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允禩作为雍正的死对头,为什么乾隆会违逆父亲给他翻案呢

众妙之门 2023-06-30 15:55:18

允禩作为雍正的死对头,为什么乾隆会违逆父亲给他翻案呢

乾隆为什么要翻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九子夺嫡中,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击败诸位兄弟继承大统,是为雍正皇帝。

而雍正当年的死对头,夺嫡路上最大的敌人——八爷党。自然是遭到了雍正的报复,其中八爷党的领袖,号称八贤王的八阿哥允禩被雍正削去了宗籍,赠名为“阿其那”(这个名字有人说是“猪”这样的恶语,也有说这是“令人讨厌的人)、且被囚禁在高墙之内,不到一年,允禩就忧愤成疾,一命呜呼了。无情最是帝王家,夺嫡路上是孤独的,成功的只有那一个;更是残忍的,成王败寇,输了就失去一切。所以允禩有着这样的结局并不以外。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其死后五十二年,即乾隆四十三年,他的侄子,雍正之子乾隆皇帝,居然给他“平反”了。公元1778年,乾隆皇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乾隆为何要为自己父亲得死对头允禩翻案呢?

当时在圣旨中乾隆帝是这样写的:

”允禩,允禟等孽自由作,得罪已死,其子孙仍是天潢支派,若俱屏其宗碟之外,与庶民无异。当初办理此事诸王大臣再三固请,实非我皇考本意。其作何处理之处,着诸王满汉文武大臣各抒己见,确议俱奏”

单从圣旨里面来看呢,乾隆帝其实对于皇叔这件事情,深感有愧,毕竟其皇叔的后代还是皇族后代,做个普通百姓实在是不合适。

于是后来乾隆帝恢复了他们宗室的身份,并且让他们搬回了王府,而自己的亲叔叔胤禵也放了出来,给了他爵位。当然,自己的八皇叔比较不幸,没有熬到那个时候,只能是恢复一下宗室名誉了。

这个也说得过去嘛,正好体现乾隆仁爱高大形象。

乾隆提到过自己父亲晚年其实也后悔了。

“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意颇悔之”

意思是说虽然这二人有怨尤诽谤,但没有大逆不道的行为,因此雍正到了晚年,也曾对此颇有悔意。所以乾隆也算满足父亲雍正的一个遗憾。

乾隆还说:

“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胤禩、胤禟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

意思是说自己已经亲政四十三年,这件事情非常重大,我要是再不说,后世的人就更不敢说了。

乾隆这样做,一方面也维护了雍正的颜面;另一方面,借口雍正晚年后悔当初对兄弟太过严厉,圆了他的心愿;最后也是显示自己“亲亲睦族”的宽大气度,为自己博个明君的好名声。

但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乾隆为叔伯们平反的时间。乾隆四十三年,意味着乾隆已经登基四十三年了,如果说乾隆同情叔伯们的遭遇,有心为他们平反,为何要拖这么久?

当然雍正在位时他肯定是不敢的,当年太子弘时就是因为给八皇叔说好话,结果遭了大难,最终被父亲赐死。那么继位之后呢?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乾隆就算是要造势施恩,建立形象,那最好也该是在刚登基那时候啊。

其实乾隆四十三年是很特殊的一年,乾隆不单单给雍正朝矫枉过正的八皇叔“阿其那”几人平反,还给很多宗室平反,包括连康熙都未翻案的多尔衮平反,对之前宗室因故削爵和罢出“玉牒”的多铎、豪格、允禩等人进行平反。代善配享太庙,恢复多尔衮睿亲王封号,多铎、豪格恢复亲王封号配享太庙,允禩恢复宗室。

这么大规模的翻案,自然不会是一时兴起而为。

乾隆43年,乾隆第三次出巡盛京,收到了一个叫金从善的秀才的请愿书,请求他立皇后和太子。这本来也没啥,历朝历代文官”争国本”的事多了,但触怒乾隆的一句话是“大清不宜立太子,以不正之运自待”。这句话的意思大致是不拿自己当“天下之君”、合法政权。

这事放在一个汉人政权下,即便皇帝再昏庸,至少会有一帮言官站出来说话。而对于一个满清皇帝而言,这绝对是挑衅。于是一怒之下,将金从善杀了。但是这事让乾隆深刻认识到一个问题,原来雍正钦定的太子永连死后,自己一直未立太子。

这事儿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乾隆如果不当回事儿估计也没人敢质疑。但乾隆这个人好面子,他最在乎别人的看法。这种国本之争,如果闹大了,那些宗室免不了一旁说闲。而且金从善还建议乾隆纳谏施德政,虽然有冒犯,但是说得有道理。乾隆虽然杀了人,但不能否认金从善。

于是乾隆想了想,咱好歹是一代明君,你出言不逊冒犯我,杀你是应该的。但同时你说的话有道理,我也听你的。

所以那一年他搞了许多事情,比如再度自己当初继位时的承诺,不超过康熙的在位年数,把“以不正之运自待”这事儿给搪过去。还有就是广施德政,当然这个德主要是对宗室的,以免他们嚼舌根。这便有了大规模的翻案事件。说白了就是作秀。

说起来这老八其实挺可怜,生前被雍正迫害致死,死后还被雍正的儿子拿来作为工具好好秀了一把。这就好比爸爸打人家一巴掌,儿子给个甜枣,你还得感恩戴德。

四个字:假仁假义!

此人为反清人士,雍正却不让子孙追究他,为何乾隆违抗父命?

皇帝是封建社会权力最大的人,正所谓?君无戏言?,就是皇帝说出的话,就不能更改。也就是说,皇帝说谁有罪,即使后来发现他是被冤枉的,皇帝也不会改口。而假如这个人有罪,但皇帝说赦免他,就没人能再为难他。

在清朝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位反清人士,按理来说,清朝统治者是最痛恨这些人的。然而雍正皇帝却没有处死此人,不但如此,他还不让子孙追究他。可是乾隆即位后,却选择违抗父命,坚持将此人处死了。这个人是谁?乾隆为何要违抗父命呢?

此人名叫曾静,湖南永兴人,号蒲潭先生,是清初著名的反清人士。他曾经在参加应试的时候,读到了吕留良评点的时文,对吕留良的观点十分认同。之后他就将吕留良视作偶像,甚至派门人张熙,专门去吕留良的家乡,求取其书籍。

这个时候吕留良已经去世,他的儿子见张熙很有诚意,便将父亲的遗作都送给了他。曾静一一拜读了吕留良的遗作,发现书中竟然有很多暗示?反清复明?的内容。这些令曾静对吕留良更加推崇,接着便和吕留良的弟子们开始书信往来。

这个时候的雍正皇帝刚刚即位不久,他开始清算参与夺嫡的兄弟们,其中胤禩的同党被流放到广西。在经过湖南的时候,这些同党就四处传播,称雍正是用阴谋夺取的皇位,这件事被曾静听去了。

曾静更加认为,清朝的国运就要到头了,于是开始积极谋划反清事宜。他听说川陕总督岳钟琪手握重兵,却不得清廷信任,就打算先拉拢岳钟琪。他派张熙给岳钟琪写信,撺掇其参与到反清中。

由于岳钟琪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后人,所以曾静在劝说他的时候,特意指明满洲人是金人后裔。他希望岳钟琪学习岳飞的精神,能够?弃暗投明?,为宋朝和明朝复仇。

然而岳钟琪并没有想过造反,于是他表面答应曾静,等从对方那里套出更多证据后,他便上报朝廷。雍正知道后,下令将曾静逮捕,曾静对策划反清一事供认不讳。

反清是滔天大罪,原本雍正可以名正言顺处死曾静,但经过调查后,雍正认为罪魁祸首应该是吕留良,而不是曾静等人。所以雍正决定,给曾静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由于吕留良的思想,以及胤禩同党随意传播的流言,令雍正在民间的形象大打折扣。要解决此事的根本,并不是杀了曾静就可以了。因此雍正要让曾静出面,帮助他挽回形象。就这样,曾静被带着到全国各地进行宣讲,对吕留良及胤禩同党的言论进行批驳。

与此同时,清廷开始大兴文字狱,将吕留良的全部遗作焚毁。就连已经去世的吕留良及其弟子,都全部被挖出来鞭尸枭首。凡是和吕留良有关的人,或被抄家,或被流放。

而在整个宣讲过程中,曾静一直强调,自己是被吕留良的言论给毒害了,如今终于幡然醒悟。他的表现令雍正十分满意,于是就赦免了他的死罪。不仅如此,雍正还不让子孙追究他,留下谕旨:?将来子孙,不得追究诛戮。?

其实雍正留下曾静,主要是认为其有利用价值,杀了曾静,反而会激起民愤,留着他,才能为自己挽回形象。但是曾静始终是个反清人士,雍正不痛恨他是不可能的。之所以留下谕旨,不让子孙追究他,只是为了安抚曾静,好让他乖乖听话。

所以乾隆即位后,就打算为父亲复仇。他宁愿违背雍正的命令,也要以?诽谤先帝?的罪名将曾静治罪。再说这个时候留住曾静,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就这样,曾静与门人张熙便被凌迟处死。

乾隆为何要替八叔胤禩翻案呢?

雍正登基后,对于当年参与“九子夺嫡”的阿哥们进行残酷的迫害,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受到了最为严厉的处罚,不仅在雍正四年(1726年)被雍正削宗夺爵,圈禁致死,就连原来的名字也被剥夺,八阿哥胤禩被改名为“阿其那”,其子弘旺被改名为“菩萨宝”,九阿哥胤禟被改名为“塞思黑”。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以八阿哥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允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九阿哥胤禟(允禟)也被恢复了原名和宗籍。此时距离他们被雍正学宗夺爵、圈禁致死已经过去了整整53年。

实际上在这一年,乾隆还为多尔衮、多铎、豪格翻案,并且正式颁行“铁帽子王”制度。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为自己的两位叔叔翻案只不过是顺带办的事情,乾隆这一年所作的最为主要的事情,就是为满清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却被残酷对待的多尔衮、多铎和豪格等人进行翻案,恢复名誉、恢复身份、恢复封号,安排其后人继承爵位,同时将爵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制度正式明确颁行。

对于乾隆为多尔衮等人翻案,为的是在盛世下评价前朝功过是非、粉刷盛世祥和,同时体现的是自己的帝王胸怀,为的就是稳定政局,安抚宗室,也能提升自己的声望,因而这也是为了强化皇权的怀柔之策。而之后几年,乾隆为袁崇焕平反昭雪,也是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拉拢汉族阶层的重要举措。

乾隆为八阿哥、九阿哥平反,还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乾隆好大喜功,自认为自己不去处理,未来便无人处理。

乾隆在对胤禩和胤禟翻案时曾说:“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胤禩、胤禟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意思是说自己已经亲政四十三年,这件事情非常重大,我要是再不提,后世的人就更不敢提了,索性就由自己为两位叔叔翻案,恢复他们的宗籍和原名。

作为雍正皇帝亲自下的决定,在历来看中祖制和传统的清朝,如果没有足够的果敢和魄力,是不会贸然打破传统的,这是乾隆对于自己的绝对自信,也是他自己希望将此作为自己功德流传后世的体现。

其次,这也是为了维护政治稳定、提升皇权威严的需要。

在为胤禩和胤禟翻案时,乾隆还提到了雍正皇帝:“特未有显然悖逆之迹,皇考晚年意颇悔之。”按照乾隆的说法,雍正晚年对于残忍迫害兄弟一事是非常后悔的,至于真假,不好辨别,毕竟,三阿哥也已经在幽禁中去世,被圈禁的十阿哥、十四阿哥也没有被放出来。即便真的是雍正有此想法,乾隆为什么在登基的时候放出了十阿哥、十四阿哥,却绝口不提八阿哥和九阿哥的事情,又要如何去解释。

其实,乾隆这样做还是为了政局的稳定。乾隆从雍正手上接过来的是一个好摊子,不仅国库充盈,同时官场清廉、国泰民安,但是雍正当年的一些做法在民间和皇室中还是广为诟病的,因而,乾隆这样做既是为了缓解与宗室之间的关系,让宗室更加支持自己,同时也是进一步提升皇权的威严与自己的地位,保证皇位的稳固。

再次,就是乾隆一直是以康熙为自己的榜样,而不是雍正。

众所周知,乾隆对于自己的爷爷康熙是极度的崇拜,所以乾隆在位60年后执意退位,就是因为他不愿在位时间超过康熙的61年。因而对于康熙的“仁”的思想对于乾隆也是影响非常深刻的。所以对于他父亲雍正的一些铁腕手段和做法,乾隆并不完全认同,因而乾隆一朝并不是完全按照雍正时期推行的政策去执行的。

但是处理八阿哥、九阿哥既是国事、也是家事,乾隆贸然处理,不免会被扣上不孝的骂名,只能暂时放下,乾隆四十三年,当年参与“九子夺嫡”的阿哥们都已经离开人世,就连他们的子嗣也纷纷过世,经过时间的洗刷,两代人的矛盾正在逐步的缓和与缓解,这个时候翻案,不仅能够体现乾隆的仁政与胸怀,同时也不会招致太多内部的反对,反而可以为自己落下一个好名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0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