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长孙无忌晚年为何要用自缢的方式了结自己的生命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2 07:40:35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长孙无忌的故事。

公元659年的一天,在黔州的一间不大的屋子里,一个老人用自缢的方式了结了自己的生命,结束了三十多年的叱咤风云。这个人名叫长孙无忌,而逼迫他自缢的则是他的外甥媳妇武则天。

作为助李世民登上帝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最后落得如此下场,怨不得他人,而是长孙无忌亲手为自己挖掘了坟墓。

助帝登基,位列功臣之首

要探寻长孙无忌凄惨下场的缘由,得先了解他的发迹史,而他之所以能叱咤风云三十多年,得益于他和李世民多年的感情,以及在"玄武门之变"中扮演的角色。

长孙无忌自小便和李世民关系匪浅,后来他的妹妹嫁给李世民后,两人更是形影不离。李渊在太原起兵后,长孙无忌便跟在李世民身旁为其出谋划策,帮助李世民立下不少战功。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无忌也随之进入秦王府,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但真正让长孙无忌飞黄腾达的则是"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功勋显著,一度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储君之位,李建成便结盟齐王李元吉欲除掉这个心头大患。但这一意图早已被长孙无忌看穿,他便联合其他谋臣建议李世民早做打算。最后,李世民在玄武门成功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后迫使李渊传位于他。

长孙无忌在唐太宗即位后,历任尚书、司徒等职,最后官拜宰相,进封三公,更是被李世民列为二十四功臣之首,达到人生顶峰,此后的他,纵横官场三十余年,位极人臣。

历史上许多大功之臣都因功高震主而遭到皇帝猜疑忌惮进而落得凄惨下场,长孙无忌同样没能幸免。但长孙无忌是一个居功自傲嚣张跋扈的人吗?并不是,至少在唐太宗在世的时候不是的。

聪明反被聪明误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逝世了,命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佐新帝李治。李治能被唐太宗立为太子并继承皇位,还要归功于长孙无忌的推荐。而李治的母亲是长孙皇后,这样一来,长孙无忌便是李治的舅舅,从这一层关系来看,长孙无忌推举李治,多多少少有一定的私心。

想来这也正常,毕竟自己的亲外甥做皇帝总比其他人做皇帝要好,但是长孙无忌低估了他这个看似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外甥。因为在十年后,正是他的外甥下令剥夺了他的官爵并将其流放黔州,最后令长孙无忌只得自缢而死。

长孙无忌是一个聪明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愚笨的人。

说他聪明,是因为他曾经明白自己的身份,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所以,在李世民封其为三公时,他以"外戚担任三公之职,恐招圣主私亲之非议"为由拒绝了,并在日后数次拒绝封赏;说他愚笨,是因为面对李治要立武则天为后的请求时,他不懂得退让,仍然固执己见,哪怕知道此时皇帝对自己已经有了戒心,他也未曾让步,从而彻底得罪了武则天,最后导致走向末路。

此外,长孙无忌在李治登基后不懂得收敛,骄横跋扈,也是导致他灭亡的原因之一。

由于"玄武门之变"的原因,李世民册封了一大批功臣,这些人每一个都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待到李治登基时,面对的是一群辈分极高且功高震主的旧臣,而长孙无忌不仅是父亲钦定的辅政大臣,更是自己的亲舅舅。但是在外戚和辅政大臣的双重身份下,注定皇帝不能长久的信任他。

可惜的是,长孙无忌似乎不明白这一点。

在朝廷上,长孙无忌经常反驳李治的一些话,弄得李治很没面子,而他依然无所顾忌;在私下,他大力拉拢权臣,培养自己的势力,安插亲信,肆无忌惮。在他看来,皇帝都是自己看着长大的,更对自己言听计从,不会拿自己怎么样。

所以在最后即将自尽之时,他也不明白为何自己的亲外甥要下此狠手,只得郁郁而终。

长孙无忌死了,朝中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最高兴的还要属武则天。

武则天为何要除掉长孙无忌

武则天之所以高兴,是因为长孙无忌曾经反对李治将她立为皇后。历史证明武则天向来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任何威胁到自己权力的人,都将会被扫除,哪怕是自己的儿子,更何况长孙无忌这个外人了。

所以,当长孙无忌在朝堂上表达反对意见时,就已经在武则天的心口上扎了一根刺,而当李治和武则天亲自上门来请求他同意的时,长孙无忌固执己见的态度和高傲的模样更是让武则天心中充满了厌恶。

这里就体现出长孙无忌愚笨的一点,皇帝要册立皇后,说到底这根本是皇帝的家事,全凭皇帝一人做主即可,征询大臣们的意见只不过是象征性的举止罢了,更像是通知,而不是商量。

相比之下,同为朝廷重臣的李勣就聪明的多,当皇帝召集大臣进宫商议立后之事时,他直接称病未去,避开了一劫。而在朝廷中表达反对意见的大臣,如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在武则天成为皇后后,都没有好下场。

在武则天被坚决的李治立为皇后时,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便成了武则天的首要打击目标。公元659年,在武则天的默许下,礼部尚书许敬宗派人指使长孙无忌勾结朝臣,意图谋反。面对大臣的状告,李治声泪俱下:"我怎忍心给舅舅定罪,后世史官该如何评价我?"

最终,在武则天和许敬宗的反复劝说下,李治下令削去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

李治是一个精明的皇帝。他知道自己要想独揽大权,长孙无忌必须除去,但是面对大臣,他没有体现出坚决的态度,以雷霆之势下令处置,因为他知道,这么做会使其他大臣心寒。所以,他做出一副不忍的样子,虽然还是下手了,但至少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无情。

长孙无忌灭亡的根本缘由

长孙无忌死了,在世人的眼中,他败在了自己外甥媳妇武则天的手中,但倘若没有唐高宗李治的默许,她一个人怎么能扳倒根深蒂固的长孙无忌?其实,真正葬送长孙无忌的,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长孙无忌不是败在了武则天手中,而是败在皇权之下。

自从宰相一职诞生起,皇权和相权的斗争便从来没有停歇,直到朱元璋废除宰相一职后才宣告平息。

长孙无忌做了三十多年的宰相,其势力早已遍布朝廷上下,根深蒂固。李治要想除去他,总揽大权,就得培养自己的人,逐步接替各个职位,但很遗憾,他手中没有这样的人,于是无形之中更壮大了长孙无忌的势头。

但是,皇权向来是霸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正是这个意思。在任何朝代,哪怕你再权势滔天,只要跟"谋反"沾上一点边,便会立马万劫不复,"谋反罪"也是许多重臣落马的原因。

除了皇权与相权的斗争,长孙无忌灭亡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以李勣为首的山东党派人士的打压。

自从长孙无忌起势后,便不断在朝中重要的职位上安插自己的亲信,他这样的做法严重触碰了他人的利益。而当时的朝廷中,有很多的山东籍官员,这些官员以李勣为首,组成了一个小集团。在立后的问题上,正是李勣的一句"此乃陛下家事"坚定了李治的决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勣是站在武则天这一边的。

长孙无忌虽然势大,但也不能同时与皇后和诸多大臣为敌,在双方的联手打击下,长孙无忌最终走向了灭亡,沦为皇权下的牺牲品。

唐高宗李治终究是一个仁孝之人,长孙一族是他母亲的氏族。所以在处置长孙无忌时,仅牵连了他这一脉,而没有涉及其他人。此外,在长孙无忌死后十五年,李治下令恢复他的官职,并允许其子孙入京为官,也体现了李治的仁义至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1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