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温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咱们传统中国人最注重的品质无非就是四个字:忠孝两全。忠与孝之间,最为统治者所看重的,还是一个忠字,因为天子为君,君上为父,因此一个人的忠节,会是后世评判他最重要的标准。忠的最高评判标准,便是说这个人“全忠”,忠的全备了,自然是让统治者万分放心了。在唐朝末年,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得到了一个经由皇帝所认证的名字——朱全忠。
朱全忠的忠心是从反贼开始的,那时他还叫朱温,当他听说山东起了黄巢兵,身为唐朝的子民,他的家离黄巢闹事的地方相隔甚远,可是朱温还是跋山涉水的投奔了这个让唐朝皇帝寝食难安的反军。朱温加入黄巢后,直捣黄龙,杀入了唐朝的心脏——长安。
朱温随后被任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从长安出发,领兵去抵抗唐朝官兵反扑的势力。朱温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各路的朝廷剿军,等到回去长安复命时,黄巢亲自到桥头迎接,并且盛赞朱温对于自己的忠心。得到器重的朱温,被拨给了大量的兵马,要他自己去随意征战,只求为黄巢军扩张势力。
可以全权执掌军队的朱温,还是没有想着自立山头,他打着黄巢的旗号,从丹州开始,一路劈打下去,直到碰到了唐朝节度使王重荣,才算是被阻挡了下来。
王重荣是当时朝廷中为数不多的能将,朱温和他几次交手,都是屡战屡败,以至于最后窘迫到逃走时要自毁战船,而派去求援黄巢的信使,每次都是空手而归,因为当时黄巢也陷入了不利的形势,朱温这个时候,就干脆带着人马,全数归降了王重荣。
朱温的降表递到唐僖宗的龙岸前,皇帝看到这个让朝廷焦头烂额的魔头竟然主动的归降,心中大为振奋,他便赐名“全忠”,让朱温带着原班人马反头去讨伐黄巢,朱全忠得了“忠”字,也没有让唐僖宗失望,他对黄巢知根知底,历经了四十多次交战,让黄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朱温在朝廷的地位也是与日俱增,不过和他的地位相增加的,则是他那暴虐的脾性。
有一次,朱温和节度使李克用一同饮酒,李克用醉酒后,对朱温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嘲笑他是反贼出身,现在却要被百姓们立生祠,天天享用香火。朱温在酒席间不动声色,只是等李克用回去后,朱温命士兵搬来柴火,直接要把这位朝廷大员给活活烧死在自己的住处,还好当时突降大雨,李克用在身边人的掩护下,翻墙逃回了长安。
而朱温则把李克用身边数百名朝廷的士兵全部杀尽,虽然李克用到皇帝面前弹劾了朱温的所作所为,但是唐僖宗哪里肯惩治朱温,只是好言抚慰李克用,对朱温却没有任何追责。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唐僖宗身为君父,对朱温的纵容让他日益有恃无恐。唐僖宗去世后,昭宗即位,朱温已经是手握重兵的权臣,当时只有宫中的宦官势力可以与之抗衡。天复三年,朱温干脆领兵入宫,把宦官给杀了七百多人,手段之残暴,让所有人咋舌,唐昭宗也只能是委曲求全,称朱温是“社稷再生”。
原本以为,朱温已经是权倾朝野,没有什么欲望了,可是一个人的欲壑难填,到了已经露出獠牙的地步,朱温干脆就觊觎皇位,直接派人杀了朝中大臣三十余人,包括宰相都难逃一死,随后他弑杀皇帝,结束了唐朝命数,自己立国后梁,成了开国的皇帝。
朱温做了皇帝后,自己对唐朝的血债累累,全忠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一个莫大的讽刺,于是他又把名字改回成了朱温。朱温的皇帝梦,终于成了真,但是一个不忠的人,做了需要所有人都要尽忠的对象,这原本就是不可理喻的事。
朱温原本疼惜自己的长子朱友裕,可惜这个儿子早死,在做皇帝后,关于太子人选,令他十分头疼,因为自己亲生的儿子都不怎么成器,只有养子朱友文深得朱温的喜爱,但是有亲子而立养子,这样不就是给自己招揽祸事吗?
果然,儿子朱友珪怎么能忍受父亲将自己家的皇位传授给外人,朱温以为自己的暴虐会让所有人害怕,不得不服从自己的一切决定,但是却没有想到,儿子比自己更加的凶狠残酷。在乾化二年,朱友珪领兵入宫,趁着朱温熟睡时,闯入寝殿,朱温来不及喊叫护驾,就被自己的亲儿子杀害在了床榻之上,一生假忠的朱全忠,就这样以最不忠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您说这是不是善恶因果呢?
导语:长安作为千年古都,更有关陇集团庇护,为何杨广执意抛弃长安新建东都洛阳,用心良苦,目的只有一个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八十三朝五百五十九帝,不缺贤明圣主,不乏昏庸暴君,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悲哀。杨广,一个在戏剧中让我们所熟知的帝王,他残暴昏庸,开凿京杭运河,新建东都洛阳,劳民伤财,最后自食其果,那么问题来了,长安作为千年古都,更有关陇集团庇护,为何杨广要执意开运河,建东都?
1.大隋定都在黑暗的南北朝时代,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作为关陇集团首领的杨坚决定起兵,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大象二年,杨坚便以外戚的身份临朝辅助,次年便取代北周帝位,改国号为隋。
首先,南北朝是一个南北分裂的朝代,北边为北周统治,南边为南陈统治,杨坚作为天元皇帝外戚,所统治的关陇集团隶属北周,他在这种情况下夺取政权,自然只能统治北周地界,而北周地界中最适合作为都城的当属长安。
其次,根据历史资料上记载,关陇集团的势力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对长安处于一个合围之势,不管是南陈的军队,还是突厥的军队,想要打到长安,都会被关陇集团所阻截,这样一来,安全得到了保障,而且南下可伐陈,北上可拒外,实属都城绝佳之地。
最后,从刘邦建立西汉开始,一直定都长安,到杨坚定都长安,一共发展了几百年之久,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所有城市中最为发达的。隋朝刚刚建立,南陈和突厥都对其虎视眈眈,杨坚只能选择一个经济最为发达的长安来促进军事发展,才能更快的稳固隋朝的地位。
2、开凿京杭大运河杨坚为民请命,一手建立大隋,自然是希望国泰民安,而且杨坚也做到了,伐南陈,退突厥,一统天下,好景不长,杨广继位后,强征暴敛,开凿运河,已经与杨坚的期望背道相驰了,我想这也是戏剧中将杨广塑造成一个暴君的原因之一。
京杭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北京,南至杭州,长达1797公里,是中国历史上耗时最久,里程最长的水利工程,简直可以和秦始皇修长城比肩。从历史评价来看,虽然修长城耗资百亿资金,但当时关外游牧名族侵扰不断,秦始皇刚统一天下,不愿再发生战争,于是修建长城来抵御外敌侵扰,而且长城也在历朝历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再来看杨广开凿大运河,其出发点是和秦始皇如出一辙,在魏晋之前,中国经济繁荣之都大多在北方,相较而言,南方的经济就比较落后,但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占据主导。中国古代作为农耕时代,种植农作物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种植就需要灌溉,开凿大运河就能实现“南水北调”,从而提高北方经济。
3、新建东都洛阳既然开凿京杭大运河的目的就是提高北方经济,那杨广为何还要新建东都洛阳?
首先,洛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中心,其繁华程度自然不是长安能比的,从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一个国家的首都肯定是处于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就比如我们的首都—北京,从民国开始,一直到现在,北京都是我国的经济中心,那么在古代也是一样,随着经济中心的偏移,都城也应该随着偏移,这也是杨广耗资新建东都洛阳的缘故。
其次,南北朝虽然由北周和南陈统治,但是不乏世族大家,其中大部分都盘踞在江南地区,即便是大隋的铁骑踏碎了南陈,但是这些世族大家并没有受到影响,一直都保持着非常强大的势力,即便是稳固势力的大隋也随时都受到威胁,所以杨广必须迁都洛阳,这样更好的镇压这些世族大家。
最后,杨广虽登上帝位,但是朝中地位并不稳固,更有藩王掌控兵力,他刚登基一个月的时间,自己的同胞弟弟汉王杨谅就开始起兵,想要夺下帝位,虽然杨谅曾经参与过高句丽的讨伐战,但是军中染疫,最后不利而归,之后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更是怯战未去,所以实战经验远远及不上平南陈、退突厥的杨广,在这场宫廷内乱中,杨广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很快就镇压了下去。
这场宫廷内乱也让杨广看到了管理国家的弊端,长安地处偏僻的西北,虽然大运河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却难以对东部军事进行遏制,自己的亲弟弟尚且起兵夺政,那么其他人岂不更甚,所以为了能使国家军事平衡,能更好的管理国家,新建东都洛阳是必须的。
讨论笔者认为,隋炀帝无论是定国都,修大运河,迁都洛阳等,外加平吐谷浑,压制契丹,分化突厥,经营西域等等一系列大手笔,都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实现“大一统”帝国。
隋炀帝耗费国力,建造超大规模的运河有多重的政治目的,既有利于战争后期物资供应的需要,又连通隋朝南北加强统治;在商贸上可以减少赋税钱粮的运输成本,尤其在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陆运代价高昂,水路运输给帝国带来巨大好处。
迁都洛阳意图也很明显,洛阳是大运河的地理中心点,在洛阳向北能抵达涿郡,向南能通到余杭,沟通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连接中华两大文明,这体现了隋炀帝为“一统”思想所做的切实努力和宏观布局。
洛阳做国都具有巨大的优势,旧都大兴城并非疆域中心,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便,不利于对国家的全面控制和统治,而洛阳在地理位置上为隋帝国中心,可以体现大一统帝国对四方百姓的一视同仁,从交通角度看,洛阳可以控三和,固四塞,水陆皆通,便于控制和节省税费钱粮成本。由此可见,长安作为千年古都,更有关陇集团庇护,隋炀帝杨广执意新建东都洛阳,就不难理解其良苦用心了!
当然,历史是胜利者所书写的,成王败寇是千古不变的规律,隋炀帝终究还是失败了,但隋朝的继承者唐朝,实现了这一目标,隋炀帝留给了两个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功臣,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是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另一个就是科举制度。回首历史,不禁一声长叹!
隋文帝杨坚的“劣迹”:两座六朝古都,都被他彻底摧毁?
隋文帝杨坚是一位伟大的“建设者”,在他统治时期,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大兴城,成为隋唐的都城,直到今天这里仍然是西安的城区所在。然而,隋文帝还是一位“破坏者”,他下旨将两座历史名城毁掉,其中一座被彻底衰败,如今已经沦为村落。那么,被隋文帝毁掉的这两座六朝古都,到底是哪里呢?
一、邺城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村落,可是在历史上这里曾是北方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数个政权定都于此地,因此有“六朝古都”之称。春秋时期邺城建城,到了战国,魏文侯派西门豹担任邺令。西门豹治邺有方,他破除迷信,引漳河水淤灌改良农田,使得邺城迅速富庶起来,成为当时重要的城市。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以邺城作为自己的霸府,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著名的铜雀台。曹魏建立后,虽然定都于洛阳,但邺城仍然是陪都。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石虎将都城迁到邺城,并在此地修建宏大的宫殿。北魏孝文帝在位时,多次来到邺城,也曾考虑迁都这里。另外,前燕、冉魏、东魏、北齐也是以邺城为国都的。
二、建康
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可是建康城的遗址已经很难看到了。与邺城的情况类似,建康的兴起也与汉末三国有关。211年,孙权迁到此地,并修筑石头城,将秣陵改名为建业。229年,孙权称帝,以建业为都城。东吴灭亡后,西晋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讳,改为建康。317年,在王导等人的辅佐下,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建立刘宋政权。479年,刘宋大将萧道成夺取皇位,建立南齐。502年,萧衍称帝,建立梁朝。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南陈。宋、齐、梁、陈被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是建康。再加上东吴、东晋,因此这里被称为六朝古都。建康城不仅是南朝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而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最繁荣的城市。
三、被毁
两座城市的历史都很悠久,规模也很宏大,可是都被隋文帝杨坚毁掉了!580年,杨坚矫诏辅政,成为北周的权臣。北周大将尉迟迥非常不满,他当时正担任相州总管,坐镇邺城,于是起兵反抗杨坚。不过,尉迟迥最终兵败被杀。叛乱平定后,杨坚下令毁掉邺城的宫室,并将当地百姓南迁到今天的安阳,千年邺都成为一片废墟。
再说建康的情况。589年,隋文帝派遣的大军攻入建康城,陈后主仓皇逃到井中,至此南陈灭亡,南朝也就此结束。这里毕竟是虎踞龙盘之地,隋文帝担心再次出现割据的情况,于是下旨将建康城夷为平地,包括那些宫殿,并在石头城设置蒋州,昔日的南朝宫苑居然成为一片菜地。不过这里的情况比邺城要好,之后再度崛起,成为东南重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8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