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朱高炽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朱高炽是永乐大帝朱棣的儿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但一切好像都有上天的安排。建文帝元年,朱棣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也就是这一次,朱棣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是那样的坚强,而且还具有自己曾经的勇气,所以最终把皇位传给了他。
朱高炽在位期间,大力推行儒家思想,不仅褒奖忠孝之人,而且任人唯贤,尤其鼓励百官进谏。这就使得当时的朝堂开放清明,官员乐于提出建议,而朱高炽也会积极听取众人的谏言。除此之外,朱高炽还废除了永乐年间的一些严苛政策。对建文帝的旧臣,朱高炽也进行了赦免和冤案平反。
永乐一朝用兵频繁,百姓终日不得安宁。朱高炽即位后,大力发展生产,注重以农为本,停止了大规模的用兵,使得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为明朝的第一个盛世复兴“仁宣之治”,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虽然朱高炽在位还不到一年,但这段时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他当政期间,三杨内阁成立,百姓安居乐业,整个国家无论是君主还是臣民都处在了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并以一种大跨步的方式向前奔跑。历史学家对这一段与他后来儿子的那一段历史,合称为仁宣之治。
朱高炽虽说在位期间很短,他上位到去世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很高。在他去世以后,明朝的大臣们在为他定庙号时,还把他的庙号定为了?仁宗?。
朱高炽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能够得到一致好评呢。
▲图片:朱高炽登基剧照
事实上,人们之所以如此看好他,并不单指他在位期间所做的事情,在他还没上位之前的事迹同样值得人们称赞。
他是朱棣的第一个儿子,性格非常沉稳,向来少言寡语。朱元璋非常喜欢这个孙子的性格以及做事方式,早早就越过朱棣,把这个孙子定为世子。可是作为父亲的朱棣却完全不喜欢这个儿子,甚至有些厌恶。
朱高炽从小不喜欢运动, 所以他的体格逐渐变得非常虚胖,已经严重到,需要两个非常壮硕的侍卫扶持才走得动了,如果没有人扶他,连站立都无法做到。朱棣身为体格健美,能力非凡的皇帝,可是他的这个儿子,却完全没有遗传到他身上的体格优点,所以怎么都喜欢不起来。
对于他来说,他的二儿子朱高煦和他更加相似,所以他也更加喜欢他的二儿子。
▲图片:朱棣剧照
后来朱棣发兵造反,他最喜欢的儿子也随他一起到战场上厮杀,至于他最讨厌的儿子,因为无法单独行动,只能待在家里做后援。
朱棣在战场上多次陷入险境,每次朱高煦都会出现在他身边及时救援,更是增加了朱棣对他的好感。除了说一些话语激励他在战场上建功之外,也对他表达出了更看好他的意思。
事实上,朱高炽虽说没有跟随父亲到战场上厮杀,但是他留在家里面也并非完全没用。或许他的作用确实没有他二弟那么大,但是在靖难之役中,他也起到了大作用。
在他负责镇守北平时,皇帝让手下的大将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军队去攻打他。在皇帝出兵以前,特地让人送了一封密信,交到朱高炽手里,信里面指明,如果他主动投降,就把他封为王爷。
▲图片:朱高炽剧照
虽说当时朱高炽的手里只有一万多兵力,可是他却连信的内容都没看,就直接把信交到他父亲手里了。而且他在镇守北平期间,一边管理城镇,一边积极听取当地将士的各种建议,最终成功迫使皇帝退兵。
北平对于朱棣来说可是咽喉之地,一旦失去这块地方,哪怕朱棣的能力再神,同样很难得到登基的机会。可以说朱棣之所以能够成功登基,朱高炽有很大的功劳。
在朱棣顺利上位之后,君臣一起商量立太子的问题,把这两个儿子的所有功绩都搬到台面。在两个儿子的对比之下,朱棣总算看到了大儿子的能力,也开始重视起来。经过很慎重的思考之后,朱棣的理智最终战胜了他的情感,选择把朱高炽立为皇太子。
▲图片:朱高炽剧照
可是朱高煦向来非常自傲,一心以为自己一定可以当上太子,所以在他争夺太子之位失败之后,心里非常怨恨。为了拉太子下马,他更是想尽各种办法诬陷太子,不过都没有成功。
后来皇帝让太子监国,他又再次起了小心思,诽谤太子没有能力完成皇命。尽管朱高煦对太子各种陷害,可是太子的心胸就如他的身体那么宽阔,从来不会对他怀恨在心。后来朱高煦被查出来有大量的违法乱纪行为,皇帝在一气之下想要直接剥夺了他的名分,把他贬为庶人。
这时候还是太子出来替弟弟说情,皇帝看在太子的份上才饶了朱高煦一次。
▲图片:朱高炽剧照
朱高炽在顺利登基之后,对曾经陷害过他的兄弟,不但没有记恨,反而以帝王心态给他们加官进爵。如果换做是其他兄弟,想必在上位的第一时间就清除掉所有隐患,以免在日后自己皇位不保。朱高炽的这种行为已经算仁义了。
而且他在位期间有一套非常明确的奖惩制度,多次任命贤德之人为臣,同时支持朝中臣子劝谏自己。朝臣提出的各种建议和意见,他也会积极听取。
对于建文帝手里的旧臣,朱高炽在位期间也极力平反,罪行不重的也尽可能赦免。他上位之前因为经历了太多战乱,所以国力比较衰弱。他上位之后特别注重农耕的发展,大力支持生产业。尽可能减少征兵,让百姓得以修身养性。
▲图片:朱高炽执政剧照
正是他上位之前以及在位期间的所有成绩,给他短暂的生命增添了浓重的历史色彩。所以他的?仁宗?庙号,无人提出任何异意。
明朝有两位有名的短命天子,一位是十月天子明仁宗朱高炽,一位是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 明仁宗朱高炽仅仅在位十个月而已,为何历史评价很高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虽然只有仅仅十个月,但就是这短短的十个月,展现出了明仁宗朱高炽仁的一面。 首先我们看看明仁宗朱高炽是如何弥补父亲明成祖朱棣的过失。 大家都知道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抢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而来的,所以朱棣登基以后,对于忠心于建文帝朱允炆的大臣,很是心狠手辣。 像《国朝掌故》中所记:「 ”铁铉妻杨氏年二十五,送教坊司。劳大妻张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 教坊司是什么地方呢? 说白了就是明代朝廷设置的官方青楼,将罪官妻女发配于此,是为官妓,来轮流服侍男人。 由此可见明成祖朱棣之暴戾,而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以后,立刻赦免靖难之变中的死难诸臣的家属,遣戍流放者大都放还,并有「 ”御札”,凡是「 ”建文奸臣”家属初发教坊、锦衣卫、浣衣面习匠、功臣家奴,还有在世的,就发还为民,并且是给还田土。 光是明仁宗赦免诸多建文罪臣家属,还有 *** 了很多建文冤狱,使很多人得以自由,弥补父亲朱棣过失这点就足以当得起「 ”仁”这个字了。 而在对外方面,明成祖朱棣时期南方平安南,北方五征蒙古,长久的战争之下,国库空虚不说,国家上下也是苦兵灾已久,所以明仁宗继位以后,马上停止大规模对外用兵。 在治理国家上面,明仁宗对于太监的态度,也是明朝皇帝中少有的,明仁宗在继位以后就下令「 ”中官在外采办者悉召还,并罢所市物”。 洪熙元年大理寺卿弋谦「 ”直陈时政”,因「 ”词太激,上不怿”,也就是说因为语言太过激烈,所以搞得明仁宗很不高兴。 看见明仁宗不高兴,有些见风使舵的大臣马上乘机弹劾弋谦,尚书吕震、吴中还有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一起弹劾弋谦。 明仁宗本来就生气,见此就打算为弋谦定罪,后来听了杨士奇的谏言,就令杨士奇草敕引过说:「 ”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不仅没有加罪弋谦,还鼓励大家对于国家弊端直言不讳,意思是放心的说吧,是不会加罪于人的。 通过以上这些事情,足以可见明仁宗是当得起「 ”仁”字的,他的评价很高,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看事情,也不能只看明仁宗在位的十个月所做之事;这位仁宗皇帝享年47岁,继位之前也是表现很不错,对于想争夺皇位的弟弟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也很是大度,并且经常在他们做错事情的时候主动向父亲朱棣求情。 而且在朱棣五次出征蒙古之时,都是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明仁宗负责监国,在此期间,明仁宗表现的也很不错。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明仁宗后继有人,儿子明宣宗大体上延续了他的施政方针,使他的仁政得以贯彻下去。 诸如明仁宗登基以后,曾与大臣讨论科举的弊端,经杨士奇建议定会试分为南北卷取士,改革以后,分南卷和北卷,分配录取比例,以在地域上来平衡。 当时明仁宗同意这个改革,但还没有等到彻底实施就驾崩,儿子明宣宗继位以后,将这个改革方案贯彻下去,使当时科举更进一步。 所以说有一个好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将其更进一步的话,也是一种好事。如果明仁宗之后是一个暴君,说明他的教导不到位,肯定会影响他的声誉的。 最后总结一下,明仁宗的评价之高是名副其实的,不过这位皇帝也够悲剧的,在父亲明成祖朱棣的高压统治下兢兢业业当了多年太子,好不容易继位自己说了算,还仅仅在位十个月就驾崩了,这一生也够无奈的。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成祖朱棣,而她本人也在在位期间大有作为,甚至被后世誉为了明朝皇帝的标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朱高炽从小患有小儿麻痹,所以在他继位仅仅十个月后,他就因病去世了。那么,明仁宗在位还不到一年,却成为了明朝皇帝的标杆,为啥评价那么高?
其实朱高炽在没有继位之前,他就已经是朱棣手下一个不可或缺的大将人物,而且由于他备受祖父朱元璋的喜爱,因此在朱棣继位以后他还被立为了太子。不过由于自己患有小儿麻痹,所以朱棣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儿子,因此朱高炽在太子位上如履薄冰,他只得尽心尽力做好份内的每一件事,以此来保全自己的太子之位。
在明成祖在位之时,明朝几乎每年都在对外战争,而穷兵黩武的明朝也因此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民间大有怨言沸腾。当时还是太子的朱高炽将一切都看在眼中,他很想劝说父亲减少对外征战,但由于害怕得罪父亲,所以他只得在自己的能力之下尽量给百姓减少负担,而这也为他日后的执政方针奠定了基础。
随着朱棣病逝,朱高炽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帝位,而在他登基不久之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将朱棣一朝的不合理政策进行了更改,并且开始大赦天下。明仁宗在位之时,他的第一大政策改变就是偃武修文,从而一举改变了明朝常年征战的局面,开始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在短短几个月内,明朝的经济就有了很大的复苏,百姓的生活也渐渐变好,而日渐充盈的国库也为日后的“明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朱高炽在继位后,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大赦建文帝麾下的官员,并且恢复了他们的平民身份,还发放土地供他们耕种。另外,他还将朱元璋时期的名臣之后重新赋予了要职,而且还肯定了他们的“忠臣”身份。更为重要的是,他还给曾是政敌的兄弟分封了王位和封地,由此可见朱高炽的魄力。而正是在他的种种措施下,大明的强盛被奠定的基础,明仁宗也因此成为了明朝皇帝的标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8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