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满清政府与蒙古是什么关系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30 15:28:24

揭秘,满清政府与蒙古是什么关系

喜欢看《甄嬛传》的朋友都熟知,大清为维护边疆稳定经常使出“和亲”等手段。很多年少的公主,都被远送边疆,成为了维护政治的工具。

那么,满清政府与边疆的关系究竟如何?今天,小编为您揭晓满清与蒙古的关系。

清朝初年,因为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所以,国家百废待兴。此时,清廷在对外政策上,采取的是温和的外交政策。一直以来,满清和蒙古的关系还算不错,随着清朝国力的日渐恢复,它对自身的统治、政权的巩固上,也越加重视。

所以,此时的满清迫切需要消灭一些危及自己的外部势力,蒙古首当其冲。其实,蒙古一直以来,扮演的都是一个 “狠角色”,大家回忆一下成吉思汗就明白了。当时,他铁骑远征,甚至,国土已经扩张到了如今的欧洲全境,也使得成吉思汗的威名远扬。

所以,面对蒙古强敌,满清却不一定有胜算。

自建国以来,满清以历史为借鉴,大喊“满蒙一家亲”的口号,企图分化汉族与蒙古族的关联,彻底实现满蒙结盟,这也是贯穿整个大清朝的国策。清廷根据蒙古各个封建主原来地位的高低、效忠程度、功劳大小等,分别授予他们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台吉等各种爵位,使他们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

顺治五年,再出新规定:蒙古王、贝勒、贝子每年春节来京朝觐,称为“年班”。这是清廷皇帝为蒙古王公大臣安排的礼遇,也是为进一步笼络蒙古,感化他们而采取的怀柔政策。此外,清廷每年拨出大量的银子、布匹等赠送蒙古各贵族。而且,清廷还利用联姻手段,增加与蒙古的来往,以拉紧双方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满清优待、重视蒙古。但是,实际上,满清政府却在一方面笼络蒙古贵族,一方面将大量蒙古牧民视为羔羊一般,将他们软禁在羊圈里。同时,满清利用喇嘛教让蒙古人变成寄生人口。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实际上,满清政府对蒙古的管制是十分严格的。

康熙以后,几乎每年都有大量的内地民众搬去关外,包括:东北、蒙古、新疆等地。而清廷对于这些民户,使用了设置府、州、县、厅等方式,与蒙古各盟旗联手,分别对他们进行管理。清廷之所以这么做,主要还是想区别移民和原住民的身份,希望隔绝他们之间的来往,以断绝他们之间的互相勾结。

除此之外,清廷还规定:蒙古人到内地只能走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杀虎口这六处关口。并且,在入关时,要严格遵守入关制度,登记人数,最后,再按约定人数出关。与此同时,清廷禁止蒙古人学习、接触汉民文化。

嘉庆二十年谕:“近年,蒙古渐染汉民恶习,竟有建造房屋、演听戏曲等事,此已失其旧俗,兹又习邪教,尤属非是,著交理藩院通饬内外札萨克部落,各将所属蒙古等妥善管束。”道光十六年规定:“嗣后蒙古人,只准以满洲蒙古字义命名,不准取用汉人字义。”

之后,嘉庆皇帝又规定:蒙古王公台吉等不准延请内地书吏教读(学汉文)或充书吏,违者治罪。其公文呈词,也不得擅用汉文... ...而且,满清还限制内地人出关经商、种地等。内地出关人员,必须持有政府颁发的文书,并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绝不可发生滞留、部落娶妻,取蒙古名字等情况。

其实,清政府这样做,根本目的还是强化封建统治,防止满、汉民联合造反。

清廷通过以上规定,严格地分离了蒙古与内地汉民之间的往来,要求游牧边界的封闭性。但是,这一点却恰好与游牧民族生产力要求大不相符,从而,使得蒙古人民无法获得汉民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工具等。因此,长久以来,蒙古人始终只有最原始的生产能力。

并且,因清廷的这一政策,甚至,影响了蒙古之后三百年的生产进步。其实,最可恶的并不是清廷限制蒙古族的文化、经济的发展,而是在蒙古地区大量实施喇嘛教教义(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中国西藏的佛教分支),以宗教之名,向蒙古人传导“计划生育”等理念。

在清廷执政的三百年时间里,清政府规定:一家蒙古人,如果,有三到五名男丁,那么,就必须有两到三人出家当喇嘛,而且,喇嘛是不能娶妻生子的。但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并且,女子没有充当喇嘛的福气,但是,又难找得相当的配偶,于是,都做了内地人泄欲的对象。

因为,由本部内地来的文武官吏及军队、商人,都以道远不能携带家眷,他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临时太太。一方面是七八个蒙古男子仅有一个妻子,一方面是一个蒙古女子,有若干的内地人为她的临时丈夫,事实上,就形成一个乱交的社会。同时,男女卫生都不讲究,染上了“脏病”以后,惟有听其自然。

当时,活佛即患“脏病”,烂塌了鼻子。据说,目前检查结果是:蒙古青年十七岁至二十五岁者百分之八十五都患过花柳;二十五岁以上者,所占百分比自然更大了。

可以说,满清的这项政策,长久的实施以来,使得蒙古的人口数量骤降。

有统计:原本,蒙古有一千二百万人,但是,经过满清政策的影响之后,竟减到了一百多万人,一下子减少了近九成人口。

而这些,都是清廷对蒙古采取一系列政策所造成的后果。

清朝为什么要分成内外蒙古?明朝有蒙古地区吗?清朝是如何得到蒙古地区的?

之所以分成内外蒙古,主要原因是,内蒙古的诸部落在清军入关前就已经被满人征服,成为其同盟军,比如世代和皇室通婚的科尔沁蒙古。
而外蒙古诸部,则迟至清朝击败准格尔以后,才真正意义上纳入版图。
这也是满人对蒙古地区分而治之的手法

清朝为什么和蒙古关系好

1、基本以怀柔为主,主要体现是和亲、政治笼络、爵位世袭、利益共享等。
2、策略讲究公正平和,即以信义公允实现和平共处、互相信赖,使之从内心臣服于清朝中央政府管理。
3、政策沿袭一脉相承,鲜有变化,同荣辱,共进退。
4、清朝肇建之初取得蒙古臣服是以打为主,以威治服,其后以安抚为主,即为怀柔。
5、政策评价是基本成功的,获得政治联盟,成为辅助的统治集团,出现众多的武将更为其征战四方献力,立下赫赫战功,巩固了统治基础。蒙古族群在清时期较其他族群是处于优势地位的。漠南蒙古中察哈尔部势力最强,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虽然为漠南蒙古各部的宗主,但林丹汗并不能有效统治漠南蒙古各部。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注重与蒙古族的联盟,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和建立后金政权的过程中,对邻近的漠南蒙古科尔沁等部采取了联姻通好的亲善政策,为后来统一漠南蒙古作了良好的开端。皇太极即位后,通过联姻与征伐双重手段,漠南蒙古很多部落归顺后金政权,又经过三次征讨察哈尔部,察哈尔部势力大衰,1634年察哈尔部首领——漠南蒙古宗主林丹汗病逝,次年,察哈尔部首领额哲投降后金,至此,漠南蒙古各部全部臣服后金。清政府参考八旗制度,把漠南蒙古被分为16部49旗,纳入清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

漠南蒙古成为清入主中原取得全国政权的坚强后盾,并为这种制度扩大到其他蒙古各部奠定了基础,可是清政府的势力仅限于漠南蒙古,漠西蒙古与漠北蒙古虽然向清政府朝贡,但清廷对其的控制力度十分有限。

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包括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图汗部,其三部虽然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向清廷朝贡,但联系不如漠南蒙古各部紧密。康熙年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向东扩张,漠北蒙古三部受到威胁,加之漠北蒙古内部的矛盾。为了亲自解决漠北蒙古的问题,康熙帝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多伦会盟内外蒙古各部首领,经过此次会盟,喀尔喀三部各汗仿效漠南蒙古编旗设盟,正式臣服于清廷。

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共分为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准噶尔部、辉特部、土尔扈特部。早在清廷入关前,土尔扈特部便西迁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清廷入关前后,漠西蒙古四部中,和硕特部实力最强,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为漠西蒙古四部盟主,皇太极和顺治帝时期,固始汗曾向清政府朝贡。康熙初年,噶尔丹成为准噶尔部首领后,准噶尔部兴起,打败了和硕特部,称雄于漠西蒙古,并与清廷对峙。后经康熙帝三次亲征,准噶尔部遭到沉重打击。噶尔丹死后,准噶尔部虽然表面上投降清廷,但始终未能臣服。后来由于准噶尔部内部纷争,势力大为削弱,一些小部纷纷内附。清廷乘机向西北用兵,经过雍正、乾隆两代人的努力,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清政府在进兵西北的过程中相继在漠西蒙古实行盟旗制度,漠西蒙古最终归顺清廷。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率部东归,清政府完全统一了漠西蒙古各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0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