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周平王只是迁都而已,周王朝为什么就开始走向没落了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30 14:17:09

周平王只是迁都而已,周王朝为什么就开始走向没落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平王东迁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平王东迁,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历史上周朝时期,西周和东周的分界线,西周时期都城在西边,东周时期都城在东边,所以才有这样的划分。不过从历史上来看,西周时期,周朝还是比较繁荣的,但是平王东迁之后,就走上了没落的道路,各个诸侯国崛起,影响到了周天子的威信。但是为什么只是迁都而已,周王朝就走上了没落的路呢?

东周地理位置,辖地600里,一落千丈

西周时期,打西边的陕西宝鸡凤翔县,到东边的河南郑州,以及渭、泾、河、洛地区,数千里之地,都是西周王城的地盘。而且西周初期为统治天下,分封近百个诸侯国,姬姓之国就占了一大半,所以实际掌控的区域非常之广。

到了东周周平王的时候,别说掌控诸侯国了,就连老祖宗留下的宗周之地都丢了,东迁洛阳的能力都没有了,全靠秦国、晋国、郑国等国家合力勤王才完成东迁。

东迁之后,东周的地盘实际上就只有河南洛阳周边的弹丸之地。东边的荥阳(河南郑州)是郑国的地盘,旁边一堆小国;西边的三门峡(河南省西部)一带,后来是晋国的地盘,潼关(陕西渭南市)一带,后来都是秦国的地盘;北边的沁水(山西晋城)一带,也是晋国的地盘;南边汝州(河南平顶山)一带,是霍国地盘,再后来就是楚国的地盘了。

也就是说,东周的辖地也就只有洛阳周边地区,方圆最多600里地。这在诸侯国当中,也只能算一个小国,况且身处诸侯国之间,四周外围都是占地数千里的超级诸侯国,想咸鱼翻身都没可能。

周平王弑父上位,东迁洛阳,建立东周

西周末期,政局动荡,内部矛盾重重。末任君王周幽王荒淫无道,宠幸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公元前775年左右,为讨褒姒欢心,周幽王就废掉原配王后申后、原太子宜臼,立了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

这下麻烦就大了,申后、宜臼母子俩可不像褒姒般毫无娘家背景,申后的老爸是申国国君。申国于公元前823年,就被封于今天的河南南阳市附近,大小也有点势力。太子宜臼被废后,就逃回申国找外公庇护。申候一看周幽王这德性就火冒三丈,这女婿自己天天花天酒地、烽火戏诸侯也就算了,现在废掉自己的女儿、外孙的王后、太子之位,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申候就联络同盟去攻打周幽王,东边联系了今天的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附近的鄫国;西边联系了活动在陕甘周边的野蛮犬戎,也就是后来跟秦国打的不可开交的犬戎族。可怜周幽王,平常不理朝政直属辖地没什么实力,自己偏偏又作死烽火戏诸侯,诸侯也都不搭理他了。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并占领了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掳走了褒姒,西周正式灭亡。随后,申候、鄫候等人就拥立宜臼为周平王。都城镐京(西安市与咸阳市之间)已经天天被犬戎骚扰,周王室无力抵抗,那就东迁洛邑(河南洛阳),于是东周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当然,这也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春秋时代也拉开了序幕。

虽然周幽王荒淫无道,但周平王仍然摆脱不了一个恶名,那就是弑父上位。在讲究贵族礼仪的东周时期,弑父上位的恶名对周平王后续的政治生涯影响是很大的。

东周2王,周平王,周携王,并立20年

正史上只记载有周平王,并没有记载周携王。但根据《清华简系年》对周携王却有明确记载,《清华简系年》记载的都是秦朝以前的历史竹简,应该在秦朝以前就被埋入地下,只到西晋时期才被发现,后流散境外,只到2008年被清华校友在境外拍卖所得后,才捐赠于清华大学收藏。

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后,宜臼被拥立诸侯拥立为周平王。而周幽王还有一个弟弟叫余臣,周幽王的宠臣虢石父等人便在携地拥立了余臣为周携王。2王并立一直到公元前750年,足足有20年。

按照嫡长子的继承制度,周平王继位没毛病。但毕竟周平王与外公申候联合犬戎攻打镐京,杀死周幽王,多少也有弑君父上位的嫌疑,所以兄终弟及,周携王继位也没啥大毛病。

很明显,周平王年龄继位时年龄应该不大,估计最多也就十几岁,而周携王是周幽王的弟弟,肯定是成年人。西周末期时,诸侯都蠢蠢欲动,现在西周灭亡了,怀有异心的大多数诸侯更乐意推举哪位做君王?脚指头都想得到。

虢石父等人为什么拥立周携王?

要知道,虢石父是周幽王宠信的上卿,这哥们贪得无厌又好溜须拍马,据说烽火戏诸侯就是他怂恿周幽王干的,褒姒开怀大笑后周幽王还赏赐他了千金。当初周幽王宠爱褒姒,废除甚至迫害申后以及太子宜臼时,显然虢石父是站在周幽王以及褒姒这一边的,甚至很有可能参与了迫害申后以及太子宜臼的具体行动当中。得罪了周平王宜臼,如果再在周平王手下办事,会有好果子吃吗?

所以虢石父等人另外拥立余臣为周携王,居于镐京一带,与居于洛阳的周平王割据对立。当然,这一对周王都没什么大实力。直到公元前750年,晋文侯出兵杀死了周携王,东周王室内部才算统一,结束了近20年2王并立的尴尬局面。

尊王攘夷,各谋己利。东周初立,就成为傀儡政权

其实从东周王室2王并立的局面,持续20年就能看出,没有那个诸侯是真正关心东周政权的,各自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在春秋时期,贵族礼仪还是多少要讲究点的,虽然东周王室没什么实权了,但名号、师出有名等等自己说了其他诸侯不信服啊,找个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做做这种面子工程还勉强说得过去。所以,从周平王开始,各个势力稍微大点的诸侯,都表面上象征性的扶持一下周王室,讨个名号什么的,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看谁不爽就借周天子名义打谁。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周平王继位东迁时,秦国、晋国、郑国合力勤王,立了大功。于是就封秦国为诸侯,秦国这才有了正儿八经的名号。周平王又把犬戎攻占了的岐山以西(陕西凤翔县)都封给了秦国,并告诉秦国,犬戎野蛮攻占了我周朝不少土地,你要是能夺回来都归你。这也直接刺激了后来秦国的崛起。

周平王赏赐晋国晋文侯一堆东西,据说赏赐力度在周王朝历史上是极其少有的。当然晋文侯也帮助周平王杀死了周携王,这也是很大的功劳。所以周平王甚至把晋文侯比作西周初期的周公,晋文侯也因此获得辅佐周天子的名号,掌握了代王征伐的权力,晋文侯趁机开疆拓土,一跃成为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如果不是后来三家分晋,晋国也是有一统天下的能力。

而郑武公、郑庄公这父子俩先后都成为周平王仰仗的卿士,也就是三公六卿的职位。郑国位于河郑州一带,跟东周是邻居,辖区比东周大不了多少,地理位置也不好,处于一堆诸侯国之间。郑庄公时期,他发现这年头讲什么贵族礼仪没用,关键得自己有实力才行,所以也是借着周王室卿士的职位,一门心思发展自己的势力。

周平王一看东边的邻居郑国实力慢慢强大,就担心出什么岔子,干脆就撤掉郑庄公卿士的职位,换虢公上位。这时的郑庄公翅膀早都硬了,跑到洛阳去找周平王评理施压,最终周平王竟然跟郑庄公赔礼道歉,还派王子姬狐到郑国做人质。这让周平王颜面扫地。后来,郑庄公在一系列运作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让一个弹丸小国,一跃成为春秋三小霸之首。

东周王室自建立起,就已经有名无实,沦为傀儡政权了,处处得看其他势力强大的诸侯的脸色。而周平王,作为东周的第一任国君,在位51年,于公元前720年去世,结束了傀儡的一生。

然而,这对于有500余年历史的东周王室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呢?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次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国吊打呢?其实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周平王为什么一定要东迁。通过史料分析,周平王的东迁并不像《史记》中所载的“辟戎寇”那么简单,其中更是牵扯了诸侯们之间的博弈,周平王东迁不过是诸侯分裂的标志罢了。因此,周平王东迁后,再也不能对诸侯们如臂使指。

犬戎是周人对分布在周朝以西民族的称呼,北方的则被称为狄。我们知道,周朝在灭商之前,周文王就是靠着征伐西戎起家的,而周朝建立之后,建都于丰镐的周王室也经常和犬戎交战,且都是胜多败少。那么为何突然间犬戎就形成了巨大威胁呢?

犬戎在西周初期就已被周王朝打怕了,可见,此时的西戎对周王室根本构成不了威胁。周宣王对犬戎交战也是胜多败少。但到了宣王后期,周王朝再次出兵太原,却落下了“不克”的结局,自此之后周王室多次出征竟然变成了败多胜少。但即使如此,犬戎仍然没有形成巨大威胁,史载晋侯就曾大败犬戎于汾水。

犬戎对周朝天子能构成威胁,但是如果诸侯团结帮助,犬戎就不会是什么威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导致诸侯团结他的诱因,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申后的王后之位,姬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 姬宜臼便与母亲申后暗中逃到申国,投奔申侯。

审侯联合鄫国(今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由此可见,周幽王被杀是申侯与犬戎合谋所致,实际上就是申侯为了外甥弑君夺位而已。但申侯并没有得到所有诸侯的支持,周平王继位,这时诸侯就不团结了,这样犬戎对周平王就构成威胁了。

之所以周平王东迁的原因就是怕犬戎的入侵,并不是迁都以后才衰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襄公、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的带兵护送下东迁洛邑(今现在的洛阳)。于是周平王迁都后不久,携王在虢公的支持下也称王,周王室同时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这样一来,周平王东迁后被诸侯“吊打”的问题就很好理解了,根本原因就是:

周平王的合法性遭到质疑。诸侯有的认为周幽王得死不是很合理,周平王的合法性受到诸侯的质疑。诸侯本有脱离周王朝的意思,只是不好意思说,但是这个事情一闹,他们找到了借口。周王室受制于支持者。周王室东迁之后,周平王受制于晋、郑等国。

综上所述,周平王的迁都虽然是无奈之举,奈何也着实是一着臭棋,不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已经完全脱离了周王室的控制,周王室权威尽失,衰落已成必然。而随着诸侯的不断强大和周王室的衰落,岂有不被“吊打”之理。




东周王朝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 ? ? 我国历史上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西周灭亡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虽然同为周朝,但此时的东周以远非昔日的东周,西周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争相称霸、相互征伐,周王室无力约束各分封诸侯国的局面,这里已经彰显了东周灭亡的影子,东周王朝后续以下时间不断的加速着其灭亡。

? ? ? ? 1、专横跋扈、穷兵黩武、威信受挫。为掌控管理广大新征服的土地,周武王采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 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让他们在新的土地上建立诸侯国,开疆拓土,这一系列举措刚开始确实提升了周武王的威信,同时也拱卫了王室。但经历了周幽王专横跋扈、穷兵黩武,以及周幽王的错误政治决定,直接导致天下不满,犬戎破镐京,西周灭亡 。

? ? ? ?2、天下共主,有名无实。东周时出现了?春秋五霸?的局面,各诸侯国纷纷不受约束,齐国甚至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还建立了会盟霸主的制度,此后无论是其余的?霸主?,或是战国的?七雄?,都不过是假借?尊王?名义扩张自己利益的的行为,这使得诸侯拱卫王朝的秩序被彻底打破,周天子虽然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但早已有名无实。?

? ? ? ? 3、国土尽失、国力大减、无中兴之主。由西周到东周,尤其是到了东周国土大量丧失,原有的大片丰腴之地不复存在,东周不得不蜷缩在方圆六百余里地窄人寡的地方,如此以来丧失的不仅仅是国土还有民心,而此时东周要想图发展必须要有一位中兴之主出现,带东周从积贫积弱走向强盛,但东周存国五百多年,却无一位中兴之主。

为什么周平王只是迁了一下都,周天子就开始被诸侯吊打?

周平王迁都之前,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是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广阔地区;但等到周平王迁都洛阳后,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就脱离了周天子的控制。

更可怕的是,在迁都的过程中,各种热心勤王的诸侯大佬,难免趁机发国难财,总而言之,名义上勤王,实际上抢地盘,这也直接导致周天子实际控制的地区,最后只剩下以洛阳为中心的二百里地。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时周天子所拥有的地盘,虽然只有以洛阳为中心的二百里地,但却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且周天子还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关键是,此时其他诸侯此时所占据的地盘,面积就更小。

比如,此时的秦国还在偏僻的天水和宝鸡为中心的地区;晋国还在遥远的临汾和运城为中心的地区;齐国也就控制了淄博为中心的地区;楚国控制的地区,只是河南、湖北交界的一隅之地。

此时,距离秦国称霸关中,晋国称霸山西,齐国统一山东,楚国威震南方,还差得很远很远!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春秋刚开始拉开序幕时,就单个地盘、经济及军事实力而言,周天子依然是最重要的实力派之一,当时还没有哪以个诸侯,能够和周天子更占优势。所以乐观点看,周天子还是有机会实现复兴的。

但可惜的是,此后几百年,周天子不仅没有实现复兴,反而被各个诸侯吊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按照英雄史观来看,自然是历代周天子昏庸无能的结果;但其实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周天子所占据的地方,缺乏扩张的空间。

当时周天子所占据的地方,属于河南省,它是中国最古老的经济区,很繁华也很重要,但恰恰正因为这个原因,放眼整个河南省,那是大小诸侯林立,普遍地区都是名花有主,而且谁也不是省油的灯。

与此同时,河南是天下的中心,而洛阳又是河南的中心,那是标准的四战之地。在这种背景下,周天子想要扩张自己的地盘,其难度可想而知。

相反,陕西、山西、山东、湖北等地,一方面地处当时天下的边缘,不用面临四面受敌的情况;另一方面,因为当时这些地区都属于是偏僻地区,它们四周还有很多没有被开发出来的无主之地。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政权处在这种地方,自然相对统一扩张自己的地盘。尤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原先偏僻的地方也可以被开垦成农田,其经济实力也跟着突飞猛进。

于是乎,等到百年之后,齐称霸山东、楚称霸湖北、晋称霸山西、秦称霸陕西,甚至吴越都先后称霸江浙,而河南省呢,却始终无法决出一个真正的霸主。

另外,周天子始终无法复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周天子的地盘旁边,有一个始终能与周天子分庭抗礼的诸侯,它就是郑国。

当时的周天子,是以洛阳为中心,而郑国是以新郑为中心,两国从地理上是紧挨着的。而且,郑国国君和周天子的关系,一直比较亲密。想当年?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战死在骊山脚下时,郑国的开国国君郑桓公,就跟随周幽王一起战死在骊山脚下。并且,周幽王和郑桓公,还是叔侄关系。

因为类似的原因,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后,郑国的二代国君,就是周平王最主要的、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事实上,如果周天子和郑国国君能够实现联手,那绝对可以吊打天下诸侯。

问题是,基于郑国国君的利益,自然不希望和周天子联手。因为,他们两个联手后,谁来当老大?从大道理讲,自然是周天子,那这也就意味着两国一旦实现联合,郑国可能会渐渐被周天子给消化掉,郑国国君也将沦为周天子的一个打工仔。

对此,郑国国君自然不愿意;当然,让郑国国君当老大,周天子也不会愿意。在这种背景下,郑国和周天子自然无法实现联合;更关键是,当时周天子的实力与郑国的实力,又是半斤八两差不多。

于是乎,双方谁也无法兼并谁;并且周天子也好、郑国也好,也都不希望对方强大起来;因为对方强大了,就有可能兼并自己。因此,双方一旦看到对方有扩张领土的势头,就跑出来背后捅刀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双方都发展不起来,只能坐困而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8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