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裕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裕出身贫寒,而且差点成为弃婴,不知道父亲为何大发善心又将他捡了回来,刘裕吃东家饭西家饭,乞讨一般地长大,然后开始种地,他经常被人嘲笑,原因是他种地根本不在行,没人看得起他。
战乱爆发后,刘裕投军,此时他的人生才如同开挂一样,此人极擅长打仗,谋划局势,城府颇深,很快就赢得威望,成为北府军的将领。
淝水之战后,东晋外部的威胁解除,孝武帝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而朝廷中摄政王的专权又让局面更加混乱,此时各地起义不断,作为北府军的刘裕此时还是小小的参军,却因多次被朝廷派去平叛而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又因战功显著而被升任建武将军、彭城内史,成为东晋颇有威望的一员虎将。
公元402年,刘裕终于迎来了生命中第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他牢牢抓住这次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东晋都督桓玄爆发叛乱,朝廷以尚书令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命刘牢之为前锋镇压这次叛乱,不料此二人一个怕死,一个贪财,结果都被收买,桓玄兵不血刃进入都城建康,夺取东晋大权。
桓玄上位后对北府军极其防备,他怀疑这些人心向旧主,于是来了一场大清洗,先后杀害了吴兴太守高素,辅国将军朱谦之,彭城内史刘秀武……甚至连为他立下大功的刘牢之都被迫自杀。刘裕一点也不担心,此时他还是个小小的参军,他知道清洗也没他什么事,人都死光了,他的位份也就可以晋一晋了。
果然不久后,刘裕就成为桓玄的左膀右臂,后因破卢循有功,刘裕被提拔为彭城内史,为桓玄的弟弟桓修所器重。而此时桓玄也篡位称帝。
桓玄的妻子刘氏颇能识人。她多次对其夫说:“刘裕行止有龙势虎志,不会久居人下,宜尽早除之。”
桓玄自从知道刘裕反了,整天忧心忡忡,他手下说:“陛下不必担心,刘裕力量弱小,恐怕成不了什么事。”桓玄此刻才信服妻子刘氏的话,他认为刘裕可以成事,但还是决定奋力一搏。
桓玄先派手下猛将吴甫之及皇甫敷带领精兵抵抗刘裕,刘裕与之鏖战几天,刘裕身先士卒,始终冲在前面,士兵见状个个勇往直前,最终刘裕斩吴甫之于马下。不料在与皇甫敷大战时,刘裕成了孤军险些丧命,幸亏部下赶来一箭射杀皇甫敷。
桓玄见状不妙,慌忙坐船弃城逃跑,刘裕坐镇京师。此时健康已被桓玄玩废了,乌烟瘴气的,刘裕在短短几十天时间里让京城井然有序,官员各司其职,朝廷恢复了正常秩序,可见他的帝王之才。
刘裕是个思想守旧的人,他思前想后,还是没自己称帝,而是迎回了白痴皇帝司马德宗。
公元409年,刘裕的权势到达一个瓶颈,虽然他取代桓玄全面把持了朝政,还成为当朝宰相,然而他还是没有足够的力量说服人们拥立他为皇帝。所以刘裕决定征讨南燕。此时南燕蠢蠢欲动,不停骚扰健康,可听说刘裕玩真的,吓得哭嚎着找自己的盟友后秦。
后秦也怕刘裕,不敢出手相助,于是南燕被灭,慕容氏被斩杀,从此朝廷中再也没人能压倒刘裕的威望,眼看他离皇帝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刘裕知道如果他要称帝,有三股反对他的势力,其中司马休父子是他最大的心腹之患。刘裕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终于分别铲除了这些势力,从此朝廷再也无人能与之抗衡。
后刘裕收复益州,平定江南,在平定后秦时,北魏也赶来帮忙,带着十万精兵跟刘裕沿河对阵,刘裕怒了,发明了“却月阵”,在战术上采用步、骑、车三个兵种协同作战,把北魏的十万大军碾压成齑粉。十万北魏大军”一时奔溃,死者相积”。后又乘胜追击,灭了后秦。
毋庸置疑,刘裕是个能人,不仅是个合格的将军,也是一位具有帝王雄才大略和执政才能的人,那么这样牛的人物,却为何一直熬到五六十岁,都没混上个皇帝当?因为古代的忠君思想吗?还是因为刘裕怕遗臭万年,被人唾骂?但这些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说来搞笑,是刘裕这个人迷信。
当时民间有童谣说——“昌明之后有二帝”,所以在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后,他又立司马德文为帝,意思是给他“挡灾”的。
公元419年,刘裕杀死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傀儡皇帝,把持朝政。420年,刘裕不耐烦了,觉得自己都50多了,现在“昌明”之后也有二帝, 自己的心病已除,所以可以称帝了。刘裕一脚把司马德文踹下去,建立了宋。当然名义上还是司马德文写诏书,宣布“禅位”给他的。篡位成功后,刘裕将司马德文贬为零陵王,把他迁往皇陵软禁起来。
司马德文虽然小心谨慎,怕刘裕起杀心,但刘裕还就是起了杀心,他不仅将司马德文皇后刚生下来的儿子杀死,还派人毒杀司马德文,结果第一个杀手不忍心下手,反而自己喝毒酒死了。刘裕暴怒,又派了一个杀手去刺杀。而司马德文说,自杀的人是不能投胎为人的,拒绝自杀,被杀手用被子活活捂死。
刘裕也是个狠人,之前觉得怕自己一世忠臣的英明毁于一旦,不敢下手,既然“弑君”的罪名已经坐实了,他的骂名也背定了,那多死一个少死一个又有什么关系?于是他将司马皇族屠杀得一个不剩。
再者刘裕这个人阴毒城府深,经过刺杀失败一事他心中有阴影,认为不少人仍然心里有旧主,如果司马一氏不死,他就一天不得安宁。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儿子刘义符只有17岁,未经历练,只是纨绔子弟,刘裕担心这些旧人会威胁到儿子的帝位。不狠心,也做不了帝王。
刘裕称帝后,改元永初,史称刘宋,从此中国进入了南朝与北魏对峙的历史时期。
刘裕这个皇帝做得颇有成效,东晋以来门阀兼并让百姓困苦不堪,连土地都没有,刘裕称帝后,实行“土断”制度,抑制豪强兼并,他甚至还处死了脱籍逃亡的一千多个豪强贵族。
义熙土断是刘裕最有影响的政绩,它打击了东晋豪强士族势力,缓和了阶级矛盾,减轻了百姓负担。
刘裕没什么文化,但他十分重视教育,他让寒门得到读书晋升的机会,并且享有跟门阀平等接受教育以及考试的权力,一时间全国读书蔚然成风。
他在整顿吏治,减免赋税上都有显著的功绩,他下令赦免因逃避兵役和租税而逃亡的农民,规定他们在限制的时间内回家,就免除两年租税。
虽然刘裕残忍地杀死了两个皇帝,甚至连白痴皇帝都不放过,还杀光了皇族所有的成员,然而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却是比较正面的。
在刘裕之前,长安一直是牢不可破的,北方的军事政治实力一直高于南方,是刘裕打破了南北的界限,让南方赢了北方一次,而且赢得惊天动地,这一切都令人唏嘘不已。
可能是因为刘裕心狠手辣,最终他的儿子刘义符也几位辅政大臣所废,还被活活打死。不管怎样,刘裕还是做为一个英雄的形象,留在了史书和人们的想象之中。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刘裕坐了几年的皇位,年纪越来越大,他也感觉到有点力不从心了,但是他的儿子年纪还非常的小,如果他死了让位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也很有可能会被司马家族的人给控制,所以他就不得不杀了司马家族所有的人。
因为在刘裕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他并没有想要杀了司马家族所有的人,而且他还给司马德文一块封地,并且这块封地也是非常富裕的,足够司马德文在那里安享晚年,所以刚开始的刘裕还是想要好好对待司马德文一家的。
但是随着刘裕的年纪渐渐变大,所以他就不得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而且刘裕他就是一个半路皇帝,并不像以前那些皇帝一样是直接继承皇位,或者有非常多的人拥护,所以他非常害怕在自己去世之后,他刘家的皇位又会被司马家给抢走。
因为这时候还有非常多的王孙贵族是支持司马家的,所以刘裕就只能杀光司马家的所有后人,这样的话就算自己的儿子没有实力来控制整个朝堂,但是至少皇位不会被司马家的后人抢走。
而且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以儆效尤,因为当时非常多的人都不满刘裕当上新的皇帝。肯定有非常多的王孙贵族他们在心里还是想要谋反,所以刘裕杀了司马家族所有的人的时候,也是起到了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这样的话其他的王孙贵族就看到了刘裕的手段,也不敢轻易地造反。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为?宋?,史称?刘宋?。刘宋代晋的手段可谓是鲜血淋漓,他将前朝司马皇族斩尽杀绝。
刘裕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像这一类英明的君主,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内里都会深藏着极深的政治目的,而不是像所谓的山贼土匪,动不动就喊杀喊打一样,而他将司马皇族斩尽杀绝,正是因为他身上挂着?改革家?的这一个标签。
其一:刘裕是门阀世家的终结者。
魏之后,国家执行的是?九品中正制?的人才选拔方针,士族掌握着那个时代的知识学说,读书和学习汉字是当时世族大家的特权,由于各大世家的相互联姻,盘根错结,他们把控了国家高位,使得有才的寒门之士再无出头之日。
世家大家把控高位,但却无所作为,他们手上握有大量的土地、奴隶、隐户,使得国家的赋税大量减少,国家综合实力受到极大的削弱,在对抗外族作战中一次又一次战败,导致丢失了北方大量的土地,民众也深受其害。
刘裕在成长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局面,也看到司马皇族作为门阀世家的代表的无所作为,导致了中原倾覆,家国破碎。因此,在他执政期间,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就成了他必要的手段。
这种基于政治立场就处于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导致了刘裕必须借用?屠戮?的手段,直接对司马皇族、门阀世家以及各类政敌进行清洗,在这一次清洗中,不仅司马皇族被斩尽杀绝,连世家大族也被连根拔起。
有诗为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以说,刘裕的这个做法是有违人道主义的,但对于当时是有利的,然而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永远是血淋淋的悲剧,而不是喜剧,这没有什么好批判的地方。
其二:刘裕不学司马炎,学的是司马昭。
如果说司马懿是阴险的话,那司马昭,简直是丧心病狂!一般臣子篡位,都会给前朝的帝王留一个下台阶禅让。篡位的套路,一般都是先封为公、再封为王、最后加九锡,篡位者你推我让一下,这事就成了。
这一套程序如果按正常的走法,也要走个几十年才能完成,然而司马昭只用了六年时间就完成了。最重要的是,司马昭是第一个为了上位在众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将皇帝杀死的臣子。
他步步紧逼,使得魏帝曹髦被迫奋力一击,亲自率兵攻打司马昭的府邸。司马昭派遣贾充率兵抵抗,当时的太子舍人成济用戈戮穿曹髦的背部,直接把皇帝杀死在车上。
司马昭的嚣张带来了后遗症,那就是刘裕也对司马皇族也下了这样的重手,可谓是?种瓜的得瓜,种豆的得豆,谁种下的仇怨谁自己尝。?
司马昭向世人表示着,只要你有实力,别说是皇帝了,你捅天捅地捅空气都行。
但人在做,天在看,出来混总是还的。司马昭开了一个坏头,所以他的后辈子孙也有样学样,把他的嚣张学了十足十,司马家族的八个王为了皇帝的位置,自相残杀,开启了?八王之乱?的黑暗时代;而刘裕在终结东晋王朝的时候,也学着他,把抓到的前朝皇族屠杀个一干二净。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这种先例其实不少,比如“田代姜齐”,田氏为了夺取姜氏的齐王之位,不就是把当时齐国王室的人员全部杀完了吗?另外,越国灭吴时也没有保留吴国的王室成员。
究其原因,就是为了预防有人借前朝的旗帜再行造反和复国之实,所以肯定是要杀尽前朝皇族的,不然哪里能安心坐天下,“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如果连这点都想不到,那也不配做开国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8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芈八子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