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建文帝一生悲惨,他的儿子更惨,被圈禁五十年

以史为鉴 2023-06-12 07:41:45

建文帝一生悲惨,他的儿子更惨,被圈禁五十年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允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元璋死后,时年二十二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

“炆”这个字,在古代汉语中有用小火慢慢烹煮食物的意思。这位青年皇帝人如其名,全无乃祖之风范,和他的父亲——三十九岁就死去的皇太子朱标一样,是在儒家“仁者爱人”之类学说中泡大的。

历史学家们时常用诸如“少见的仁柔皇帝”一类字眼来形容建文帝。他力图效法西汉景帝,实行削藩政策,以巩固中央政权。封为燕王的皇四叔朱棣,也效仿“七国之乱”时“清君侧”的口号,在藩国封地北平即今日之北京,发起“靖难之役”。

当年的汉景帝有父亲汉文帝留给他的千古名将周亚夫,飞将军李广也是在此时崭露头角的,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仅仅几个月便告平息。而饱读圣贤之书长大的建文帝朱允炆,尽管掌握了全国的资源,却除了几位教导他真心相信儒家理想的老师外,能打仗的将军都让皇爷爷朱元璋给已经杀光了。

四年后,朱棣直捣南京,夺走了皇位,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众说纷纭。

这位朱棣对付不肯赞同自己的皇家旧臣的手法,同样残酷。

方孝孺,是建文帝的老师,文名极大,时人号称没有了方孝孺,“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让他为自己起草即位诏书,他痛哭,声彻宫殿。朱棣告诉他:“我是在效法周公辅佐成王。”孝孺问:“成王在哪里?”朱棣说:“他把自己烧死了。”孝孺道:“那你为什么不立成王之子?”朱棣回答:“国家倚赖年长的人治理。”孝孺说:“那就应该立成王的弟弟为君。”朱棣走到孝孺身旁说:“这是我的家务事,先生不必太辛苦地操心啦。”然后,命左右拿纸笔给孝孺,让他起草文告。孝孺边哭边骂,曰:“死则死耳,诏书决不可写。”朱棣威胁道:“想死可没那么容易,你不想想自己的九族吗?”孝孺回答:“就算是十族,其奈我何?”

朱棣下令,用刀将孝孺的嘴一直切割到两只耳朵处,然后当着孝孺的面,杀死朱棣口中的方孝孺十族。

按照我国古代制度,企图造反是诛灭九族的罪名。这九族包括内容如下:获罪者自己父亲一系的祖父母、父亲的兄弟姐妹、获罪者的堂兄弟姊妹及其所有子女等为四族;母亲一系的外祖父母、母亲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等为三族;妻子一系的父母和妻子的兄弟姐妹为两族。

灭十族则为永乐皇帝朱棣所发明,还包括了方孝孺的学生与朋友。共计牵连杀死八百七十三人。

铁铉是建文帝的兵部尚书。被捕后,背对着朱棣,不肯趋附。朱棣命人割下他的鼻子,煎熟后塞进他口中。朱棣问:“好吃吗?”铁铉回答:“忠臣孝子的肉,当然好吃。”朱棣命令将他凌迟处死,并下油锅炸成焦炭。

史家估计,此次,朱棣牵连杀死不肯趋附的臣子及其家属,可能在万人以上。对于所有没有杀死的臣子妻子儿女,男性发遣为奴,女性则送入妓院。他的一个标准做法,是命每天由二十个健壮士兵轮奸一位女性,并每日轮换士兵。

今日在阅读这位皇帝亲自为此下达的圣旨时,如果你不知道这是出自皇帝的手笔,定会怀疑那狠毒与奸恶的安排,应该来自最坏的恶棍加流氓的肚肠。

建文帝封为太子的大儿子,则被禁锢在一个没有门窗的房子里,每日只在一个碗口大的洞里递进去食品与水。五十多年后,此人被释放出来,已经成为一个全然不知鸡鸭猪狗为何物的废人。

当过四年皇帝的建文帝年号,也被朱棣一笔勾销,就当全然没有过这么一个人。建文帝四年由此变成了洪武三十五年。于是,在大明帝国的皇家与官方记载里就少了一位皇帝。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后代有没有留下血脉?

明成祖朱棣这个人虽然心狠手辣,但对自己的长兄懿文太子朱标,多少还是有些“情分”的。虽然很多人并不认可,但朱棣给朱标留下了一个亲孙子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朱标的这个孙子后来日子过得并没有那么舒坦,但至少命是保住了,不是吗?而且,后来还生下了儿子……还有朱标的另一个儿子朱允熥,据史籍记载,他也是有后代存在的,而且连名字都记载得非常明确,叫朱文坤!换言之,朱标和朱允炆并没有绝嗣。


▲明兴宗、懿文太子朱标

被囚禁半生的建庶人

明初的“靖难之役”,时为燕王的明成祖朱棣以藩王身份发动叛乱,夺取了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建文四年,燕军兵临南京城下,朱允炆的另外一位亲叔叔谷王朱橞和他表大爷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一起打开了金川门,把燕军放进了南京城!之后的事情众所周知,在一场大火中朱允炆与他的皇太子朱文奎神秘“消失”了……朱允炆好歹还留下一具“疑似”是他的焦尸,而朱文奎连具尸首都没留下!


▲“靖难之役”相关画卷局部

很多人就此以为朱允炆一脉绝嗣了,其实不然。朱允炆除了皇太子朱文奎之外还有一个儿子,叫朱文圭。在燕军攻破金陵之时,朱文奎虽然“失踪”了,但朱文圭却依然留在南京的皇宫之中、成了朱棣的“俘虏”。对于这个尚在襁褓之中的侄孙,朱棣也曾纠结过。按理说,杀了他一劳永逸,对外编造朱文圭一个失踪或者死于乱军之中的理由对于彼时的朱棣而言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最终朱棣还是放下了屠刀,这其中到底有没有朱标的“情动”,真的不好说。但个人认为,多少还是有一些的。因为不仅朱文圭活了下来,朱标的嫡子之一吴王朱允熥的后代后来也都活了下来!留着朱标的这两支嫡脉,朱棣多少还是要冒一些风险的,杀绝了才真的是一劳永逸。因此,个人认为,朱棣之所以如此,很可能与朱标与自己之间的“情分”多少有些关系,但这一切只能是猜测。毕竟,对于朱棣而言,杀几个对皇位威胁比较大的侄子也就行了,真心没必要让长兄朱标彻底断子绝孙那么严重……


▲建文帝朱允炆

经过权衡再三,朱棣最终留下了朱文圭的性命。当然,放任不管肯定不现实。所以,朱棣下令将年幼的朱文奎囚禁到了老朱家的“龙兴之地”——凤阳。这一关就是五十多年,直到天顺初年,被囚禁在南宫多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之后,才“同病相怜”、下令释放了被囚禁五十多年的朱文圭。在被囚禁期间,朱文圭这个名字成了“禁忌”,皇子、王爷这些更加与朱文圭无关,为了便于称呼,朱棣给了朱文圭一个新“名字”——建庶人。后来,吴王朱允熥被囚禁,也同样被称为了“吴庶人”。至于朱允熥后来被杀,真不能完全怪朱棣。毕竟有人打着朱允熥的名号企图谋逆,朱棣再留着他风险实在太大!


▲建庶人朱文圭画像

朱文圭到底有没有后代

因为朱文圭的身份特殊,所以明王朝的官方史料对建庶人的记载相当有限,且大多就是记载了一些与建庶人相关的具体事情,不涉及朱文圭的言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比如建庶人家缺过冬的衣料了,皇帝下令有司予以补齐等等。唯一一次记载建庶人说话是在明英宗朱祁镇将其释放之后,朱文圭感恩戴德、一个劲儿地扣头谢恩。


▲明英宗朱祁镇

正是因为史料少、且很少涉及朱文圭的言行,加之清王朝编纂的《明史》说朱文圭被释放时“牛马不识”,所以很多人便想当然地认为,朱文圭其实就是个傻子!但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与外界没有接触,从没见过牛马,“牛妈不识”有什么可奇怪的?难道说,您没有去过某个国家,没见过也不认识某个国家的特定物种,您就是傻子了?至于什么不允许周围的人跟朱文圭交流云云,那是清王朝编纂的《明史》中记载的,可信度是要打折扣的。就算朱棣不允许,他死后朱文圭的影响力和威胁性已经微乎其微了,明王朝后来的皇帝还会如此严格规定吗?个人认为不一定。更何况,从朱文圭在被释放后知道扣头谢恩来看,至少说明他对皇家礼仪还是清楚的,傻子恐怕谈不上。


▲清王朝编纂之《钦定明史》

关于建庶人有没有后代这个问题,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朱文圭一直被囚禁,哪里来的后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再不济的宗室那也是老朱家的人,既然没有被杀,婚丧嫁娶还是允许的。明王朝著名的“凤阳高墙”内被圈禁的宗室子弟虽然没有自由,甚至连宗室身份都被剥夺了,但婚嫁依然是被允许的。因此,朱文圭虽然被囚禁,但娶妻生子应该不在被禁止之列。


▲明中都凤阳

再就是明王朝一些官方记载也从侧面应证了建庶人后代的存在。比如成化三年,有地方官上报明宪宗朱见深说建庶人家衣料短缺,朱见深下令有司予以补齐。彼时朱文圭已经作古多年,那么建庶人是谁?只能是朱文圭的后代,不是吗?再如弘治年间,有一个叫缪恭的人上书明孝宗朱祐樘,请求封建庶人为藩王、以奉祀懿文太子朱标。结果惹怒了通政司被下狱,后来还是朱祐樘下令将其赦免了。很显然,在弘治年间朱文圭有后人在世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明孝宗朱祐樘

综上所述,建文帝朱允炆不仅有一个儿子活了下来,而且这个叫朱文圭的儿子还有后代。至少直到弘治年间,朱文圭还有后代存在,而且对于外界而言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事实上,朱允炆的后代恐怕不仅仅是朱文圭一支,那位失踪的皇太子朱文奎到底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最大可能性就是被人带出了皇宫、隐匿到了民间,他也是很有可能存在后代的,只不过隐姓埋名、没有人知道罢了……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儿子李景隆却被削爵圈禁

跟着我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文忠。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即位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史称明太祖。即位之后朱元璋大封功臣,封自己的侄子李文忠为曹国公。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其生母是朱元璋的姐姐曹国长公主,14岁时随父亲李贞投靠朱元璋,朱元璋将他收为义子并带在身边。19岁时李文忠就率兵支援池州并大破敌军,从此以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之后李文忠转战沙场,先后在平定张士诚、平灭福建陈友定等大战之中功勋卓著。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随常遇春北伐,在征讨元军残余势力中战功显赫,李文忠俘获元顺帝之孙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及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降服五万余众。

之后李文忠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为曹国公并准予世袭。洪武五年到洪武七年,李文忠又数次率兵扫除北元残余势力,俘敌数以万计,并斩杀宗王朵朵失里,斩鲁王并俘获其妃及司徒答海等。此后李文忠受命参与军国重事,并掌管大都督府(明代初年设置的全军最高指挥机关)兼领国子监事。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因病去世,年四十六岁。朱元璋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李文忠死后,其子李景隆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比起其父亲来,正应了那句话-----”虎父多犬子"。或许因为他是名将之后,建文帝(1399年即位)觉得用他打仗肯定不会错。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发动“靖难之役”。同年八月建文帝拜李景隆为大将军,令其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燕王。但此曹国公非彼曹国公耳,李景隆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等地被燕军击败,五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朝廷对北军之形势也由攻势变成守势。大败之后的李景隆被建文帝召回,朝臣等纷纷上疏,认为李景隆丧师辱国应该诛杀以谢天下。但建文帝并没有处罚李景隆,反而让其职位、封爵如故(估计念其是功臣之后且又是老朱家亲戚)。如此赏罚不明让南军诸将为之泄气。

攻守之势改变后南军形势急转直下,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打过长江,直逼南京。不久,燕军兵至金川门,之后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投降迎燕军入城,南京陷落。同年六月,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机之功”,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但好景不长,永乐二年(1404年),这个还梦想着做新朝第一臣的“大功臣”就被众臣弹劾其“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朱棣下令褫夺李景隆的爵位,抄没其所有家产,并将其全家永远圈禁。这时李景隆才想起来绝食而死,但可惜没死成,十多年后李景隆死于禁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