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永瑆是什么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乾隆是清朝一位家喻户晓的皇帝,虽然自诩为“十全老人”,但是他的“败家本领”也是被人广为诟病。还有一点,乾隆并不是一位出色的家长,康熙皇帝的皇子个个能力出众,而乾隆的儿子却是拿不出手,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五阿哥永琪,还是英年早逝。不过,乾隆还有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子,他便是皇十一子永瑆。永瑆的母亲是淑嘉皇贵妃金氏,金氏虽然出身于内务府的包衣女子,但是身为朝鲜族女子的她却具有异国美女风情,深受乾隆宠爱。金氏为乾隆生下了四位皇子,永瑆便是她所生的第四位皇子。
生于乾隆十七年的永瑆天生聪慧,天赋极高,尤其是在书法方面造诣很高,乾隆年间曾有四大书法家,永瑆便是其中之一,其他三人是翁方纲、刘墉和铁保。据说,乾隆裕陵的神圣功德牌上面的碑文就是出自永瑆之手笔。而且,永瑆还娶了一位好媳妇,她的嫡福晋富察氏乃是大学士傅恒之女,乾隆嫡妻孝贤皇后的亲侄女,出身高贵。按理说,以永瑆的客观条件来说完全可以成为皇位的继承人,然而,乾隆三十八年,乾隆还是秘立资质平庸的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这是为何呢?因为永瑆有一个重大缺陷,那便是为人刻薄吝啬。
身为乾隆皇子,后来也被封为成亲王,按理说永瑆的王府生活应该很不错才是,事实却并不如此。据史料记载,永瑆王府生活极为“艰苦”,嫡福晋富察氏的嫁妆不但被永瑆没收了,而且富察氏每天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麻衣,堂堂大学士之女、大清王爷嫡福晋,过的竟还不如寻常老百姓。话说,有一次永瑆府中死了一匹马,家仆正准备将马匹运出去埋掉,谁知这永瑆却堵在了大门口,声泪俱下,因为他又损失了一笔财产。随后,永瑆便让人将马给宰了,让全府的人用马肉充饥,这样他又省了好几天的饭钱。身为大清皇子,竟吝啬到如此地步,也是举世罕见啊!乾隆曾为此多次对其训斥,然而这永瑆却本性不改,所以乾隆只得由得他去了。
还有一点,乾隆是一位崇尚满洲尚武精神的皇帝,他曾多次警告皇子不要忘记祖宗的立命之本——骑射功夫,可这永瑆偏偏就是一位文绉绉的满洲子弟,像儒生一般。永瑆曾在一把扇子上题了字,写上了自己取的字号:镜泉。随后,永瑆将扇子送给了十五弟永琰,恰好这把扇子被乾隆无意间看到了,这永瑆竟然学习汉族文人自取字号,于是便严厉训斥了他。
最终,虽然皇十一子永瑆才华横溢,书法造诣极高,但是乾隆还是将其排除了继承人之列,不得不说与永瑆身上的缺点有很大的关系啊!所以说,人身上的一些缺点有时候是非常致命的!
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颇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清朝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康。乾隆皇帝及其风流,有40多个登记在册的妃子,共有17个儿子。那么,乾隆皇帝的儿子们名字是什么,他们都是怎么死的?
乾隆皇帝的17个儿子分别是: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还有3个早逝,没有名字。
乾隆的儿子们简介及死因:
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东巡,孝贤纯皇后驾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但其间因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被乾隆皇帝斥责二人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被取消立储资格。永璜的一生及死亡都与乾隆皇帝废立太子有关。1750年薨,年二十三。乾隆皇帝虽感后悔,但为时已晚,遂痛心地下谕曰:“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毓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追封定亲王,谥曰安。永璜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绵德、绵恩。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皇后,清高宗乾隆帝第二子,也是嫡长子。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深得乾隆帝钟爱,“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但于乾隆三年十月患寒疾夭折,乾隆帝悲痛不已,追封他为皇太子,谥号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薨,年二十六。追封循郡王。子一,殇。过继永瑆次子绵懿为嗣,袭贝勒。卒,子奕绪,袭贝子。卒,子载迁,袭镇国公。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祹后,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曰“端”。
皇五子,永琪(1741-1766),母愉贵妃,少习骑射,娴国语。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乾隆三十一年薨,年二十六。谥曰纯。子五,四皆殇;绵亿。
皇六子,永瑢(1743-179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为慎靖郡王允禧子,封贝勒。乾隆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善诗文、绘画,兼通天算。谥曰“庄”。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皇后。“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皇七子颇受乾隆帝疼爱,乾隆帝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方二岁。上谕谓:“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命丧仪视皇子从优,谥曰悼敏。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母淑嘉皇贵妃,初封仪郡王,后晋亲王,时人品评其“沉湎酒色,又有脚病。”卒于道光十二年,谥“慎”。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母淑嘉皇贵妃,幼工书,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永瑆薨,年七十二,谥哲。子绵勤,袭亲王爵。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在生时没得到爵位,死后也仅追封贝勒。乾隆五十一年薨,年24岁。嘉庆四年三月,追封贝勒。以成亲王子绵偲为后。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后改名颙琰,(1760-1820),即嘉庆帝。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和珅诛,没其宅赐永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庆亲王,三月十三日去世。谥曰僖。子六。
永璘,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七子,也是最小的儿子,生于乾隆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永璘与乾隆帝第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也即日后的清仁宗嘉庆帝(颙琰)同母,同为时为令皇贵妃魏佳氏所生;嘉庆帝继位后,追尊生母为孝仪纯皇后。
永璘出生,乾隆帝已经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年过半百得子,自然喜不自禁,对于这个小儿子是钟爱异常,格外维护。所以永璘从小就养成了胆大妄为、不服管教、顽劣不堪的性格,使得皇父及皇兄十分头疼。
乾隆四十年(1775年),生母令皇贵妃去世,九岁的永璘被交予乾隆帝颖贵妃巴林氏抚养。养母不同于生母,即不敢管得太多、太严,以免乾隆帝认为自己虐待养子,又不敢过分纵容溺爱,导致乾隆帝斥责教子无方。所以,少年的永璘,就在与养母客客气气、礼貌又疏远的环境下长大。
永璘长大后,因皇父没有时间过多关注,养母又拘泥于身份尴尬而不能时时管教,所以他既不能于读书学识上有所成就,骑射弓马方面也不出色。相反却喜欢听戏唱曲,出入市井场所,一副废柴公子哥儿的做派,天天乐此不疲。
乾隆帝得知后,恼怒不已,也多次训斥过永璘。但是永璘当面唯唯诺诺,过后照旧,天长日久,乾隆也有些灰心,自此也放弃了对这个不成器的小儿子管教,不再像以往那样关爱有加。
乾隆帝一生虽然有十七个儿子,但是大多早亡,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时候,只剩六个儿子在世,最长的第四子永珹、第六子永瑢还过继出去了。
这个时候的乾隆帝,已经是六十三岁的老人,对于之前一直回避的立嗣问题,是不能再拖下去了。于是,他只得在剩下的四个儿子里面思考选择一番:
第八子永璇,举止轻浮、做事不得体,人缘差,不行。第十一子永瑆,文学素养倒是很高,书法尤其出色,但是不重骑射,喜好儒学,文人气息浓厚,乾隆帝生怕选出又一个宋徽宗,永瑆为人还十分吝啬,所以也被排除。第十七子永璘,时年刚刚八岁,黄口稚子,什么都不懂,也不如意。只有第十五子,时年十三岁的永琰,虽然不是很出色,但是各方面都没有较大缺点,中正平和。所以最终被秘密确立为皇储。
之后,乾隆本人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永琰的培养教导上,对于其他皇子平常对待而已。对其他诸皇兄来说,都是成年人,皇父关注与否,自己也能平和对待。
但是永璘不过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孩,老父亲的态度变化,自然是看在眼里,表现在行为上。尤其乾隆四十年生母去世后,更加没有约束自己的人,所以永璘自小缺少管教,养成了行事颠三倒四、不守规矩、不务正业的性格。
“王……貌丰欣黛、不喜读书,好声乐、游嬉;时时尝微服出游,间或为狭巷之乐,纯皇深恶之……”------“啸亭杂记”
这说明永璘从小就不喜欢学习,而是天天四处游窜,听戏逛街,游手好闲。这些都为乾隆帝所厌恶,并屡次申饬。但是永璘我行我素,不该秉性,实在是散漫惯了。
但同时,他也有“天性直秉、敦于友谊;始终周旋与之交者。御下宽纵、于诸护卫倨傲嬉笑者,不加责也”的记录。这样的不拘小节,宽豪性格,其实就是大大咧咧、没有心机,不自恃尊贵,与各色人等都可以交往。
普通人这样性格,可能会被说是率直之人。皇子身份,有这样的举动,要不就是故意掩饰,要不确实是个性使然,不会留意权力名禄。永璘这个性格倒是和他的五叔:和亲王弘昼十分相似。
永璘自己也有自知之明,曾经公开说过:“使皇位如雹似纷至、亦不得落吾顶之上”,明确表示了对于继承乾隆本人皇位的“与己无关”态度,这也是为什么日后嘉庆帝继位后,对这个同母弟一直纵容、厚爱的原因:弟弟如此识趣、会做人,自己当然要给予补偿。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二十四岁的永璘被封为贝勒,分府居住。乾隆帝对于这个稀里糊涂的小儿子,虽然心里有些恨其不成成材,但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儿子,还是老疙瘩,所以在皇子分府惯例之外,又多加了座当铺给他,本利共值银四万八千四百十三两。让这个小儿子生活舒服惬意些。这是乾隆帝对于永璘明面厌恶,实际上还是关爱有加的体现。
永璘由于是小儿子,明面上又不为皇父所喜爱,所以乾隆帝在世时,一直都没有晋封爵位,始终是个贝勒。其实原因是乾隆帝故意压一压他的爵位,等日后,由嗣皇帝(几乎可以肯定是永璘同母十五兄永琰)再晋封,以示兄弟关爱,这样比自己加封要好得多。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八十九岁的太上皇乾隆帝去世。正月二十七,嘉庆帝在雷厉风行地处理了乾隆宠臣和珅之后,立即下旨:晋封皇十七弟贝勒永璘为惠郡王、旋即改封庆郡王。
这样,三十四岁的永璘,终于得封王爵。而嘉庆帝对于这个幼弟,也是十分宽纵、有求必应,处处维护,宠溺不已。
而且,嘉庆帝还把刚刚查抄收回的和珅府邸,转赐给弟弟永璘,让他享受这座富丽堂皇的精美宅院。但是因为乾隆帝第十女,也是永璘妹妹的固伦和孝公主是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妻子,嘉庆帝怜悯妹妹遭逢巨变,特许额驸丰绅殷德免罪,与和孝公主可以照常居住在和珅旧宅,不必另迁。所以永璘其实只是住了一半的和珅府邸,与妹妹和孝公主平分和珅旧宅,相邻而居。直到道光三年(1823年),和孝公主去世,按制度,府邸归还朝廷,道光帝又将其赐给庆王府。而这时候,永璘都已经去世三年了,他到死也没有完全得到和珅的全部府邸。
在嘉庆帝在位的日子里,永璘依仗皇兄的庇护,任性胡闹,晃晃悠悠,悠然自得地过着逍遥日子。因为永璘态度鲜明地表示了对于权力的远离,从不对朝政有任何热心,对于嘉庆帝是毫无威胁。所以嘉庆帝可以尽情地彰显兄弟之情,而不用担心有什么后患。
整个嘉庆一朝,永璘基本上是远离复杂的朝廷政治斗争,住在豪华王府内,过着富贵闲人的快乐生活,逍遥自在。虽然也犯了一些小错误,比如:嘉庆五年(1800年),为了给养母颖贵妃过七十大寿,私自进入进宫,而没有事先奏明嘉庆帝,被斥责退出乾清门,留内廷行走。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因交奏折给内奏事太监,与朝廷体制不符,被罚俸禄,等等。
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即使因此被皇兄教训一下,也是做给别人看看,无关疼痒。永璘在嘉庆帝眼里,还是那个不成器的爱弟,做事不着四六是常态,意思意思说两句,基本也就过去了。
永琰放肆玩乐、无忧无虑的过了二十多年快乐时光,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五十五岁的永璘患病,并很快病危。嘉庆帝十分忧虑,亲自赴庆王府探视幼弟,并安排太医院妥善诊治。皇帝的关爱,还是没有挽回永璘的病情,眼看病势逐渐加重,即将不久人世。
在永璘临终前,嘉庆帝为了给弟弟延续王爵,将永璘的庆郡王晋封为庆亲王(清制:宗室爵位除世袭外,均需降等承袭,永璘如果以郡王去世,则其子将被降为贝勒。晋封永璘为亲王,则可以使其子以庆郡王袭封。这也是嘉庆帝爱护永璘的表现),最后一次对幼弟给予照顾。
晋封庆亲王不过数日,永璘病逝,朝廷赐谥号“僖”,称“庆僖亲王”。
“僖”在谥号法里,是游乐无度、喜好声色的意思,同时也有恭慎无过、畏忌小心的含义,总体来说,就是混吃等死、无所建树,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僖”字,对于永璘来说,真的是名副其实,恰如起份了。
多年后,永璘的孙子奕劻,投孝钦太后(即慈禧太后)之所好,逐渐进入清廷权力中枢,成为举足轻重的朝廷重臣,执掌大权。而爵位也从辅国将军一路晋为贝子、贝勒、加郡王衔。光绪十年(1884年),奕劻在“甲申易枢”中,成为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并重获祖父永璘一系的封爵“”庆郡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奕劻晋封庆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更进一步获得“世袭罔替”地位,使得“庆亲王”成为清第十二位,也是最后一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这些不是本题的涉及方面,不再叙述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