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子为什么都想做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明朝和清朝是代表中国封建史落幕的两个王朝,一前一后,一由南向北一从北至南,一汉族一满族。历史课本上说,明朝是封建王朝中专制统治和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王朝,而之后的清朝也毫不逊色,在位居顶峰之处再攀高峰。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例如勤政方面,明朝皇帝勤政与否完全看个人,清朝皇帝却是有着制度性的东西强制要求勤政。各方各面,清廷都做到一种极致,让人挑不出毛病。本是人间绝味的御膳,也因为安全问题被折腾的皇帝都不愿意吃,摆上来只是走个过场,皇帝日子不好过啊。但是,清朝有追求的皇子,为何个个都想当皇帝呢?
清朝王爷和前一代的明朝王爷,待遇、行走、处事等方面完全是两码事,若不是共同背着王爷身份,很难将其视作一类。明朝的王爷是藩王,京城皇子达到一定年龄、未有继承大统的太子身份,就得强制性地驱逐出京就藩,没有圣旨不准进京和出封地,朱棣靖难称帝后,连府邸都不能随意出去。明朝王爷们没有实权在手,但是钱财良多,优遇程度、政治特权是历朝之最。
万历皇帝最喜爱的皇子福王朱常洵,因遭到群臣反对不能被立为太子继承皇位,只好出京就藩,万历心疼这儿子,一次性赏赐其良田四万顷,六部内阁各司都吓坏了,纷纷上疏言不可。万历哪里愿意,立太子不行,给点土地补偿都不可以?上疏被直接驳回。朱常洵有点不好意思,自己要求折半,但还是两万顷,就藩的河南地不够,就从湖广山东等地划来不上。这只是不动产的土地,还有四川全省茶税、江都等地杂税、九十万斤淮盐等等。啥都好,就是不准参政,不过也是富贵闲人,享受着当时一等一的生活。
清朝王爷对这样的生活羡慕得很,他们“不赐土、不临民、不加郡国”,府第均建于京师,“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另外王爷名下土地权势内务府从皇庄分拨,王爷本人不直接参与管理,根本没有巧取豪夺民间土地的机会。并且在清朝,除开国初期立下大功的铁帽子王,其他王爷爵位是递减(待遇自然也是),不是说传给嫡子就还是王爷,还是需要递减爵位的。因而在清代的王爷,一般而言,几代后的宗室子弟,除腰间上挂了根黄带子(表示宗室身份)外,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每岁亲王给银万两,以下世子六千两,郡王五千两,长子三千两,贝勒两千五百两,镇国公、辅国公七百两及相应禄米。看起来很多,其实只是勉强维持自己身份的生活。日子过得是紧巴巴的,还经常欠债。
前些年清宫剧大热,让许多观众产生清朝宗室王爷的日子无忧无虑、开心得很。实际上呢,清朝皇帝对宗室之苛刻,已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与明朝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清朝王爷,除少部分外,绝大多数都被皇帝整治过,削爵夺爵到一丝不挂、圈禁被关到死等等。原因呢,站错位置、交头接耳、抬错格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比比皆是,大部分宗室王爷背负了一大堆处分。不过清朝王爷是有权参政,有自己的班底,中央地方皆有。还有当时清朝不按嫡长子继承制来,若是有机会,有追求的皇子绝对会博一下做皇帝,合理合法的翻身做主人。
还有一点,清朝皇子都能封王吗?当然不是。皇子生母的地位影响着皇子封爵,这种不成文的规矩在后金还未入关时都有,亲王郡王没那么容易混上,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才是寻常。收入方面林林总总的有: 爵位的俸禄和禄米、赐的田庄矿场等的收入、宫中赏赐、当差的俸禄和补贴等。辅国公以上的宗室强制入仕当差,都是些极为繁琐且不太重要的事情。
所以啊,当有机会搏一搏皇位时,皇子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即使搏不上皇位,也可以找其他皇子投资。毕竟王爷未必当得上,当上了也是不能过逍遥日子。所以在康熙朝,为何“九子夺嫡”,各位皇子都有点本事,都不甘心,都想着翻身做主人,所以“被迫”参与到这样的政治斗争中。
皇帝虽有三宫六院,但是他也是有个人感情的。因此,即使是作为位高权重的皇帝,他身边不缺少各色美女,但是他们内心深处也是有自己最爱的女子的。
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对待感情最为执着的皇帝,应该是清朝时期的皇帝最甚。特别是清朝前期,康乾盛世这段时间里,三位皇帝明明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他们却独宠原配嫡妻。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一般人功成名就之后,往往会忘记自己的糟糠之妻。网上知名人士与原配离婚的消息,也绝不在少数。然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对他们的原配妻子的感情,却是始终如一的。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他们真的堆原配重情,又怎么会娶那么多后宫妃嫔呢?
古代,皇帝娶多位妻子,这是为了皇室繁衍子嗣。即便是一个平民,只要他有经济条件,完全是可以娶多位妻子的,更别说是担当繁衍后代子孙重任的皇帝了。
虽然娶了多位妻子,但是清朝的这三位皇帝,却始终不忘他们的原配妻子。
首先说康熙,他登基时间比较早,他8岁那年就成为了一国之君。那时候的他少不更事,朝中大事基本上都是有四位辅政大臣来处理完成的,因此权利也都集中在了四大辅臣身上。而这四个人的关系,又是存在矛盾的,所以他们开始结党营私,相互之间明争暗斗。
为了平衡四大臣力量,孝庄主张与索尼家联姻,让康熙皇帝娶索额图的女儿赫舍里为妻。尽管这两个人成亲,有着很大的权利争斗的因素,但是康熙对待赫舍里的感情,却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接着说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的皇位来之不易,因为他经历了九子夺嫡。在众皇子中胜出,他也是非常不容易才坐上皇位的。而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做上皇帝,与他的原配乌拉那拉氏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乌拉那拉氏可不像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是一个嚣张跋扈阴暗的小人。历史上的乌拉那拉氏,非常善于人际交往,这也让左右逢源的她,深受雍正生母的喜欢。这也让她成为雍正夺嫡中的最大帮手。俗语都说,一个成功男人背后,必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无疑,雍正背后的女人,就是乌拉那拉氏。因此,雍正对乌拉那拉氏的感情也是非常执着的。
最后,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乾隆皇帝,他在爱情方面到底有多执着。
乾隆的原配是富察氏。
富察氏与乾隆夫妻同心,感情十分要好。
乾隆是一位比较爱写诗的皇帝,他曾很多次写诗提到富察氏,歌颂她的美德。
富察氏去世以后,还不忘为写诗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哀思。
富察氏死于山东,因此乾隆每次东巡,到了山东他都绝不入城,就是因为他怕进城后勾起自己的伤心事。
通过看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对待感情的态度,完全可以说清朝的皇帝,是历史上对待感情最执着的皇帝。
因为当时发生的鸦片战争,大大的打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虽然当时的皇帝都很勤勉,每天天不亮就上早朝,但是也抵不过这样被侵害啊,还有就是满族一直很排斥汉族。当时都那个情况了,满族还觉得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是外来国家的侵入,而是汉族人。还有就是当时的清政府盲目自信,认为西方的热武器只是观赏作用,所以都都打到紫禁城来了,还不觉得被侵入了。
在清朝之前,所有朝代的矛盾都是国内种族之间的矛盾,但是清朝开始,面对的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这其中还有西方的殖民国家的侵略。当时人们没有跟外国人打过仗,所以什么都不知道,都是茫然的,这样一来就已经处于不利地位了。
在当时的十二个皇帝当中,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国家的贡献最大,算是里面的定鼎人物;康熙雍正在位时是国力最鼎盛的时期;但是从乾隆开始就可以说是并没有出现什么能上的来台面的君王。
嘉庆中规中矩的说虽然为君比较稳重但是却憨厚无知,就连当时和哪个国家开战都没有怎么弄清楚,提起来实在可笑;道光皇帝这个人只知道个人节俭,但是什么事情都节约就少了君王的气度和胸怀。后面就不说大家也都知道。
后来就因为这种种原因,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发展风气也不好,整个国家都死气沉沉的,再加上当时慈禧的瞎搞,所以清朝的皇帝再勤勉都没有用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9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