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十四阿哥胤禵的相关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可能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认为,雍正皇帝是篡位的,康熙真正想传位的人,是十四阿哥胤禵。为什么几百年时间过去了,这场争论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呢?其实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康熙晚年非常宠爱文武双全的十四阿哥胤禵。
十四阿哥是乌雅氏的儿子,也是后来雍正皇帝的亲弟弟。不过这不是康熙皇帝喜欢他的主要原因,康熙喜欢胤禵,那是因为胤禵足够聪明。
康熙的儿子很多,聪明的儿子也不少,可是真正做到文武双全的,却只有两个人。第一个是我们此前了解过的三阿哥胤祉,这哥们心机太重,渐渐失去了康熙的宠爱。第二个就是十四阿哥胤禵了。
胤禵读书虽然只能算一般,但是文化知识在众多阿哥当中,也算出众的了。此外,胤禵的武功卓绝,喜好兵法,这是其他皇子所欠缺的地方。
正是因为这一点,康熙对胤禵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一个可以栽培的对象。康熙本人文武双全,自然也会喜欢一个文武双全的儿子。
第二,十四阿哥胤禵三十多岁,正当壮年,哥哥们岁数太大了。
康熙去世的时候69岁,做了61年皇帝。这一年雍正皇帝登基,却已经45岁了。而十四阿哥胤禵当时只有35岁。
我们知道后来雍正皇帝只做了13年皇帝就去世了,算是一个在位时间不长的皇帝。至少跟康熙和乾隆比起来是不长的。
这就是康熙所顾虑的地方,如果接班人的岁数太大了,一方面精力不足以处理政务,另一方面治理国家的时间太短。
一个地方最忌讳的就是常常换领导,一条路修五遍的事情屡次发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康熙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后代当中。
前面这些阿哥虽然也有比较有才能的,可是他们岁数太大了。而当时十四阿哥胤禵三十多岁,是正当年的好年纪,完全可以再做30年皇帝。康熙不得不考虑这些事情。
第三,康熙给了十四阿哥军权。
康熙是一个能征善战的皇帝,一辈子多次带兵出征,甚至跟吴三桂打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所以康熙是戎马一生的人。
可惜的是,康熙也有岁数大的时候。他岁数大了以后,自然是无法带兵打仗的了。可是叛军必须要清除,只有御驾亲征似乎才能鼓舞士气。
皇帝跟着士兵一起吃苦,这样士兵的战斗力才能大大提升。既然康熙去不成,那就只能找一个可以代替康熙的人去,康熙选中了胤禵。
十万大军全都交给了胤禵,如果康熙不选择胤禵做接班人,为什么要在年老的时候,把兵权交给胤禵呢?他就不担心十四阿哥造反吗?
由此可见,康熙还是比较中意胤禵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的,那么胤禵为什么能够从众多皇阿哥中脱颖而出呢?胤禵原先是八爷党的一份子,一直都在致力于帮助八阿哥胤禩夺取太子之位。
后来八阿哥在公众选举的那件事中成功落榜,八爷党从此失去了奋斗的重心。直到十四阿哥逐渐进入康熙的视线,八爷党才由此转变成了十四爷党。那么十四阿哥胤禵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脱颖而出的呢?
第一,十四阿哥胤禵善于利用亲情打动康熙。
康熙的儿子太多了,这让康熙感到十分为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何让自己的这些儿子们都能够善终,这是康熙需要考虑的事情。
很可惜的是,康熙不是朱元璋,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儿子都分封到各地做王爷,那是刻意在给后代帝王制造混乱。所以决定这些儿子未来的,其实就是继任之君。
康熙必须要选择一位重视亲情的皇子,只有这样,他才能安心把这么多儿子交给这个人。十四阿哥在八阿哥蒙羞的时候,主动站出来打抱不平,充分体现了十四阿哥胤禵十分重视亲情。
这在其他儿子里,是很难看到的。所以从那件事以后,康熙不仅没有责罚十四阿哥,反倒是给他升了官。由此可见,康熙已经开始考察胤禵了。
第二,十四阿哥胤禵敢作敢当,是好样的。
康熙要选拔新太子,让官员们参与进来一起推举。结果大家都支持八阿哥胤禩,可是康熙偏偏没有把太子的位置给八阿哥胤禩,反倒是把八阿哥胤禩的支持者佟国为给赶下台了,而且严厉斥责了八阿哥胤禩。
这件事十四阿哥觉得十分不公平,要知道这个时候八阿哥胤禩已经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地步。而十四阿哥胤禵依旧要向康熙申诉。
这种敢作敢当的性格,立刻让他从不起眼的阿哥丛林中脱颖而出,进入到了康熙的视线之中。胤禵敢于打抱不平,又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才康熙看来,是非常不错的一种表现。
第三,十四阿哥有心计,从不拖泥带水。
那么胤禵为什么要为八阿哥打抱不平呢?他真的是觉得八阿哥胤禩应该做太子吗?其实胤禵这么做,就是为了气康熙,从而能够将八阿哥彻底踢出局。
为了不让胤禩继续有机会争夺太子之位,所以胤禵估计借助这个机会,彻底将康熙惹怒。一方面可以在八爷党中表现出自己的忠心,为自己以后的上位铺路。另一方面,可以将胤禩在康熙眼中的印象直线拉到底,让他彻底告别这个舞台。
一举两得之下,胤禵还获得了康熙的赏识,逐渐参与到了政务当中。在此前他就研究军事,后来更是管理兵部。
等到争取到了大将军王的位置以后,胤禵还不忘拉年羹尧一把,将他举荐为陕甘总督。目的很显然,胤禵开始夺嫡了。拉年羹尧是一是为了拉拢当时的四阿哥胤禛,二是为了分化年羹尧跟胤禛之间的关系。
只要对手得到力量削弱了,变相地也就是自己的力量增强了。由此可见十四阿哥这一系列的操作,实在是心计颇深。
总结:学不会胤禛的隐忍,学学胤禵的强势补位也不错。
胤禛一辈子隐忍,做了45年皇阿哥,也隐忍了45年。就算是后来做了皇帝,其实他也有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
他这种人的性格和韬略,一般人还真的无法学会。所以他是皇子当中的那个独一无二。既然学不会胤禛,其实我们可以看看十四阿哥胤禵身上的闪光点。
胤禵过去只是小马仔,帮助八阿哥胤禩争夺皇位的助手而已。后来看到八阿哥胤禩快没有什么希望了,于是他果断补位,挽救了集团的力量。
这就是告诉我们,关键时刻,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拖泥带水。胤禵的时机把握的很准确,所以几乎没有让八爷党受到什么损伤。
此外那就胤禵的自我修炼,如果一个人蠢得跟大阿哥一样,就算是太子的位置摆在他面前,他也坐不上去。
所以要想获得胜利的果实,必须要学会自我修炼。追梦的路上,一片荆棘。可是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我修炼,只有自己强大了,梦想才能够更加清晰。
十四阿哥胤禵的失败,纯属一个失误。如果按照他的规划这么走下去的话,十四阿哥胤禵的未来绝对不可限量。
康熙管理大清朝的这六十一年里,他是个有胆识、有魄力的君王。8岁登基,14岁亲政,与他而言从记事起就要担负起国家大任,他没有童年,有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
康熙一生诛杀权臣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还亲征噶尔丹,这些作为使得大清朝的根基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他在位期间创造的盛世一直延续到了乾隆那一代,因此被人尊称为“千古一帝”。
康熙一生做任何事情都是张弛有度和目的明确的,唯有立储君这件事上他一直犹豫不决。也怪太子不争气,因此才让他踌躇不前,最终导致了“九子夺嫡”事件的发生。
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事件是 历史 上皇位之争中最为壮烈的,参与九子夺嫡的一共有九位皇子,除了太子之外,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当然,最后四阿哥胜出成为了雍正帝。
但是关于雍正帝皇位的来源是否“正统”,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是因为雍正帝篡改了康熙的遗嘱所以才有了登上大统的可能。在这个传言当中,还衍生出了“传为十四子”的说法。
这个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似乎已经坐实了雍正篡改遗诏的行为。因为很多人认为康熙的遗诏上原本写的是“传位十四子”,结果被雍正加了一笔,改成了“传位于四子”,就这样他把十四阿哥的皇位给抢走了。
但后来经过学者们的分析,“传为十四子”的说法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在康熙的遗诏中除了写皇子的排位,也要写名字。就算这个“十”可以改成“于”,那么名字就不好改了。
四阿哥叫胤禛,十四阿哥叫胤禵,两个字天差地别,如果有修改肯定能看得出来。而且在古代中的“于”字写作“於”,这样更改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就算康熙真的用了“于”这个字,但这也是汉文,在清朝的遗诏和圣旨中除了汉文也要写满文的,汉文容易篡改,满文就没那么简单了。
而且传位遗诏的正规写法是“传位皇十四子”,多了个“皇”字,如果把“十”改成“于”,这个句子都不通顺了。
因此民间这个篡改诏书的说法是不可能的,但理清了这一点却让人不能够证明雍正的皇位是否来得正统。直到“康熙传位遗诏”在北京档案馆亮相之后,才解开了所有的谜题。
亮相的“康熙传位遗诏”是一副长1.5米、宽0.8米的黄色卷轴。遗诏中共有1700多个汉子,主要讲述了康熙执政六十一年的丰功伟绩,最后就是遗诏的核心,即宣告了皇位继承人。
这份遗诏上一共用满、汉、蒙三种文字书写,而且里面也没有“传位十四子”等字眼,由此可以断定雍正的继承是合法的,并不存在篡改遗诏的说法。那么雍正是如何在夺嫡之战中完胜的呢?
康熙一生清正廉明,但唯独在选太子上差点铸成大错。二皇子胤礽是康熙的嫡长子,因此两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但是皇室的诸多溺爱让他养成了骄纵跋扈的性格。
太子胤礽是康熙一手培养起来的,因此在众皇子中能力也是非常出众的。现实中的他并不像影视剧中那般懦弱无知,不然也不会被康熙任命为太子。
只是后来他身边多了很多阿谀奉承的人,使得他走入了歧途。后来也因为结党营私被康熙诟病,曾两次废立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康熙“夜不能寐、泣不成声”,可见他对太子的不成才有多寒心。
但是在他心里太子还是有救的,所以才又再给了他一次机会,但没想到胤礽不珍惜,听从索额图的教唆有了篡位的心导致康熙彻底寒心,于是再次将他废除。
太子第二次被废之后,康熙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立太子的心。但是各位皇子阿哥们却在蠢蠢欲动,暗地里较劲开始争夺皇位。
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分为几个党派,大千岁党以皇长子胤禔为首,他的势力是大学士明珠、户部尚书福伦等人。
八爷党是以八阿哥胤禩为首,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等弟弟都是他的党羽。
三阿哥胤祉也参与了夺嫡的争斗,但他是没有结交任何的党派,属于一个人单干的那种,自然不会是其他皇子的对手,这个暂且不论。
接下来就是夺嫡之战的获胜者四阿哥胤禛了,他其实是个后来居上的人。他能赢跟他沉稳内敛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康熙传位遗诏的说法,四阿哥胤禛的皇位是合法的,因此人们很好奇为何康熙会选中他作为继承人,明明被称为“八贤王”的八阿哥更加的适合当皇帝。
胤禛对皇位的渴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时太子还没有被废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觊觎过皇位,只是想一心的辅佐太子搞好国家大事。
当太子被废的时候,八阿哥一党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但是他还站在太子这一边。后来太子复立之后,更加坚定他不要窥探皇位的心。
一来是他了解康熙对太子的父子之情和深切期盼,所以不会轻易地把皇位给别人;二来是当时的他既无党派又没有势力,况且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而且八阿哥的势力也比他大,他拿什么去竞争?
考虑到这些因素,胤禛索性就放弃皇位一心跟随太子多干实事,而且太子被废的时候,也只有他站出来为太子说话。也许正是他不争不抢的个性在皇位之争的早期被康熙所欣赏。
直到太子被第二次废掉之后,他看到康熙的满眼失望,再看到各位兄弟之间摩拳擦掌才让他幡然醒悟,从这时起才正式加入皇位的争夺之中。
胤禛要争皇位,必然要有人支持,于是他在扩大势力上做了很多事情。首先四处安插自己的家奴、其次在外省的官职中补漏差缺,然后将自己的人提拔上去。
这些人虽然不多,但每个人都身居要职,有了他们无疑是打通了整个大清的任督二脉。军事上胤禛还拉拢了年羹尧,他是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拉拢他在必要的时候能得到军队的支持,这是胤禛的后手。
还有一个人特别重要,那就是隆科多。他是九门提督,掌管着京城的各大出入口,如果他想封锁宫门,那么谁也进不来出不去。不得不说胤禛是个非常深谋远虑的人,他用人在于精而不在多。
反观八阿哥一党,支持他的全是朝中内阁大臣,没实权也没兵权,唯一能帮他的估计也就是十四阿哥胤禵,虽然他有西北大军,但跟年羹尧相比还是差得很远。
而且八阿哥在早期的争储之中锋芒太露已经惹得康熙很不高兴,但四阿哥不同,他属于韬光养晦型的,暗地里虽然扩张自己的势力,但表面上还是认认真真的替康熙操办国家大事。
这样的胤禛看在康熙的眼里,无疑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从康熙委派胤禛代天子去天坛行祭祀大礼这个行动就能看出,通过几年的观察,他心中已经有了最佳的皇位继承人。
那为什么一定要到康熙驾崩才宣布呢?或许是康熙不希望及早地宣布又引起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他实则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
肯定没有篡位啊,雍正皇帝是否篡位一直是热门话题,民间所传其实都是当时反对雍正的人传播。
关于民间所说的雍正私改诏书,这种说法不存在的,清朝的传位诏书分为满汉蒙三种文字形式,即使汉字可以改,满文怎么改。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康熙驾崩前夜,雍正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喝下后,然后就驾崩了,然后雍正篡位自立。不过都是野史传闻,不可靠。
康熙属意四阿哥胤禛继位,早在很久就开始布局了,太子最后一次被废时,康熙注意到了胤禛。我们熟知,胤禛和胤祥在康熙晚期办了一件非常漂亮的事,那就是追补国库亏空。康熙深知自己对于臣子过于仁慈,导致吏治腐败,而他也老了,无力再刷新吏治,所谓的康熙盛世已经是空架子了,所以急需找一个可以肃清吏治的后继之君,来给大清续命,这个人非胤禛不可。胤禛在群臣之中有冷面王爷之称,追补国库亏空也让康熙看到了他的能力。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有人说,康熙想让大将军王十四阿哥继位,其实不然,康熙晚年身体不好,如果真是想让他继位,又怎么会让他去西北打仗?如果康熙看重军事能力,那么十三阿哥也不比十四阿哥差。
当时十三阿哥被囚禁,而十三阿哥又和胤禛是一党,让人一度以为胤禛没什么希望了,没有人想到康熙临死前放出了十三阿哥,而更巧的是,当时京畿一带,有七成以上的将领都是他的老部下,他肯定会帮他四哥的。这无形中给了胤禛最大的保障。再加上负责京畿治安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又是胤禛的舅舅。这已经很明显了。康熙,如果不属意胤禛,又怎么会把京畿安危给了胤禛的舅舅。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胤禛有一个好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康熙对于这个孙子特别喜爱,有意立其为隔世之君,事实证明,雍正元年就密立弘历为储君。
八阿哥胤禩看起来是除了当过太子的二阿哥胤礽之外,对雍正胤禛最大的对手,但是,当真胤禩对胤禛夺位有很大威胁吗?事实上可能性并不大,所以雍正继位以后,对八阿哥是后面才解决,因为根本不用担心。
八阿哥胤禩失去皇位竞争,基本在康熙晚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首先,八阿哥招摇过市,早就在二阿哥胤礽第一次被废就利用自己广交大臣朋友出来为他造势。这一点根本就不是什么聪明表现,事实上从宋代以后,所谓皇子和群臣交往就是君主非常忌讳的事情,所谓结党营私,明清两代更是典型,而且越是厉害的皇帝在位,对这种事情越反感。
像明太祖、明成祖、包括康熙,更加忌讳,八阿哥急功近利不懂收敛,这种小聪明怎么可能瞒得过康熙?所以康熙痛斥八阿哥,贬低其出身,胤禩的母亲毕竟不受待见,当然这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话,主要还是胤禩太招嫉恨。所以有胤礽复位的一幕。
但之后哪怕胤礽第二次被废,康熙也基本打消了胤禩上位的可能性,这就是通过提升十四阿哥胤禵,让他领军入西藏抬举地位。
历来都知道,十四阿哥早期一直是八阿哥、九阿哥关系非常铁的小兄弟,本来不在争位的中心。八阿哥被痛斥,十四阿哥出来帮着说话,这一点很让康熙感动。认为既有亲情又有侠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样,老四胤禛当时为太子说话也是获得康熙高看的一个重要节点。
八阿哥胤禩在康熙晚年其实已经知道自己失去上风,他的聪明就是转为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因为胤禵除了感情交好,另外对他老八还是满尊重的,所谓退而求其次,至少会比其他阿哥上位更受优待。
胤禵和九阿哥胤禟都参加了出征去西藏,在争位最后的关键时刻,老八胤禩在京城并没有特别可靠的人脉,隆科多在关键时候早被四阿哥胤禛拉拢,而同时胤禵、胤禟又在西藏被川陕总督年羹尧所制衡,胤禛能够成功已经显出他冷静、智慧,而且关键时刻能够得到关键人物力挺的超凡本领,胤禩顶多在广交人脉这一点让胤禛佩服外,可实际上胤禩的人脉在重要时刻又不起太大作用,也充分证明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反而他不善于甄别哪些人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再说,雍正得位以后,稍微提升一下胤禩的待遇,胤禩就丧失了斗志,到底是他灰心失望还是对雍正有些疏忽大意都很难说。假如说大局已定,老八就丧失斗志,更加看得出胤禩之前的名声经营属于虚有其表。
实际当时最雍正威胁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同胞兄弟十四阿哥胤禵,他是康熙册封的抚远大将军,身边有延信、傅尔丹等满清将领。但是,十四阿哥面对康熙驾崩,四阿哥登位也毫无其他举动,这就是年羹尧以川陕总督同样统领一批满汉将领可以制衡有相当关系。
胤禵与胤禛关系疏远这是当时公认的,但是,胤禵毕竟还是无法撕破脸,表明胤禵只有军事才能,没有更大的政治才干或者野心,这一点恐怕与当年韩信没有选择撕破脸与刘邦分庭抗礼有点相似。
所以雍正对大局有清醒认识,面对当时胤禵、胤禩、胤禟、延信等,包括后来年羹尧、隆科多等关系变化,虽然局面肯定非常复杂,但雍正能分得清轻重缓急,大体都没有出现特别意外,所以显示了令人钦佩的才干,区区胤禩根本和他不再一个段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1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