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李元婴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虽然出生在帝王世家,但是李元婴和李世民的性格却大相径庭。李世民在位期间,李元婴便丑声远播,做了许多傻事令人哭笑不得。
据史书记载,李元婴对自己部下的妻子郑氏垂涎欲滴,并将郑氏骗到自己府里想要强占她。郑氏急中生智,于是大喊:“王爷向来恪守本分、奉公守法,又怎么会做出此等不知羞耻的丑事。你究竟是谁?为何要假扮王爷?今天我就要替天行道,代替王爷好好教训你!”郑氏说完立马脱下脚上的鞋子对着李元婴一顿猛打,李元婴面对郑氏如此强硬也无计可施,最后只能惊慌逃走。
除了这件事,李元婴作为堂堂的唐朝王爷,还经常上街戏弄百姓。在李世民大丧期间,不遵礼制,寻欢作乐,这些行为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后来武则天执掌大权,将李唐从前的王公大臣全部消灭,唯独没有加害李元婴。武则天认为李元婴并不会危及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所以杀不杀都是一样的。不过对于这样一个只会做傻事的傻王爷,也有历史学家保持着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李元婴为了生存装疯卖傻。无论李元婴是真傻还是装疯卖傻,他却留给了世人深刻的印象。
有趣的是,虽然李元婴很傻,但也有很多特点。首先,由于受到皇室家族的影响,李元婴对于艺术很有造诣,尤其擅长画画。其次,流芳百世的滕王阁归功于李元婴,是他修建了滕王阁,才有了名满天下的《滕王阁序》。另外,李元婴子孙满堂,他生前妻妾成群,膝下子女众多。究竟有多少个子女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记录在册的儿子就多达18个(这18个儿子中有6个死于武则天之手)。
武则天退位后,李唐宗室恢复了从前的地位,也得到了皇室家族的待遇。李元婴后代子孙众多,大多因为受到皇室家族的待遇而得到了养尊处优的日子,所以李元婴的子孙后代开始快速繁衍,这也是为什么李氏会成为了中国人数众多的姓氏。所以在现在的李氏中,就有一大部分是源自于李元婴的后人,他们遍布了整个中国,占到了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由此可见李氏后裔的庞大数量。
《滕王阁序》中的这位滕王,叫做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也是李渊最小的儿子。
当时是在李渊60岁的时候,宠幸了一个叫做柳宝林的宫女,由于李渊宝刀未老,这位柳宝林很快就怀孕,后来她便生下这位滕王李元婴。
在李渊去世时,李元婴才仅仅刚满五岁,当时大唐已进入贞观九年,李世民早已经坐稳皇位,自然没必要提防这位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弟弟,所以后来李世民就开始接手照顾李元婴,对他也是百般呵护,也由此造成他无法无天的性格。
在李元婴九岁的时候,李世民便下诏册封他为滕王,食禄滕县(今山东枣庄滕州)。来到自己的封地后,李元婴整日就喜欢吃饱没事干,拿类似于现在弹弓的东西,去街上打百姓玩,完全就是一副熊孩子的模样。
等到李元婴成年后,就变得更加纨绔,他为大兴土木,居然让官兵将百姓们所种的庄稼全都弄死,而且在他所管辖的地方,他一直都是横征暴敛,搞的当地老百姓民怨沸腾。对此,李世民却始终包庇这个小弟弟,总而言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任何处罚。
后来,等到李治登基后,就不想再这么惯着这位叔叔了,于是他为平息民怨,就将这位小叔叔贬到苏州担任刺史,结果李元婴不但没有重新做人,反而变本加厉,李治又只好将他从富庶的苏州城,贬到经济不发达的洪州(今江西南昌)担任都督。
来到南昌的李元婴,依旧像以前那样无法无天,他带着一群歌女舞者们整日摆宴设席饮酒作乐,后来他嫌自己的歌女不好看,就开始打自己下属官员妻子们的主意,他常常以王妃的名义召来各位官员的妻子到王府聚会,只要是长得好看的,无一幸免。
后来有一次,李元婴和朋友聊天时得到一个消息,那就自己手下崔简的妻子郑氏长得十分美貌。一听到有美人,李元婴不禁眼前一亮,立马又以王妃的名义邀请郑氏来王府。等到郑氏进入王府后,躲在角落里面的李元婴一看到其长相貌美,便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冲上去就抱住郑氏。
哪知郑氏对此早有防备,一看到有人扑了过来,一般大喊一边拖鞋殴打,还用手指抠李元婴的脸,结果把李元婴的脸都给抠破流血,旁边的随从一看王爷被打,十分焦急地喊道:?别打了,这是滕王。?
但郑氏却反问道:?胡说,滕王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好色之徒??郑氏的喊声引来了王妃和一众下人,在这样的时候,李元婴也不好做出过分举动,只得作罢。此事一经传出,李元婴便被人嘲笑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还被别人的妻子打破相。
再后来,李元婴又开始大兴土木,他连续几年对当地百姓横征暴敛,然后在当地的赣江之滨,花重金修起了一座高插云天的楼阁,以供自己享乐,这座楼阁也就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然而,令李元婴没想到的是,等到阁楼修好之后,他还没来得及享受,便因为干的坏事太多,被李治贬到隆州(今四川阆中)去当刺史。
但是,这位李元婴似乎对于大兴土木痴心不改,他来到四面皆山的滁州后,见嘉陵江畔的玉台山景色优美,便又强搜民财,在玉台山腰建起一处规模宏大的行宫,这也就是杜甫诗篇中的阆中滕王阁。
见此,李治算是彻底对他这位小叔叔无语了,所以他也干脆学他的老爸李世民一样,对李元婴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此后,李元婴便一直再阆中待着,日子过得是逍遥自在,日日登山临水,提酒携樽,以至于乐而忘归长安。
再后来,李治死后,武则天继位,她连续诛杀了很多大唐亲王宗室,比如魏征的女婿霍王李元轨,李世民的儿子纪王和越王等,但对于李元婴这个整日醉生梦死的王爷,武则天却懒得杀他,反而对他多有赏赐。于是,这位作恶多端的李元婴最后竟然稀里糊涂的善始善终,享年54岁。
22个,分别是隐太子李建成、太宗李世民、卫怀王李玄霸、巢剌王李元吉、楚哀王李智云、荆王李元景、汉王李元昌、酆悼王李元亨、周王李元方、徐康王李元礼、韩王李元嘉、彭思王李元则。
郑惠王李元懿、霍王李元轨、虢庄王李凤、道孝王李元庆、邓康王李元裕、舒王李元名、鲁王李灵夔、江安王李元祥、密贞王李元晓、滕王李元婴。
1、隐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所杀)
李建成(589年-626年),小字毗沙门。唐朝开国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唐太宗李世民大哥,陇西成纪人。
李渊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东招募人才,而后李建成到太原助李渊起兵,随李渊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
唐朝建立后被立为皇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亲手射杀李建成,时年三十八岁,五子一并遇害。
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追谥曰“隐”,贞观十六年(642年),又追赠为皇太子。史称隐太子。
2、太宗李世民(病逝)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
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3、卫怀王李玄霸(早夭)
李玄霸(599年—614年),嬴姓李氏,字大德 ,唐高祖李渊第三子,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母太穆皇后窦氏,陇西成纪人。
李玄霸自幼辩惠。隋大业十年(614年),李玄霸去世,年仅十六岁,无子,唐高祖以李世民长孙氏次子李泰为嗣子,并加封李泰魏王。
4、巢剌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
李元吉(603-626年7月2日),本李记劼(jie),字元吉,小字三胡,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四弟,母为太穆窦皇后。
为人骁勇,猜鸷骄侈,擅长使用马槊。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时,领军留守太原,封姑臧公。唐朝建立后,封为齐王。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南侵并州时,纳长史宇文歆之计,弃守太原,逃归长安。后随李世民东征洛阳、讨平刘黑闼,屡立战功,受封上柱国、司徒、侍中、并州都督、左卫大将军等官职勋位。
唐朝初年夺嫡政治斗争中,支持隐太子李建成,主动安排刺杀李世民,为李建成所阻。
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与隐太子李建成同时遇害,终年二十四岁,追封巢王,谥号为剌。五子全部赐死,妻子杨妃纳入宫中。
5、楚哀王李智云(被阴世师杀害)
李智云(603—617年)赢姓李氏,初名李稚诠,小名祈健,唐高祖李渊第五子,唐太宗李世民异母弟,母为万贵妃。
善于射箭,工于书法棋弈。隋朝大业末年,李智云跟从李建成寓于河东。唐高祖初起兵,李建成逃回太原,隋朝官吏逮捕李智云解送长安,后被阴世师杀害,年仅十四岁。
义宁元年,追赠尚书左仆射、楚国公。唐武德元年(618年),高祖继位后追封楚王,赠凉州总管、司徒,谥号“哀”。
6、荆王李元景(被赐死)
李元景(公元618 ―653年3月6日),赢姓李氏,唐高祖李渊第六子,母为莫贵嫔,太宗李世民异母弟。武德三年,封为赵王。八年,授安州都督。
贞观初年,历迁雍州牧、右骁卫大将军。十年,徙封荆王,授荆州都督。贞观十一年,定制李元景等为世袭刺史,寻罢代袭之制。久之,转鄜州刺史。
唐高宗即位,进位司徒,加实封一千五百户。永徽四年,坐与房遗爱谋反赐死,后追封沉黎王,备礼改葬。神龙初,追复爵土,并封其孙李逖为嗣荆王。
7、汉王李元昌(被赐死)
李元昌(619 —643),唐高祖李渊第七子。太宗李世民异母弟,李渊封其为鲁王,李世民改封为汉王。因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被赐死。
8、酆悼王李元亨(善终)
李元亨,李渊第八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弟,母亲为尹德妃。唐高祖封为酆王,李世民继位后授金州刺史,632年逝世,因无子嗣,国除。
9、周王李元方(早夭)
李元方(619年-629年),唐高祖李渊第九子,生于武德二年(619年),母张氏。高祖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621年5月23日),封为周王。
同时受封的还有郑王、宋王、荆王、滕王。李元方逝世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年十岁,无子,国除。
10、徐康王李元礼(善终)
李元礼(619-672年)赢姓李氏,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子,母为郭婕妤,恭谦谨直,善于骑射。武德四年,封为郑王,同时受封的还有周王、宋王、荆王、越王。?
贞观六年,受实封七百户,任郑州刺史,徙封徐王,徙封徐州都督。十七年,徙封绛州刺史。有善政的名声,太宗为褒奖他精勤,赐给锦与绫绢。二十三年,加实封满一千户。
唐高宗即位,永徽四年加司徒之位,与长孙无忌、李世勣并为三公,兼潞州刺史。咸亨三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追赠太尉、冀州大都督,陪葬献陵,予谥号康。
11、韩王李元嘉(被逼自杀)
李元嘉(618-688年),字元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画家,唐高祖第十一子,唐太宗李世民异母弟,母为宇文昭仪,妃为宰相房玄龄之女。
勤奋好学,工行草书,喜欢绘画。武德四年,封为宋王。 徙封徐王。贞观六年,授潞州刺史。九年,授右领军大将军。
十年,进封韩王,授滑州都督。二十三年,实封一千户。修身洁己,内外如一。唐高宗即位,转泽州刺史。天后摄政,加授太尉,领定州刺史。
垂拱四年,为武三思诬告参与越王李贞之乱,逼令自杀,终年七十一。神龙元年,追复官爵,令第五子李讷嗣位。
12、彭思王李元则(善终)
李元则,赢姓李氏,李渊第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弟。颇受唐高宗的宠爱,死后追赠为司徒、荆州大都督。
13、郑惠王李元懿(善终)
李元懿,赢姓李氏,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史载聪明好学。唐高祖封为滕王。贞观年间改封为郑王。唐高宗咸亨四年死后追赠为司徒、荆州大都督,陪葬献陵。
14、霍王李元轨(病逝)
李元轨,赢姓李氏,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四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弟。因与越王李贞连谋起兵被徙居黔州,死在了路上。
15、虢庄王李凤(生平不详,死因不详)
16、道孝王李元庆(善终)
李元庆(?-664年)赢姓李氏,唐朝宗室,唐高祖李渊第十六子,母为刘婕妤,唐太宗异母弟,与民部尚书戴胄联姻。唐高祖武德六年,封为汉王,后封为陈王。
唐太宗贞观十年,改封为道王,授豫州刺史。唐高宗永徽四年,历滑州刺史,以政绩闻,赐物二百段。之后历徐、沁、卫三州刺史。麟德元年,逝世,赠司徒、益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号为孝。
17、邓康王李元裕(善终)
唐高祖李渊第十七子,赢姓李氏,唐太宗李世民异母弟,母崔嫔。贞观五年(631年)封郐王,贞观十一年(637年)徙封邓王。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居邓州(今河南邓县一带)。李元裕曾五任邓州刺史,迁兖州都督。
好儒学,善与人谈儒家经典哲理。太宗时,家居邓州,家藏书籍有12车,著名诗人卢照邻早年曾在元裕府中典签,掌书册簿疏,多读他的藏书,并称“略能记忆”。卒谥康。
18、舒王李元名(被冤杀)
李元名(?-689年)唐朝宗室,唐高祖第十八子,母为小杨嫔。贞观五年,始封谯王。
十一年,徙封舒王,赐实封八百户,拜寿州刺史,后历滑、许、郑三州刺史。二十三年,加实封满千户,转石州刺史。品性高洁,罕问家人产业,朝夕矜庄,门庭清肃。
垂拱年间,除青州刺史,迁郑州刺史,转滑州刺史,政理如在郑州,加授司空。永昌年,与子李亶俱为丘神勣所陷,坐迁利州,寻被杀。神龙光复,追赠司徒,复其官爵,仍令以礼改葬。
19、鲁王李灵夔(自杀)
李灵夔(?―688年)赢姓李氏,唐朝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十九子,与十一子李元嘉同为宇文昭仪之子。
少有美誉,善音律,好学问,工草隶。贞观五年,册封魏王。十年,改封燕王,赐实封八百户,授幽州都督。
十四年,改封鲁王,授兖州都督。二十三年,加实封满千户。永徽六年,转隆州刺史,后历绛、滑、定等州刺史,太子太师。垂拱元年,授邢州刺史。
参与越王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事件,被流放振州,自杀。武则天改其姓为虺。神龙初年,恢复李灵夔父子生前爵位,还复李姓。
20、江安王李元祥(善终)
李元祥(626年―680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唐太宗李世民异母弟,母隋朝楚国公杨素之女杨嫔。初封许王,后徙封江王。去世后谥号为“安”,所以通常称他为“江安王”。
21、密贞王李元晓(善终)
李元晓,赢姓李氏。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一子,唐太宗李世民异母弟弟,母鲁才人。贞观五年受封为密王。678年逝世,追赠司徒、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曰贞。
22、滕王李元婴(善终)
李元婴(630年(贞观四年庚寅六月十六日)―684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其母为柳宝林,老爷是陇西郡公李虎。
滕王李元婴先后派驻滕州(今山东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阆中)。
并在这三处筑有三处滕王阁,贞观年间,李元婴曾被封于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滕王阁”(已被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
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此阁因王勃一首“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
据史书记载李元婴从小就受到了宫廷艺术熏陶,在音乐、舞蹈、绘画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艺术的修养为日后修建滕王阁打下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9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