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庆功楼火烧功臣和给徐达送蒸鹅,朱元璋真的干过吗

众妙之门 2023-06-30 15:54:00

庆功楼火烧功臣和给徐达送蒸鹅,朱元璋真的干过吗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

朱元璋不仅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而且他还收回了了丢失已久的燕云十六州。在他的治理下,明朝初期的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

可对于朱元璋的争议历来不断,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朱元璋对待开国功臣的残忍手段,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就是"火烧庆功楼"。据说,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越来越多疑,他越来越不放心那些昔日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觉得他们会威胁到明朝的江山,为了永诀后患,朱元璋特意建造了一座华丽的高楼,名曰"庆功楼"。

朱元璋为什么要建这座庆功楼呢?他可不是真的为了庆功,而是打算将那些功臣都烧死在里面,从而根绝大明江山的隐患,好让自己的子孙能稳坐皇位。庆功楼很快就建成了,朱元璋请来了那些跟自己打天下的兄弟,让他们开怀畅饮,最后趁他们喝得不省人事的时候,放了一把火,让这些功臣们都葬身火海。

据说,因为刘伯温点化过徐达,宴会期间,徐达始终紧跟朱元璋,这才逃过一劫。可徐达回家之后始终放心不下,他终日茶饭不思,对于朱元璋的残忍毒辣,徐达深感恐惧。没过多久,徐达背上就长了疮,当时的说法是,若是背上生疮,吃蒸鹅必死。

就在徐达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朱元璋听说了徐达背上长疮的消息,立即下令让两个太监给徐达送去了一只蒸鹅。看到摆在自己面前的蒸鹅后,徐达马上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徐达回想自己的一生,自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战功无数,虽侥幸从庆功楼逃脱了,但终究逃不过朱元璋的猜忌多疑,不禁心生悲凉,于是他含泪将整只蒸鹅吃下,最后背疮发作而死。

至此,几乎所有的开国大将都被朱元璋杀掉了,也算是了却了他的一件烦心事。也正因如此,许多人都觉得朱元璋太过残忍,在得到天下之后就放火烧死了自己的兄弟,可这些事情是真的吗?

其实,朱元璋很冤枉。"火烧庆功楼"的说法出自《英烈传》一书,这本书是清朝时的评书,正史中从来没有关于火烧庆功楼的记载,它只是清朝的统治者授意一些文人编造的故事罢了,好借这些子虚乌有之事来诋毁朱元璋。

根据史料记载,徐达确实是因背疮而死,却没有赐蒸鹅的记载。同样的,这一说法最早也是出自清朝的野史。要知道,徐达去世时人在北京,与身处南京的朱元璋相隔千里,朱元璋真的会让太监千里迢迢地送蒸鹅给徐达吗?显然是无稽之谈。

而从朱元璋的一贯手法来看,若他真的想对徐达下手,不会只对徐达一人下手,势必会将徐达一家赶尽杀绝。可徐达去世之后不仅被追封为王,而且其后代一直恩宠不断,这明显不像朱元璋的风格。

虽然火烧庆功楼和送蒸鹅不过是野史胡编乱造的,但是朱元璋对对待臣子时确实十分狠厉。而且往往不是只杀一人,而是株连满族。就拿胡惟庸案来说,就有三万多人牵涉其中,之后的蓝玉案,有一万五千多人牵涉其中。

虽然这些被杀之人都事出有因,但牵连了这么多人,难免令人咋舌,而朱元璋也因此成为众多开国皇帝中杀人最多的那个,但一码归一码,像火烧庆功楼这种子虚乌有之事,朱元璋表示自己没做过,不背这个黑锅。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一把火烧死文臣武将,确有此事吗?

在明太祖朱元璋传说中的各类“暴行”里,“火烧庆功楼”这事儿,是流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一桩。特别是近代以来,这桩“暴行”还经过层层加工,变成了《火烧庆功楼》等各地地方戏,剧中的“残暴”桥段,也从此广为流传:战功卓著的曹国公李文忠,竟是因为得罪朱元璋妃子被害死?还有大批的文臣武将,竟是被朱元璋骗到了“庆功楼”上,然后一把火统统烧死了?侥幸逃生的徐达,也被朱元璋送来一只蒸鹅,吃完就活活毒死?

如此虐心的桥段,也叫朱元璋的“残暴”形象,在野史里十分“高光”。但这事儿究竟是真是假?可以先瞧瞧“庆功楼”在哪:以明初学者宋濂等人记载,当时南京只有个“忠勤楼”,是朱元璋曾与文臣武将议事的地方,却从未被火点过。“烧功臣”更是子虚乌有。

然后可以对照真实的明朝历史,虽然真实历史上,朱元璋“杀功臣”的手段十分酷烈,但那也是历时十多年,通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完成了清洗。卷入其中的“功臣”们,有的如朱亮祖,是因贪腐大案落马,其他的大多是卷入到“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并非死于“骗到庆功楼”上这种简单粗暴的法子。

特别是《火烧庆功楼》故事里几位让人虐心的“受害者”,比如被朱元璋宠妃陷害致死的李文忠,被朱元璋送蒸鹅“毒死”的徐达,真实历史上都是善终。死在“庆功楼”火灾里的耿炳文与郭英,历史上却是活到建文帝年间,比朱元璋本人还命硬。所以综合说来,这“火烧庆功楼”的凄厉景象,充其量就是个“编得很圆满”的故事。与真实的明代历史,实实在在风马牛不相及。

不过,虽然与历史不符,但《火烧庆功楼》里的情节,好些也并非空穴来风。就以其中的“徐达吃蒸鹅”桥段来说,这事儿就广泛记载于明代中期《剪灯野闻》《龙兴慈记》等野史笔记里。其来源基本是“野闻”,而且“蒸鹅毒死人”的事儿,本身就与医学不符。《明史》《明实录》里记载的徐达去世经过,也和野史里差别极大。就连收录这则野史记载的清代学者赵翼,都认为这是“传闻无稽之谈”,基本没有真实性。

而这类记录了朱元璋“暴行”的“明代野史笔记”,真实性究竟如何呢?就以比较出名的《剪灯野闻》来说,可以看看这里面记录的朱元璋另一则“暴行”——浙江学者徐一夔写文触怒朱元璋,被朱元璋一怒处死。这则典故,也成了明代野史里流传甚广的冤案。但事实呢?徐一夔个人文集《始丰稿》里就讲得明明白白:一直到朱元璋去世后的建文元年(1399),人家都活得好好的,还给去世的朋友写墓志铭呢……

被朱元璋“冤杀”?不存在。

所以,哪怕在明朝年间,在明代学者们看来,这类“野史”里的“朱元璋暴行”,可信性极低。明代学问家王世贞就评价《剪灯野闻》《野记》《龙兴慈记》等书籍“生长闾阎间,不复知县官事,谬闻而遂述之”。也就是说,这类书的作者,往往生活圈子小孤陋寡闻,鉴别能力比较差,逮着什么谣言都往上写。这事儿,被王世贞“吐槽”过的《龙兴慈记》作者王文禄也“认账”。写了一票“朱元璋肢解常遇春老婆”“赐徐达蒸鹅”典故的他,也在自序里承认:这些事儿都是我外公我妈告诉我的,我也记不太清了,想起多少写多少吧……

由此可见,“火烧庆功楼”故事的“素材”,基本都是这么不靠谱。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不靠谱,怎么这类故事,还从明朝年间起大量流传,以至于变成了“火烧庆功楼”的暴烈场景呢?这事儿,就得说说明朝中期起,那空前发达的“文化出版业”。

比起之前的王朝来,明朝的造纸业空前发展,纸张成本大大降低。明初时国子监的用纸都要回收,浪费一张就得论罪。明朝中期时一匹麻布就能换两千张台连纸。印刷技术也高速发展,以欧洲传教士利玛窦的形容,明代的书籍印刷速度奇快,而且成本低质量高,所以“发行那么大量的书籍,售价又出奇的低廉”,出版业红红火火发展起来。

所以,到了明朝中后期,明朝的图书出版业,就成了爆红的“朝阳产业”。从国子监到地方官府,甚至寺庙以及私人“书坊”,无不深度涉足“出版业”。仅《明代版刻综录》里收录的“出版单位”,就有近五千家。南京一地的“刻书”就有近三百种。明朝的市民阶层,谁不看几本书,那都没脸见人。外加明朝中期起,民间文化也空前宽松自由,各种“猎奇”题材层出不穷。谁能更吸引眼球,就意味着滚滚财源到手。

如此一来,明代“出版业”的恶性竞争也加剧。只要是“火热题材”,“盗版”“翻刻”都成了常事。关于朱元璋“暴行”的种种传言,也从此有了市场。类似话题的图书,都在市场上一印再印,甚至这家的书刚卖火,其他家的“翻刻版”又火热出炉。“传言”的内容更是不断翻新,衍生出各种不同版本。

同时,明朝又是个“民间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宋元时期的“戏曲”“话本”等文化,到了明代时都是大踏步发展。就以“话本”来说,宋代时讲“话本”的瓦舍,那都早过时。从富豪家的宴会厅堂到酒楼游船,到处都有“话本”表演场所,以至于“俗所通用”,也就是人人喜闻乐见。诸如《明英烈》等明代“畅销书”,更是“话本”艺人们最喜欢的“播讲题材”,朱元璋与“开国功臣”的“恩怨情仇”,自然也被加工了多少遍。

发展到清代,城市传统的“市民文化”火热依旧,地方戏曲也更加红火。地方声腔与剧中在清代大量崛起,中国传统的戏曲模式正式定型。与朱元璋有关的“野史题材”,自然也是戏曲创作里的“热门素材”。“杀功臣”这么劲爆的“前朝大戏”,自然也深受欢迎。于是经过一代代艺人的加工,这桩与历史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故事,也就“情节成熟圆满”,变成了民间喜闻乐见的《火烧功臣楼》。

其实,有类似“遭遇”的,何止是朱元璋一位,比如宋代杨家将的“好战友”,在“杨业之死”公案里有旁责的名将潘美,也拜“杨家将题材”在明清年间的爆火,成功“升级”为大反派,连他温柔贤惠的女儿,都变成了野史小说戏曲里的“奸妃”。反而是害死杨业老英雄的真凶王诜,倒是野史里被“忽略”了。还有宋代名臣庞籍,一辈子为国为民辛劳,却拜《包公案》的爆火,也在野史里不幸“黑化”,变成了无恶不作的“庞太师”。

就算是帝王里,与朱元璋同样一辈子“狠打贪官”的清朝雍正帝,也在野史里“中招”。他“杀父”“改遗诏”的传言,就给晚清民国的小说,提供了各种生动“创作素材”,就连他正史里的“过劳死”,更在野史里被吕四娘们“砍杀”了无数遍。就连明朝嘉靖皇帝的事迹,都给“搬运”到雍正身上——清末小说《梵天庐丛录》就有神剧情:“残暴”雍正作恶太多,结果熟睡的时候被几个太监宫女捆了,竟就这么活活勒死了……

以这些桥段说,“民间野史”的脑洞,着实让人佩服。当然,较真那就输了。

“朱元璋有没有烧庆功楼”的话题背后,抛开真实历史上的是非恩怨,我们看到的,却是明清年间中国民间野史文化日益普及繁荣的过程。这,确实是权谋杀伐背后,另一个有趣的历史点。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是真是假,有何依据?

当然是假的了。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又叫做炮打庆功楼。在很多的评书演义中都有。比如,单田芳的《大明英烈》《燕王扫北》等,都提到过。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朱元璋夺了天下、当了皇帝以后,疑心越来越重。担心开国功臣们造反。在马皇后和奸臣张氏兄弟的撺掇之下,定下一条毒计,要一举除掉满朝功臣。

朱元璋命人在南京城外,修了一座庆功楼,邀请所有的功臣上楼庆功。实质上在楼内埋下了火药硫磺,楼外埋伏军兵、火炮。

刘伯温看穿了朱元璋的毒计,提前向朱元璋告老还乡。朱元璋答应了。刘伯温临走之前,暗中提示徐达到庆功楼以后要紧跟朱元璋。

等到功臣们到了庆功楼上,朱元璋敬酒三杯,然后假装上厕所就要开溜。徐达紧跟不舍,最终一同离开。一声炮响,大明开国功臣全都上了西天!

没多久,徐达也被害死。常遇春镇守雁门关,听闻噩耗,悲愤不已,吐血而亡!胡大海远在燕京,躲过一劫,终究心灰意冷,又落草当起了山大王。

这就是“炮打庆功楼”的故事。

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瞎编的。

因为:

第一,在皇权至高无上的明代。朱元璋想杀谁,直接杀就是了。完全用不着看谁的脸色,也完全用不着费尽心思弄什么庆功楼的花把戏。历史上朱元璋确实杀了很多开国功臣,但都是光明正大抄家灭门。朱元璋就是这样,坏都坏得这么明目张胆。

第二,朱元璋杀的,都不是什么好人。朱元璋确实杀了不少功臣。但是这些人都是贪赃枉法的大恶人,什么蓝玉、胡惟庸都不是什么好鸟。至于被株连的人,那就没办法了。封建王法就是要搞株连的。

第三,功臣们都是人精,如果朱元璋真的要“炮打庆功楼”,他们会猜不到?他们难道不会跑吗?怎么可能乖乖地去送死。

朱元璋为了杀功臣火烧了庆功楼,这件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疑心病是封建帝王的一个共性,一方面既要臣子忠诚于江山社稷,另外一方面,又要防止臣子心怀叵测,万一那天早晨醒来,脖子上的脑袋是否还在,因此一旦做臣子稍有不慎举动,帝王就会露出獠牙磨刀霍霍,这其中最为典型当属明太祖朱元璋,其中民间一直广为流传的朱元璋大宴群臣“火烧庆功楼”就是代表案例。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朱元璋看自己当“大哥”都当皇帝了,那跟随自己一起打江山的一大帮兄弟也该论功劳封赏,就这样朱元璋册封了一大批功臣;但朱元璋这心里不是个滋味啊,毕竟自己放牛娃出身,小时候为了活下去当过和尚、要过饭;现在好不容易混上当皇帝了,万一有一天自己辛苦半生打下的江山不姓朱了咋办,于是朱元璋两眼露出一道寒光。

话说,那日北伐的大军攻克元大都,明朝完成了南北大一统,朱元璋龙心大悦,于是下旨要大摆宴席,君臣同乐,为了活跃下气氛,地址就选择在京城的郊外一个山坡上;为此朱元璋特意命人建造一座楼,取名“庆功楼”

这一天,聚餐的日子到了,受邀请的大臣们其实很多都不愿意来参加,但迫于皇帝的邀请,又不得不去,这是为何?因为朱元璋实在是太抠了,平时朱元璋宴请大家吃饭不是青菜萝卜就是馒头咸菜,丝毫见不到半点荤腥,没办法,谁让老朱从小就是苦命娃出身,辛苦数十载开辟这片江山,朱元璋和马皇后一直勤俭节约;在平日自己饮食都是青菜萝卜;每次宴请大臣们吃饭,也是照常例旧;皇帝和马皇后都吃这些,我们做臣子还能说什么,只能参加闷头吃就是了,回头宴席散了回家再开个小灶;这是多数臣子参加这次宴会的心思。

既然是野外君臣同乐,那么光吃饭没意思,在开饭前,来一点娱乐节目还是必要的,选择什么呢?

朱元璋开口了:既然大家都是开国元勋,沙场功夫自然没得说,那么就选择狩猎吧!大家相互看了下,这是选择来参加宴会的,谁也都没提前带狩猎的工具啊!

朱元璋笑呵呵道:放心,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于是把准备好的弓箭分发给大家,让大家去狩猎;说罢,大家纷纷拿起弓箭去寻找猎物。

此时,唯独刘伯温独坐一旁,他本身是文臣,不善骑射,独自坐在草丛中一边看大家狩猎,一看环顾四周,放眼望去,这四周除了草木,何来的猎物;再看看庆功楼上朱元璋坏笑的眼神,刘伯温心里揣测,看来这顿宴席没那么简单。

不一会,狩猎的大臣们都回来了,只见大家空手而归,这时候的的朱元璋笑道:这地方本来就没什么猎物,大家没打到不要紧,我这里打了一些野味,有野兔、鸟儿,这不挺好的;重在君臣同德。

看着狩猎后臣子们,朱元璋即刻转开话题:既然大家狩猎都累了,那么就开始参加宴席吧;臣子们听到可以吃饭了,都兴高采烈登场入席,但当大家看到宴席上又是白菜萝卜,顿时没了食欲,但没办法,即使没食欲假装吃也得吃。

朱元璋一看大家这脸色就明白了,这是不满意,于是朱元璋又道出:放心,后面有压轴菜,保证让大家满意。

众臣子一听朱元璋这样讲,都兴高采烈吃起来了,不多时,就看到后厨压轴菜上来了,一共有三道菜,分别是:红烧兔子、焖狗肉和清蒸燕窝;看着香气诱人的食物,众臣子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于是大家狂吃起来。

此时,唯独坐在一旁的刘伯温,在看到这三样菜后,丝毫不动碗筷,只见身上不停地冒冷汗;坐在一旁的徐达看到刘伯温这副表情,便小心翼翼地问答:“老哥,莫非这食物不合您胃口”?

刘伯温指了指桌子上的三样菜:红烧兔子、焖狗肉和清蒸燕窝?又用眼神示意下朱元璋,徐达听后顿时醒悟。

徐达又向刘伯温问道:“那我该怎么办”;刘伯温两眼示意朱元璋,徐达立刻明白。就这样,徐达假装醉酒,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拿起酒杯就朝朱元璋敬酒,并不停地讲述以前战场兄弟情谊。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只见满屋子大臣都醉倒在地上,唯独徐达紧跟着朱元璋,吵闹着要和皇帝喝酒,此时的刘伯温已经借故先行退去,朱元璋摆驾回宫,徐达也紧跟着朱元璋身后,朱元璋见徐达这醉酒现状,就带着他离开了。

次日,徐达拜访刘伯温,询问这次宴席皇帝真实意图?刘伯温讲出:“红烧兔子、焖狗肉和清蒸燕窝”;皇帝借助请大家吃饭为由,实则是借助这三道菜在向大家传递意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最后一道菜:清蒸燕窝,实则就是让告诉大家:“告老还乡之意”;徐达立刻明白了朱元璋这顿宴席含义。

宴席结束后不多久,刘伯温以身体抱恙为由,向朱元璋递交辞呈,恳求归乡养老;对于刘伯温请辞,后来朱元璋批准了,此后,刘伯温再也未过问朝政;徐达虽然没有归乡养老,但徐达借故犯错,自降三级,上交兵权后也再也不过问任何朝政,得以安享晚年。

其实,关于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传说,一直都是民间野史传说;但其实这也从侧面反馈一个问题,疑心病一直是帝王的共性,所谓伴君如伴虎,做臣子既要尽忠本分,又要审时度势知进退,毕竟“封建王朝家天下永远是家天下,皇帝为了利益,可以做出任何一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0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