好处理匈奴内部的一些问题,等到处理好之后,再与汉朝决一死战未尝不是不可以。

然而冒顿单于的想法其实还是失误了,因为当时可能是他最有机会杀掉刘邦挫伤汉朝的机会,后来汉朝经过刘邦的整顿以及后来几位皇帝的稳定后,更加强大,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达到了一个鼎盛阶段,这个时候汉武帝想起当年刘邦在白登山被冒顿单于围困的耻辱,于是命令卫青等人带领大军去收拾匈奴。

匈奴在失去了历史上最伟大的领导者冒顿单于之后,实力越来越弱,最终被汉朝彻底碾压,打得不知所措,也就是经过汉武帝时期的剿灭,匈奴后来再也抬不起头来了,最终在三国之后就几乎从历史上销声匿迹,由此看来,其实冒顿单于当年应该乘胜追击。

战争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利益,对于冒顿单于而言,他深刻明白战争背后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所以在白登山围困刘邦的时候,冒顿单于虽然暂时处于优势,但是为了长远利益着想,冒顿单于最终放水让刘邦突围出去,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繁荣昌盛,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得不说冒顿单于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只是因为后人不争气,被汉武帝灭掉了!

秦朝将军蒙恬是怎样打败匈奴的?其又有何结局

蒙恬出身将门,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都是秦国名将,“恬尝书狱典文学”,就是说蒙恬一开始是做司法文书工作的,也许是家族传承,蒙恬最终投笔从戎,他最早参与的军事行动应当是协同李信伐楚。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讲王翦的时候,提到的秦国朝野关于灭楚方针之争吗?王翦认为灭楚必须用六十万人,而少壮派李信则认为二十万人足已,对于嬴政来讲,六十万人的军队算是秦国的全部家底了,有点不放心一次性全用出去,所以最开始的时候采纳了李信的建议,用了李信和蒙恬搭档伐楚,这是蒙恬的军事处女秀,想来蒙恬当时也是年少壮勇,和少壮派李信配合,嬴政要的就是速战速决的锐气。

可惜事与愿违,李信和蒙恬在势头正盛的情况下,被楚国项燕跟踪偷袭,打了个败仗,而且是秦灭六国过程中秦国吃的最大的一次败仗,嬴政转头去求王翦出山,给了王翦要求的六十万人,并且派蒙恬的父亲蒙武作为王翦的裨将,这一次伐楚杀了项燕,俘虏楚王,楚国就这样被灭了。

派蒙武去给王翦做副手,也是合情合理的,王翦是一员老将,作风沉稳,蒙武也是久经战阵的人了,自然和李信蒙恬这样的少壮派风格不同,和王翦倒更像是一路,配合起来更顺手。

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就失败了,但是嬴政并没有弃蒙恬不用,秦王政二十六年,蒙恬被派去攻打齐国,大破之,不过呢,灭齐可不是蒙恬一个人的功劳,齐国毕竟是东方大国,不是块好啃的骨头,当时参与灭齐之战的还有刚刚灭燕挥军南下的王贲和李信。

算起来在秦灭六国过程中,蒙恬的战功并不是特别出众,可是到了秦统一六国后,在对抗匈奴的前沿阵地中,蒙恬大放异彩的时代到来了,秦始皇派蒙恬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收河南(这里的河南可不是我们现在的河南省,而是地跨宁夏、内蒙、陕西的河套地区),其后蒙恬“暴师于外十余年”,也就是率军驻守边防十余年,“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

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连接,使秦朝有了一个坚固的巨大防线,用以屯兵和保障补给,来防御机动性超强的匈奴骑兵,不仅如此,秦朝在黄河沿线修城筑县四十四座,迁徙百姓戍边,作为屯兵和补给的第二道防线,有了这两条防线,蒙恬以黄河为依托,渡过黄河,占据阳山和北假,将与匈奴的战线进一步往北推动。

蒙恬的“占据有利地形,稳扎稳打,层层推进”的积极防御策略,和李牧的“坚壁清野,固守不战,时机成熟,诱敌深入,两翼包抄”的方法不同,因为彼时赵国和大一统之后的秦朝,在国力军力和可调动的资源方面有天壤之别,但相同之处是,都展现了以步兵为主但却可以防御甚至战胜骑兵部队的战争艺术。

蒙恬威震匈奴,匈奴的头曼单于,打不过就率众往北跑了,“不胜秦,北徙”,北边匈奴的威胁解除了,秦始皇愈发尊宠蒙氏,蒙恬戍守在外,他的弟弟蒙毅在朝内位至上卿,蒙氏一时风头无二。

但是越是战功赫赫的名将,越容易枉死,蒙恬之死其实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故,赵高与李斯勾结,矫诏赐死本该继位的扶苏,拥立胡亥,史称沙丘之变(赵武灵王被亲儿子围困三个月饿死的沙丘之围,也就一字之差,很容易混淆),蒙恬也是一并被赐死的,但是他没有扶苏缺心眼儿得那么彻底,他劝扶苏不要轻举妄动,毕竟一个是手握重兵的大将,一个是派来监军的公子,都是皇帝信任的人,怎么会莫名其妙地赐死呢?

但是也不知道是被秦国的严刑峻法耳濡目染得墨守成规,还是被秦始皇的威严所摄,公子扶苏拒绝蒙恬向皇帝上书确认的请求,麻溜地自杀了,蒙恬不傻,可是在阴谋诡计方面,比扶苏的反应也好不到哪去,也就拒绝自杀,选择束手就擒,被解除兵权囚禁之后的名将哪里还有机会翻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