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九岁男童大哭,唐玄宗为何却说他是霍去病转世

众妙之门 2023-06-30 14:04:41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忠嗣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忠嗣,原名王训,他的父亲名叫王海宾为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太谷男,奉命驻守陇右,与吐蕃交战。在战斗中,王海宾身先士卒,立下了不少战功。在一场大战中,王海宾遭遇大股吐蕃军,而他的战友们嫉妒他的战功,皆按兵不动、拒不肯援,最终导致王海宾战死沙场。

出于对王海宾的怜悯,唐玄宗将9岁的王训招入宫中,授以尚辇奉御之职,成为天子的近臣。入宫后,王训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悲伤得不能以自已,伏在地上痛哭失声。为了安慰王忠嗣,唐玄宗怜惜地说道:

“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

意思就是,王训是我的霍去病啊!等他长大了,我要任命他当将军。与王训一样,霍去病也是自幼养于宫中,等同于汉武帝的假子。待其成年后,霍去病弱冠出塞击匈奴,立下了难以超越的战功。很显然,唐玄宗希望王训也能像霍去病一样。为此,唐轩还专门为他改了一个名,呼作“王忠嗣”,他希望这个男孩能继承他父亲的忠诚。

在宫中,王忠嗣练习武艺、学习兵法。长大后,王忠嗣雄毅寡言,有武略, 皇帝与他论兵,竟能对答如流。对此,唐玄宗器重道,以后你必然能成为良将。其后,唐玄宗将其任命为代州别驾,让其防守北方。而王忠嗣英勇异常,数次率轻骑出塞。唐玄宗害怕王忠嗣遇到意外,于是将其召回了京城。

然而金子总会发光的。公元730年,王忠嗣被派往河西任职,直接与杀父仇敌——吐蕃人隔山对峙。唐玄宗爱惜王忠嗣,生怕他热血上头,主动找吐蕃人复仇,因此严令边将禁止王忠嗣出战。就这样,王忠嗣整整在冷板凳上待了6年。

但到了公元733年,他趁上司调职的机会,突然率军出塞,正好撞上吐蕃赞普(相当于皇帝)进行军事演习。王忠嗣趁敌军不备,提刀杀入敌阵,斩首数千人,吐蕃赞普险些被擒。与霍去病一样,王忠嗣以亮眼的初战震惊世人,也给他未来的战神之路,铺下了基础。

在河西,王忠嗣屡受升迁,并多次击败吐蕃人。在盛唐的打击下,吐蕃屡战屡败,暂时不敢再与唐朝争锋。

吐蕃人被击溃后,唐玄宗将王忠嗣调任至朔方,让他们对付棘手的后突厥。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兼任灵州都督。他提点兵马,率众北伐,并在桑干河与后突厥乌苏米施可汗连续交战三次。在王忠嗣的精妙指挥下,突厥人每战皆败,乌苏米施可汗恐惧万分准备投降。

其后,王忠嗣见突厥人在投降方面有意拖延,于是祭出反间计,离间了突厥与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等下属部落的关系。其后,王忠嗣又趁敌军内乱,再次大败突厥。公元744年,王忠嗣的反间计最终达到了预定的效果,突厥拔悉密等九家姓叶护联合攻打乌苏米施可汗,并将之传首于长安。后突厥汗国就此灭亡,由回纥所取代。

由于功勋卓著,唐玄宗将王忠嗣任命为河西、陇右节度使,权朔方、河东节度,佩四将印,劲兵重地,控制万里,享受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殊荣。值得一提的是,王忠嗣绝非穷兵黩武的武夫。在担任战将时,王忠嗣英勇果敢、所向无前。但担任守将,王忠嗣却能采取“持重安边”的政策,绝不贪功,也绝不随意开疆拓土。

对于敌人,王忠嗣善于使用和平式的瓦解战略。他故意在边关提高战马的买进价格,诱使胡人争相把战马卖给唐人,众所周知,马匹是冷兵器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 市马可算是较为简便的一种防御手段, 通过和平的手段, 一方面不但不会消耗唐朝的边防力量, 反而加强了边防军事力量, 随着王忠嗣节度陇右、河西后, 又以朔方、河东的马匹充实陇右、河西, 使其军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 顺利地削弱了唐朝的潜在对手。

在战略方面,王忠嗣以防守反击为主,以积极、但绝非挑衅的措施,“多纵间谍, 以伺其隙” , 力求战则必胜。正是因为王忠嗣老成持重,首先将自己立于不败的境地,而这也是王忠嗣每战必胜的秘诀。

然而盛满则溢,王忠嗣过大的权势,最终引起了养父唐玄宗的猜忌。此外,王忠嗣不乐于拓边,也被唐玄宗视为畏懦。最终,王忠嗣遭到小人的馋毁,被玄宗以“沮挠军功”的理由贬官汉阳太守, 实际上标志着王忠嗣军事生涯的结束。在极度的郁闷中,王忠嗣于749年英年早逝,距离安史之乱不过6年。若王忠嗣在,安禄山和史思明恐怕不敢造反,唐玄宗完全是自毁长城,杀了自己的霍去病,也导致了盛唐的沦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08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