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安禄山为什么在盛世中造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知道,古代是中央集权社会。这样的集权社会,因为是用高压的办法控制地方,因此,只要朝廷的统治力变弱,地方上就容易造反。中央集权的统治力变弱,一般都是朝廷进入了衰败时期,对地方上无法控制,地方上的诸侯们才会造反。
不过就算是造反,他们也不会公开表达这样的观点。他们一般会说,他们那样做,是为了拯救皇室,拯救百姓,给天下带来和平安宁。因为如果他们说自己想造反,就肯定得不到天下老百姓的支持,因而当然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安史之乱)
但是,唐朝时期发生的“安史之乱”,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当时的唐朝是盛世而不是乱世。不仅是盛世,而且国泰民安。但是安禄山却在这个时候造反了。这就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不知道安禄山是怎么想的。
安禄山造反也就罢了。最奇怪的是他居然能够成功。一路势如破竹,先攻下洛阳,在那里称帝;接着又攻下长安,撵得唐玄宗四处逃窜。后来,若不是郭子仪、李光弼这些节度使奋力厮杀,又借外国军队帮忙,整个唐朝可能就从那时候结束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是受到了不少人支持的!
史书上没有说“安史之乱”受到了支持。史书上说的都是“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怎样深重的灾难,怎样不受老百姓的支持。问题是,既然不受支持,为什么“安史之乱”能够取得那么大成功呢?
虽说“安史之乱”最终还是被扑灭下去了。但是前后经历了八年的时间。这不能不说,“安史之乱”在当时似乎并不像史书上说的,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抵制。同时说明,安禄山在造反的时候,特就觉得他肯定能够取得成功。
(安禄山)
那么,安禄山究竟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在盛世太平的时候,居然敢造反呢?
我认为当时安禄山看到了当时社会上,存在四个严重问题。
第一个问题,唐玄宗不能识将。
唐玄宗对将领的认识,全凭自己的好恶。当时有很多名将,包括王忠嗣,也包括后来崛起的郭子仪、李光弼,这些名将都不受唐玄宗的待见。唯一受待见的是哥舒翰,但哥舒翰已经太老了。也就是说,整个朝廷内部,其实是没有什么将领的。
没有将领镇守,因此安禄山往内地攻打的时候,完全是一种有恃无恐的感觉。
第二个问题,所有的军队都囤积在边关。
当时唐玄宗致力于开疆拓土。他有点学汉武帝的做法,比如汉武帝封禅夸耀武功,他也封禅夸耀武功。
唐玄宗当时确实也遇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就是整个北方的突厥、吐蕃以及其他一些民族,都不是太强大,打起来似乎并不是太难。所以他想像汉武帝当年开掘走廊一样,也要开掘出一片土地。
但是唐玄宗开疆破土,和汉武帝相比,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汉武帝开疆拓土靠的主要是卫青、霍去病。这两个人是汉武帝的至亲。包括后来的李广利,也是汉武帝的亲戚。可以说,汉武帝其实是让他的家人去打仗。如果不是家人,比如像李广这种,他就不太重视。既然是家人打仗。打下来的江山,也都是他一家人的,谁会造反呢?
唐玄宗不一样,为唐玄宗开疆拓土的人,都没有唐玄宗的至亲,因此他们并不会着意帮唐玄宗打。安禄山就是看到这一点,所以他敢造反。
(唐玄宗)
第三个问题,唐玄宗时期社会矛盾太多。
唐朝当时虽然处于盛世,看起来好像比较太平。但实际上,社会的贫富悬殊比较严重,土地兼并比较严重,官员的贪污腐化比较严重。因此,老百姓心里有非常多的不满。
这种不满堆积在他们心中,让他们变得非常容易被煽动。他们觉得通过造反,肯定能够改变自己不好的境遇。
所以安禄山一吆喝,他们也就跟上了。
第四个问题,天下人对唐玄宗宠幸杨家不满。
唐朝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时代,大家对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的事情,早已经议论得沸沸扬扬,大家对这种事情很不满,不过平常也就发一阵牢骚罢了,无能为力。
现在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要杀杨国忠,也就是帮皇帝杀掉他身边的奸臣。这是在帮皇帝的忙呢,大家怎么会不积极踊跃呢?
这些恐怕就是安禄山敢于在盛世的时候造反的原因吧。
首先需要更正题主的一点是,安禄山造反兵力并没有18万人。当时唐玄宗治下的唐朝总共分为十大军区,总兵力是50多万人,而安禄山管理了其中三大军区,总兵力大概是18万人,不足全唐朝士兵数量的三分之一,再加上直接受安禄山管辖的,也仅仅只有6万人。
那么,士兵数量相差如此之大,安禄山他凭什么敢造反呢?
首先我们说安禄山造反的原因是什么。安禄山当时的确霸甲一方,并且和唐太宗的爱妃杨贵妃有很多不雅的传闻,但是他一直没有动过想要造反的心思。反而是唐玄宗身边的杨国忠为了夺权诬陷安禄山,一直在唐玄宗耳边吹风,说安禄山要造反。所以呢,安禄山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了,造反之初安禄山可能还以为自己并不是造反,而是为唐玄宗清理奸臣。
安禄山与唐玄宗杨贵妃
再说安禄山的个性。安禄山出生不久老爹就死掉了,而他的生母又是突厥有名的巫师,基本上对年幼的安禄山都是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因此安禄山得以自由的长大,性格就和一个地痞流氓差不多。
而他之所以能够进入军队,也是因为偷了村民的羊羔做烤全羊,被官兵抓住以后,没有示弱反而疯狂的反抗,因此被官兵以戴罪立功之名招入部队。所以安禄山可以凭借自己圆滑的性格逐渐爬上高位。
由此我们可以得见安禄山这种人向来是亡命之徒,他是做事情不考虑后果的,因此他才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在被诬陷的时候造反了。
然后我们再说安禄山造反时候的唐朝,是否还真的是处于鼎盛时期。事实上,安禄山造反成为了整个唐朝的转折点,唐玄宗在位的前半生,整个唐朝国富力强,但后半期由于唐玄宗沉迷于声色犬马,国力在这个时候也有所衰退。
唐玄宗
不仅仅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国家的军事实力也大幅下降。这一点我们从后来安禄山带着手下仅仅6万多的人马就势如破竹,险些推翻了唐朝统治就可以看出来。长期处于高位,在唐玄宗身边的安禄山,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安禄山敢于造反,和唐朝此时的国力衰微也是分不开关系的。
安禄山造反不久,身上就长满了脓疮,而且眼睛也失明了。造反还不一定能够成功,就算成功了眼睛又瞎,身上又有脓疮,也当不了皇帝。当上了皇帝又有什么意思呢,安禄山明知自己身体很差却要造反的考虑有以下几个。
第一,安禄山只看眼前的利益。虽然之前身体已经很差了,但是安禄山绝不会错过大好的机会。因为安禄山为了造反准备了太长时间了。他通过巴结唐玄宗,甚至当了杨贵妃的儿子,又极力讨好朝中的大臣。
安禄山好不容易打消了唐玄宗对他的顾虑,唐玄宗都把三个节度史的职位交给了他,这对于安禄山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的机会。因为唐玄宗随时可能反悔,剥夺他三个节度使的权力,这样一来他就没有兵权了,一旦没有兵权就不可能再起兵造反。
第二,他想过把瘾就死。安禄山虽然身体很差,但是他想着自己能扛过去,能够当一次皇帝过把瘾就行了。古代诸侯们上升的空间非常小,他们功劳越大上升的空间就越小。因为皇帝会不断的猜忌他们,因为他们功劳越大,打击的力度也越大。
但是如果过了一道坎,当了皇帝情况就不一样了。那时自己的命运将不会由别人来主宰,完全是自己说了算,所以无论如何安禄山肯定会铤而走险。
最后一点就是一条道走到黑。安禄山已经没有退路了,因为他为起兵造反做了充足的准备,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安禄山不起兵,他的部下也会推着他起兵。
唐玄宗执政的后期,俨然变成了一个昏聩的老人,他纵情美色,宠信杨贵妃。他自以为天下已经太平很久,所以很放心的把朝政的事情交给了李林甫和杨国忠这种奸臣处理。
李林甫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他很会看唐玄宗的眼色,所以把唐玄宗哄的团团转。而唐玄宗希望能够把权利牢牢的集中在自己的手里,不能让朝中的任何一方独大,就想利用李林甫来打压太子一党。安禄山也是一个很会拍马屁的人,除了皇帝,他谁都不会多瞧一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见到李林甫,也不得不对他很恭敬。所以在李林甫当相的19年,朝廷被他搞的乌烟瘴气。
在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接替了李林甫的位置,但是他这个人比起李林甫,有过之而无不及。刚开始的死后,他和安禄山的关系是很好的,每次安禄山到京城来,他和杨贵妃都亲自出门远迎。但是,安禄山是一个心狠手辣,老奸巨猾的人,他瞧不起杨国忠这个无能之辈。杨国忠开始慢慢的转变了态度,经常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 有谋反的想法,想把他给置于死地。
安禄山是一个很狡诈的人,他长期生活在北方,但是对京城的事情却是了如指掌。他让他的部下长期驻扎在京城,用来窥探朝廷内部的消息,一旦朝廷有什么变化,就立马报告给他。所以,安禄山对朝廷的事情了如指掌。安禄山谋反的事情已经谋划了很久,就是在等待一个时机。
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手中有十几万的兵马,再加上他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企图吞并大唐,自己做皇帝。既然他有野心做这件事情,说明他对自己的实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9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